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參與經濟大循環意義重大 劉紹滿

新冠肺炎疫情對本澳的經濟造成嚴重打擊,而今次的新冠疫情再次暴露了澳門產業結構單一、過度依賴博彩業、經濟韌性不足等問題。無疑,推動經濟復蘇成為當局首項“政治”任務。行政長官賀一誠日前指出,目前國家正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澳門特區將充分發揮處於國家經濟雙循環交匯點的平臺角色作用,在積極參與國內經濟大循環、進一步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同時,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參與國際經濟循環,服務國家新形勢下的對外開放和澳門經濟持續發展。筆者亦相信透過配合中央的政策,定能助力於本澳加快經濟復蘇的步伐。

眾所周知,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給全球的經濟帶來了前所未有的衝擊,澳門也難置身度外。 慶幸的是,澳門特區政府抗疫防疫工作卓有成效,至今沒有本地確診病例,沒有境外輸入病例,從沒出現新冠肺炎社區傳播,澳門儼然是疫情下全球最安全城市之一。但是,據瞭解,今年上半年,澳門六大博彩企業共虧損超過200億澳門元;今年1至8月,入境澳門旅客僅357萬人次,按年減少87%。據澳門大學發佈的“2020年澳門宏觀經濟預測”,澳門今年本地生產總值或出現-55.7%至-59.1%的大幅下滑,而政府收入將縮減到713億至929億元。博監局公佈九月賭收為22.11億元(澳門元,下同),較八月的13.3億回升66.2%,但按年仍跌九成,差過市場預期。首九月賭收為386.05億元,按年跌82.5%。

可見,是次疫情,對本澳的經濟及民生都是一場史前沒有的大考,雖然當前自由行已恢復,但是受到各種不便利的因素,從近期“十一”黃金周的假期來看,仍是不夠理想。雖然在內地與澳門疫情形勢繼續總體向好的前提下,內地公安機關8月12日起,恢復辦理珠海市居民赴澳門旅遊簽注,8月26日起恢復辦理廣東省居民赴澳門旅遊簽注,9月23日起恢復辦理內地居民赴澳門旅遊簽注。內地重啟內地居民赴澳個人遊,對促進澳門經濟復蘇是一劑強心針,對當前澳門經濟算是“大病初愈”,可是仍需要多些“營養”。筆者也相信,內地作為澳門最大的客源市場,此次寬鬆性通關新政或成為澳門後疫情時代經濟風向標,是刺激澳門旅遊消費市場和經濟復蘇的首要突破口。也正所謂是“久旱逢甘雨”,作為旅遊城市的本澳,旅客則成為真正恢復經濟的“活水”。重啟內地居民赴澳個人遊,無疑對澳門經濟的復蘇具有重要意義,但市場經濟畢竟由多重因素決定,不能過份樂觀。

面對疫情國際化不穩健因素,據經濟財政司司長李偉農日前稱,數據屬當局預期之內,因國外疫情反覆,疫情尚未過去,預計短期賭收仍會波動,但中長期穩中向好態勢不變。九月賭收數據屬預期內,但國外疫情仍複雜多變,需時觀察發展情況,預計賭收短期內仍波動,不能太樂觀。但全國九月廿三日重啟赴澳自由行簽註申請,為澳門帶來轉折,總體出現好的改變,相信中長期穩中向好的態勢不變。疫情較想像中長,受疫情變化等因素影響,內地自由行簽註安排及澳門出入境措施要配合防疫需要,以符合公共衛生、顧及澳門居民、旅客健康的前提下,推動旅遊業復甦。短期出現波動正常,各界要就旅遊業恢復過程中需要“助跑”,以及之後才見成效做好心理準備。政府預留32億元提振旅遊業的工作會按部就班推進。

面對疫情對本澳社會經濟的“侵害”,政府準備再修訂今年財政預算,撥用財儲約二百億元應付年尾十一、十二月的開支。行政長官賀一誠日前則指出,由於博彩稅收仍低迷,收入減少,財政壓力大,早前追加的預算只能撐到十月份,故不排除很快再修訂今年度財政預算。上一次的財政預算修訂案已將今年預算二千六百億元收入,下調至一千三百億元,但疫情延續至今,本澳整體收入仍然很低,惟政府的剛性開支,包括公務員薪酬、社會福利等沒有減少,醫療開支更加增大,早前追加的約四百億元預算亦只能撐到十月份。為應對突然而來的新冠肺炎疫情,現屆政府於今年四月兩次修改本年度財政預算案,先是動用超額儲備三百八十九億五千萬澳門元,用於防疫和經濟援助措施。之後再增撥逾一百三十六億元,包括追加澳門基金會一百億預算,作為抗疫援助經濟措施的特定款項金,以及追加電子消費卡的補貼等措施。

可見,在目前澳門疫情相對受控的環境下,推動經濟復蘇是澳門特區政府的重要任務。行政長官賀一誠日前則強調稱,國家始終是澳門的堅強後盾。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所帶來的嚴峻考驗,在中央政府的關心和指導下,澳門特區政府團結廣大居民,取得來之不易的重大階段性成果。他認為,澳門已經是一座安全的旅遊城市。隨著全面恢復辦理內地居民來澳門旅遊簽註,澳門經濟社會將逐步恢復,各項事業的發展將穩步推進。儘管面臨疫情嚴峻衝擊,但澳門特區政府始終牢記使命,認真貫徹和落實習近平主席提出的“四個更加積極主動”、“四個始終”、“四點希望”等講話精神和指示,堅定不移地踐行“一國兩制”、“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針,圍繞“一中心、一平臺、一基地”的發展定位,持續推進特區各項建設。今年以來,特區政府落實“抗疫情、保就業、穩經濟、顧民生、推改革、促發展”的施政總方向,在做好防控疫情、促進經濟穩定及復甦、保障民生、推動公共行政改革、加快城市建設的同時,積極推進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的建設。

值得一提的就是,國家在任何時候都是澳門的堅強後盾。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國家第一時間為澳門特區疫情防控提供了多方面的實質性支援。例如,早在一月內地疫情仍處加速蔓延之際,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組長鐘南山院士應行政長官賀一誠邀請來澳,為科學部署澳門新春期間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防控措施提供指導意見,並建議本澳加強同廣東省協作,嚴防輸入“超級傳播者”,共同防控疫情的擴散。鐘院士的指導意見無疑是指引澳門防控疫情從一開始就走對了路,充分體現國家對澳門疫情防控的重視和支持,以及確保澳門社會大局穩定的決心。在疫情期間,國家與澳門當局就疫情防控、病毒特性、防止病毒擴散、治療手段、防疫物資等方面保持緊密的資訊交流,有利澳門在吸收國家成功經驗的基礎上制訂更精准、更有效的本地防治策略,提升防治成效。還有中央駐澳機構積極發揮澳門與內地共同抗疫的橋樑紐帶作用,按照中央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部署,積極支援澳門特區政府防疫抗疫工作,保持澳門特區大局穩定。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向澳門特區政府捐贈用於治療新冠肺炎患者的中成藥,有助提升本澳治療成效。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的趨勢沒有改變,中國疫後生產活動較快恢復,為澳門經濟復蘇提供了有利因素。可以預期,內地恢復個人遊簽注審批後,內地旅客重臨對本澳經濟的支持將是立竿見影,迅速帶動本澳經濟走出低谷,澳門有望成為區內經濟回暖最快的地區之一。

其實,在特區政府及社會各界的通力合作下,澳門的抗疫工作取得了階段性成效。且特區政府實行積極的財政政策,擴大投資,推出了一系列減免稅費、紓解民困和扶持中小企業的措施,以實現“保就業、穩經濟、顧民生”的目標,致力保存市場主體的元氣和活力。但是,面對各國疫情反復令世界經濟復蘇存在較大不確定性。正如賀一誠行政長官日前所言的,澳門整體經濟活動放緩,各行各業、大中小企業都面對各種各樣的困難和挑戰。預計在週邊不明朗因素持續增加的環境下,下半年澳門經濟仍然會面對較大壓力。但他也強調,疫情的到來,再次暴露了澳門產業結構單一、過度依賴博彩業、經濟韌性不足等問題。必須加快思考優化澳門經濟結構的具體方向及措施,推動經濟適度多元,並且付諸落實。特別是發揮好“一國兩制”的制度優勢,為積極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做好準備,為特區長遠的可持續發展奠定更牢固的根基。必須加快思考優化澳門經濟結構的具體方向及措施,推動經濟適度多元。

面對整個經濟環境受到疫情的影響,中央當局日前則提出,要推動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是要主動深化改革打通國內循環。而暢通國內經濟大循環,就要更加積極主動推進深化改革,完善公平競爭制度,健全以公平為原則的產權保護制度,深化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建設高標准市場體系,促進國內規則規制全面對接國際高標准市場規則體系。推動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是今年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反復強調的問題,國際社會和國內各方面都給予很高的關注。習主席多次強調,中國開放的大門不會關閉,只會越開越大。推動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目的是通過發揮內需潛力,使國內市場和國際市場更好聯通,更好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實現更加強勁可持續的發展。而行政長官賀一誠日前則指出,澳門特區將充分發揮處於國家經濟雙循環交匯點的平臺角色作用,在積極參與國內經濟大循環、進一步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同時,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參與國際經濟循環,服務國家新形勢下的對外開放和澳門經濟持續發展。

觀望外部的經濟環境,當前,全球疫情仍在擴散蔓延,疫情長尾特徵更趨明顯,主要經濟體衰退程度超出預期,外部需求大幅萎縮,一些國家或地區保護主義和單邊主義盛行,經濟全球化遭遇逆流,經濟發展面臨多年來少有的復雜局面。相信今後一段時期,將面對更多逆風逆水的外部環境,必須做好應對一系列新的風險挑戰的准備。筆者相信,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是澳門實現經濟適度多元可持續發展,以及提升自身在國家經濟發展和對外開放中的地位與功能的重大機遇,也是破解局限難題、探索發展新路徑的根本途徑。正如業界所言的,應發揮好澳門博彩業的“溢出效應”和“輻射效應”,出臺相應的促進非博彩業發展的政策法規;其次,推動觀光旅遊、文化旅遊、度假休閒、購物旅遊以及會議展覽等商務旅遊協調發展;第三,推動傳統製造業轉型升級,加強新興產業培育,鼓勵更多的澳門企業與珠海橫琴新區、珠海保稅區、珠澳跨境工業區珠海園區和大灣區內其他區域融合發展。

因此,對於本澳而言,在當前保護主義上升、世界經濟低迷、全球市場萎縮的外部環境下。當局應把未來發展的立足點更多放到國內,實施擴大內需戰略,通過暢通國內大循環,推動形成國內國際雙循環,更好聯通國內市場和國際市場,更好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培育新形勢下參與國際合作和競爭的新優勢。本澳應繼續充分發揮“一國兩制”的優勢,通過參與國內經濟、暢通國內大循環,為經濟發展增添動力,助力推動經濟復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