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五號成功著陸 實現地外天體採樣

【香港中通社12月17日電】北京時間12月17日1時59分,中國探月工程嫦娥五號返回器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成功著陸,標誌著中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工作圓滿完成。上一次人類將月球樣本帶回地球,還是40多年前的美國和蘇聯探月計劃。

值得注意的是,嫦娥五號在返回過程中,有兩個難點需要攻克:速度和高溫。嫦娥五號採用了一種全新的再入方式——半彈道跳躍式再入返回。

“就像在太空中打水漂一樣,返回器先是高速進入大氣層,再藉助大氣層提供的升力躍出大氣層,然後再以第一宇宙速度扎入大氣層,返回地面,整個過程環環相扣。”嫦娥五號探測器總體主任設計師孟佔峰介紹說。

至於高溫問題,中國研究團隊從33種新研材料中篩選出了7種防熱材料,完成了防熱材料的佈局和局部防熱結構設計,實現了中國防熱結構設計由近地軌道再入到深空軌道再入的跨越。

嫦娥五號在降至距地面約10公里高度時,返回器打開降落傘完成最後減速並保持姿態穩定,隨後在預定區域平穩著陸。負責搜索回收工作的測控與回收系統技術人員及時發現目標,開展回收工作。著陸時正值凌晨,為給返回器保溫,防止剩餘燃料被凍住、增加後續處置的難度,地面回收人員為返回器穿上了兩層厚厚的棉衣,最外層還要套上迷彩外罩。據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介紹,返回艙全身上下貼的確實都是“暖寶寶”。

按計劃,回收後的嫦娥五號返回器在完成必要的地面處理工作後,將空運至北京開艙,取出樣品容器及搭載物。

中國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副主任裴照宇表示,嫦娥五號探測器帶回的月球土壤首先要在地球環境下解封,國內外科學家均可在符合樣品管理辦法規定的前提下開展研究;這份月球樣品將以穩妥方式保存在兩個地方,一個在北京,另一個可能在湖南。

11月24日從海南文昌發射後,嫦娥五號探測器順利進入環月軌道。著陸器和上升器組合體於12月1日在月球正面預選區域著陸並開展採樣工作。12月3日,上升器點火起飛、精準入軌,於6日完成與軌道器和返回器組合體之間的交會對接及樣品轉移。之後返回器於12月17日與軌道器分離並重返地球。總共歷經23天,嫦娥五號圓滿完成此次探月取樣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