謹慎規劃公帑使用渡難關 鄒玖勝

新冠肺炎疫情給全球經濟帶來嚴重的衝擊,澳門經濟同樣受到嚴重影響,博彩旅遊業收益首當其衝而大幅度下降,各行各業亦深受影響,無論大中小企業都面對各種各樣的困難和挑戰。疫情令居民就業和生活受到較大的影響,社會各界都承受前所未有的壓力。據澳門博彩監察協調局日前公佈,9月份博彩毛收入錄得22.11億元(澳門元‧下同),按年大跌90%,連跌12個月,差過市場預期下跌86%,但是按月則升66.2%。今年首9個月,博彩收入386.05億元,按年跌82.5%。在財政收入大幅下跌的情況下,如何運用好財政政策度過這次世紀難關,考驗著特區政府的應變能力。

據瞭解,財政政策(英語:Fiscal policy)是國家或地區在一定時期內,為了實現社會經濟持續穩定發展,綜合運用各種財政調節手段,對一定的經濟總量進行調節(使之增加或減少)的政策。具體地說,財政政策是由稅收政策、財政支出政策、預算政策組成,它包括財政政策目標和財政政策調節手段兩部分。其中,通過增加政府支出來直接增加總需求的財政政策一般稱之為擴張性政策,或者“寬鬆”的政策。相反,通過降低政府支出來減少需求的財政政策通常被稱為緊縮性政策,或“收緊”的政策。除了提供貨物與服務外,財政政策的目標還很寬泛。從短期看,政府可能會關注於宏觀經濟的穩定,例如刺激境況不佳的經濟、遏制日益上升的通貨膨脹,或者幫助減少對外的脆弱性。從長期看,政府的目標可能是從供給角度入手改善基礎設施或教育,以促進經濟的可持續增長或者減少貧困。這就是所謂的“積極的財政政策”,“積極的財政政策” 可因為“乘數效應”的作用在短期內能促進經濟增長。“乘數效應”是指“一個部門或企業的投資支出會轉化為其他部門的收入,這個部門把得到的收入在扣除儲蓄後用於消費或投資,又會轉化為另外一個部門的收入;如此循環下去,就會導致國民收入以投資或支出的倍數遞增”。但“乘數效應”要能夠較充分地發揮作用,需要有這樣兩個條件:一是必須是一個相對比較封閉的經濟體,政府的投資以及由政府投資所派生出來的各環節的投資和消費都不能流向境外,否則對本地而言“乘數效應”就會“戛然而止”,那樣對推動本地經濟增長的效果就會不明顯;二是產業鏈要相對比較長,要能夠讓“乘數效應”發揮作用的環節多一些,那樣“乘數效應”的總作用才能夠比較明顯。

今年初,澳門特區政府為了達致“保就業,穩經濟,顧民生”的目標,正是採取逆週期調控措施:在短期上,先後宣佈加大公共基建投資,並推出兩輪抗疫經濟援助措施,實施擴張性財政政策;政府預計應對疫情開支將超過500億元。第一輪經援措施包括兩項臨時性的援助計劃:“中小企業援助計劃”和“中小企業銀行貸款利息補貼計劃”;同時,政府推出第一輪《消費補貼計劃》,動用22億元給予全澳居民發放3,000元面值的電子消費卡。此外,再減免政府物業租金以及商戶、住戶的三個月水電費,預計開支為2.95億元。第二輪百億抗疫基金援助計劃由六大部分組成,包括《僱員援助款項計劃》、《從事自由職業者援助款項計劃》、《企業援助款項計劃》、《自由職業者銀行貸款利息補貼計劃》、《帶津培訓(技能提升及就業培訓計劃)》,以及《第二期消費補貼計劃》。可以說,這些措施一定程度上從內部穩定了本澳經濟。只是由於澳門是外向型經濟,以博彩旅遊業為首的產業嚴重依賴遊客,所以仍需引入“活水”才能真正提振澳門的經濟。

為了吸引遊客重臨澳門,特區政府上月推出擴客源計劃,透過結合電商工作推廣優惠,各大小企業亦在線上線下作出不少努作,提供很多優惠。至今有近6,000間酒店客房透過抽獎優惠方式吸引內地旅客來澳,產生逾3,600多萬的消費額。九月廿三日內地重啟赴澳自由行簽註申請後,送出近800套機票鼓勵其他省市旅客來澳。透過一連串引客優惠措施,向旅客帶出澳門是一個安全、休閒旅遊城市的訊息。

但事實上,縱使澳門逐步推進恢復與內地的人員往來,惟未能顯著提高澳門入境遊客人數,加上由內地入境澳門需提交七日有效的新冠病毒核酸陰性證明及填報健康碼方可入境,而在賭場內亦受限社交距離,影響賭場生意。向來被視為賭收旺季的十一長假期,亦是個人遊全面重開後首個長假,惟有業界人士估計,博彩收入僅能回復至去年同期三成至三成半,對長假期市道不敢抱有太大期望。外資券商花旗早前發表研究報告,下調澳門今年第四季及明年賭收預測,分別按年跌74%及9%,同時削濠賭股目標價。花旗指出,澳門在短期內仍面對旅客方面的限制,而在賭場貴賓廳業務上亦存在結構性問題,故該行對今年餘下時間博彩收入增長看法較悲觀。可見短期內,澳門經濟仍將受壓。

另邊廂,由於博彩稅收仍低迷,收入減少,財政壓力大,特區政府日前表明準備再修訂今年財政預算,撥用財儲約二百億元應付年尾十一、十二月的開支。行政長官除提及目前各部門非人工開支要減少一成已很辛苦,明年難再有壓縮空間,否則很多對社會的支撐都會出問題。更表明暫時不會推出第三輪經濟援助,強調之前的經濟援助措施只是因應今年未有內地旅客,在完全封閉下採取內循環措施,不能長期做。如今,內地已全面開放,恢復來澳旅遊簽註,故不應再浪費公帑進行經援的財政支撐。但政府一定會視乎疫情發展決策。至於明年現金分享會否繼續有?政府仍在研究,需待下月發表的施政報告。

在今年財政預算赤字已成定局的情況下,特首相關言論即引起社會關注,擔憂出現新的財政政策變動。有時事評論員就表示,疫情重創本澳經濟,即使恢復全國簽註自由行,經濟復甦仍需一段長時間。澳門經濟及公共開支面對回歸以來最差的情況,今年的賭收大跌,財政收入驟減,推出的二輪經援措施開支大增,一來一回的財赤分分鐘過千億元。即使澳門坐擁六千億元的財政儲備,但經濟復甦仍需要一段長時間,長此下去,豐厚的財儲都“唔肯咁穩陣、咁令人安心”,值得警惕。對於政府將研究明年度的現金分享是否延續,其認為政府要釐清現金分享是視為財政盈餘分紅抑或紓民困措施。若是財政盈餘分紅的角度,則要建立機制,但今年財政收入不理想,分紅亦不理想;若是紓民困的角度,經濟差時更應該繼續,但財政緊絀下也要思考其他方式紓民困。澳門財政開支由回歸初二○○○年的一百八十多億元,飆升至現時過千億元,是否隨著社經發展,真要增加如此多的財政預算?效益與開支是否成正比?不少居民感到政府開支“大花筒”,政府若要調整現金分享等民生福利政策,必須讓公眾看到政府緊縮非必要財政開支的決心,且不影響民生福利。至於應否削減公共部門預算,其主張政府應全面檢視所有部門的開支,作出結構性的削減,如削減不合理項目、採購品由奢華變成樸實。落實節約作風,思考跨部門資源的共用共用,在不影響效益的同時減少開支。發展智慧政務,跨部門流程涉及檔電子化,減少書面檔往來;發展對外服務電子化,舉例如查屋紙可網上申請及付費,既方便居民毋須親臨,亦可節省部門櫃檯的人力及資源等。

有智庫學者表示,特區政府考慮到財政儲備使用的問題,或希望今年第四季來澳旅客增加令經濟復甦,故暫不推第三輪經濟援助措施,認為政府太早公佈,指出即使接下來三個月有很多大型活動,但從黃金周這幾天的旅客數字來看,預計來澳旅客數量不會太多。社會各層面尤其很多中小企希望政府推出第三輪經濟援助措施,至於援助措施的性質可再探討。至於特區政府準備再修改財政預算,動用財儲二百億元,支持至年底的剛性開支、社會福利和公務員薪酬。其認為本澳最主要稅收七成以上來自博彩稅,估計今年稅收只有去年收入的三成至四成,現時財政儲備逾五千億元,澳門每年開支約一千至一千二億元,相信可“捱到三年幾到四年”,故現時動用財儲二百億元去解決今年底開支費用完全無問題。對於明年現金分享發放或出現變數,因現金分享的目的是分享經濟發展成果,由○八年開始發放至今,不少居民把現金分享當成福利政策之一。理解經濟情況,但預計本澳經濟復甦或要兩至三年才能回復到一九年稅收的水準,故當經濟復甦的幅度不大時,政府若不繼續發放現金分享,面對屆時失業情況或較高,博彩業或仍處於無薪或半薪假期的情況,對中下層居民及在職人士仍有較大壓力。由於現時除了長者及有特殊需要人士每年可提取一次公積金個人帳戶款項,大部分帳戶都是存款,建議政府容許居民提前領取部分公積金個人帳戶款項,比如一、兩萬元,讓居民度過難關,相信此舉可減輕政府財政負擔,同時幫助居民解決經濟困難的問題,是值得研究的可行方案。對於若部分人士已提取全部款項,政府可針對性思考其他援助政策,但相信數量不算多,不會動用政府大量財儲。

有議員則理解政府因財政收入大減需要緊縮開支的決策,相信政府在適當時候會推出支援中小企業的措施,經濟援助和現金分享方式亦可以多樣化,不一定局限於「派錢」,例如可以採用消費卡方式。

其實,環顧亞洲各國政府二○二○年財政預算,為了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影響,紛紛估計二○二○年財政為預算赤字,如新加坡、中國香港等地區。新加坡《二○二○年追加預算案》顯示預算赤字為392億新加坡元。香港二○二○∕二○二一年財政年度預計赤字約為1,391億港元。各地政府為了應對財政預算赤字,往往通過節省非必要性開支或增加收入來源。有分析認為特區政府可考慮利用依法成功收回土地(總面積29.37萬平方米),提升土地批租的數量,增加批租地溢價金的收入以應付增加的財政開支。雖然特區政府仍有高達6,273.5億元財政儲備,以及外匯儲備1,807億元可供使用,特區政府亦可考慮通過立法程式,仿效香港特區政府發行政府債券,應對財政預算赤字。雖然,現時特區政府財政仍然十分穩健,但今次疫情反映了澳門單一經濟產業下,稅收來源單一性問題。建議特區政府謹慎規劃公帑的使用,為新冠疫情長期影響澳門經濟作好財政的準備外,澳門經濟產業適度多元化亦顯得迫在眉睫,除了本澳的產業結構調整之外,與粵港澳大灣區尤其是橫琴的區域合作,將是未來產業適度多元發展的重要出路。

總而言之,財政政策是特區政府主要的調控和穩定的工具,以目前疫情發展,本澳經濟或需經年方能回復疫前水平。怎樣運用好有限的資源,繼續振經濟、紓民困、保民生,是特區政府的首務,也是難題。而社會普遍希望政府今後秉持量入為出的公共理財原則,在不削減社會民生福利前提下善用公共資源,將資源用在刀刄上,故審慎理財在這一刻比任何時期都更重要。此外,从长远计,也需要加大力度促进经济适度多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