澳門中醫藥科研和產業水準逐步提升

中醫藥產業是澳門著力培育的新興產業之一,是促進經濟適度多元的重點領域。回歸以來,在中央和內地有關方面支持下,澳門中醫藥產業逐步起步發展,在人才培養、科研發展、國際平臺搭建等方面,取得務實成效。

一、中醫藥人才培養和科技研發基礎較好

(一)人才培養與儲備基礎穩固。澳門大學、澳門科技大學和澳門理工學院三所高校均開設有中醫藥和藥學等相關院系和專業,為培育中醫藥產業發展所需人才打下較好基礎,其中僅澳門大學中華醫藥研究院每年就畢業近百名博碩士。學術研究方面,自2011年1月到2017年9月,澳門大學在國際領先學術期刊上累計發表涉及中醫藥研究的SCI論文1221篇,累計被引用次數1.60萬次;澳門科技大學發表SCI論文500篇,獲具新藥研發前景的國際發明和創新專利授權60多項。

(二)科技研發平臺建設成績斐然。依託於澳門大學和澳門科技大學的中藥品質研究國家重點實驗室,是中國第一個中醫藥領域的國家重點實驗室。經過6年建設,實驗室已發展成為具有國際先進水準的中藥品質創新研究基地,相關研究成果兩次榮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特別是在新藥研發方面展示了良好的發展前景。其中,澳大實驗室2016年就啟動12個進入歐盟加拿大和美國的創新中藥產品研發;澳科大實驗室取得美國、澳大利亞等發明專利授權近100項。在中醫藥標準制定方面,實驗室協助美國藥典會(USP)制訂膳食補充劑標準4個、草藥標準2個,協助歐盟藥典(EDQM)起草麥冬、銀花等9個草藥標準,協助雙氫青蒿素、地澳心血康等到歐美國家註冊,並在中藥品質研究方面開展了大量工作。

二、粵澳合作中醫藥科技產業園專案務實推進

粵澳合作中醫藥科技產業園(以下簡稱產業園)是粵澳兩地政府在橫琴的首個重點合作項目,占地面積0.5平方公里,規劃建築面積90萬平方米,計畫在2020年完成建設。在兩地政府合作推進下,產業園進展顯著:

(一)硬體設施加快建設。園區前期發展中心已投入使用,一批澳門企業進駐。GMP中試大樓、研發檢測大樓、科研總部辦公大樓已於2017年9月建成,總建築面積共約12萬平方米。目前正在進行產業園孵化器和加速器(總建築面積約12.8萬平方米)的施工,計畫在明年初全部建成。

(二)點、面結合進行招商。產業園與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澳門大學、中葡論壇(澳門)常設秘書處等十幾所政府機構、高校、商會建立了戰略合作關係。目前園區已註冊企業94家,其中25家來自澳門。在已註冊的澳門企業中,屬於新培育的中醫藥企業10家,屬於傳統中醫藥企業投資新設企業9家,產業園成為扶持澳門中醫藥發展的重要平臺。

(三)區域合作不斷加強。產業園圍繞「泛珠9+2」合作框架以及「一帶一路」戰略,在粵澳、川澳的中醫藥產業合作方面取得了務實成效。產業園分別於2016年6月和2017年1月與廣東和四川省簽署了「粵澳中醫藥產業合作框架協議」和「川澳中醫藥產業發展合作框架協議」,將以產業園為載體,發揮澳門平臺優勢,協助內地優秀的傳統醫藥產品與技術「走出去」。

三、中醫藥國際交流平臺建設取得積極進展

(一)「世界衛生組織傳統醫藥合作中心」提升國際影響力。2011年特區政府與世界衛生組織簽署了關於傳統醫藥方面的合作計畫,在澳門為各國中醫藥專業人士提供培訓,至今共舉辦了七期培訓「工作坊」,參與的學員近千人。在此背景下,2015年世衛組織批准了特區政府衛生局轄下設「世界衛生組織傳統醫藥合作中心」。該中心的成立,代表著國際對澳門傳統醫藥事業發展的認可。

(二)會展活動促進國際學術交流。澳門中醫藥科研的跨越式進步,吸引了國際學術同行的日益關注。同時,依託澳門會展業的迅速發展,越來越多中醫藥國際會議選擇在澳門舉辦。比如: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中醫藥免疫專業委員會已在澳門組織了兩次高水準的年會;澳門科技大學在2015年舉辦了首屆世界醫學峰會,邀請到4 位諾貝獎獲得者參會。此外,澳門從2014年起已連續四年舉辦「中國(澳門)傳統醫藥國際論壇」,發揮了澳門「中華醫藥產業與文化‘一帶一路’國際視窗」的平臺作用。

(三)中醫藥產業園搭建國際平臺。產業園於2015年成立了「國際交流合作中心」,用好用足澳門「中葡平臺」優勢,分別與莫三比克衛生部、葡萄牙食畜總局等機構建立了合作關係。通過專家資源,產業園舉辦了多場面對7個葡語系國家職能部門的培訓活動,均取得了良好效果。特別是2016年針對莫三比克醫生的培訓,為該國首次將中醫藥培訓加入到公立醫院系統起到了積極作用。同時,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的支援下,產業園建立了「國際註冊專家平臺」,已成功幫助澳門的「張權破痛油」、石家莊以嶺藥業的兩款產品到葡語國家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