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島東路連珠澳

一大清早,李煥江律師就在澳門力圖律師事務所自己的辦公室接到了電話,需要前往位於珠海橫琴的中銀-力圖-方氏(橫琴)聯營律師事務所開會,討論一件同時涉及澳門和內地的案件。

半個小時後,開著掛有粵港澳三地車牌汽車的李律師就通過蓮花口岸到達了位於珠海橫琴環島東路的橫琴•澳門青年創業谷內的辦公室,比從珠海香洲區趕來的內地律師還要快。

「成立聯營所後,往返於澳門與橫琴已經成了我的家常便飯,」李律師對《環球》雜誌記者說,「我已經充分融入了內地的工作與生活方式,要不咱們先加個微信?」

法治建設新高地

2015年4月,中國(廣東)自由貿易試驗區珠海橫琴新區片區掛牌成立。圍繞「把廣東自貿區打造成為高水平對外開放的門戶樞紐」的定位,自貿區發揮開放程度最高、體制活力最強、創新空間最廣的政策優勢及毗鄰港澳的區位優勢,致力於加強「一帶一路」和自貿區建設的法律服務。在這一背景下,2016年1月,中銀-力圖-方氏(橫琴)聯營律師事務所在橫琴自貿區掛牌成立,首開內地與港澳法律服務合作先河。

該聯營所由中銀律師事務所、澳門力圖律師事務所和香港方氏律師事務所聯營成立,擁有內地律師4名、香港律師16名和澳門律師11名。

提到最開始在橫琴設立聯營所,李煥江說,當初很多澳門律師對於其開支、人員和業務情況都有頗多顧慮,但最終它能夠成立起來,「是從長遠角度來看的,因為兩岸三地的經濟聯繫會越來越緊密,涉及到的法律問題會越來越多,另一方面,我們對中國的發展有信心,對澳門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有信心。」

年均業務量增長30%以上,也許充分證明了李煥江的信心。他對聯營所接的第一個案件記憶猶新。當時,一對在澳門登記結婚的夫妻提起離婚訴訟,需要分割其在珠海的財產,「這時候,聯營所懂得兩地法律的優勢就能充分體現出來。我們根據當事人是在澳門登記結婚,財產制度適用澳門法律,但財產分配的執行是在珠海,建議當事人在內地進行訴訟,並向法院提供了澳門適用法律的相關意見。最終,判決以符合當事人預期的宣判結案」。

在李煥江看來,內地和港澳往來合作非常頻繁,三地法規不盡相同,聯營所的優勢在於可以通過一家律師事務所就解決涉及三地的業務問題,為當事人節省時間和成本,而且由於得到相關政策的背書,對於許多內地企業來說,會更覺得安全可靠。

聯營所主任陳憶在接受《環球》雜誌記者採訪時提到聯營所的另一個優勢,那就是充分配合澳門實現「一帶一路」建設中「超級聯繫人」的定位。她指出,作為聯營所,一方面擁有具備處理跨境法律問題豐富經驗的港澳律師,他們中的許多人本身就具有多國律師的資質,另一方面還可以很方便地聘請海外律師,這樣,就可以為「一帶一路」建設和內地企業「走出去」、境外企業通過橫琴進入內地提供法律服務。「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實施和中國企業越來越多『走出去』,法律服務也亟需跟進。內地能做跨境業務的律所不多,但聯營所可以!」她透露,近期已經有多家想去巴西投資的企業找到聯營所,想借助聯營所在葡語國家的優勢尋求法律服務。

2018年5月,國務院印發了《關於做好自由貿易試驗區第四批改革試點經驗複製推廣工作的通知》,「擴大內地與港澳合夥型聯營律師事務所設立範圍」獲批在全國複製推廣。

身處「特區中的特區」,陳憶、李煥江及其聯營所團隊在橫琴加快了創新法律服務的模式。2019年8月,聯營所成立粵港澳大灣區民商事律師調解工作室和中國與拉美國家(地區)民商事律師調解工作室,為粵港澳大灣區在經濟發展中提供多元化爭端解決方式。

此外,服務澳門多元化發展的橫琴,與澳門的合作已經從經濟領域逐步拓展到社會民生、社會治理領域,為了與澳門經濟、標準、特色有機結合,橫琴新區也需要充分瞭解澳門制度。「聯營所在這一領域提供了充分的法律咨詢和調研建議。」另一位在聯營所工作的年輕澳門律師李湘漪告訴《環球》雜誌記者。

在李湘漪看來,聯營所的成立使像她這樣的澳門年輕律師獲益良多。「在與內地同行就醫療、福利制度的銜接進行交流的時候,我學到了很多東西,有很多創新性的思考。澳門地方小,以前經濟形式單一,許多業務都由老牌律師事務所承擔,年輕律師很難找到案源。但與內地的交流與合作產生了許多新生領域,比如跨境金融和互聯網法庭等,對於拓展自身發展空間是非常有利的,相信會有越來越多的澳門律師來大灣區從事法律服務的相關工作。」

李煥江完全贊同這一看法。當年在中山大學就讀法律專業的他,1996年大二時就曾到珠海的律師事務所實習,親眼見證了澳門回歸給珠海和澳門法律界帶來的改變。「只有回歸,兩地的法律合作才有起步和發展的可能。對於澳門法律界來說,與內地的合作使我們跳出了原有的框架,放眼於世界,專業能力和視野都有了明顯的擴大,不僅可以服務於澳門,更可以服務於國家。而我們這樣的聯營所,也可以為橫琴、為內地培養更多可以從事涉外法律服務的人才,實現兩地的共同發展。」

澳門青年創業首選

在《環球》雜誌記者採訪李煥江等律師的時候,不遠處創業谷的另一幢建築門口,正在舉行一場盛大的開業典禮。

開業的是普強時代(珠海橫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創始人何國濤是澳門人,與澳門相鄰的橫琴似乎是他的風水寶地。2018年,他帶領團隊參加了首屆中國橫琴科技創業大賽,憑藉「AI汽車芯腦項目」得了第一名,獲得了研發費無償資助1億元。

「這場勝利使我決心要在橫琴發展,因此我註冊了橫琴公司,準備借助創業谷的幫助,在橫琴進一步實現項目的落地。」何國濤在接受《環球》雜誌記者採訪時說。

中國橫琴科技創業大賽自2018年開始舉辦,首屆大賽就吸引了國內外955個優質項目參賽,最終普強信息、奇芯光電等10個優勝項目脫穎而出,分享總額3億元的大賽獎金。

為了配合澳門打造廣深港澳科技創新走廊的重要支點,助力大灣區科技創新產業的發展,第二屆大賽在初賽和決賽環節都特別設置了澳門賽道,以吸引更多像普強那樣具有澳門元素的科技創新項目參賽,並在橫琴落地。

橫琴•澳門青年創業谷的運營方橫琴金投創業谷孵化器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徐牧現在最頭疼的事,就是要求參加創業谷舉辦的創業訓練營的澳門青年實在太多,每年舉辦4期,每期40到50人的規模實在無法滿足日益踴躍的需求。訓練營包括兩天兩夜的訓練課程,會邀請多名專家為澳門青年提供免費的創業指導、在橫琴創業的事項說明等等,目前已經舉辦了7期,培養了240多名學員。

創業谷成立於2015年,「初心就是促進澳門產業多元化發展,支持創新成果的轉化,並培育和健全橫琴本身的產業基礎。」徐牧向《環球》雜誌記者介紹說,經過4年多的發展,「創業谷已經成為澳門青年到內地創業的首選之地。截止到2019年11月28日,創業谷累計孵化375個項目,其中澳門項目201個,占比超過50%」。

據徐牧介紹,自啟動以來,從珠海市到橫琴新區先後出臺多項政策,從稅收優惠、租金補貼、人才配套、創業大賽獎勵等多個方面鼓勵澳門人才來橫琴創業。近期,《關於進一步支持澳門青年在橫琴創新創業的暫行辦法》,更是推出32條針對創新創業企業發展的各個階段所制訂的不同優惠政策。比如,在減輕初創企業成本方面,澳門青年創業企業招用澳門高校應屆畢業生,可享受社會保險補貼,開辦一年內吸引3名以上人員就業,還可獲最高1萬元獎勵。

但徐牧認為,合格的孵化器需要有足夠的生態才能保證入駐企業的粘性,而這正是創業谷所著力打造的地方。「創業谷針對青年創業設立了4個匯,包括金穀匯,這是解決融資問題的平臺;智谷匯,引進了94位高層次人才專家,其中包括5名院士及78位國家特聘專家,他們一方面能給澳門青年起創新創業的表率作用,另一方面很多專家已經在澳門大學、澳門科技大學兼職並有合作項目,能支持和指導青年創業項目在橫琴的落地;琴澳會,創立琴澳產業創新促進聯盟、創新創業服務中心,定期舉辦針對澳門青年創業的咨詢活動、琴澳產業對接交流活動等,促進產業交流與合作,不僅幫助澳門青年在橫琴創業,也支持內地青年到澳門創業;科谷匯,這是針對科技企業的特別扶持項目。」

2019年3月1日,琴澳兩地首批免費跨境巴士開通,創業谷成為重要一站。越來越多的澳門青年跨過環島東路,變成粵港澳大灣區的創業者。「我從矽谷到北京,現在再到橫琴發展,最高興的要算我在澳門生活的老母親,因為隔得這麼近,我可以每天回去看她。」何國濤說。

「澳門青年到橫琴創業,看中的是毗鄰優勢、內地市場和平臺環境與政策,另外,他們對中國的發展有信心,而且內地很多產業的發展已經走到了澳門前面,他們也會有危機感,到橫琴來創業,使他們能夠打開一番新天地。」徐牧總結道。

路通人通

環島東路一路之隔,從創業谷就能看到澳門大學橫琴校區的大樓,在那裏就讀的諸多澳門青年,也許下一步就會來到創業谷,以創業贏得人生第一桶金。

成立於1981年的澳門大學前身為東亞大學,是澳門地區唯一一所綜合性公立大學。成立之初,校舍棲身於氹仔的大潭山與小潭山間,占地僅0.05平方公里。澳門回歸祖國後,特區政府向中央政府表示,澳門缺乏土地資源,要建成世界一流大學、培養一流人才,除了澳門特區和澳門大學自身的努力外,還需要中央政府給予政策上的扶持。

2009年,中央政府同意澳門大學遷建珠海橫琴島,全國人大常委會授權澳門特別行政區對澳門大學橫琴校區實施管轄。2013年,澳門大學位於橫琴島的新校區正式啟用,占地1.09平方公里,成為全球唯一的跨境大學,校內住宿也成為現實,改變了澳大學生「走讀」的模式。

「新校區內教學設施齊備、科研設備先進,為澳門大學打開了發展空間,帶來了新機遇,」澳門大學校長宋永華在接受《環球》雜誌記者採訪時表示,「澳門大學如今不僅在粵港澳大灣區,甚至在全世界都有一定的影響力。」

2020年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排名中,澳門大學躋身前350位。回顧澳門大學回歸之後的發展歷程,宋永華深切感受到,國家永遠是最堅強的後盾,「澳門本身發展空間有限,想要走到世界前沿,只有充分發揮『一國兩制』的優勢,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發揮自身所長,才能獲得更廣闊的前景。澳門大學的發展是『一國兩制』在澳門特區成功實踐的重要佐證,更可以說是創新範例。」

正在澳門大學橫琴校區讀金融專業的大三學生陳沛雯,正生動地體會「融入」這個詞帶給自己以及整個澳門的變化。

誕生於回歸之年的她在澳門出生、長大,父親是廣東佛山順德人,從小便與父母經常往來于內地與澳門。「小時候回內地過年,每次都要在口岸排很久的隊。通過人工查驗後,還要花費幾個小時的車程才能到達目的地。」回憶起十多年前往來澳門與珠海時,陳沛雯這樣說。

但現在,陳沛雯說,口岸開設了越來越多的通道,刷回鄉證和指紋認證後就能自助快速通關,而且伴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灣區城市間的交通更為便捷互通,從珠海到順德搭乘高鐵僅需40分鐘。「我和朋友、同學經常相約在珠海。澳門人到珠海遊玩已經成了家常便飯,拱北口岸附近就有商業區,可以購物和看電影。那裏還有一個地下商城快遞代收點,拿快遞特別方便。」

提到未來,陳沛雯對即將投入使用的橫琴口岸充滿期待,因為這個口岸將使澳大師生進入珠海的通關時間從現在的幾十分鐘縮短為三四分鐘,珠澳「無縫鏈接」進一步可期。

橫琴新區自貿工作辦公室副主任王彥在即將開通的橫琴口岸向《環球》雜誌記者介紹,經過2年多的建設,12月20日橫琴口岸已經完全具備通關條件,將全面實行「合作查驗,一次放行」的通關模式,年通關量預計達8000萬人次,日通關量達22.2萬人次。

到2021年底,項目的第二階段將包括開通澳門大學橫琴校區到橫琴口岸的第二通道橋。「以往澳大師生到橫琴需繞行河底隧道、蓮花大橋後再通關,需要幾十分鐘,直達後可縮短至三四分鐘,」王彥說,「而且在東門頭已經預留了連接澳門輕軌的車站,未來可實現廣珠城際軌道與澳門輕軌的無縫接駁。」

「路通人通,粵澳兩地的聯結越來越緊,兩地的發展定會越來越好。」王彥說。

以橫琴及周邊地區為主平臺,打造趨同港澳的發展環境,這是拓展珠海與澳門合作空間、建設澳珠一極的重要內容,珠海市委書記郭永航表示,「為支持港澳融入發展大局,珠海經濟特區將不忘初心促進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為推動『一國兩制』事業發展新實踐貢獻珠海力量。」

(樂艷娜、方棟、劉暢/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