協同奮進 變革創新 ——站在澳門歷史高度從自我改革開始重新出發 澳門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 賀一誠

五年任期三大目標 責無旁貸

先立後破,為深化行政改革奠定基礎。行政改革是我上任後的首要任務。變革是當今世界趨勢,但我們不是為變而變。

首要目標是建立一支廉潔高效的公務員團隊。我們要從制度著手,不完善的制度和複雜的行政程序是貪腐的溫床。職權重疊和交叉的情況嚴重,一方面造成效率低下,另一方面則是權責不清。第二個目標就是簡政放權,簡化行政程序提高效率,有權有責才能避免相互推諉,從而建立起科學的官員問責制度。第三個目標是建立一個便民的服務型政府,我們要吸引外資來澳門,就要搞好營商環境。國家變化很快,內地發展很快,澳門再不創造好的營商環境和基礎設施,就會流失很多機遇。澳門如今可利用的優勢就是自由港、外匯自由流通,這些優勢需要便民、便商的環境配合,才能吸引投資者。

啟動行政改革,必須從建立法律基本框架開始,先立後破,才能為未來深化改革奠定堅實基礎。希望可以與澳門特區政府的公務員一起做好這項工作,大家志同道合,為踐行「一國兩制」的偉大事業,為了澳門更好的未來,勇敢排除艱難困阻和利益羈絆,開展我們的改革事業。

為灣區融合作出制度嘗試,產業多元有突破。灣區融合與澳門產業多元息息相關。澳門身處大灣區,作為灣區的一份子,如何建立自身的清晰定位和具備參與灣區發展的經濟實力和功能,是澳門融入灣區發展的基礎。中央在利用橫琴土地支持澳門產業多元發展上給出很大支持,未來我們還要解決制度上的問題。希望能為不同制度在灣區的融合作出新的嘗試,建立好長遠發展的基礎,讓澳門的產業多元有所突破。

適度經濟多元化是澳門必然的發展方向,澳門每年的GDP中,出口加工業占比例最少。按照大灣區發展規劃,以及中央給予澳門的政策,考慮到澳門未來的經濟體量,金融服務業有發展空間。在製造業領域,科技創新和中醫藥業發展是澳門產業多元的切入點。但不管是金融業還是製造業,如何利用好惠澳政策,尤其是橫琴作為支撐基地非常重要,適用何種制度和法律更是關鍵。在金融領域,澳門還要完善法律配套,並且要在立法過程中充分考慮銜接內地與國際市場,取長補短。在製造業領域,除了澳門的法律法規與大灣區其他城市法制銜接和生產基地延伸到橫琴,還要推動內地市場面向「澳門製造」開放,背靠14億人口的內地巿場是有發展前景、有機遇,也是唯一的出路。希望澳門的平臺地位,可以引進國際上的先進管理經驗、生產技術和高端人才,跟內地的資源和市場更好地結合。

除了法制銜接,基建交通和生活條件上的逐步接軌,也是幫助澳門居民在大灣區生活的重要配套。長遠而言,我們希望借助大灣區九個城市的不同分工和優勢,讓澳門人有更廣闊的發展空間、有更多元的選擇,同時與14億人口的市場緊密結合。

都市更新取得社會共識,為城區優化奠定良好基礎。都市更新是我未來五年任期的第三大任務。優化居住條件是許多舊城區居民期盼多年的事,事實上也是迫切要解決的問題。

都市更新是回應民生訴求的綜合治理方案。澳門是世遺小城,我們的歷史城區與民居和商業區混處,如何保育和活化有價值的歷史建築一直是社會的關注點,也是政府保育工作的挑戰。透過都市更新,我們希望更多的歷史建築可以得到妥善的保存,透過優化環境成為澳門重要的文化和旅遊資源。

都市更新的最終目標是按照城市肌理,重新美化澳門半島。舊城區通過重整增加街道和停車空間,有助優化營商環境。

同心協力迎難而上 開拓新局面

民心歸向,公務員團隊齊心協力走改革之路。改革一定會有陣痛,所以改革的最大難度就在於爭取社會的廣泛認同和支持。以行政改革為例,一定要讓廣大公務員團隊看到改革的前景,理解我們的工作,清晰明白改革是為了讓整個社會有更好的未來。

一個人的能力很有限,但團結起來、齊心協心奔向同一個目標,力量就很龐大,我希望行政改革能夠得到公務員團隊和整個社會的支持。

優化民風,鼓勵正面積極和理性向上的力量。城市發展同樣需要社會大眾的配合。近年民間對生活起居、政治經濟發展訴求多元,對社會現象和政府工作批評監督增加,這有社會進步的一面,但同時亦要注意提倡正能量和理性思考的民風,否則社會很難團結一致、求同存異向前發展。

施政要以居民利益為依歸,更要讓居民充分瞭解政策和措施,要讓他們看到遠景,看到政府想怎麼做。多收集意見貼近民情,更有助於解決問題和糾正思路,如果思路對就勇往直前。

法制臃腫,影響進度。澳門有2,000多部法律。經過將近10年的清理,仍有1,000多部。很多法律嚴重滯後不符合現實需要,但互相交叉不能簡單廢除,對居民生活、營商環境和政府工作造成嚴重影響。如何立法修法,可以先易後難,先解決影響社會運作的部分,逐個擊破。

青年工作 多維思考全方位設計

最後我要談談青年工作。毫無疑問,這是擺在任何政府面前的嚴峻挑戰。我們鼓勵青年人創新,但也寄望他們做好傳承;我們希望青年人投身變革,但同樣希望他們珍惜來之不易的發展成果,自覺維護法治和社會穩定;我們必須理解青年人的訴求,但也應該嚴格要求他們做到理性思考和包容不同聲音,腳踏實地推動社會進步。

愛國愛澳教育與時並進。澳門有愛國愛澳的核心傳統,這是一代又一代愛國愛澳先輩們為後代留下的財富。在這個核心傳統下,我們的愛國愛澳社團、大部分學校及政府部門,年復一年、日復一日推行愛國愛澳教育。社會主流仍是自覺維護國家統一以及支持特區政府依法治澳。

在未來,我們要不斷鞏固來之不易的穩定和團結局面,加強不同階段和不同形式的愛國愛澳教育,以年輕人習慣的敍事方式講述近代史、瞭解近代史,特別是澳門社會是怎麼走過來的,中國是怎樣擺脫苦難和貧窮發展起來的。讓愛國愛澳意識從小紮根,逐步壯大成核心力量。我們要讓澳門的年輕一代有夢想,敢於擁抱夢想。要讓中國夢,也成為澳門夢。

正視青年就業置業需求。我們要關心年輕人的生活和事業發展,在鼓勵年輕人奮發圖強的同時,也要對青年人實際面對的生活困難和就業瓶頸保持警覺性,要提防不滿和怨氣積聚成社會動盪的源頭。要讓年輕人看到政府的決心,在房屋政策的制度設計上帶給他們希望。

我們要創造經濟和制度條件,讓年輕人有向上流動的空間和多元發展的選擇。比如澳門產業單一局限了年輕人發展,我們就要為多元產業的發展創造條件。重視年輕人的教育和培養,為他們向上流動增加競爭力。為了讓年輕人有更廣闊的天地,我們要融入灣區,讓年輕人擁有灣區的資源和市場。

創造條件培養參政能力。隨著社會發展,年輕人也開始有了更多的政治訴求,對政治制度有著響往和追求,更希望對重大的政治和經濟民生決策有更多參與感。以史為鑒,我們首先要認真聽取年輕人的聲音,同時注意培養年輕人的正確政治觀,幫助他們理性看待不同政治制度,深入比較和瞭解,在尊重和遵守現有制度的前提下,循序漸進推動政治制度健康發展。

與此同時,我們更要創造條件讓年輕人加入政府的行政決策和咨詢機構,在重大政治和經濟民生事務上,為他們創造表達意見和參與決策的渠道和機制,為年輕人真正成為社會主人翁搭建階梯。要讓年輕人意識到,「一國兩制」是一次前所未有的偉大事業,我們都是踐行者也是創造者,我們共同追求的除了國家統一,還有政治制度、經濟發展和居民生活、文化事業的傳承和創新。

澳門已經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在國家的大力支持下,我們僅僅用了20年時間,就從經濟低谷爬升到歷史最高水平,充分證明了「一國兩制」的制度優越性。

20年高速發展為我們爭取了時間和空間,澳門已經有了很好的經濟基礎,可以為未來的優化發展和多元化發展作出更多新嘗試。借助大灣區的發展機遇和國家的進一步支持,我們有足夠底氣重新出發,直面澳門內部在發展過程中累積的深層矛盾和社會問題。我們要鞏固發展成就,更要主動求變革求創新。我有信心,廣大澳門居民必將上下一心,協同奮進,為踐行「一國兩制」提供最理想的典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