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國臺灣」背後的「台獨」實質

正當全球携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之際,民進黨當局不僅靠吹擂「抗疫成績」、宣揚「國際合作」博取國際社會眼球、大搞「以疫謀獨」把戲,還趁機在政權名目上敢起文章,炮製出「中華民國臺灣」的謬論,藉口「臺灣共識」爲其加冕背書。看似「政治正確」的「中華民國臺灣」既非「中華」也非「民國」更非「臺灣」,只是民進黨當局召喚「台獨」幽靈附體「中華民國」軀殼的咒語,禍藏抽空「中華民國」「一中」內涵、實現「台獨」思想全面滲透、裹挾臺灣各黨派和民衆走向「法理台獨」不歸路的險惡用心。但是,歷史潮流不因小風浪改變方向,民進黨當局的咒語重複千遍也終究是夢囈,「中華民國臺灣」的政治謊言終將讓位於歷史真相。

偷梁換柱的障眼法

正如《人民日報》>海外版所說,「中華民國臺灣」名稱的性質是新版「兩國論」、「台獨」新變種和民進黨謀「獨」的新步驟、新標誌。

民進黨當局拋出「中華民國臺灣」之說,醉翁之意並不在「中華民國」,而在「台獨」也。以蔡英文、賴清德爲代表的「務實的台獨工作者」們將「中華民國」挾之爲人質與護身符,隱藏著偷渡「台獨」的用意,欲借「中華民國」之名,達到臺灣「事實獨立」之實。

「中華民國」與「臺灣」的關係長期以來便是民進黨當局操弄「國家認同」的抓手。一方面,他們爲追求「臺灣共和國」而抗拒「中華民國」,另一方面又借「中華民國」之名達到「事實台獨」之目的。陳水扁在2004年的「雙十講話」中公然表示「中華民國就是臺灣,臺灣就是中華民國」,2005年又拋出「『中華民國』四階段論」,宣稱1911年是「『中華民國,在大陸成立」、1949年是「『中華民國』到臺灣」、李登輝時代是「『中華民國』在臺灣」、2000年政黨輪替後是「『中華民國』是臺灣」,逐步將「中華民國」與「臺灣」等同起來,以「中華民國」爲掩護推進「台獨」論述。

蔡英文執政後更是將「中華民國」與「臺灣」之間的連接詞去掉,屢次以「中華民國臺灣」示人。2016年5月,臺灣行政機構負責人林全在向立法機構提交的施政方針初稿中,三度使用「中華民國臺灣」稱謂。蔡英文在接受英國廣播公司(BBC)採訪時表示「我們沒有宣布獨立的必要,因爲我們已經是一個獨立的國家,我們稱自己是『中華民國臺灣』」,頻頻發聲「『中華民國臺灣』是國際社會不可或缺的一員」。候任臺灣地區副領導人賴清德在兩度接受採訪時聲稱「1911年創立的那個『中華民國』已經不存在,經過一百多年的歷史,『中華民國,已經在臺灣新生」。民進黨當局處處爲「中華民國臺灣」搖旗呐喊,苦心積慮地想要將其打造成「臺灣最大共識」。

但是,民進黨當局再怎麽鼓噪造勢,都難掩「中華民國臺灣」自欺欺人、自相矛盾、虛無空洞的本質。民進黨當局將過時的政治名詞與狹隘的地理名詞强行拼接、故作一體,暴露其對歷史和現實的無知。「台獨」損害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遭到全體中華兒女的强烈反對,民進黨何以有臉用「中華」爲自己貼金?1949年《共同綱領》的制定和新中國的建立標誌著中國已經完成了政權輪替,1971年新中國重返聯合國標誌著「中華民國」已經被國際社會作爲歷史陳迹所拋棄,民進黨何以有臉用「民國」爲自己正名?「臺灣」本應與澎湖、馬祖、金門一道作爲中國的組成部分存在,民進黨何以有臉將「臺灣」單獨剝離爲「台獨」買單?「中華民國臺灣」表面上將「中華民國」奉爲座上賓,根本目的却在於偷渡「中華民國就是臺灣,台灣就是中華民國」「中國就是大陸,大陸就是中國」的論述,將「中國」與「中華民國」並列起來,將兩岸定位爲「一邊一國」,從地理和法理上切割臺灣與大陸的關係,改變兩岸同屬一個中國的事實,是陰險狡詐、貽害無窮的「台獨」新招式。

「正名」「制憲」的前奏曲

「中華民國臺灣」不僅在心理上潜移默化地毒害臺灣民衆對於「一個中國」的認同,還在法理上對「中華民國憲法」進行重新詮釋,將兩岸暫未統一的「臨時狀態」變爲兩岸互不隸屬的「永久狀態」,實現瓦解「一個中國」的「法理事實」目的。

儘管國民黨於1947年公布的「中華民國憲法」隨著《中共中央關於廢除國民黨六法全書與確定解放區的司法原則的指示》的發布被明確界定爲「僞憲法」,但由幹美國的外力作用,內戰被迫中止,「中華民國憲法」在臺灣得到暫時保留,其包含的「一中」內涵也爲此後兩岸關係的解凍和「九二共識」的提出奠定了基礎。自年起,臺灣當局連續發動七次「憲政改革」,廢除「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形成「憲法增修條文」,對1947年「中華民國憲法」做出重大調整。儘管臺灣主體性在「憲政改革」後大幅凸顯,但「增修條文」前言仍然明確說明,「修憲」目的在於「因應國家統一前之需要」,將「國家統一」界定爲「增修條文」的立法目標,以法律形式肯定「一國兩區」的兩岸政治關係定位狀態。

對自建黨以來便將推翻「中華民國」、廢弃「中華民國憲法」、建立「臺灣共和國」作爲其政治目標的民進黨而言,「中華民國」的「一中性」自然是眼中釘、肉中刺,其早在20世紀90年代就陸續炮製了所謂的「臺灣憲法草案」「臺灣共和國憲法草案」。但由於島內大多數民衆對激進「台獨」保持警惕,民進黨爲了騙取選票,只好將自己寄居在「中華民國」的軀殼中,在1999年5月的全代會上通過「臺灣前途决議文」,在宣稱「臺灣是一主權獨立國家」之後只能「忍辱負重」地將臺灣與「中華民國」畫上等號,使用「借殼上市」的方式對「中華民國」的政治意涵作出重新解讀。

待到奪取執政權後,民進黨不再掩飾對臺灣現存「憲制」的反感,露出了「台獨」的獠牙。2007年,爲配合陳水扁的激進「法理台獨」路綫,在「台獨」激進派黨主席游錫坤的主導下,民進黨通過了「正常國家决議文」,該决議文的主要訴求是「正名」「制憲」,落實「法理台獨」,廢除「中華民國憲法」,重新制定「臺灣共和國憲法」,並將「國號」由「中華民國」修改爲「臺灣共和國」。但陳水扁的激進「台獨」隨即遭到各方反對,「正名」「制憲」的美夢也隨著其貪腐曝光、黯然下臺而化爲泡影。

在陳水扁下臺後,民進黨重新披上了「中華民國」的羊皮,但在蔡英文上臺後又打起了「台獨」的主意,「中華民國臺灣」正是其最新注脚。從民進黨「記吃不記打」的習性來看,一旦未來時機成熟,其勢必會重走推動「正名制憲」、建立所謂「臺灣共和國」的老路,或者繼續拿「中華」二字當遮羞布和擋箭牌,拋出「中華臺灣國」或「中華臺灣民國」前置並做實臺灣,完成對「中華民國」的解構。就在蔡英文再提「中華民國臺灣」不久,臺灣地區前副領導人呂秀蓮在臉書貼出「國號正常化」一文,公然叫囂臺灣「必也正名乎」,暴露出民進黨內心深處的「台獨」野心。

反統促「獨」的「迷魂湯」

蔡英文玩弄文字遊戲、操弄「國家認同」的伎倆並不新鮮。李登輝執政後陸續拋出「一國兩區」「一國兩府」「階段性兩個中國」等兩岸政治關係定位論述,最終正式拋出「特殊的兩國論」。陳水扁執政時也是用「一邊一國」代替「四不一沒有」,全面放弃「一個中國」立場,轉向追求「台獨」。李登輝搞分裂、陳水扁搞「台獨」均狼狽收場、殷鑒不遠,蔡英文再次爲「台獨」張目無疑是在重蹈覆轍、自取其辱。

「中華民國臺灣」的表述具有很强的迷惑性和欺騙性,是民進黨當局將「台獨共識」洗腦成爲「台灣共識」的新款「迷魂湯」。

但是,民進黨當局想要借「中華民國臺灣」把「中華民國」與「臺灣」嫁接融合,割斷臺灣與大陸的地理、法理聯結,並且利用民衆對「中華民國」的情感想像,把「臺灣」從純地理概念悄然升格爲具有「國名」意義的政治符號,同時利用其「中間」色彩兩面騙票,一方面拿「中華民國」堵住藍營的嘴,彰顯自己「維護正統」,打著「維持現狀」的旗號,誘騙所有在野黨要挾大陸正視「兩岸分治」,吸引中間淺藍選民,裂解泛藍兩岸論述,另一方面用「臺灣」去討好綠營民衆,讓一心想要「獨立建國」的深綠大佬們稍安勿躁。

令人擔憂的是,以曾擔任蔣介石侍從、臺灣前行政機構負責人郝柏村爲代表的深藍大佬紛紛離世,政治態度愈趨含糊和本土化色彩鮮明的青壯派逐漸登台,國民黨在內部的此消彼長之間,對民進黨「迷魂湯」的抵抗力也愈發下降。國民黨應當認識到,「中華民國臺灣」將進一步嚴重侵蝕臺灣島內的「中國認同」,更將對兩岸關係的政治基礎造成深遠的危害。當「中華民國」淪爲「台獨」寄生軀殼、「一中」內涵消散殆盡的時候,國民黨也違背了孫中山先生的三民主義,喪失了立黨之本和存在意義。

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民進黨當局一方面不吝諂媚地用口罩和呼吸機討取美國歡心,爲了「國際存在感」不惜「量臺灣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一方面對大陸和世界衛生組織肆意宣泄語言暴力,公然用種族歧視言論攻擊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譚德塞。民進黨當局的極端作態正是「台獨」迷夢破碎前的最後瘋狂,也再次證明民進黨的「台獨」美夢正是臺灣民衆的夢魘。

也許是借香港事態大肆歪曲「一國兩制」、借「反滲透法」製造「綠色恐怖」屢有得手,民進黨當局自以爲深諳「最變引起質變」的道理,寄希望於煽動「仇中」情緒和蒙受美國蔭蔽,終能將臺灣層層染綠。但文藻再怎麽矯飾也會有「獨」形畢露的時候,得寸進尺終會觸到紅綫,步步試探注定越過雷池。日前,解放軍軍機台海戰備巡航、遼寧艦航母編隊在臺灣東部海域航行,正是對民進黨當局推動「漸進台獨」的嚴正警告和有力回應。

正如國台辦發言人所說,「中華民國臺灣」論暴露了島內某些勢力推動「漸進台獨」、升高兩岸敵意對抗的險惡用心。如果民進黨當局繼續拿「台獨」迷魂湯灌人灌己,一意孤行地把大陸的警告當耳旁風,執迷不悟地邁向「法理台獨」,終會發現自己等來的不是「獨立建國」的慶功宴,而是「勿謂言之不預也」的送終曲。

(劉力銘/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