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愛國教育基地建設的一些拙見 鄒玖勝

第五任行政長官賀一誠今年9月接受採訪時曾表示,澳門的教育界人士提出本地還缺乏一個愛國愛澳和國情教育基地,因此希望開闢一個展示中國近代以來歷史發展的固定展館。他認為相關想法很好,就像澳門每年搞一次國家安全教育展一樣,應該有個固定展覽。愛國愛澳和國情教育「光有課本不夠」,在有關的歷史實物展覽方面,內地的有關歷史影片要多看,年輕人要多瞭解國家的歷史。而到愛國愛澳和國情教育展館參觀可以作為學生的必修課,讓學生通過參觀瞭解和體驗,增加對國情的感性認識,瞭解國家今天的發展成績來之不易。 按此說法,本澳設立愛國教育基地已是板上釘釘的事,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倘按賀一誠以往做事雷厲風行的風格,相關事項估計已排上議程。

果然,社會文化司司長歐陽瑜在就職後的首個工作日就提及此事,指為推動下一代更瞭解國家歷史及發展情況,將研設愛國教育基地,重點介紹中國五千年歷史及發展、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國家現狀等,又言具體位置正跟進中。側面可見政府團隊執行力之強,亦反映了對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視。

所謂「教育興則國家興,教育強則國家強」。開展與培育全國愛國教育特色優質項目,引導青少年樹立正確的歷史觀、民族觀、國家觀、文化觀,關乎「中國夢」的實現。國家主席習近平曾在多次重要講話中強調,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必須把愛國主義教育作為永恆主題。要把愛國主義教育貫穿國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設全過程。要深化愛國主義教育研究和愛國主義精神闡釋,不斷豐富教育內容、創新教育載體、增強教育效果。要充分利用國家改革發展的偉大成就、重大歷史事件紀念活動、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中華民族傳統節慶、國家公祭儀式等來增強人民的愛國主義情懷和意識,運用藝術形式和新媒體,以理服人、以文化人、以情感人,生動傳播愛國主義精神,唱響愛國主義主旋律,讓愛國主義成為每一個中國人的堅定信念和精神依靠。要結合弘揚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廣大青少年中開展深入、持久、生動的愛國主義宣傳教育,讓愛國主義精神在廣大青少年心中牢牢紮根,讓廣大青少年培養愛國之情、砥礪強國之志、實踐報國之行,讓愛國主義精神代代相傳、發揚光大。

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必須尊重和傳承中華民族歷史和文化。對祖國悠久歷史、深厚文化的理解和接受,是人們愛國主義情感培育和發展的重要條件。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要努力從中華民族世世代代形成和積累的優秀傳統文化中汲取營養和智慧,延續文化基因,萃取思想精華,展現精神魅力。要以時代精神啟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生命力,推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把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同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統一起來,引導人民樹立和堅持正確的歷史觀、民族觀、國家觀、文化觀,不斷增強中華民族的歸屬感、認同感、尊嚴感、榮譽感。

事實上,澳門人傑地靈,具有悠久的愛國主義傳統。作為國情教育的「第一啟蒙」,澳門教育界在回歸前就扛起了推廣國情教育的重任。澳門著名教育家杜嵐曾於1949年10月1日新中國成立當天在濠江中學升起五星紅旗,震動整個澳門。她擔任濠江中學校長時,堅持在學校推行普通話教育,堅持愛國愛澳的辦學宗旨,其教育理念影響了一代又一代澳門青少年,激勵更多愛國愛澳的教育團體加入進來。

1993年澳門基本法頒佈後,澳門中華教育會編寫了基本法課本作為在學校推行國情教育的嘗試。作為民間團體,中華教育會無法借助當時的澳葡政府去推動,而是讓各個學校自由選擇在高中階段作為教材。

回歸後,特區政府逐步開始將國情教育法制化、正規化,國情教育推廣逐漸深入。特區政府2014年頒佈了《本地學制正規教育課程框架》、2015年頒佈了《本地學制正規教育基本學力要求》,都規定國情教育是中小學品德與公民課程的組成部分。澳門的初中和高中將歷史獨立設為科目,並使用專門編寫的教材進行中國歷史教育。2019年已完成《品德與公民》教材的修訂,並推進全澳學校使用。

在學校教育之外,澳門特區政府和社會團體組織了豐富多彩的民間活動,也為廣大澳門同胞,尤其是青少年提供了深入瞭解國情和國家發展的平臺。例如:特區政府自2018年起,在每年的4月15日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舉辦為期一個月的國家安全教育展。澳門社會各界反應熱烈,各界團體、機構、學校、公務員、市民踴躍觀展,國家安全教育展已成為向澳門同胞進行國情教育的品牌展覽。

此外,特區政府和社會團體還針對青少年舉辦大量的競賽和講座,例如澳門青少年外交知識競賽、澳門青少年國情知識競賽、全澳小學生國情繪畫大賽、中國航太日專題講座等,將「一帶一路」、粵港澳大灣區、大數據、互聯網+、青年創業等概念推廣到澳門青少年中,與內地接軌同步。除了在本地推行國情教育外,澳門特區政府和社會團體還支持鼓勵青少年走出澳門,親自到祖國內地,瞭解國情社情,實地感受中華歷史文化。包括廣泛與內地學校締結姊妹學校,至今澳門中小學與內地締結約240對姊妹學校,在交流互鑒中增強師生對祖國的認識;開展「認識祖國、愛我中華」專案,已資助65000名師生到內地專題研習,「千人計畫」方面,至今已有逾3000名青年赴內地學習交流,進一步增強了愛國意識。另外,近期剛舉辦的華夏園丁大聯歡,以及港澳教育界國慶訪京團等品牌活動,至今已組織約2000名教師、教育界人士參與,增進了澳門教師對內地教育和國情的瞭解。透過以上種種措施,強化青年學生對祖國的歸屬感、自豪感、認同感,確保愛國主義得以傳承。

值得一提的是,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在開展愛國主義教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它是廣大群眾培養愛國情感的重要陣地,也是青少年學習革命傳統、陶冶道德情操的重要課堂。為了將國情教育常態化,特區政府修建了澳門家國情懷館。館內設施包括環繞式LED體驗區、圖書閱覽區、互動展區、多功能廳、憲法基本法「咖啡角」等,成為學習中華文化、瞭解國家歷史、普及憲法知識、培養家國情懷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這與澳門大街小巷中散落著的孫中山紀念館、林則徐紀念館、鄭家大屋、冼星海紀念館、葉挺將軍故居等一系列名人紀念館,相得益彰,共同構成澳門社會愛國精神的堅強壁壘。

其實,為推動澳門愛國教育基地的建設,坊間亦有社團積極為此「奔走」:被喻為「澳門女兒」的澳門愛國教育基地籌委會發起人李菲表示,粵港澳大灣區國家戰略發展建設之下,粵港澳旅遊文化產業將迎來一個嶄新的發展時期;近年來,中國內地積極發展紅色文旅教育基地項目,全國紅色教育基地每年接待遊客超過十億人次;在澳門回歸祖國20週年之際,她現正聯合各愛國愛澳的本地社團組織、工商人士、高等院校和企業機構,共同推進將澳門納入輻射中國紅色教育工作開展的佈局範圍,傳播和平統一以及愛國主義主題,獲得了澳門各界積極回應和高度參與意願。

李菲倡議籌建「澳門愛國教育暨和平文化基地」,持續開展愛國教育實踐的傳播、文旅、教育和展示工作推進;早前澳門愛國教育基地籌委會與中國經濟改革研究基金會正式簽署了合作協議,聯合創建澳門愛國教育基地,作為中國境外首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並以澳門先賢孫中山、葉挺、冼星海為主要題材,深入挖掘澳門愛國教育與和平文化題材文旅內涵,推動澳門成為諸如井岡山、延安、韶山等愛國教育推廣基地,以及全球華人交流學習、觀光遊覽和國際研學基地,弘揚中華民族精神和偉大時代精神。李菲表示,澳門基地還將與全國300個愛國教育基地實現內容聯動,形成多媒體平臺,將現實中的紅色景點,變成網路景點、空中景區。未來期望透過項目建立中澳青少年文化交流基地,為中國內地及澳門學生往來、交流學習及研學培訓,以及教育內容輸出、引進搭建兩地平臺,讓更多的內地愛國者走進澳門,瞭解澳門的愛國歷史;同時,讓更多澳門青少年走出澳門,瞭解祖國治國方略,從而產生民族自豪感和榮耀感。

可以說,澳門愛國教育基地的建設,不但可以體現習總書記「澳門與祖國內地的命運始終緊密相連,攜手共進。」的重要講話精神,可以推動全球華人參與中華民族復興和統一大業,可以增強澳門人民接受愛國主義教育的陣地,也可以促進文化的交流,增添澳門人民的福祉。因此,澳门应该有一个爱国教育基地,让他們随时地、系统地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

那麼特區政府正醞釀中的愛國教育基地到底會選在何位置呢?是會在舊有的林則徐紀念館、鄭家大屋、冼星海紀念館、葉挺將軍故居等紅色教育景點中擴展還是重新覓地興建呢?或者都不是——若重新覓地興建,工程耗時耗力,所得效果或較差。至於林則徐紀念館、冼星海紀念館等偏向名人介紹,若增加介紹中國五千年歷史及發展、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國家現狀等,只會弱化其本身的功能,且要作為愛國教育基地,其地理位置要盡可能地方便所有的學校,而兩者皆在澳門半島北區一帶,位置明顯不符合;鄭家大屋因是世界遺產,基本不能動;而葉挺將軍故居地方則太小,亦不適合作為基地。

那會否是澳門回歸賀禮陳列館?它位於新口岸冼星海大馬路文化中心澳門藝術博物館旁,地理位置佳,但作為紀念澳門回歸祖國此一世紀盛事之用,它有著重要的意義,須長期展示回歸賀禮,且經常亦有各大高質素展覽會設於此,使用效率可謂「相當高」;當然亦非不可增強其愛國教育基地的作用,開闢一部分作為展示中國近代以來歷史發展的固定展館,只是須有所取捨。

另外,此前特區政府將中華民族雕塑園由氹仔大潭山遷往熱鬧的何賢公園,令更多市民及遊客可以欣賞並認識到中國各民族蘊涵嘅獨特文化與特色。園內有56座雕塑,代表中國56個民族的形象;亦設有展覽館展出民族服飾、工藝與樂器等,生動地反映豐富多彩的中華民族文化。結合何賢公園內的澳門回歸紀念亭、周邊的澳門基本法紀念館和金蓮花廣場,附近一帶成為學習《憲法》和《澳門基本法》、弘揚中華民族精神以及培養愛國愛澳情懷的教育區,可謂地理環境極佳。

因此同樣位於該範圍內的何賢公園圖書館,或可能成為愛國教育基地的選址,該圖書館總面積為368平方米,共有兩層,大小亦合適。只是需要考慮圖書館對於社區作用的問題。而文化局此前曾公佈建於初級法院大樓舊址的新中央圖書館大樓,預計於2019至2020年投入運作,屆時其將成為澳門最大型的公共圖書館和全新的綜合文化地標,或可完全補充何賢公園圖書館在改為愛國教育基地前所起的社區作用。所以依此來看,似乎此地較為合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