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峽門戶」宜昌:1號洪水過後

畫面中,城市馬路上儘是土黃色的渾水,道路已被完全淹沒。只見一輛黑色小轎車被困在路中央,車外積水已經蔓到車窗。車內女子焦急地站在車內等待救援。危急之際,兩名交警趟著齊腰深的積水一步步走過去援救。最終,一位交警果斷站上車頂,奮力拿起錘子把車窗砸破,將該女子救出。

這是6 月27 日發生在湖北宜昌夷陵區東城大道與小鴉路路口的一幕。當天,宜昌氣象部門數據顯示,數小時之內的强降雨,爲20 年一遇標準。

就在小鴉路路口不遠處的世紀陽光小區,十餘戶家住一樓或地下室的居民,其房屋悉數被淹。70 多歲的楊老太(化名)和老伴告訴《新民周刊》記者,當天中午11 點前後,水流從四面八方突然涌入屋內,水位最高時達到兩米四,一家人「差點就不能呼吸了」。

素有「三峽門戶」 之稱的宜昌,成爲近來長江上中游衆多受到特大暴雨侵襲的一處縮影。受持續降雨影響,位於宜昌城區40 公里外的三峽大壩也於6 月29 日開啓今年首次泄洪。7月1 日,今年長江1 號洪水形成;而7 月4 日,經過幾天持續不斷泄洪,1 號洪水已經安然通過三峽大壩。

1 號洪水已過,但這座城市與世界第一大壩在接下來的汛期中,如何最大程度地保障人民群衆的生命財産安全,勢必成爲牽動人心的試煉。

當地居民親歷:暴雨帶來「滅頂之灾」

7 月3 日,距離6 月27 日湖北宜昌遭遇特大暴雨已經過去了近一周。然而聊到那天的大雨,宜昌城區伍家崗世紀陽光小區的許多居民仍然心有餘悸。

大部分一樓及地下室居民家裏進水非常嚴重,短時間內沒法繼續住下去。從那天開始,根據小區居民的表述,社區工作者便爲他們提供了臨時安置的酒店。晚上在酒店睡覺,白天回到家中清理淤泥和積水,成爲他們最近一周的生活日常。

「我們活了幾十年,這種情况也是第一次遇到!」 與《新民周刊》記者聊到當天的場景,楊老太一家人歷歷在目。世紀陽光是伍家崗區一處舊居民區,如今住在這裏的居民,很多是當年宜昌某工廠下崗職工,其中有人已在此生活近30 年。

自今年6月以來,湖北宜昌連降大暴雨。《新民周刊》注意到,宜昌氣象部門6 月下旬至7 月上旬多次發布了暴雨紅色預警與橙色預警,其中6 月27 日這一天,雨勢最大,情况最爲險峻。

當天中午11 時左右,宜昌城區暴雨傾盆。楊老太與老伴,還有兒媳帶著孫子都在家中。聽著窗外嘩啦啦的水流聲,大人們先發現家裏的洗手間開始漫水。接著再向屋外望去,汹涌的水流已從屋子的兩側彙聚而來,「就像洪水一樣」。

「等我們覺得事情不對,要跑的時候已經來不及了,發現門已經被水堵死,打不開了。」第一時間沒能走掉的一家四口,只能眼睜睜看著屋內的水位不斷上升。一開始,楊老太和老伴還有兒媳帶著孫子一塊站在臥室的凳子上;再後來,連床也漂浮起來。三位大人圍繞床的四周,然後將孫子托在了最高處。

情况一度陷入危急,楊老太的老伴感覺到「差點不能呼吸」。與此同時,接到險情的當地消防隊員及時趕到。消防隊員掰開了窗外的防盜欄杆,然後從窗戶進到已經滿是積水的屋內。兩人拖一人,總算將這一家老小救了出去。這時距離他們被困在家裏已經過去了整整一小時。

《新民周刊》記者在楊老太家裏看到,6 月27 日的積水痕迹如今依然存在,目前室內已經無法居住。傢具和電器悉數濕透,厨房的天花板也受積水影響,不少已經脫落。和楊老太家類似,何玉芬(化名)家裏也損失嚴重:近幾年新添置的電器,在水裏泡了半天,出現了不同程度的損壞;原本打算轉賣、價值數萬元的電機器材,如今在他們看來已是「廢鐵一堆」;兒子給孫子最近剛買的8 罐奶粉再也派不上用場。由於積水基本淹沒了各家屋頂,楊老太稱這裏的居民都遭遇了「滅頂之灾」。

今年60 歲的何玉芬,在世紀陽光臨街的地下室已經住了27 年。這間六十多平方米的屋子,有前後兩個門。6 月27 日上午10 點多,何玉芬在家裏看到前後門都有水涌來,首先想到的是跑。

「我第一反應是看看能不能搬值錢的電器,我丈夫讓我別搬了,先隨便拿點被子。」 沒想到,夾著被子準備從後門出去的何玉芬,差點被水裏的電流擊暈過去。原來,老房子的墻外有多條平時供住戶電瓶車充電的綫路,當天遇上湍急水流後導電,形成了險情。

手臂觸電後,何玉芬手中的被子也掉落一旁。再顧不上任何東西的何玉芬,只好從前門「逃出」。站在馬路上,她和丈夫見證了起初膝蓋深的積水一步步將整間屋子淹沒在其中。

那天下午,何玉芬一直等著積水慢慢退去,好進屋拿點換洗衣物,最終還是沒能成功。靠著樓上熱心鄰居借的衣服,何玉芬在臨時安置的酒店住了下來。

雖然住在酒店,但想到接下來的事情,她每天晚上都睡不好。「社區的工作人員,態度都很好。除了給我們安排酒店住,這個禮拜還來我們家,幫我們打掃了兩次衛生。但是,一想到家裏的狀况,我除了傷心還是傷心。」 何玉芬說到這裏,情緒一時難以控制,激動到落泪。

何玉芬告訴《新民周刊》記者,今年上半年受疫情影響,一家人在重慶老家呆了很久。好不容易可以回到宜昌,打算把生意重新做起來,結果回來一個多月就碰到了幾十年一遇的暴雨。

「其實錢的損失還不是最關鍵的。主要2014 年我們這個地下室也出現過這種情况,只不過沒這次嚴重。現在屋裏墻壁被水泡爛了,我也不知道是修還是不修。要是把家裏重新裝修,萬一又碰到這種原因怎麽辦?我們如果繼續住在這裏,安全才是最重要的問題。」 何玉芬對《新民周刊》說道。

7 月3 日這天,宜昌藍天白雲,當地居民都說這是最近難得的好天氣。《新民周刊》當天在世紀陽光小區門口看到,這裏已臨時放置了一圈防汛沙袋。對於地處丘陵地貌、地勢東高西低的宜昌而言,城區道路邊的山體、堡坎較多,這些因素都成爲城市內澇形成的客觀自然條件。

短短一天後,7月4日宜昌便再度下起了暴雨。5日9點30分,湖北省氣象局將重大氣象灾害(暴雨)Ⅳ級應急響應提升爲Ⅲ級。可以預見的是,防汛抗灾仍是當地居民接下來一段時間無法繞開的話題。

三峽大壩現場目擊

時而悶熱,時而潮濕,晴雨之間的轉換極爲迅速,大壩周圍雲霧繚繞,這是7 月4 日《新民周刊》記者走進三峽工程壩區後最直觀的感受。

當天,《新民周刊》記者在距離三峽大壩800 米處看到,三峽大壩開啓兩孔泄洪,以應對近來長江上中游持續强降雨造成的汛情。汹涌洪水經過左右兩邊泄洪口的挑角,噴涌而出,落在廣闊的江面上。巨大的水流濺起了一層又一層浪花,站在對面望去,這座目前世界第一大壩的泄洪場面磅礴壯觀。

三峽大壩自6 月29 日今年首次開孔泄洪以來,取得顯著效果。根據三峽集團消息,7 月2 日10 點,三峽水庫迎來2020年長江第1 號洪水。當天,水庫隨即開啓了三孔泄洪。本輪洪水,三峽水庫按照長江委調度令要求,出庫流量按日均35000 立方米每秒控制,多餘水量全部攔蓄水庫中。最新數據顯示,三峽水庫最大攔蓄量爲18000 立方米每秒,削峰率超過三成。與泄洪口的汹涌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洪水在大壩上游龐大的蓄水池內,已宛如靜水。

7 月4 日,三峽水庫水位最高漲至149.37 米,攔蓄水量近16 億立方米,有效緩解了長江中下游的防洪壓力,避免了荊江河段沙市站水位超警戒。水庫最高水位149 米,究竟意味著什麽?官方資料顯示,三峽大壩最大壩高181 米,而平日三峽水庫的正常蓄水位在175 米。但是,當汛期來臨,降水量大,爲預防洪水,庫區需要爲洪水「預留」 足够的位置。因此,汛期內三峽水庫的水位通常設定在147 米,與平時的正常蓄水位有28 米的容差。鑒於此,近日網傳的「三峽水位接近149 米,超過防洪限制水位2 米」 是非常正常的現象。

事實上,自2010 年10 月首次蓄水至175 米,三峽工程已連續10 年實現175 米蓄水目標,在防洪、發電、航運和水資源利用方面取得顯著的綜合效益。據統計,截至2019 年底,三峽水庫累計攔洪51 次,總蓄洪量1601.18 億立方米,爲長江中下游的防洪减灾發揮了重要作用。

「三峽大壩的防洪效益尤爲突出。三峽工程防洪庫容爲221.5 億立方米,通過與上游水庫群聯合調度,有效緩解長江中下游地區的防洪壓力,發揮巨大的防洪作用。」 長江勘測規劃設計研究院總工王小毛此前接受采訪時說道。2012 年7 月,長江流域發生大洪水,三峽水庫出現建庫以來最大入庫洪峰71200 立方米/ 秒(今年7 月2 日的數據爲53000 立方米/ 秒),最大削峰量達到28200 立方米/ 秒,削减洪峰近40%。

「這幾天都是2 孔、3 孔泄洪,所以你現在還能站在這裏看。如果碰上防汛壓力比較大的時候,大壩會開啓7 孔泄洪,那種情况下這裏都是不讓人靠近的,因爲江水會直接漫到我們現在站的地方。」三峽壩區截流紀念園的一名工作人員對《新民周刊》記者說道。

雖然今年長江1 號洪水已被三峽大壩「穩穩接住」,但長江上游東部、長江中下游自西北向東南的强降雨過程仍在繼續。據中國天氣網消息,7 月5 日早晨,武漢、黃岡、荊州、恩施、潜江等地拉響暴雨紅色預警,另有多地拉響暴雨橙色預警。5日上午,湖北各地處於預警中的暴雨預警將近70 條。

7 月3 日,湖北省防汛抗旱指揮部辦公室通報,針對梅雨期特別是7 月4 日至7 日新一輪强降雨過程的防汛形勢分析判斷,長江防汛形勢不容樂觀,中小河流防汛壓力增大,湖庫防汛態勢趨緊。因强降雨反復叠加導致土壤含水量進一步飽和,致灾性增强,鄂西南、鄂西北山區山洪和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灾害風險增加。

由於防汛形勢嚴峻,相關預警也迎來了全方位升級。除了宜昌當地與湖北省有關水利部門嚴陣以待,長江水利委員會鑒於當前長江流域洪水防禦的嚴峻形勢,也决定自7 月4日12 時,將長江水旱灾害防禦Ⅳ級應急響應提升至Ⅲ級。而最新水文氣象預報顯示,7 月上中旬,三峽大壩可能將迎來新一輪洪水過程。

(王仲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