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會展業該如何「自處」 鄒玖勝

疫情期間,經濟活動、商貿往來銳減,會展業備受衝擊,尤其疫情蔓延海外,短期內復甦更無望。但是,疫情並沒有對本澳會展業造成結構性改變,其優勢依然存在,行業若想及早脫困,尤忌在「寒冬」下一味蟄伏,而應思考如何創新會展服務模式,增強自身抵禦突發事件衝擊的能力,並及早做好準備,更好迎接復甦期。

據了解,會展業是當前全球增長最強勁的新興產業之—,不僅能給舉辦地帶來可觀的經濟效益,也能夠帶來巨大的社會效益,包括提升城市的知名度與美譽度。按照國際業界的說法,會展業對相關產業的帶動是1:9,也就是說如果會展業的直接收入是1,其對酒店丶旅遊丶餐飲丶廣告丶交通、金融丶商貿等行業的帶動收入是9。而澳門特區政府大約是在十年前提出積極推動經濟適度多元化發展,並將會展業、文化創意產業丶中醫藥產業丶商貿服務等納入重點支持的範圍,同年成立會展業發展委員會,並由經濟財政司司長擔任主席;此後,特區政府又從二零一三年元旦開始,實施了「會展活動激勵計劃」,該計劃對合資格的申請者在澳門舉辦的「會議」和「展覽」,提供一定的「基本協助」和「財務支持」。從二零一四年元旦開始,特區政府又推出了「國際性會議及專業展覽支持計劃」,向對合資格的申請者在澳門舉辦的「國際會議」或「國際展覽」,提供內容更為具體、豐富、扶持力度相對更大的「基本協助」和「財務支持」;到二零一六年,政府發表的《五年發展規劃2016-2020》中,認定會展業為優先培育產業,足見政府對會展業是何等重視。

實踐亦證明,本澳為破解博彩業「一業獨大」的產業結構矛盾,以會展業為重要著力點推動經濟適度多元發展富有成效。據貿促局介紹,會展業十年見成效,活動規模、與會人次、從業人員及行業增加值均明顯上升,業界對政府資助依賴度降低。自○九至一八年,會展活動數目由1,195項增至1,427項,增19.4%;與會人次由57.1萬增至212萬,增幅近3倍;從場地上看,當前澳門會展場地約19萬平方米,相比2005年增長近12倍,隨著新酒店陸續落成,到2020年澳門將會進一步提供超過21萬平方米會展場地;從人員上看,會展籌辦服務及廣告從業人員由1,035人增至2,580人,增幅達1.5倍,專業服務水準不斷提升。一五年至一七年,會展活動增加值總額由14.4億升至35億元,佔所有行業增加值比重由0.4%升至0.9%。

本來順著會展業的良好發展勢頭和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機遇,澳門會展業界正準備「大幹一場」,進一步推動澳門會展業發展。然而,踏入2020年,一場新冠肺炎突然來襲,經濟活動按下「暫停鍵」,更把會展業殺個措手不及,各項會展急煞車。據業界表示,本澳每年約有一千五百項會議展覽項目舉行,五月前的項目,由原來三分之一取消,調升至一半取消,一半延期。當中,展會項目取消比例為三分之一,延期比例為三分之二;會議項目取消比例為三分之二,延期比例為三分之一。鑒於疫情進展,業界損失不斷增加,普遍估計今年全年生意額較去年跌四成,倘疫情在海外、內地未能盡快受控,所受影響將更趨明顯。而業界對六七月不感樂觀。在無任何收入情況下,人工、租金仍然要支付,影響非常嚴重。根據ICCA國際會議研究及培訓中心(CIMERT)在對全球會議項目統計,截至3月20日,全球共有393個會議延期、重新選址舉行和取消,其中延期舉辦的會議數量為248個,佔受影響國際會議總數的63%;取消舉辦的會議有128個,佔受影響國際會議總數的33%;重新選址舉辦的會議有17個,佔受影響國際會議總數的4.2%。全球會展業組織——國際展覽業協會(UFI)日前更發佈首份關於新冠肺炎對全球展覽項目及對組展公司影響的研究。結果顯示,今次疫情致500多場貿易展覽無法如期舉辦,經濟產出損失達144億歐元。根據UFI掌握的數據資料,參展公司未能獲得訂單的總額已超過230億歐元;估計亞太區損失訂單約130億歐元,歐洲則損失97億歐元。因更多展覽項目延期,相信該損失數字在未來幾周仍會持續上升。全球會展業月均創造經濟產品約229億歐元,創造超過27萬個就業機會。根據無法如期舉行的展覽項目數字及規模,估計損失達144億歐元,絕大部分來自亞太區,受到的衝擊超過84億歐元。單是歐洲延期或取消的展覽項目,已損失達58億歐元。行業所受打擊之大可見一斑。

事實上,重大的公共突發事件從來都會對會展業產生重大的影響,形成重大衝擊。例如2003年的非典期間,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香港的會展業受到很大的衝擊,2003年4月2日瑞士突然宣佈取消包括中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在內的4個國家和地區赴瑞士的巴塞爾鐘錶珠寶展參展,當時給香港方面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達到5000萬元,全年訂單下降20-30%,間接造成的經濟損失超過100億元,同年廣交會客商下降至14600多人,幾乎是往屆的十分之一,這就是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給會展業帶來巨大衝擊力的典型案例。2015、2016年法國連續出現重大的恐怖襲擊事件,當然對法國會展業衝擊也非常大。法國政府當即組織國家包括安全部門等聯合制定了厚達100頁的應對方案,可見會展對公共突發事件的敏感性。

之所以如此,是由於會展業特點所決定,會展業是典型服務業,作為現代服務業,既是生產型的服務,也涉及消費型的服務,而且會展特點在於它具有重要的社會影響力。由於會展活動積聚大量的人流、物流、資訊流的平臺特點,它必然具有很強的公共識別度。一個國際性的大展會成為一個城市的名片,就是因為它具有強大的公眾識別度和重大的社會影響力,對城市發展產生巨大的拉動作用。正因為如此,它對突發公共事件比一般的經濟活動有更大的敏感度,帶來的衝擊更大。

當然,疫情爆發以來,新一屆特區政府領導班子在防疫抗疫上做了大量的工作,保障市民的防疫口罩供應,及時出臺防疫管控措施,全力救治病患及防控社區感染等,相關工作可圈可點。而為援助會展業在內的中小微企,澳門特區政府亦推出一系列措施。例如經濟局現推出中小企業輔助措施,提供上限為60萬澳門元,最長還款期8年的免息貸款,以及推出中小企業信用保證/專項信用保證計劃等。稅務方面,財政局對所得補充稅、職業稅、房屋稅及旅遊稅等稅務項目作評估,以期減輕市民和企業的經濟壓力。其後不久,政府再加碼公佈了第二輪針對性的抗疫經濟援助措施,動用一百三十六億元賑災,包括向合資格本地僱員派一萬五千元;自由職業者派一萬元;企業按僱員人數獲派一萬五千至二十萬元;並向市民多發一次五千元消費卡。可謂做到精準支援,起到了穩定社會、安定人心的作用。

然而,相關措施始終只能解燃眉之急。有業界人士直言是次疫情短期中期對會展業構成影響。短期上,中小企業出現資金周轉困難。會議展覽業界從業員重要,近年培養出一批組展、招商的骨幹人才,這些人才將在未來業界復甦時起著重要拉動作用。據所收集資訊,現時大多業界公司「無裁員」、「無減薪」、「放無薪假」,共度時艱。惟本澳人資、運營成本高,倘近半年沒有收入來源,入不敷支,壓力巨大。故業界正積極與銀行業商討措施,讓企業度過是次難關。

中期上,中小企有發展壓力,如成本高昂壓力。當局可對會議展覽資助計劃進行微調以及彈性處理,加大支持;企業可積極覓新題材、新項目,發揮創意;業界有共識推出計劃,讓龍頭企業「以大帶小」,共同參與大型項目籌辦,齊心協力共度難關。是次疫情令業界「急剎車」,但相信在政府和業界努力下,澳門會議展覽業在大中華地區會恢復得較快。借鑒○八年金融風暴經驗,當時經濟萎縮,但促使中小企業更有動力「向外走」。○九年協會提出活力澳門推廣周,中小企踴躍參與,認為會展平臺適合中小企拓展業務、尋求突破。

會展業涉及旅遊、酒店、餐飲業等,衍生經濟效益大,為澳門帶來強大的拉動效應。疫情結束後,當局可多與業界聯合商討不同活躍社區、活躍經濟活動,為澳門注入消費動力。長期來看,對行業抱樂觀態度。一方面會議展覽業正受政府大力支持,其次,澳門已建立有競爭力軟硬體配套,又有對外開放的國際窗口和網絡,有一定優勢。有專家亦指出,影響不獨是會展業,實際是各行各業,所以不能光以疫情就以為對會展業構成大衝擊。反之,疫情對會展的打擊並不是毀減性,而是時間性。我們應該這樣分析,舉行會展的各項基本要素,如地理環境、基礎設施、知名度、服務等等,澳門均沒有改變,一次疫情沒有對會展業造成結構性改變,除非當地應變症情的措施差勁,那就另當別論。看今次澳門政府的安排及處理,以及推行措施的決斷,令疫症沒有擴散,將疫情減到最低,全澳暫時只有45宗確診病例來看,應不會影響外地對本澳的信心及觀感。

可見,社會總體上對會展業發展還是持樂觀態度的,但是,行業若想及早脫困,尤忌在「寒冬」下一味蟄伏,而應思考如何創新會展服務模式,增強自身抵禦突發事件衝擊的能力。例如充分運用互聯網、大數據、VR虛擬等資訊技術舉辦線上展覽會,由「面對面」轉為「屏對屏」、「線對線」,創新展會營銷、商貿撮合管道。目前,國內一些展會已通過技術創新實現參展商和買家預約、參展流程管理、數據追蹤等展會服務,通過直播平臺、第三方平臺等方式開展「雲展示」、「雲洽談」、「雲簽約」等。

澳門隨著智慧城市的推進,網絡硬體設備較過去有明顯提升,支付工具亦漸普及,具備一定線上展覽條件。參考內地經驗,線上展覽分別由「展示平臺、電商平臺、直播間」三者結合,互相帶動刺激。本澳有展示平臺、跨境電商平臺,但缺乏直播間,軟硬體上有優化改進空間。本澳宜利用與阿裏巴巴合作建設的智慧城市,當中針對「智慧會展」作強化,積極與龍頭科企合作,發揮其優勢和資源,如利用電商平臺、直播間,助力本澳「智慧會展」基礎建設。

當然,展覽業復蘇的標誌,不是創辦線上展覽,只能是重開線下展覽。為此,有建議指長遠而言要重振海外客商來澳辦展辦會的信心,會展場館要做好防疫消毒工作,如可配備口罩及消毒用品、主辦方及參展商要提升會展活動期間的衛生意識,確保有關工作人員健康及整潔,並且加強海外宣傳及推廣。此外,颱風、傳染性疾病等屬不可抗力的事件,政府及業界要聯合制定相關應對方案,以加強對突發事件的抵禦能力,比方澳門貿易投資促進局因應8號風球的發生,制定了「主 / 承辦之本澳會展活動有關熱帶氣旋(颱風)警告下之應變措施」,建議可就傳染性疾病制定預案。

即便是新冠肺炎的疫情拐點如專家預期一樣出現,但未來仍有一段時間要面對疫情所造成「後遺症」。因此,會展企業須在服務創新上進行更多的嘗試,在服務參展企業的同時,也讓自身更強大,才能將因疫情造成的損失降到最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