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咽拭子準確度更高 葉:採樣需互相配合

【本報訊】21日有七歲男童疑咬斷核檢棒吞落肚,本澳即日起統一採用鼻咽拭子檢測。澳門檢驗醫學會監事長葉炳基介紹,無論鼻咽拭子及口咽拭子均有不適感,但鼻咽拭子不會有嘔吐感覺,樣本靈敏度更高,更重要是檢測人員及居民互相配合,採樣工作更順利。

葉炳基介紹,目前核酸採樣主要有三種方法,包括深喉唾液、鼻咽拭子及口咽拭子,採樣方法視乎地區防疫措施而定。

深喉唾液檢測,受檢者咳唾液到採樣瓶,聽似簡單,但並非只是“吐口水”,必須經由口咽咯出才會含有鼻液,換言之,如果檢測者僅能提供口腔唾液,可能會令準確度大打折扣。葉炳基建議,檢測前不能大量進食或漱口,都會影響檢測結果。

鼻咽拭子,將試劑所附棉棒伸入鼻腔內,適度用力刮取黏膜表皮數次。口咽拭子,將試劑所附棉棒由口腔伸入咽部,適度用力刮取雙側咽扁桃腺及喉咽壁的黏膜。他認為,兩種採樣方式過程檢測棒都需停留一段時間,採樣都會有不適感,其中口咽採樣會有反胃、嘔吐感,鼻咽採樣則不會,亦不會發生誤服檢測棒。

他指出,有外地研究顯示,鼻咽拭子較口咽拭子準確度更高,同一測試中鼻咽拭子檢測陽性約九成,口咽拭子陽性約五成,認為本澳適合採用鼻咽拭子。建立完善採樣操作指引,讓技術人員遵守,並向受檢者解釋,受檢者應放鬆心情,配合採樣工作順利完成。

葉炳基認為,昨日有小童進行口咽拭子疑咬斷檢測棒,在其他地方亦有發生。檢測棒有一定韌度,非強力情況下不會折斷,認為採樣過程不適感導致小童扭計或在所難免,同行家長應安撫小童情緒,配合做好採樣工作。

至於是否讓受檢者自行決定採樣方式?葉炳基指出,核酸檢測採樣方式需由政府界定,但認為需統一操作,不建議有選擇性,否則會導致檢測過程中產生混亂。並建議,本澳每日檢測名額有限,如非必要無需預約檢測,確保有需要人士得到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