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外輸入病例大幅降低 中國抗疫形勢持續向好

【中新社北京5月4日電】現有確診病例自1月23日以來首次低於500例,境外輸入現有確診和疑似病例總數連續3周下降,近兩周共新增境外輸入確診病例92例,低於此前單日峰值——中國內地疫情防控形勢保持穩定、向好的局面。

現有確診病例降至500例以下 境外輸入病例大幅降低

中國國家衛健委4日通報,3日各省(區、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報告新增確診病例3例,均為境外輸入,累計報告境外輸入確診病例1675例。當日新增無症狀感染者13例,沒有轉為確診病例者,尚在醫學觀察的無症狀感染者962例。

截至3日24時,中國內地現有確診病例481例,自1月23日以來首次低於500例。累計治癒出院77766例、死亡4633例,累計報告確診病例82880例。累計收到港澳臺地區通報確診病例1520例(香港特別行政區1039例,澳門特別行政區45例,臺灣地區436例)。

國家衛健委新聞發言人米鋒介紹稱,全國境外輸入現有確診和疑似病例總數連續3周下降,近兩周共新增境外輸入確診病例92例,低於此前單日峰值。但他強調,要繼續緊繃「外防輸入」這根弦,始終做好從「境外」到「國門」再到「家門」的全鏈條管理,實現無縫對接、閉環運作。

鐘南山:新冠病毒的傳染指數為3 中國抗疫的最大特點是「四早」

4日晚,鐘南山院士在與海外留學生代表線上交流時稱,新病毒的傳染性會讓人「始料未及」。從傳染性的指數來講,一般流感是1,SARS(非典)接近2,中東呼吸綜合征是1.5,新冠病毒是3。

鐘南山表示,目前中國的疫情已經穩定了一個多月,但海外大多數國家還處在第一階段,有少數國家甚至還在上升階段。中國抗疫的最大特點是將早發現、早診斷、早隔離、早治療落實到社區、到每一個人,最關鍵的是做好自我防護。

中歐班列(義烏—維爾紐斯)中國郵政專列首發 北京逐步恢復省際長途客運

首趟中歐班列(義烏—維爾紐斯)中國郵政專列4日從浙江義烏西站啟程,列車滿載來自浙江、上海、江蘇、福建和山東五省(市)集結的100個標準集裝箱、353.77噸國際郵件,駛向立陶宛首都維爾紐斯。這些國際郵件將被分撥至西班牙、丹麥、瑞士、法國等36個歐洲國家。

在全球合作抗疫的背景下,該條中歐班列線路的正式運營,為中國通往歐洲波羅的海地區開闢了又一條綠色高效的國際運輸新通道,為疫情期間疏運國際郵件提供了新方案。

自1月26日暫停省際長途客運班線和包車客運業務後,北京市六裡橋長途客運站4日恢復運營,線路主要涉及距離在800公里以內的省份,包括河北、山西、內蒙古等。

據相關負責人介紹,北京市將按照「安全有序、分區分級、由近至遠」的原則,逐步恢復進出北京的長途客運班線和旅遊包車業務。

武漢中小學複課後將適當縮短暑假時間 三百多名學生經珠海拱北口岸返澳門複課

湖北省疫情防控指揮部4日通報,為彌補中小學春季延期開學導致的課時不足,武漢市中小學複課後將酌情增加課時,縮短暑假時間,落實教學目標。

按照湖北省疫情防控指揮部的統一部署,武漢市普通高中年級畢業年級(含中職學校和技工學校畢業年級)5月6日統一開學,為第一批次。後續學段和年級開學時間根據疫情防控情況綜合研判另行發佈。

4日是澳門高中學生複課的首日,當天6時至8時30分,約有350名跨境學生順利經拱北口岸返澳門複課,電子申報率近100%,通關秩序良好。港珠澳大橋珠海公路口岸珠澳通道、拱北口岸於5月3日起恢復通關。

專家學者建言湖北企業疫後「危中尋機」

中新社武漢5月4日電:由武漢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主辦的振興湖北經濟論壇4日以遠端會議形式舉行。專家學者圍繞湖北民企之困、企業數位化轉型、後疫情時期提振消費等話題展開探討。

此次疫情對湖北民營企業造成衝擊。武漢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經濟系主任、新民營經濟研究中心主任羅知分享了疫後針對湖北企業經營情況的調查結果。她表示,經濟下滑的最大風險是中小企業破產潮、失業潮和撤資潮。她介紹說,正進行的第三輪調查結果顯示,當前湖北企業面臨困境集中在現金流和訂單方面。

民營經濟承擔80%的社會就業。在羅知看來,保居民就業、保基本民生、保市場主體、保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本質都是保企業,特別是要讓民營企業活下來。她強調,很多民營企業破產是朝夕之間,但重新建立生產、銷售、技術研發的網路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很長時間。「必須保住窩裡的金雞,未來才有源源不斷的金蛋。」

針對當前民營企業困境,羅知建議對企業紓困資金對象做出及時調整,建立政策性中小企業金融機構,補充中小民營企業現金流;擴大稅費減免範圍,可考慮給小微企業直接發放現金補貼。

疫情給企業帶來衝擊的同時,線上經濟、互聯網服務等消費新業態逆勢上揚。多位專家認為,企業要重視消費數位化轉型機遇。

武漢大學大資料研究院副院長黃敏學表示,疫情驅動消費模式加快升級,並呈現社群化、全場景化特徵。企業要建立全場景管道模式,加快線上線下管道融合。他認為,企業成長的關鍵是轉型,要打造數位化神經系統,建立應對危機回饋機制和高效執行體系。

武漢大學中部發展研究院副院長王磊認為,推動消費不僅在於眼前復蘇,更在於促進高品質發展。長江中游城市群要加強省際合作,促進中部地區消費擴容提質。

他指出,關注消費地區差異,中小城市和農村地區電商消費潛力將成為驅動消費市場的重要動力;同時要將「帶貨」升級為「帶城市」,省會城市應注重品質化、個性化和多元化消費發展,加大文旅、教育、醫養等領域消費支持,促進宜居宜業宜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