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先行先試解封中珠自由行對澳「救市」 劉紹滿

今次新冠肺炎疫情是數十年來影響最嚴重、覆蓋最廣泛,在疫情的衝擊下,無論政府或業界都是「大考」,幸好在澳門特區新一屆政府及其領導團隊的領導及精准防控之下,有效控制疫情,做好嚴防外國輸入的相關措施,第二波疫情所增加的35例病例均是輸入性,沒有發生本土社區病例,讓六十多萬居民安心。在本地對包括香港、臺灣及外國等地區或國家實施「封關」之後,有效地阻止外國或地區疫情輸入,為國家做好「外防」的第一道防線,但廣東珠海對本澳實施了加碼性的「封關」,讓本澳成為名副其實的「孤城」。這一系列發展令澳門旅遊市場近乎完全停擺。賭場、酒店、客運等所有旅遊相關的行業均陷入困境。若情況持續,澳門難免出現企業倒閉、居民失業和政府財政困難的局面,相信這也不是社會想見到的局面。筆者認為作為實施「一國兩制」的「乖乖仔」澳門地區,且履行國家推行內控外防等措施十分到位,亦屬於低風險疫情地區,但對本澳實施「一刀切」外防疫情的「境外」出入境「封關」措施,應有別於周邊地區,以讓澳門地區能儘快真正復工複產複學,真正體現到實施「一國兩制」樣板的待遇。

澳門在最嚴重的第二波疫情防控方面,有效地阻止外國輸入性的入侵,與香港地區相比較,輸入性的病例數量,可以講是天地之別,並且至今沒有發生任何的本土性病例,可以講為國家做好內外防疫的第一戰線。在出入境方面上,雖然講澳門在過去某種層面上屬於「境外」,但是澳門是我國其中的一個小城市,只是不同的是實施「一國兩制」的地區之一,無論是政治或邊境等方面的考量,都不應將之列入「境外」,同一國家或同一地區出現兩道防疫「防線」,從嚴控嚴防疫情的意義上是好的,但某些地區將澳門列入「境外」地區,或許不合情理。現階段全國眾多地區都有輸入性的病例,不僅是澳門,且澳門並沒有發生任何的本土性病例,從數字上亦是算最少的,屬於低風險地區。但廣東省珠海則將本澳「封關」,且近日還加碼,例如當局指,根據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要求,三月二十七日開始對所有經廣東口岸入境人員(含港澳臺地區,含中轉旅客)實行核酸檢測全覆蓋,並集中隔離醫學觀察十四天。對經珠澳口岸入境且十四天內無外國和香港、台灣地區旅居史,無發熱、乏力、乾咳、咽痛等症狀,保障澳門正常生產生活的特定人員,暫不實施集中隔離醫學觀察,須進行核酸檢測,並對其嚴格加強全流程健康管理,確保閉環運作。並規定持珠海市公安局簽發的《港澳居民居住證》的特定人員入境前應主動掃「粵康碼」進行健康申報;入境時須如實填寫個人基本資訊(含姓名、在珠住址、聯繫方式等);入境後三小時及出境前一小時內,須主動向所在社區報備,納入社區網格化管理,等的規定。

自上述的消息公佈之後,使得澳門社會有不同的聲音,甚至有聲音指影響部分本澳居民、企業在內地置業、投資發展信心,擔心政策隨時變動,令人無所適從。有企業表示,雖然現時限制措施較多,但相信只會短暫窒礙大灣區發展,長遠仍會遵從大局邁進,因此企業到大灣區發展信心未有減退。有在珠海發展業務的本澳企業負責人表示,疫情不單只是內地或粵港澳大灣區營商受到挑戰,影響更延伸至全球。雖然,廣東省新推出的隔離限制措施會影響經商生意往來,但疫情過去,相信大灣區發展會恢復原樣。無論居民、企業不應因疫情下各地推出的限制政策而失去信心,只要國家發展向好,自由行政策重開,相信澳門與大灣區其他城巿的連接仍然密切,大局方向維持不變。有聲音指出,疫情下澳門與內地、香港的交通往來、通關限制的確出現曾混亂,令企業非常費神,特別對一些毫無預兆的出入限制更是信心大減,不知所措,坦言曾萌起放棄內地業務的念頭。但細想之下,大灣區是未來發展主調,澳門企業要「走出去」才會有發展機會。明白這些限制只是臨時性質,疫情過後會重回正常,所以信心仍然存在。只是汲取經驗後,未來在兩地的人手調配、業務處理上作靈活調整,以減低影響。為了令企業重拾信心,建議日後大灣區各城巿在溝通上可更全面,推出任何政策前都要預先通報,好讓各地可做好準備。

其實,有學者也指出,雖然特區政府的決策對內地居民保持開放態度,但因內地對澳門居民或曾到澳門的旅客,入境有隔離十四天的要求,因此特區政府目前對內地的開放政策實際上沒有結果。內地的決策是否合理?判斷內地的決策,需從兩方面著手。一是澳門居民或內地訪澳居民入境內地,會否影響內地的防疫措施?二是內地居民訪澳會否對澳門構成很大風險?如果前者是肯定的,內地的隔離十四天政策就是恰當的。若後者是肯定的,內地的隔離十四天政策也是恰當的。如果兩者都是否定的,隔離的要求就不十分恰當了。開放澳門入境限制會否影響內地防疫?就目前看,該答案是否定的。到目前為止,澳門是風險很低的城市,且基本上都是輸入型,澳門沒有發生社區傳播的情況。澳門目前完全禁止國際旅客入境,也排除輸入性風險。即使在沒有禁止前,澳門也都控制了風險,因澳門有嚴格篩查制度,有充足的防控資源。在澳門本身沒有疫情傳播,國際遊客被完全禁止,來自台灣或香港的旅客有十四天隔離的情況下,澳門是非常安全的。因此澳門居民和任何來澳的旅客,在澳門感染新冠的可能性非常低。在這種情況下,內地增加對澳門的入境限制措施,其實是不必要的。澳門比內地任何省市的安全程度都不差,內地各省市間的流動基本不受限制的情況下,限制澳門居民或來澳內地居民入境,對兩地均是弊大於利。

值得一提就是,著名的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日前認為,大城市要實現境外輸入清零不現實,「除非跟世界完全隔絕」。他並指出,只要把數字控制在較低水準就可以了,特別是從剛發生疫情而且疫情發展較快的國家、地區來的人,往往傳染性會比較高,只要採取嚴格監控、追蹤,一旦發現就隔離,同時對他接觸的人進行嚴密觀察。「這樣情況下,就算傳染幾個人,也不會造成爆發」。鍾南山指出:「不能永遠不開學。這個病是不可能鏟除得一乾二淨的,將來一直會有可能傳播,沒有造成大規模的爆發就行了。」因此,無論是內地對本澳實施加碼性的出入境防控措施亦好,或是本澳對外地勞工或是內地勞工的限制措施亦好,要想讓本澳全面復工複產複學,應根據疫情的實際情況,衡量其中的利弊關係。當前,全社會應繼續設法控制疫情,政府和業界應發揮良好的溝通和合作機制,提出哪些方面加強合作,執行的困難和挑戰,相信對解決疫情下衍生的問題,相信會有直接幫助,讓社會盡快恢復正常。正社會所擔心的,新冠肺炎疫情衝擊下,市面經濟活動大減,商戶生意急挫,打工仔被放「無薪假」等現象,大眾消費信心隨之降低。政府因應疫情提早發放一萬元現金分享、先後推出共八千元電子消費卡,相信有助刺激消費意慾。社會的聲音冀重新評估疫情及早恢復居民外出信心。並指刺激內需非長久之計,解封自由行有逼切性。也正如有學者所言的,建議特區政府於中央和有關地方政府溝通,爭取盡早恢復本澳與廣東兩地人員流通。恢復可分步驟進行,首先恢復廣東與澳門的人員流通。

自廣東省近期對所有經廣東口岸入境人員進行核檢以及集中隔離醫學觀察十四天。連同早前本澳實施對港客、外國人入境限制,旅客在澳幾乎絕跡。有學者表示,兩措施疊加下,不排除賭收將降至近零。投行指出,措施猶如關賭場,博彩業進入「冰封期」,全年賭收跌幅擴大至45%。無疑這次疫情對澳門特區政府來說,既是危機,亦是一場大考。受到新冠肺炎影響,澳門接連「封關」,旅客量急劇下跌,博彩業受到嚴重衝擊,以首季計算,賭收達304.86億元,較一九年首季下跌六成,也是過去十年最差的首個季度。澳門整體經濟受到影響,各行各業都難免受到打擊,尤其是博彩、旅遊及相關行業,預料失業率將會上升,並開始有停薪留職及裁員。有聲音指,電子消費卡即將出爐,中小微企積極「裝機」冀可受惠,短時間內商戶經營劣勢會好轉,但畢竟澳門市場細,刺激內需措施僅是權宜之計,關鍵仍要盡快開放自由行。當支柱行業復甦,各行各業才能看見曙光,陰霾消退,才能提振整體社會消費信心,否則錢用完,「曇花一現,又打回原形」。內地部分城市已開始陸續解封、復工復產,宜評估條件,考慮率先開放周邊安全性高的地區城市自由行及外僱出入境,回復社會基本正常運作。

自從廣東宣佈入境需隔離十四天措施,意味著本澳博彩收入有機會跌至接近零,的確,賭業已進入「冰河期」。除非內地或廣東放寬關口管控措施,但自由行未似會重啟,令近期的賭收復甦變得不可能。同時,本澳主要依靠博彩旅遊服務出口帶動,如今近乎「凍結」的客流,經濟下行壓力進一步加大,對不少中小微企而言,這一波打擊確實致命。旅遊業同樣作為澳門的支柱產業,輻射各行業,既然特區政府首階段的防疫工作取得成效,社會各類經濟活動逐步恢復,就更應該把握先機,及早謀劃,為疫後提振社區經濟早作準備。本澳作為世界旅遊休閒中心,政府在防疫同時,應部署未來本澳旅遊的發展,如何促進疫情後旅遊市場的復甦。對現時旅遊業存在的困難,針對性制訂及出臺相關的扶持政策,積極引導旅遊企業在疫情後,如何開展適宜的旅遊業務,重塑澳門安全的旅遊休閒中心的形象,助力旅遊業進一步發展,同時,加快推動經濟結構調整的步伐,進一步促進產業多元化,主動出擊加強粵港澳大灣區之間的協作,實現優勢互補。

因此,全球疫情持續,廣東省政府加強出入境防控做法可以理解的。但從目前的情況來看,澳門、珠海及中山的最近三地都屬於低風險地區,疫情已得有效控制,風險已不如過去大,並最容易監管的。鍾南山院士日前認為的大城市要實現境外輸入清零不現實,「除非跟世界完全隔絕」。建議應以先行先試的方式,開放珠海、中山地區自由行,及解封居住在兩地的內地勞工出入境措施,真正讓居民體會到大灣區的便利性,及讓澳門「一國兩制」事業得到不一樣的待遇。澳門並沒有發生本地產生的疫情,加上澳門對香港和其他地方的赴澳人員有嚴格的限制和篩查安排,澳門居民或訪澳旅客入境對內地也不構成威脅,在這種情況下,恢復內地和澳門的人員流通對澳門和對內地都有積極意義。應以處變不驚、沉著應戰的心態,統領社會各界和全澳居民齊心協力、迎難而上,解決當前困難、戰勝疫情。建議特區政府與廣東省兩地政府加強溝通,確保措施落實,並適當放寬限制,必要時細化豁免安排,切實解決需頻繁出入珠海或中山的本地居民或內地勞工的根本需要。同時,應繼續推行防疫防控工作,將防疫工作做得更好,將影響降至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