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首施政報告提出 本澳七大存在問題

【本報訊】行政長官賀一誠昨日發表2020年財政年度施政報告時提到,在充分肯定過去成績的同時,亦要清醒看到澳門特區發展所面對的問題和挑戰,一些結構性的、深層次的問題開始浮現,並影響社會經濟的持續發展。

賀一誠稱,當前澳門面對的主要問題包括,公共行政和法律體系一些方面難以適應新的發展形勢。澳門特區公共行政和法律體系運作已逾20年,一些方面逐漸不適應形勢的變化和社會發展的需要,與廣大居民的期待和要求還存在差距。其突出的問題是,政府部門設置重疊、職責不清,行政效率偏低、居民辦事難,公務人員招聘繁瑣、人資錯配,跨部門工作難以協調、相互推諉,公共行政授權體制及官員問責制有待完善,廉政建設有待加強,公帑使用監管不力,部分法律不適應發展的需要等。深化公共行政改革,完善法律體系,既是廣大居民的訴求,也是推進特區良政善治的必然要求。

經濟結構較為單一,經濟多元發展進展不明顯。澳門回歸以來,經濟雖然經歷了較高速增長階段,但博彩業“一業獨大”的狀況未有改善,且有所加劇。2014–2016年澳門博彩業深度調整,導致整體經濟大幅度下滑,經濟連續三年負增長。今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博彩旅遊業大幅度下滑,進而衝擊其他相關行業,再次充分暴露了澳門經濟過度依賴博彩旅遊業的脆弱性和巨大風險。澳門還面臨周邊國家和地區開賭的競爭壓力。特區歷屆政府多年來在推動經濟多元發展方面作出了努力,但成效並不明顯,新興產業佔整體經濟的比重依然偏低,政府致力推動的會展業和文化創意產業佔本地生產總值的比重均不到1%,而博彩業的比重仍高達50%。

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未能趕上社會經濟發展的步伐。澳門城市發展尚無一個科學的總體規劃,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明顯滯後於社會經濟發展。無論是內部交通系統還是對外交通網絡,尤其是集體運輸系統已不適應世界旅遊休閒中心建設的需要,智慧城市建設更是顯著落後於周邊地區。

土地空間狹小長期窒礙特區發展。2019年澳門土地總面積32.9平方公里,人口密度居世界前列,土地利用率幾近飽和,土地資源不足成為制約澳門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瓶頸。我們必須努力探索突破土地資源瓶頸的方法,既要依法有效管理和利用85平方公里水域,更要逐步推進區域合作,立足粵港澳大灣區,深化澳門與廣東,尤其是與珠海的合作,共同開發橫琴,拓展澳門的發展空間。

困擾多年的一些民生問題亟待解決。澳門回歸以來,依靠發展積累起來的財政資源,政府積極推進民生改善,逐步建立起多點支撐、多重覆蓋、初具成效的民生保障網絡。但是,解決“購房難”、“出行難”、“看病難”以及內港水患等問題,仍是廣大居民普遍而迫切的訴求。

人口老化問題日趨嚴重。澳門人口老化持續,老化指數連年上升。2019年,澳門本地人口中,65歲以上的老年人口比例達14.6%,老化指數為90.3%,老年人口撫養比率為21%,即大約需要5名成年人口撫養1名老年人口。日趨嚴重的人口老化必然帶來社會保障負擔加大、勞動力減少以及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問題。應對人口老化問題,不應僅僅是為長者提供簡單的照顧和援助服務。零散的措施不但不能滿足越來越多需要照顧的長者,更無法提高長者晚年的生活質量,以及讓長者老有所為。

融入粵港澳大灣區需要提升澳門自身的競爭力。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是澳門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突破澳門發展空間局限、促進經濟適度多元可持續發展,以及提升澳門在國家經濟發展和對外開放中的地位和功能的重大機遇。但是,大灣區建設也給澳門帶來直接的競爭以及融入發展的壓力和挑戰。隨着大灣區建設的深入推進,大灣區廣闊腹地將形成極具優勢和吸引力的發展環境,資源集聚效應加強,必將對包括澳門在內的周邊地區的資金、人才等資源產生吸納效應。澳門如果不能相應提升自身的功能和競爭力,不積極開放並融入大灣區,就會在某種程度上被邊緣化,部分功能可能會被替代。

賀一誠表示,上述問題,是政府施政需要面對和正視的問題,解決和妥善處理這些問題正是特區政府施政的任務和工作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