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儘快建立「健康碼」 粵澳互認機制 劉紹滿

因受到疫情的影響,本澳的整體社會經濟收益自被「封關」之後進入「冰封期」,甚至不少企業停業及閉業,居民放無薪假、失業及連豬肉都供不應求等民生問題不斷呈現,對這屆特區政府的施政真是一場「大考」,無論是廣大本地居民或是外勞沒不期望儘快復工複產學。正所謂「辦法總比困難多」,於3月18日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會議強調「要加快建立同疫情防控相適應的經濟社會運行秩序,積極有序推進企事業單位復工復產。低風險地區之間的人員和貨物流動,必要的健康証明要做到全國互認。」現時廣東省所地區都屬於低風險地區,且廣東已與實現與23個省份的健康資料互通互認,與一「關」之隔的本澳則遲遲沒有風聲,再加上被「封關」許久,造成不僅是本澳經濟損失及居民不便,連最近的珠海、中山經濟環境亦是「好不到哪裡去」,澳門當局與廣東政府應加強密切溝通,儘快採取中央政治局常委會的指示精神,建立「健康碼」 粵澳互認機制,以讓兩地的人員如常儘快流動,亦為疫情精准防控工作提供支撐。

著名的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日前認為,大城市要實現境外輸入清零不現實,「除非跟世界完全隔絕」。他並指出:「不能永遠不開學。這個病是不可能鏟除得一乾二淨的,將來一直會有可能傳播,沒有造成大規模的爆發就行了。」本澳當局亦決定5月4日非高等教育的高中部分先複學,這也是符合專家所言的「不能永遠不開學」。但是,現階段廣東省還對本澳「封關」,據瞭解本澳約有三千名跨境學生,除一百名在中山,其餘大部分在珠海,還有不少家長需求護送學生的呢,無疑就是讓這部分學生若沒有珠海居住證的則有學不能上了。也值得一提就是,生活在珠海或中山的不僅是這部分學生,還有長期居住、工作的約二萬名本地居民及約三萬名內地勞工,他們近期真是苦不堪言,特別是內地外勞,一方面澳門當局實施對內地外勞「十四天醫學觀察措施」,另一是珠海及中山都實施「十四天醫學觀察措施」,雙措加碼,無不期望儘快恢復通關限制。最近澳門蓮花衛視的新傳媒則出一則以《「封關」澳門,廣東是不是用力過猛了?》為題的報導,實事求是地解讀了相關措施的利與弊,也反映社會的共同心聲。正所謂「辦法總比困難多」,既然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會議強調,「低風險地區之間的人員和貨物流動,必要的健康証明要做到全國互認。」澳門與廣東省各地區都基本屬於低風險地區,尤其是澳門、珠海、中山及江門等地區都屬於低風險地區,有必要認真履行中央的指示精神,建立「健康碼」 粵澳互認機制,透過大資料建立粵澳兩地之間的「健康通行碼」互通互認,相信將會有效解決粵澳兩地共同人員流動,也能落實中央復工複產的精神。

無論本澳或廣東省方面都屬於中央領導之下的地區,澳門為了配合中央「外防輸入」措施,所推出的防疫措施已經切底防止外國個案輸入,為國家做好「外防」的第一「防線」,而澳門地區並非「境外」,亦並非疫情的高風險地區,一刀切將澳門「封關」,切底讓澳門成為「孤城」,令社會產生不同的聲音或怨氣,這也是人之常情。為瞭解決如此的矛盾或問題,社會也給予不少的建議,例如,澳區全國人大代表施家倫日前表示,在四月八日召開的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特別強調,「面對嚴峻複雜的國際疫情和世界經濟形勢,我們要堅持底線思維,做好較長時間應對外部環境變化的思想準備和工作準備,並提出要堅持在常態化疫情防控中加快推進生產生活秩序全面恢復。」澳門作為國家一員,應按照中央有關落實常態化疫情防控舉措以及疫情社區防控精準化、精細化部署要求,加快推動粵澳健康碼互認,以適應常態化背景下推動粵港澳大灣區規劃建設所需。施家倫表示,目前防疫措施之下,在粵生活、工作的居民及來澳工作的外僱遭遇諸多不便,社會各界對推動粵澳常態化聯防有非常廣泛且強烈的共識。推動粵澳健康碼互認是踐行澳門融入國家治理體系、推動大灣區合作發展的時代要求,是廣大澳門居民的民心所向。他認為,科學防控需要嚴謹落實、細化落實,亦要實事求是、靈活施策。兩地政府間應結合澳門第二波輸入疫情受控的最新情況,以及中央有關常態化防控與全面恢復生產生活秩序並舉的新形勢、新要求,盡快建立粵澳常態化聯防聯控機制,積極主動融入國家常態化防控體系,為兩地人員、商貿往來創造便利條件。施家倫建議政府從四方面入手抓緊推動開展工作。一是抓緊將澳門現有「網上健康申報電子系統」升級改造成「澳門健康碼」系統,並與廣東省加強技術溝通實現出入境時與「粵康碼」自動互轉;二是明確澳門重點場所健康碼掃碼機制安排,以便對內地居民來澳後能夠形成閉環管理;三是與廣東省內科技公司合作,盡快提升澳門核酸檢測能力,發動私立醫院及社區衛生中心等醫療網絡,對入境澳門的內地居民和澳門有關重點人群實行核酸檢測全覆蓋;四是與廣東省溝通商量,在粵澳兩地疫情基本可控的前提下,放寬澳門居民和內地來澳旅客入境廣東隔離十四天的政策。

其實,於3月18日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會議強調,要加快建立同疫情防控相適應的經濟社會運行秩序,積極有序推進企事業單位復工復產。低風險地區之間的人員和貨物流動,必要的健康証明要做到全國互認。為貫徹落實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會議和中央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領導小組會議重要部署,推動建立了「健康碼」跨省份互認機制,依託全國一體化政務服務平臺實現了各省(區、市)防疫健康資訊共用、「健康碼」互通互認,全國絕大部分地區「健康碼」已可實現「一碼通行」。目前,全國大部分省份已建設了本地「健康碼」,在各地疫情防控中發揮了積極作用,但由於標准不統一、數據不共用、缺乏互認機制,也給人員跨地區流動帶來了不便,成為制約復工復產的重要因素。為有序恢復生產生活秩序,助力各地區復工復產,需要加快推動各地區「健康碼」在全國範圍內「一碼通行」。國務院辦公廳已同有關方面快速推動各省(區、市)全面建立了「健康碼」資訊跨省互認機制,升級了全國一體化政務服務平臺「防疫健康資訊碼」,及時完成各省(區、市)「健康碼」技術對接和數據匯聚,可支撐跨地區互通互認功能,可實現健康資訊一站式查詢服務,可支撐「一碼通行」實際應用。為推動各地「健康碼」互通互認,全國一體化政務服務平臺提供了跨省份互認共用的三種實現方式:第一種是在不改變地方現有「健康碼」的情況下,通過跨地區防疫健康資訊數據共用,在本地「健康碼」中增加跨地區互認功能。第二種是各地「健康碼」與全國一體化政務服務平臺「防疫資訊碼」對接,以全國一體化政務服務平臺「防疫資訊碼」為仲介進行轉換,從而實現跨地區「健康碼」互認。第三種是未建設本地「健康碼」的地區,可直接採用全國一體化政務服務平臺「防疫資訊碼」,同時結合本地防疫健康相關資訊,實現跨地區互通互認。據廣東省政務服務資料管理局消息,廣東依託全國一體化政務服務平臺,已實現與浙江、安徽、河南、四川等23個省份的健康資料互通互認,超過10萬來粵人員使用「粵康碼」出示其健康資訊實現了便利通行。

或許經過是次疫情社會對「健康碼」的概念應有更大瞭解,「健康碼」以真實數據為基礎,由市民或返工人員自行網上申報,經後臺審核後,生成二維碼,可作為出入通行的電子憑証。這種操作具有方便快捷,網上申請,掃碼識別等特點,充分利用大數據、互聯網技術優勢,符合當下我國掃碼查詢資訊的應用環境,很容易被社會各界所接受,非常適合用於疫情防控復工。目前,各地已相繼推出「健康碼」,為市民和返程復工人員提供服務,保障防控復產工作順利推進落實。為消除「健康碼」的地域限制,部分省市達成合作協議,開始跨省互認操作。按照協議,持對方省份「健康碼」人員,可參照本省「健康碼」規則予以亮碼通行或落實相關管控措施。雙方通過掃碼驗証,提取對方省份人員「健康碼」資訊,共用人員健康狀態等數據,確認應採取的管控措施。跨省使用「健康碼」時,驗碼省份同步提取發碼省份相關數據,自動轉換生成當地「健康碼」。如此,即可將流動人員的「健康碼」數據打通,避免了重復檢測、認証環節,提高了防控復工效率。

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日前會議就強調,「低風險地區之間的人員和貨物流動,必要的健康証明要做到全國互認。」近來,各地也在積極推進相關工作。比如,浙江已分別與海南、河南、安徽簽訂健康碼互通協議,四川已與十餘省份簽訂了互認協議,山東輸出的務工人員可憑電子健康卡綠碼在北京、天津、河北等14個省(區、市)通行等。湖北、北京等地依託全國一體化平臺實現了防疫資訊共用,在符合本地防疫管理要求前提下推動人員有序流動。

目前全國低風險縣域已佔98%,各省市正在向全國一體化平臺匯聚,實現互信互認,作為通行憑証。全國各省(區、市)依託全國一體化政務服務平臺正在深入推廣「健康碼」互信互認應用,作為在交通卡口、居住小區、工廠廠區以及公共管理和服務機構的通行憑証,推進在全國範圍「一碼通行」。 有評論指出,利用國家政務服務平臺全面落實健康碼跨省互認制度,打通地域限制和阻礙,落實跨地區互認原則,推動社會經濟秩序正常化,為疫情防控夯實技術基礎,從而真正實現「一碼在手,全國通行」,讓人們的跨省流動不再為「碼」發愁,受「碼」限制。

澳門作為粵港澳大灣區的「一員」,而大灣區是由習總書記親自指揮的,經過是次疫情,不僅是對本澳的大考,也是對粵澳合作的大考,疫情聯防聯控可行,但有關「一刀切」措施應實事求是。其實,中央政府日前也明確,「低風險地區之間的人員和貨物流動,必要的健康證明要做到全國互認,不得再設置障礙,不對人員採取隔離措施。」而「粵康碼」是廣東基於「粵省事」微信小程式開發的健康通行碼,依託全國一體化政務服務平臺,「粵康碼」也與國家「防疫健康資訊碼」、各省(區、市)健康通行碼相關防疫健康資訊實現了數據共用互信。其實澳門不少本地居民及內地勞工早就使用該項健康電子報表。為持續推進本澳復工複產及複學,破除不必要的壁壘和障礙,可借助或依託全國一體化政務服務平臺,加快推進健康碼粵澳互通互認,將實行粵澳居民健康狀態互認,實現一碼通行,不再要求「十四天醫學觀察措施」。同時,粵澳兩地政府應加強聯防聯控有效控制了疫情發展,爭取建立人員入境的綠色健康通道,參照內地各省市以健康碼互認機制以有序促進 居民復工復業的方式,出臺電子健康證明,讓跨境生活的澳門居民及工作的內地僱員、內地遊客可以持健康碼出入澳門與內地口岸,促進人員有序流動,助力企業復工複產、儘快恢復正常生產生活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