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優勢互補實現閩台融合發展

2019年福建GDP達4.23億元人民幣,首次超越臺灣。當前,福建正著力推進高質量發展,落實全面趕超任務。本文以五大發展理念爲指導,就當前閩台發展水平加以比較分析,認爲兩地應優勢互補,實現融合發展。

一、創新發展比較

創新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發動機,只有不斷增强創新驅動力,才能在高起點上實現更高質量、更可持續發展,才能加快動能轉換、提高綜合競爭力。創新包括技術創新和制度創新,前者可用研發投入體現,後者表現爲經濟增長效率。

1.研發經費支出金額

近些年來,福建研發經費支出逐年增加,從2008年99.84億元人民幣上升至2018年620億元人民幣,規模膨脹6倍,占GDP比重也由2008年0.92%上升至2018年1.7%;然而,與臺灣相比,仍有較大差距。據台經濟部門發布數據顯示,2018年臺灣研發經費支出已達6160億元新臺幣,折合爲1232億元人民幣;2008—2018年間,每年平均增長5.6%,占GDP比重由2008年2.6%持續上升至2018年3.46%。

2.研發經費支出結構

2018年閩台兩地研發經費支出均以試驗研究爲主,其次爲應用研究,基礎研究份額最小。從具體占比來看,福建省支出結構不盡合理,過度偏重試驗研究、而基礎研究被大幅壓縮,比重不足5%;臺灣基礎研究占比雖大於福建禮,但與發達經濟體相比也偏低。台科技部門曾於2019年11月發布2018年臺灣科技動態調查結果,明確指出臺灣研發經費支出存在「自2016年起,基礎研究經費與占比同時下降,但在應用研究或技術發展(試驗研究)則仍維持成長之趨勢」的不合理現象,並積極向台行政機構爭取基礎研究預算獨立匡列並獲得穩定的經費支持。福建目前基礎研究占比不僅遠低於發達經濟體的水平,也不及大陸整體占比5.5%。

3.三種專利申請件數

專利申請件數是衡量一個經濟體創新能力的重要指標之一。近年來,福建專利申請件數激增,2014年爲58075件,同年台灣爲78015件。2015年,福建申請件數增加43%,達83146件,而臺灣則微减至73627件。此後3年,福建專利中請件數規模進一步膨脹,至2018年已達166610件,是2014年申請件數的2.9倍。同一時期,臺灣專利中請件數變動總體呈現穩定態勢,2018年爲73421件,不及福建省一半。從每萬人專利申請件數來據統計,福建已於2016年超越臺灣;2018年,福建每萬人申請42件,而臺灣僅爲31件。從專利申請構成來看,福建近年來專利申請件數規模膨脹主要緣於新型專利申請件數激增,申請該專利的産品生命周期較短,具有的開拓性發明創新較少,其技術創新點以改進型爲主。在三種專利中,技術含最高、能較好代表專利水平、也能體現研發成果市場價值和競爭力的發明專利申請件數在福建專利申請結構中比重偏低,其件數近年來雖有增加,但幅度相對較小,規模及占比與臺灣相比仍有差距。2018年,臺灣發明專利申請件數爲47429件,占其專利畢請總件數的64.60%;而福建爲37216件,占比僅爲22.34%。以實用型新型專利爲主,發明型專利數量較少,這是目前大陸專利申請的普遍現象。

4.經濟增長效率

從GDP及其增率來看,2019年福建GDP達42395億元人民幣,較上一年增長7.6%,近5年平均年增長8.8%;而臺灣2019年GDP爲42180億元人民幣,較上一年增長2.7%,近5年平均年增2.1%。福建GDP已超過臺灣。從人均GDP及其增長率來看,目前福建人均GDP與臺灣仍有較大差距,2019年,臺灣人均GDP爲17.88萬元人民幣,而福建僅爲10.677T元人民幣,但福建維持較高增長率,近6年平均每年增10.7%,而臺灣爲5.1%。從勞動生産率來看,2018年福建勞動生産率爲12.83萬元人民幣/人年(約19733美元/人年),遠低於臺灣的36.01萬元人民幣/人年(約55392美元/人年)。目前,世界勞動生産率平均水平爲18487美元/人年,美國爲98990美元/人年,福建勞動生産率與發達經濟體存在較大差距,未來仍有很大提升空間。

二、協調發展比較

基於對協調發展的認識,主要採用城鄉結構、産業結構、投資消費結構、金融存貸結構4個指標加以考察。

1.城鄉結構

城鄉結構體現爲城鄉協調,一般採用二元對比係數和二元反差係數反應城鄉協調。二元對比係數部分,係數越高意味著二元經濟結構差距越小。測算結果顯示,福建二元對比係數遠低於臺灣,說明臺灣城鄉發展差距較小,而福建依然面臨較爲嚴峻的城鄉發展不平衡、不協調的問題。二元反差係數,即非農業産值比重與非農就業比重之差的絕對值。二元反差指數越大,第一産業和第二、第三産業的差距越大,經濟二元性越明顯;當二元反差指數爲0時,二元經濟轉變爲一元經濟,二元性消失。測算結果顯示,臺灣已趨於0,顯示臺灣城鄉發展融合度較高。

2.産業結構

産業結構合理化是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表現,合理化的産業結構有利於産業結構協調發展。對産業結構合理化的度量可採泰爾指數,泰爾指數越大,意味著産業結構越不合理。以2018年數據測算,福建三大産業的泰爾指數高於臺灣,說明臺灣産業結構優化程度遠高於福建。動態來看,2010年以來,福建産業結構呈現優化態勢,不過與臺灣相比,仍有較大改善空間。

3.投資消費結構

衡量投資消費結構優劣,主要考慮資本形成率和最終消費率。資本形成率是一定時期資本形成總額占GDP的比重,資本形成率越高,未來潜在總産出增長率就越高。在一定條件下,資本形成的大小决定著經濟發展水平的高低,因而成爲促進經濟發展的關鍵因素。該項指標的世界平均水平爲20%左右。最終消費率是一定時期居民消費和社會消費占GDP的比重,最終消費率反映消費在拉動經濟增長中所起作用的大小,多數發達經濟體消費率在70%—80%之間。統計結果顯示,福建資本形成率達到57.28%,遠超世界平均水平,也大幅超越臺灣的23.23%,顯示福建未來經濟規模具有較爲强大的膨脹潜能;然而,在最終消費率方面,福建最終消費率遠低於發達經濟體的水平,僅爲41.48%,而臺灣則達到69.72%,說明內需對於臺灣經濟發展的拉動作用較爲顯著,而福建內需市場仍有待進一步拓展。總體而言,臺灣投資消費結構已達到發達經濟體標準,而福建經濟成長更主要依賴於投資,消費作用發揮不够充分,投資消費結構尚未協調,還需進一步優化。

4.金融存貸結構

金融存貸結構對於經濟發展具有深遠影響。2019年,福建金融機構存款餘額49836億元人民幣,貸款餘額52640億元人民幣,均低於同期臺灣金融機構存貸餘額。據台經濟部門所發布數據,2019年,臺灣金融機構存款餘額356368.93億元新臺幣(約89092億元人民幣),貸款餘額270559.75億元新臺幣(約67639億元人民幣)。從存貸餘額占GDP比重來看,臺灣存款餘額占GDP比重顯著高於貸款餘額所占比重,而且存款餘額所占比重呈現上升趨勢,兩者差距擴大;福建存貸占GDP比重相當,貸款所占比重近年來持續增加,2019年已超越存款所占比重。從存貸比率(貸款餘額/存款餘額)來看,福建存貸率爲101.11%,而臺灣僅爲63.36%。這說明:其一,臺灣相較於福建,資本供給規模較大,存款餘額將近福建的2倍,但其貸款餘額與福建相當,反映了近些年島內面臨較爲嚴峻的「超額儲蓄」問題,投資動能嚴重不足;其二,福建雖然金融資本規模相對較小,但存貸率高,産業資本對金融資本具有較爲旺盛的需求,投資動能强,在防止銀行過度擴張、保障存款人權益的前提下,金融資金能得到較有效的利用。

三、開放發展比較

開放發展懸高質量發展的助推器,主要指標有兩項:一爲貿易依存度,二爲外商投資。從貿易依存度來看,2014年以來,福建進出口總額占GDP比重呈較爲明顯的下降趨勢,由2014年51.52%滑落至2019年31.39%。這一方面緣於近年來大陸深耕內需市場,更加注重發揮居民消費對於GDP的拉升作用,極力扭轉過去過度依賴外部市場的畸形發展局面;另一方面也受國際經濟環境影響,尤其是中美貿易摩擦升級造成外部市場萎縮。臺灣作爲一個海島型經濟體,對外貿易在其經濟成長中始終扮演關鍵角色,臺灣貿易依存度一直在高位徘徊,2019年達到117.7%,2014—2019年平均爲107%,顯亦臺灣是一個高度外向型的經濟體,對於國際市場的依賴性强。

從外商投資額來看,2019年福建外商直接投資額爲45.15億美元,較2018年微幅增長1.46%。近兩年福建省外商直接投資金額出現較明顯的下滑,與2017年相比,减少將近50%。反觀臺灣,近年來島內吸引的外商直接投資額呈現較明顯的上漲態勢,2018年達93.74億美元,2019年也有81.85億美元,閩台兩地近兩年吸引外商直接投資出現此消彼長的現象值得警惕。

四、綠色發展比較

求與主色調,可從大氣、水、生態環境以及資源消耗等面向加以賺。

從PM2.5年均濃度來看,環保組織「綠色和平」與空氣監控設備商「AirVisual」共同發布的《2019年全球空氣質量報告》顯示,2019年臺灣PM2.5年均濃度爲17.2微克/立方米,空氣品質優於同屬「亞洲四小龍」的韓國、中國香港以及新加坡。根據2019年福建省生態環境狀况公報,2019年福建PM2.5年均濃度爲24微克/立方米,較上年有所下降,比大陸平均濃度低1/3,但空氣質量狀况仍不如臺灣。

從森林覆蓋率來看,2019年福建森林覆蓋率爲66.8%,已連續40多年保持大陸各省份第一名,也大於臺灣的60.71%,顯示福建在推進國土綠化美化和森林城市建設方面取得較顯著成效,生態環境質量較高。

從單位GDP能耗來看,大陸單位GDP能耗自2011年以來持續下降,但2015年後下降速度保持平穩。按照2010年不變價格計算,2018年大陸單位GDP能耗爲0.641標準煤曆元,同比下降2.0%。與世界相比,2018年大陸單位GDP能耗爲1.54t油當量曆美元,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3倍,顯示大陸降低單位GDP能耗的任務依然艱巨。福建2019年單位GDP能耗爲0.341標準煤/萬元,約爲0.81t油當量曆美元,而臺灣2019年單位GDP能耗約爲0.35t油當量/美元。這說明雖然福建單位GDP能耗較大幅度低於大陸整體水平,但與臺灣相比,經濟發展的能源消耗依然較大。

五、共享發展比較

共享發展是高質量發展的結果體現,最能體現共享發展基本內容的是人民收入水平和消費水平。

從人均可支配收入來看,福建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4年21218元上升至2018年30048元,增長41.62%。在相同時間裏,臺灣人均可支配收入也呈現持續上漲趨勢,只是幅度較小,平均每年增長2.8%;2018年已達到84943元,是福建的2.83倍。這一倍數在2014年爲3.56,說明雖然目前閩台兩地可支配收入依然存在較大差距,但差距持續縮小。

從居民消費結構來看,2018年臺灣食品烟酒支出占其消費支出的比重(恩格爾係數)爲17%。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的標準劃分:恩格爾係數在30%—39%爲富裕,30%以下爲最富裕。據福建省2019年統計年鑒所發布的數據顯示,福建2018年恩格爾係數爲31.98%。

從居民收入五等分情况來看,一個經濟體的最高收入組人均可支配收入與最低收入組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差距倍數,通常是衡量該經濟體貧富分化程度的重要指標。臺灣五等分位數近來維持在6左右,在2014—2018年間,大部分年份都高於福建。

綜上所述,閩台兩地在高質量發展上各有優劣,但福建趕超態勢明顯。未來,福建將繼續補齊短板,爲兩岸融合發展帶來更高質量的發展機遇。

(林子榮/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