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交所雷大雨小,澳門未準備好? 陳觀生

在習近平主席早前來澳出席澳門特區成立20週年慶祝活動之前,有外電指澳門將建以人民幣計價結算的證券市場,甚至取代香港金融中心的地位。報道預料,相關政策措施包括宣佈在澳門建立人民幣主導的股票交易,指示國營企業和銀行支持澳門發展金融基建,澳門加入亞投行,以及在橫琴撥更多地給澳門發展。可惜最終未有消息,而日前行政長官賀一誠接受電視台訪問時坦承想法不實際,目前亦未具條件建立金融中心,因本澳在金融方面的法律空白,只有《融資租賃法》,「稅法」、「基金法」、「信託法」等缺位,難以吸引投資。若要成為金融中心或發展金融市場,必須有相應法律支撐,故需要加快立法和修法工作等。明確表明,澳門政府對澳門設立以人民幣計價結算的證券市場,仍未有準備好。

澳門成立證券交易所雷聲大

澳門成立證券交易所雖然很久以前已經有人提出過,但始終無法成事。早在回歸前十多年,澳門政府已就澳門應否設立股票市場作出可行性硏究,結論已表明澳門的市場規模不適合設立股市,場外買賣模式較爲適合澳門實際情況。回歸後不久,澳門博彩業及金融業者正發起研究成立澳門證券交易所,首要吸引澳門概念公司在本地上市。但政經界人士認爲,有關消息屬傳聞居多。

後來隨著「濠賭股」成爲香港股市的焦點,刺激澳門大小賭場酒店積極尋找直接和間接的上市管道。而越來越多香港公司「染指」澳門項目,有意見認為已爲澳門設立證交所創造條件,但後隨著進駐澳門的港資證券公司陸續撤離澳門,澳門股票市場吸引力並不如想像般大,市場預期澳門在一段時間,仍未有足夠條件設立股票市場。加上澳門本地公司已有足夠的集資管道,即使需要上市集資,亦可根據實際情況到鄰近地區如香港、深圳等地上市,沒有必要爲數家需要集資的公司而在澳門設立股市。

直到《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提出,在澳門建立以人民幣計價結算的證券市場,重新引發澳門成立證券交易所的關注熱潮。之後澳門成立證券交易所的消息再次引起很大關注,是在10月12日的第八屆嶺南論壇上,廣東省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黨組書記、局長何曉軍表示,澳門證券交易所方案已經呈報中央,希望能夠將澳門證券交易所打造成人民幣離岸市場的「納斯達克」。10月13日,澳門金管局表示,已委託國際顧問公司對此開展可行性研究。目前,相關研究工作正有序進行。

當時不少專家學者認為,澳門設立交易所已經謀劃很久,《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明確提出了澳門探索以人民幣計價的證券市場,這都在國家總體規劃戰略之中。澳門交易所的方案極有可能很快實施,這是一個不同於滬深港的全新交易所,性質是人民幣離岸市場,是目前人民幣國際化、粵港澳灣區建設中非常重要的一環,將來拓展空間非常大,離岸人民幣債券、股票都可以做。

澳門成立證券交易所引起關注的高潮是在澳門回歸20周年紀念日之前,路透社在臨近回歸紀念日的數日前報道,國家主席習近平預料到訪澳門,出席澳門回歸二十周年紀念活動。報道指,因應香港社會情況,習近平將宣佈一系列措施,推動澳門經濟多元化發展。有澳門官員認為,在香港持續6個月的反修例示威下,中央有關舉動是對澳門沒有出現反政府示威的嘉許。報道又引述不具名內地官員指,金融業以往在思維中只是預留給香港,中央習慣把所有優惠政策都給予香港,但現時需要分散,並將澳門博彩業主導的經濟發展成財金中心。官員又指,中央無意以澳門取代香港,但中方需要有後備方案,以應對香港局勢可能轉壞,避免香港市場出現問題,影響內地。報道引述內地官員指,習近平明確要求,澳門發展多元化經濟,未來將集中發展旅遊業及金融業,並好像新加坡舉行國際會議。相關政策目的是希望將向來倚賴賭業的澳門,發展成金融中心,包括建立由人民幣計價的澳門證券交易所,加速推動正在進行中的人民幣結算中心爲。

澳門對設立澳交所似乎未準備好

相當多的專家學者認可澳門打造成人民幣離岸「納斯達克」,不少文章亦論證存在現實基礎。從經貿角度看,澳門作為國際自由島,澳門擁有自由開放的經濟貿易環境,自由兌換的貨幣制度,低稅率稅收制度;從金融情報角度看,澳門因博彩觀光發展需求,整個城市內部的資訊流動性與國際資訊聚合性較高,是潛在的全球經濟情報中心。從金融監管角度看,澳門制度與全球資本市場法律體系對接程度高,易於提升金融監管協調性。與此同時,澳門推進上述事宜也有緊迫性,緊跟國家大局是正確選擇。2015年後,博彩及仲介經濟活動占澳門GDP的近一半,而房地產、酒店、餐館和零售業等配套產業也占澳門GDP的五分之一以上,澳門經濟發展容易受到域外監管不利因素的影響。多年來,澳門政府就委託國際諮詢公司,著手論證多元化本地經濟的模式。其中,發展證券市場是一個重要方向。

但也有學者認為澳門發展金融產業但欠缺人才和設施等配套,他個人認為粵港澳 3地各有所長,澳門不須急於發展其他配套未完備的產業,澳門在金融業的人才、設備匱乏,應發展自己所長,澳門具有國際性優勢,應集中發展世界旅遊休閒城市,並在大灣區城市內起到示範作用,不急於發展其他配套未完備的產業。

市場原本期待澳門回歸20週年慶祝活動,習近平宣佈中央向澳門送大禮,可惜未有消息,頗為令人詫異。對此,本澳金融業界人士認為,《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對澳門發展定位很清晰,要抓緊時間尋求突破,接下來的落實就是重點。最近陸續有新措施出臺,例如中國人民銀行公告,進一步便利澳門個人人民幣跨境匯款業務,把澳門居民個人每人每天向內地人民幣同名帳戶匯款限額由五萬元提高至八萬元;還有開戶及跨境結算的便捷等,這些措施都是經過一段時間醞釀才推出,故大灣區的規劃已是一個「大禮」,未來要把政策用好,積極主動找大灣區相關城巿商討可行辦法,更加實際。至於建立以人民幣計價結算的證券市場未有新消息,該人士稱,《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中有提及,方向大家會贊成,但問題是需要研究,何時可落實就要視乎澳門本身的推進能力。中央已幫澳門定位,是可以發展的,但需要的是要研究清楚做哪方面的人民幣證券交易及巿場,人力、物力、政策的配套等,澳門要先做好自己,再透過磋商再推進。

對於有指澳門將建以人民幣計價結算的證券市場,甚至取代香港金融中心的地位。行政長官賀一誠日前接受電視台訪問時坦承想法不實際,目前亦未具條件建立金融中心,因本澳在金融方面的法律空白,只有《融資租賃法》,「稅法」、「基金法」、「信託法」等缺位,難以吸引投資。若要成為金融中心或發展金融市場,必須有相應法律支撐,故需要加快立法和修法工作,首要修訂「稅法」。

賀一誠指,環顧全球金融中心,如英國、美國、新加坡、香港等地,都是採用《普通法》,但本澳採用《成文法》,如同法國、德國,《成文法》國家的金融中心不會發展迅速。因為《成文法》特點偏重法典,《普通法》則偏重案例,當法官判了案例,有了案例和定義,不論是投資抑或買債券,都可以看到風險,有例可依,這就是《普通法》的強項;《成文法》則較弱,不少事情都難以預測,當出現問題要修改法律,難以配合市場發展。正因不可將很多未知因素放入法律中,故本澳金融方面存在不少問題。賀一誠認為,本澳現階段在金融方面的法律仍較空白,未具發展條件。

賀一誠的表態被市場理解為:澳門政府對澳門設立以人民幣計價結算的證券市場,仍未有準備好。

澳府對設立澳交所有何顧忌?

一般認為,澳門成立證券交易所面臨的挑戰:一是澳門人才短缺。由於長期立足於本土行業,且受限於澳門較小的社會規模,澳門本土的金融會計與經紀人才短缺,亟待培養。二是地緣競爭替代。雖然澳交所強調錯位發展,但是港交所通過並購已經搭建出FICC交易所的框架,為此無論採取何種發展路線,澳交所難免會受到港交所的影響。三是大陸法系影響。澳門立法大量參考了葡萄牙,行使的是大陸法系,原則上堅持行業領導監管型管理。一般而言,英美法系出現了以資本市場主導的金融中心如紐約、倫敦等,而大陸體系國家則出現了銀行主導的金融市場如巴黎、法蘭克福、東京等。可見,法律制度上可能會對澳門交易所市場形成構成一定的限制。因此,新任經濟財政司司長李偉農稱,澳門開展證券市場是涉及制度、法律、人才、投行、基金等,有關工作要從長計議,先從制度上考慮,暫未有具體決定。

除此之外,澳門特區政府在設立證券交易所方面進度緩慢,考慮的因素頗多,筆者猜測主要有幾種原因。

首先是成立澳門證券交易所時間緊迫,正式提出是在今年初公佈的《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中,政府官員可能理解「規劃」還有大把時間去落實,「嘆慢板」都得!當突然由廣東省政府官員表示澳門證券交易所方案提交中央時,「大吃一驚」!並表現出毫不知情,「絕未參與」的姿態,或感染了某位主要官員的口頭禪「唔知道!做唔到!」。

其次,今年是特區政府換屆之年,政府工作重點是確保換屆和慶祝活動順利,成立證券交易所這樣的「新任務」,先放一邊,能拖就拖;而且換屆工作亦涉及不少官員的前途,分散了其工作精力,「來不及做!」

第三,相關政府工作部門對於成立澳門證券交易所確實準備不足,其委託研究的機構所做的研究遠未完成,拿不出澳門證券交易所的方案,這符合一貫的的政府工作效率傳統,確實也是無可厚非。

第四,澳門成立證券交易所本是國家戰略的「二胎」計劃,對其是否能健康成長本來有些患得患失,有可能「大寶」還對此有些「哭鬧」,加上「二胎」計劃並無急切性,那就先緩一緩。

第五,從「陰謀論」的角度來看,發展澳門特色金融、成立澳門證券交易所等政策,是曾有意參選特首之特定人士極力推動的,而新一屆特區政府對此可能並不十分認同,雖然絕對相信其不會如此「小氣」,但仍難避免「瓜田李下」,被其他有心人認為「故意拖一下」以應對尷尬。

無論如何!澳交所從提出到現在已經接近一年時間,仍只聞樓梯響,莫非澳門證券交易所的成立難逃命運多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