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品質旅遊產品提振訪澳熱情 鄒玖勝

今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對本澳各行各業、市民生活帶來一定程度影響,對旅遊業的打擊更是無可避免的。自內地公佈重啟澳門自由行簽註申請時間表後,各界無不盼望內地旅客重臨本澳。惟疫後面對的競爭巨大,旅遊的質量、安全已成為旅客出行的首要考慮,故旅遊及相關行業必須推出創新的服務或產品,方能吸引旅客關注。

對於澳門來說,旅遊業是重要的經濟支柱,澳門特區政府以「將澳門建設為世界旅遊休閒中心」為長遠目標,藉此推動產業多元發展。自澳門特區政府成立後,以博彩旅遊作為發展,加上開展港澳個人遊,旅遊業在澳門得到火速發展,2005年澳門歷史城區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進一步鞏固了澳門旅遊產業的發展。近幾年,澳門每年更接待超過3,000萬名旅客。就以去年統計暨普查局的數據顯示,2019年澳門入境旅客超過3940萬人次,同比上升10.1%;全年不過夜旅客達2070多萬人次,同比上升20%。全年留宿旅客達1860多萬人次,同比上升0.8%。酒店場所住客人數達1390萬人次,酒店平均入住率約90%。澳門旅遊業的興盛可見一斑。另一方面,2019年內地、香港和臺灣地區仍位居澳門客源地前三,內地旅客超過2700萬人次,上升10.5%,其中個人遊旅客超過1300萬人次。又體現澳門旅遊業對內地遊客依賴之重。

然而今年由於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旅遊業過去的靚麗數字都消失了。直至此刻,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蔓延,確診數字有增無減,全球確診人數突破二千萬人。儘管本澳在抗疫防疫方面取得欣喜的成績,但過去半年的經濟受到結構性重創,影響深不見底。以旅遊博彩業為支柱產業的澳門,在旅客大幅下跌情況下,旅遊博彩收入斷崖式下滑,據博監局資料,累計上半年澳門博彩收入為337.2億澳門元,同比下降超過七成,六月單月博彩收入同比大跌97%,僅錄得7.16億澳門元,為最大降幅。此外,中小企業更首當其衝,疫情延宕半年以來,營商環境不斷惡化,尤以旅遊區為甚,營業額下跌達九成多。昔日煕來攘往的街道多月來人煙稀少。又據統計局公佈第二季就業調查數據顯示,本地居民失業率為百分之三點五,創下近年高位。不少居民擔心飯碗不保,生計壓力大增。幸在澳門特區政府帶領及社會各界的通力合作下,澳門抗疫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效,相關的各項出入境限制措施亦開始分階段逐步鬆綁。七月中旬,內地恢復旅行社及在線旅遊企業經營跨省跟團旅遊,也恢復辦理廣東省居民除旅遊簽註以外的其他各類赴澳門簽註,粵澳兩地人員恢復正常往來。進入八月,隨著內地疫情進一步趨緩,國家移民管理局公告,自八月十二日起,廣東省珠海市恢復辦理珠海市居民(含居住證持有人)赴澳門旅遊簽註;八月廿六日起廣東省恢復辦理廣東省居民赴澳門旅遊簽註;在內地與澳門疫情形勢繼續總體向好前提下,全國公安機關出入境管理部門於九月廿三日起恢復辦理內地居民赴澳門旅遊簽註。

但事實上,即使7月15日澳門與內地逐步放寬通關措施,但礙于恢復自由行簽注仍未落實,以及賭場推核酸新措施,7月份賭收依然不振;澳門博監局公佈7月份賭收,資料顯示7月賭收為13.44億澳門元,較6月錄7.16億元高出87.7%,但對比去年同期仍下跌94.5%。八月中下旬珠海市及廣東省也先後恢復辦理居民(含居住證持有人)赴澳門旅遊簽註,本澳口岸人流亦開始逐步增加。拱北口岸每日出入境人次更超過20萬人次。雖然如此,八月博彩毛收入並未回升,博彩毛收入僅13.3億元,按月減少1,400萬元。進入九月,有關投行透露,九月首十三天博彩收入達13億元,即近七天的日均賭收1.14億元,較今年九月首六天日均8,300萬元為高,但較該行原預期有所放緩,貴賓廳復蘇慢於預期。該行下調九月賭收預測,由原來70億元降至35億元,按年跌84%。可見本澳經濟恢復情況仍不太理想。

而澳門經濟學會日前發佈最新澳門經濟景氣指數走勢及預測,指七月景氣指數正式走出“低迷”。按當前形勢分析和判斷,即使恢復全國赴澳自由行政策,經濟景氣可能較難出現“V型復甦”,料經濟景氣指數仍將維持在“欠佳”等級區間,繼續固本培元一段時間,預測未來九至十一月分值分別為3.1、3.2和3.3分。進入九月,澳門經濟景氣面臨好壞參半。利好方面,主要是隨著在內地與澳門疫情形勢繼續總體向好的前提下,全國公安機關出入境管理部門將於九月廿三日起恢復辦理內地居民赴澳門旅遊簽註,加上特區政府從九月一日開始推出“擴客源‧興經濟‧保就業”計劃,透過與騰訊、阿裡巴巴及澳門航空等合作,向旅客提供機票、酒店及消費優惠,吸引旅客來澳消費,延長客留及拉長消費鏈,相信將為沉寂半年之久的綜合旅遊休閒業注入經濟動能。不利方面,外圍政治經濟形勢仍嚴峻,內地有關政策性的影響未能明確,儘管恢復全國自由行,內地旅客可入境澳門無需接受十四天隔離措施,不過需持有七天核酸檢測陰性證明,也一定程度削減內地旅客訪澳積極性。博彩毛收入、旅客數目、酒店住客、入住率等景氣同步指標短期內難回復至過去五年均值水準。相關研究也進一步佐證了本澳經濟復甦之路仍十分漫長。

對此,有學者分析認為,雖然當下自由行的表現不盡如人意,但始終旅客復甦是澳門經濟回復正軌的大前提,澳門經濟仍處嚴峻階段,亟待刺激。政府推出“擴客源”計劃,倡導旅客來澳、助延長留澳時間,尤其緊接“十•一”黃金周,疊加中秋節,假期較去年延長一日,旅客出行意慾或提高,宜主動出擊,把握機遇。因受疫情影響,全球旅遊業停滯,但內地疫情率先受控,經濟活動率先恢復。自七月“跨省遊”重啟,內地旅遊業復甦進程加速。據旅遊平臺數據顯示,以海南為例,七月共接待遊客五百多萬人次,恢復至去年同期的九成,山西、雲南等地旅遊亦迎來快速回暖,景區門票及酒店業務出現反彈,旅客出行意願增強。如今內地主推“內循環”經濟,保持內需活力,一些地方正加大激勵消費、旅遊措施。像海南推出“旅遊+免稅購物”的新名片,新疆推強力交通補貼計劃,對包機、專列、汽車團、自駕團作出大力度補貼。另一方面,旅行社積極創新產品,適應“後疫情時代”需求,像業務轉向境內遊,為不同需要訂制私家團、精品團等,不難發現,內地旅遊業提質發展,吸引力與日俱增。本澳“擴客源”計劃自九月一日起推出,配合廣東自由行簽註重啟,每日訪澳旅客數字升至一萬多人,增幅似未如市場預期。緊接黃金周各界引頸以盼,內地旅客出國遊受限,澳門是少數可免隔離境外旅遊選擇,澳門在“黃金周”能否把握機遇,無疑需要更進取手段。

首先,打造旅遊產品差異化。現代市場學認為,一般產品由三部分組成,即產品的核心部分、形式內容和延伸部分。其中,核心部分是指產品能滿足顧客需要的基本效用和利益;形式內容是指產品向市場提供的實體和勞務的外觀、品質、款式、特點、商標及包裝等;延伸部分是指顧客購買產品時所得到的其他利益的總和,如諮詢服務、貸款、優惠條件等對顧客有吸引力的東西。由此可知,任何一種旅遊產品都是一個整體系統,不單用於滿足某種需求,還能得到與此有關的一切輔助利益,並且產品的外形部分、延伸部分諸因素決定了旅遊者對旅遊產品的評價。這種從理論上對旅遊產品內涵的界定,對旅遊企業的行銷具有重要意義。旅遊經營者在進行旅遊產品行銷時,應注重旅遊產品的整體效能,並在外形部分和延伸部分上形成自身產品的差異化,以贏得競爭優勢。而品質是旅遊產品差異化的基礎。

所以,當局有必要適時評估補貼方式、折扣優惠力度,加強旅客來澳意慾,同時及早對外宣傳,除補貼措施優惠,還宜結合節目活動的宣傳,光影節、離島消費嘉年華等,以及本澳深度遊路線,像美食路線、生態遊路線等,宣傳地方特色、人文風情,充分調動旅客的出境遊熱情,藉黃金周提振經濟和社會氣氛。

而商界更應聯手擴大優惠推廣活動,例如加入“澳門心出發Macao Ready Go”電子優惠平台,為遊客提供住宿、餐飲、購物、休閒娛樂等優惠;更進一步,參考香港等地酒店在“疫”境下各師各法的優惠計劃,價錢較原價優惠一大截不在話下,有的酒店免費請住客在高級餐廳用餐,有的更推出噱頭項目,如住客可參加甜品製作班,由餐廳廚師親自任教。種種不同的賣點,成為酒店千篇一律減價下的差異化優勢,提升附加值,對吸引消費者無往而不利。為產品或服務提升附加值,已成為各行業突圍而出的不二法門。所以本澳酒店業未來除了單純的賣房,提供住房服務,更可考慮加入更多元素,提升自身附加值。如推出由廚師親授的甜品製作班或地道小食製作班等,讓旅客入住酒店期間,可獲得特別的體驗。酒店倘能善用自身資源,打好手上一副牌,提升附加值,或對今後可持續發展帶來更多啓發。

另外,過去旅遊業客似雲來,卻經常被投訴服務欠佳,甚至有人滿之患,出現了民生與旅遊發展不協調的矛盾。疫下經營慘淡,人人希望旅客回流。如今旅業復甦有望,更應加快完善各項軟硬配套。自商界重視內需市場,很多消費者感受到多年欠奉的“服務”回歸。過去在澳門消費常有“貼錢買難受”的感覺,如今各種消費市道,甚至是常被投訴的“打的”,也開始有“服務”可言,多年來求之不得。當旅遊業重新上路,服務精神如何保持,而非僅僅因逆市為保飯碗、穩業務才受到重視,值得深思。

最後,依託“新基建”切實提升澳門旅遊承載力。旅遊承載力是澳門旅遊業短板弱項。面對低迷現狀,各界更為關注的是旅遊業如何“重啟”吸引旅客。實際上,在確保來澳旅客數量有序增長的前提下,尋求澳門旅遊業持續健康發展勢在必行。按照特區政府規劃,5G網絡、數據中心等新型基建正在加快建設中。另外,澳門旅遊資源雖豐富,但長期以來旅客仍過度集中於必遊景點。今後可依託“新基建”,通過大數據打造“智慧旅遊”,深挖旅遊文化資源,推動社區旅遊發展;對景點進行動態監控、分流疏導、線上預約等智慧化管理,提升旅客滿意度和體驗質量,加快“一個中心”建設。

總括而言,在確保常態化防控工作落實到位下,特區政府和業界應積極探索後疫情時代旅遊業的新發展路徑和新服務模式,攜手共進、化危為機,將短期紓困與長期規劃相結合,積極佈局旅遊業轉型升級,全力做好經濟這份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