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服為什麼突然火起來?

楊娜也發現,人們對漢服的態度變了。

今年1月,楊娜在北京服裝學院舉辦的首期漢服模特培訓班上授課。進行走秀排練時,一位老師不經意間對她感歎,漢服表演比時裝表演難多了,既要懂衣服,還要懂衣服背後的文化。

這讓楊娜感到意外。早在20年前,她學習服裝表演時,師生們都覺得「中國古代服飾是最好表演的」。

2016年,主攻社會學的楊娜撰寫了《漢服歸來》一書,這是目前市面上系統梳理漢服運動發展的為數不多的埋論汽作。她認為,態度的變化反映了人們對於漢服認知的提高,以及對傳統文化的尊重,「公眾對漢服的態度從奇裝異服,到認為它是一種文化象徵,花了將近20年時間,這一過程也並非一帆風順」。

把漢服當和服

2003年11月22號,一位名叫王樂天的電力工人穿著漢服走在鄭州街頭。那套深衣是王樂天請一個漢服商家按照電視劇《大漢天子》裏的服裝樣式仿製的,由薄絨曲裾式長袍和繭綢外衣組成。當時,路人都用詫異的眼光看著他,甚至有人大喊:「日本人,穿著和服的日本人!」

王樂天並非穿漢服的第一個人,但他引發了媒體對漢服的關注。後來,新加坡《聯合早報》對這件事進行了報道,隨後國內外的媒體、網站開始關注漢服,這才讓漢服真正走進公眾視野中。漢服同袍還將每年11月22日定為「漢服出行日」。

當時,不僅公眾不瞭解漢服,一些對漢服產生興趣的人也遮遮掩掩。

2006年,楊娜在天涯論壇上看到一篇關於漢服的帖子,第一次知道漢服。此後的兩年間,她對漢服著了迷,卻從未穿出門。「當時穿漢服的回頭率是200%,他看了你一眼,他走過去後還會再回頭看你一遍,我就不願意穿。」直到楊娜在英國留學時穿了一次漢服,所有外國人都誇讚她beautiful,這才有了勇氣。

異樣的目光和充滿質疑的輿論,讓早期漢服運動走得十分艱難。

2010年9月,釣魚島事件爆發,一些地方爆發反日遊行示威。成都的一位漢服愛好者穿著漢服和朋友聚會。遊行隊伍中有人突然沖上來,強行要求她把衣服脫下來——他們誤以為這是和服。女孩解釋無果後,只好躲在廁所,將外套和裙子脫下交給對方。人們拿到衣服後,在公開場合焚燒了它。

在楊娜看來,漢服運動的參與者也抱著不同目的,有人致力於復興傳統文化,有人只是對服飾本身感興趣,也有人借助漢服宣揚漢文化甚至是漢民族的純正性和優越性。

「90後」戀上漢服

2009年,楊娜和很多早期漢服愛好者發覺,漢服運動在這一年呈現出疲態。「當時,漢服運動已經走過6年,活動搞不出來創意,媒體報道也沒有什麼新意。大家就擔心,漢服運動會不會就此失敗了。」

好在這種擔心沒有成為現實。2013年開始,隨符西塘漢服文化周等幾個大塑活動相繼開展,漢服運動又迎來新高潮。這其中也有名人效應的影響,比如西塘漢服文化周是作詞人方文山發起的,明星徐嬌是漢服愛好者,並成立自己的品牌織羽集,幾乎所有的公開活動,她都會穿漢服出席。

2016年4月,一支漢服公益京傳片在美國紐約時代廣場上播放。直到那時,楊娜才覺得「看到希望了」。

到了近幾年,一股穿漢服的熱潮在年輕人中盛行:一襲頗有仙氣的衣抱,配以發簪等飾物,成了越來越多90後、00後的「出街裝」。

因為覺得穿漢服「很優雅很占風」,安徽宿州的00後女生兔子加入了大學的漢服社。在學校舉辦的詩詞大會上,兔子穿上了人生中第一件漢服,感覺漢服給了她精神加持,讓她離那些詩詞作者更近。

在中秋節、上巳節等傳統節日裏,網友「寒悲子」所在的深圳漢服愛好者團體會聚在一起,在設有「曲水流觴」的茶坊內,男生女生們身著漢服,他們吟詩、彈琴、點茶、製作糕點,把對漢服的喜愛擴展到了詩書禮儀等相關傳統文化領域。

「我最愛穿漢服出街,覺得很日常,並不突兀。」山東淄博20歲女生小芹這樣說。

擁有2000萬粉絲的「90後網紅」李子柒更是推出了一系列主題為「中國傳統生活方式」的短視頻,視頻中的她經常身著一身「交領右衽」的漢服,騎著駿馬穿過四川青翠的山林。

「我們這一代人,是‘有漢服可以買’的人。」90後女生王佩鳴認為自己趕上了一個好時機。

「漢服很有意思,你特別淺地理解它也可以,它就是一個漂亮衣服,

你願意往深去理解或者學習,它會回饋給你更多的知識和更多的樂趣。」漢服愛好者李玲說。

漢服經濟

漢服不僅「同抱」圈子裡的鍵詞,也成了一個新興產業。

據艾媒網發佈的《2019-2021中國漢服產業數據調査、用戶畫像及前景分析報告》,中國的漢服愛好者在2018年巳達到204.2萬人,漢服產業總規模突破10億元人民幣。而公開數據則顯示,僅2019年天貓「雙十一」當天,截至下午2點,漢服成交金額就已達到1.8億元,其中90後消費者群體消費總額超9065萬元。

90後網友竹山每年會買10套左右的漢服,每套價格「基本控制在600元以內」。和大多數漢服消費者類似,她知曉漢服製作工藝的複雜,因此能接受其相對較高的價格,對品質更為在意。

隨著漢服的興起,一些提供私人定制的高端漢服品牌,更是出現了供不應求的現象,某漢服品牌!創始人表示,他們的工期巳經排到2021年初。除了高端品牌,平價漢服的市場也同樣火熱。有數據顯示,2018年,定價在100元至300元之間的漢服佔據了60%以上的銷售份額。這也使得很多商家開始嘗試進行常規尺碼漢服的批量生產。

各類線下漢服體驗店也如雨後春筍般紛紛開業,有的線下體驗館甜一己之力帶火了一條街。這也成為不少80後、90後的熱門創業項目——只要集齊化妝師、攝影師,加上30套漢服,便可「出道」。

模特慕卿在安徽開了一家漢服體驗店。據他介紹,一套漢服租賃下來帶上首飾、髮型和妝容大概兩三百元,如果需要一兩個小時的旅拍服務,可能滿要上千元。

抖音和B站的能量,是漢服市場極速擴張的一個重要原。

2019年,在抖音上搜索「漢服」,相關的熱門視頻常常能達到上百萬的點贊。在抖音上專做漢服安利展示的「佛系少女」,已經獲贊1453萬,有100多萬扮絲;漢服店鋪中的頭部店鋪漢尚華蓮的抖音賬號經營七個月,視頻獲贊2307萬,粉絲則有200多萬。

「自媒體上關於漢服的視頻帶來了流量,古裝影視劇的熱播也在一定程度上帶火了漢服。」漢服造型師鏡子表示,「漢服設計、銷售、展覽以及周邊配套服務的市場‘蛋糕’將越來越大,培訓機構也應運而生。」漢服文化已經成為新的經濟亮點,但路還很長。

漢服模特、國風文化愛好者孫憶鴻表示:「如果有天我們在打開衣櫥時,很自然地在漢服和襯衣裏進行選擇時,才是漢服真正融入生活的時候。」

(仇婷/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