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挺何以出任新四軍軍長?

廣州起義後出走境外10年之久的葉挺,革命信念並沒有動搖,始終努力尋覓著報國之門。1932年秋,強烈的思念祖國之情、報效祖國之心,促使葉挺決定立即回國。全面抗戰爆發後,在黨組織的期盼下,在周恩來的激勵下,葉挺決定挺身而出,出任新四軍軍長。在黨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時代洪流中,作為當年的北伐名將,葉挺的選擇體現出革命者不變的初心。

含冤出走未忘黨

1927年12月廣州起義失敗後,葉挺作為起義的前敵總指揮,受到中共黨內和共產國際不切實際的責難和不公正的處分,心中十分鬱悶。1928年夏末,葉挺前往莫斯科向共產國際申訴,然而他的意見卻被拒絕。意氣之下,他出走德國,遂脫離了黨組織,並過起了流亡生活。生活中的無靠,政治上的無依,曾使他痛苦沉悶。但是,葉挺畢竟是葉挺,他的信念從來沒有動搖,他的報國之心一直是熱的。他開始了不倦地讀書學習,他選購的一部德文版百科全書就有幾十本之多。他還在德國、法國等歐洲幾個國家進行考察。他鑽研哲學、歷史、軍事、文學,而專攻的依然是軍事。他潛心研究軍事學、軍事工程學和軍事化學,甚至還在自己的住處進行過爆破試驗。他依然期待著,能有朝一日回國重上戰場。

1930年4月底,周恩來從莫斯科取道歐洲回國途中,在柏林與葉挺會面並深談。兄弟般的誠摯,戰友間的規勸,使葉挺久久不能忘懷。周恩來告誡他「總不能放棄革命不幹,幹革命成功不必自我」的話,既語重心長,又富於哲理,使他從愧疚中振奮。葉挺從周恩來的談話中,從傳到柏林來的訊息中,瞭解到毛澤東等建立了井岡山根據地,知道了成立工農革命軍第四軍的經過;他對比周恩來,對比朱德、賀龍、周逸群、聶榮臻、葉劍英和陳毅等人,他們同參加起義,都曾經歷過起義的失敗,卻都不以個人得失為重,不注重個人委屈,而以革命為第一生命。葉挺直覺汗顏。這時,國內政治局面的變動,也給葉挺很大觸動。他一生痛斥的蔣介石,竟不斷地「圍剿」紅軍,招致日軍發動九一八事變,佔領東北三省;還殺害了他的好友、抗日反蔣的鄧演達,接著又在「一二八事變」中向日軍妥協。強烈的思念祖國之情,報效祖國之心,促使葉挺決定立即回國。

1932年秋,葉挺以抗日救國之志,離開德國,舉家遷回澳門。澳門是葉挺的「避難所」,南昌起義後,廣州起義後,他都曾回到澳門隱蔽,這次回澳門,他要從這裏走向抗日救國的戰場。可是,面對山河破碎的祖國、內憂外患的政局,自己又是一個脫離共產黨多年的人。找國民黨,雖有老朋友盛情相邀,他不願去;共產黨那裏,又不能去。抗日報國之路怎麼走?成了一個大難題。他經常到香港,往來於港澳之間,他在聯絡,他在尋求。1933年11月前後,他曾以客座參謀的身份,同李濟深等人從香港到福州,參與了福建事變的謀劃運籌,希望通過這次事變,公開表示抗日反蔣的立場,對停止內戰,團結禦侮,有所推動,但對事變的成敗,沒有寄予多大期望。他仍在困惑中尋覓抗日報國之門。他給陽翰笙寫過信,在找黨,他在等待著黨組織的理解和諒解。

「家裏來人」促行動

「家裏來人了,約你在彌敦飯店見面。」1936年5月中旬的一天,當以行醫為業的柯麟同志把這個消息通知葉挺時,著實讓葉挺喜出望外。因為「來人」是中共中央的一位要人——潘漢年同志。

葉、潘兩位在北伐時期已經相識。1927年初,只有21歲的潘漢年,已是國民革命軍總政治部《革命軍日報》的總編輯。時任第四軍第二十五師副師長的葉挺,與潘多有接觸。

在兩人會面的地點九龍彌敦飯店,潘漢年首先向葉挺簡單介紹了行程。

他早前已從周恩來那裏得知了葉挺的經歷。像對待黨內同志一樣,他向葉挺詳細介紹了許多情況,有些是葉挺已知道的,比如從國民黨方面、其他方面的報紙上已經得知國民黨軍隊多次「圍剿」紅軍,紅軍被迫長征;更多的是葉挺不知道的。

此時,共產國際、中國共產黨內都在考慮抗日救亡大局。

潘漢年介紹說,1935年7月共產國際「七大」,向全世界共產黨提出了建立廣泛的反法西斯統一戰線的方針。中國共產黨接受共產國際的建議,決定再次實現國共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共同抗擊日本的侵略。黨將有重大的戰略轉變,將由推翻國民黨統治轉為聯合國民黨抗日,將反蔣抗日改為聯蔣抗日。中共中央其後發表了《為抗日救國告全體同胞書》(即《八一宣言》),號召全國人民團結奮鬥,爭取停止內戰,組織國防政府和抗日聯軍。

潘漢年說,這幾天,自己已聯絡了一些同志和朋友,希望他們都要宣傳團結抗日,「我這次來港,也是專程請教葉挺將軍的。想借著葉挺將軍在國民政府軍中的影響力,促進聯合抗日的目標早日實現。葉將軍在兩廣地區的影響更大些,當然,包括其他地方的反蔣實力派人物,請您多多疏通,促使他們適應我黨這一戰略性轉變」。

聽到這裏,葉挺完全明白了黨組織的期待。

潘漢年介紹的這些重要內容,扣動著葉挺的心弦。自己作為北伐名將,在國民黨高級將領中聲望固然很高,但葉挺本人並不看重這些,他崇尚做實事。

同潘漢年的這次會面,改變了葉挺生活的進程。

流落海外的幾年間,是葉挺最鬱悶的歲月。離開了中國共產黨的組織,就像個沒娘的孩子;離開了革命軍隊,猶如失去了生命的價值。他渴望黨組織讓他對廣州起義的成敗有個說明功過是非的機會,渴望黨組織真正瞭解自己。妻子李秀文多次聽他對友人說過,國民黨是沒有希望了,將來都要走共產黨的路。友人也問過葉挺:為什麼不找共產黨?葉挺說:「我已經離開幾年了,要找也需要重辦手續。」他的內心始終嚮往著共產黨,卻又夾雜著為難。因為,他們夫妻當時還弄不清楚,中共中央對葉挺的脫黨問題,到底怎麼看待。而現在卻和家裏(中國共產黨)有了聯繫,不再是孤家寡人了。

儘管現在自己已經不是共產黨員了,但還是應該按黨的要求去做。他決定響應黨的號召,到內地走走,到上海,到南京,會一會那邊(指國民政府軍中)的朋友。這年夏天,他心中裝著潘漢年同志轉達的使命,攜妻子、孩子一同前往上海、蘇州、杭州等地。這樣安排,也是為了避開國民黨特務的懷疑、盯梢。

此時,為了護衛南京,預防日寇再次從上海進犯,國民政府軍4個師兵力,正在南京以東的蘇州、江陰、常熟、嘉興等地修築防禦工程。葉挺逐一探望了執行這一任務的高級軍官,與之推心置腹,傾心交談。葉挺坦言,蔣介石竭力「圍剿」紅軍,走的是亡國之路;中國軍人,要以抗日救國為天職,諸位同窗,要與一切堅持抗戰的軍隊團結一心,抗日禦侮。

這年11月,葉挺又到廣西蒼梧,專程拜訪了好友李濟深,和其他一些著名反蔣人士,希望他們堅守抗日要義,達成共同逼蔣抗日之勢。葉挺還向他們宣傳了共產黨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

逼蔣抗日,絕非易事。儘管全國抗日救國的怒潮迅速興起,反對日本侵略,要求停止內戰、一致抗日的呼聲響徹中華;儘管全國各界救國聯合會成立,並發表了抗日救國宣言;儘管中共中央屢次呼籲停止內戰,一致抗日;儘管國民黨內有識之士和愛國將領紛紛提出抗日主張,蔣介石卻依然堅稱:「消滅共產黨,才能抗日。」直到西安事變爆發,中國共產黨出面,促進西安事變和平解決,蔣介石才被迫同意停止「剿共」,聯合紅軍抗日。

恩來面見堅信念

1937年年初,全國反對內戰,團結禦侮呼聲日高,蔣介石在強大輿論壓力之下,已不再「圍剿」紅軍,抗戰已成國人期望之大勢。

葉挺、李秀文夫婦在澳門決定擇時回歸故里,投身抗日大潮。他們忙碌著,安排老人的生活,整理簡單的行裝,不斷地與國民黨內老朋友聯絡。春節過後不久,葉挺在國民政府軍隊中的朋友幫助之下,舉家遷往上海,住在靜安寺路一座庭院式的小洋房裏,終於結束了10年流亡(德國5年、澳門5年)境外的生活。一位摯友還贈給葉挺一部紅色的德國轎車,方便外出使用。

此時,國共兩黨關於合作抗日的談判,正在西安進行著。

西安事變和平解決之後,周恩來接受中共中央新的使命,同國民黨關於合作抗日之事開始正式談判,於是就留在西安。由於蔣介石在「反共」與「抗日」之間患得患失,對國共談判,多次出爾反爾,反復無常,橫生枝節,百般刁難,談判過程異常艱難曲折。周恩來從1937年2月開始,先後在西安、杭州、廬山和南京,同國民黨進行了幾次談判,歷時7個月。談判的對手,先是顧祝同,後來是蔣介石本人。8月下旬,這場曠日持久的談判,在客觀形勢發展推動下,終於實現國共第二次合作,開始了全民族抗戰的新局面。

葉挺寓居上海後,經常在蘇州、上海、杭州、南京等地走動,與在國民黨中任職的黃埔校友、北伐軍袍澤陳誠、張發奎、黃琪翔等相見、交談,圍繞著抗戰話題,瞭解各方面的情況,得到不少消息。他也常和共產黨在上海等地的黨員、領導同志交往。潘漢年作為中共全權代表,在此期間,曾多次陪同周恩來等往來于延安、西安、杭州、南京、上海之間。潘漢年與葉挺也幾次得以見面。葉挺按潘漢年囑咐,設法公開前往南京,利用關係,通過友人探聽國民黨親日派的行動方針。

是年8月10日,周恩來、朱德與葉劍英受蔣介石密邀,從西安飛抵南京,參加國民黨政府的國防會議,並繼續談判紅軍改編等問題。直至18日,終使蔣介石同意發表紅軍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任命朱德、彭德懷為正副總指揮(8月22日正式發表)之令。在這段時間裏,周恩來在上海期間,請潘漢年安排,專門同葉挺進行了一次短暫的見面。

周恩來對葉挺說,現正與蔣介石談判陝北紅軍部隊改編問題,這項任務實現之後,將會把南方八省紅軍遊擊隊改編一事提上議程。他建議,由葉挺出面改編、主持這支部隊,組成一個軍;葉挺在適當時機向陳誠、張發奎等表達願望,願意領導這支部隊,借此取得他們的同情和支持,並由陳誠出面爭取蔣介石同意;如蔣首肯,就沿用國民革命軍第四軍番號,可稱新編第四軍,蘊涵繼承紅四軍深意。周恩來簡潔明瞭地說完自己的建議。

葉挺因為周恩來的信任而激動,又因為有機會率部殺敵而興奮。他表示,自己只盼第二次國共合作早日實現,即奔赴前線,殺敵報國。「此亦為希夷之所期望者,希夷必前往力爭,亦不辜負共產黨之期望。」

周恩來與葉挺的這次見面和談話,短暫而緊湊,但在中國抗戰史上有重要作用。周恩來點將葉挺,激活了國共談判中改編紅軍遊擊隊,共同抗日的大局。

葉挺請纓組四軍

1937年8月13日,日軍大舉進攻上海。葉挺目睹大批日軍飛機深入閘北、浦東市區狂轟濫炸,痛恨至極;見到中國空軍機群奮起應戰,英勇搏擊,又為之高呼助威。只可惜,中國機群力量太弱,難以扼制敵機肆虐。淞滬抗戰異常艱苦,中國軍隊將士頑強抗擊,付出重大傷亡。然而,蔣介石打了10年內戰,弄得國貧軍弱,以至無力抵禦外侮,中國軍民慘遭屠殺。這些嚴峻的現實,使葉挺十分悲憤,痛苦難言,更加激發了重上戰場、殺敵報國的強烈鬥志。

葉挺想到周恩來同志的建議,此時正是時機。於是,他找到正在上海指揮作戰的第三戰區前敵總指揮陳誠,表明了自己願即率部殺敵、以身報國的心意。

葉挺與陳誠同出自保定軍校。葉挺六期畢業、陳誠八期畢業,且曾同在粵軍第一師任過職,葉挺任步兵營長,陳誠任炮兵連長,算是袍澤之誼。葉挺的為人、性格,陳誠均瞭解。葉對陳直陳己願,陳誠心中已自高興。他深知,這位北伐名將是中國難得的戰將,正是國民革命軍急需之高級軍事人才,極願推薦。但,如非一線主官,則必可惜其才,況且葉斷不會屈就,故需問得仔細。交談中陳誠言辭甚為懇切。

葉挺抓住機會,步步深入地貫徹周恩來的囑託。陳誠則覺得,葉挺的建議確實很好,於是當即答應為其向蔣介石疏通。

果然,蔣介石採納了陳誠的推薦。他一面接受共產黨將南方八省紅軍遊擊隊合編為一個軍的改編方案,一面又沒有征得中共中央的同意,就於9月28日,由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銓敘廳發出通報,宣佈經委員長核定,「任命葉挺為新編第四軍軍長」。葉挺提議的原意在於,繼承北伐戰爭「老四軍」的優良傳統和國共兩黨的再次合作。蔣介石則心懷鬼胎,另有所圖。他搶先任命葉挺為這個軍的軍長,是藉以拉攏葉挺,他以為葉挺已脫離共產黨多年,可為其所用,會幫助他把這支部隊改造成國民黨的軍隊。如葉不就範,便將這支部隊送上前線,假日寇之手消滅之。

經過國共兩黨談判達成的協議,1937年10月12日,國民政府正式頒佈改編南方八省紅軍遊擊隊為「國民革命軍陸軍新編第四軍」的命令。蔣介石對於國共合作,其實並非真心誠意。當月下旬,葉挺接受中共中央赴延安面談的要求,從南京出發,於11月3日到達延安,受到中共中央和中央軍委毛澤東主席的熱情歡迎與接待。此行,葉挺進一步明確了黨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和軍事戰略,表示一定遵照黨所指示的道路,率領新四軍將士,堅決抗戰到底。

(劉順發/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