閑議趙少康獲增聘為國民黨中評委

中國國民黨昨晚宣佈,增聘高孔廉為中央評議委員會議主席團主席,並增聘田在勱、邱坤玄、張亞中、陳永康、楊應超、趙少康等六人為中央評議委員。該增聘案將擇日由黨主席江啟臣親自致送中央評議委員會議主席團主席及中央評議委員聘書,並提第二十一屆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追認通過。

此次中評委增聘案,雖然在規模上不如江啟臣去年五月四日增聘一名主席團主席,三十五名中評委那樣的「大手筆」,但也已讓主席團主席人數達致八十二人,兩者相加總人數破千人。

國民黨過去在兩蔣時代,中評委多為黨內德高望重人士,人數只有兩位數,最多百餘人。即便到了上世紀八十年代初期,也僅是一百六十餘位,李登輝上任後增至二、三百人,到了連戰時代,由於國民黨丟掉政權,黨內位子不多,中評委成為一種「禮遇」,人數擴增至近六百人,後來又陸續把「立委」、政務官等重要卸任公職,屆期未連任的中央委員也聘為中評委,再經馬英九、吳伯雄、朱立倫、洪秀柱、吳敦義、江啟臣等主席任內,累計迄今達八百餘位,中評會主席團主席也超越八十人。

歷任黨主席被列「前主席」,均非中評委;唯一例外的是朱立倫,在其卸任桃園縣長後即被聘為中評委,後雖成為黨主席,但仍在中評委名單中。黨內人士指出,中評委雖沒實質權力,只能建言,遠不如中常委可在中常會參與決策,仍有許多人想要此名銜,在基層或大陸走動時,聽起來較響亮。

按照黨章規定,中評委每年召開一次全體會議。中評委人數越多,就意味著湊足「過半數」開會的門檻也越高;儘管黨內在每次開會計算人數,都先扣掉請假人數以降低門檻,但仍僅勉強達到門檻,若人數再無限制膨脹下去,以後要湊足開會人數會更難。

在昨日中評會增聘人士中,唯一的主席團主席高孔廉,似是對其在馬英九時期,六年的海基會副董事長兼秘書長任內,與大陸海協會洽簽了近二十個協議的表彰。但卻是似乎遲了五年,本應在馬英九卸任,甚至是高孔廉本人卸任海基會副董事長兼秘書長時就聘任。但不知為何,當時的國民黨主席馬英九、朱立倫、洪秀柱、吳敦義等,都沒有作此舉。

反而是曾經意圖淡化甚至質疑「九二共識」的江啟臣,增聘了高孔廉。而且值得注意的是 昨晚他在國民黨中央舉辦的大陸台商新春聯誼餐會上,重申「基於中華民國憲法的九二共識」,並批評民進黨政府執政五年來不接受「九二共識」,但也找不出新的共識,讓兩岸陷入停滯、對立的狀態。

而就在此時,國民黨中央發布中評會增聘名單,其中唯一增聘的主席團主席高孔廉,是堅定的「九二共識派」的消息。

江啟臣對「九二共識」的態度發生微妙轉變,可能是出於以下的幾個原因:其一、是經過近一年來的風風雨雨,終於明白,堅持「九二共識」才是國民黨安身立命之處所。否則就與民進黨沒有甚麼差別。而論戰力,國民黨遠不如民進黨,淡化甚至質疑「九二共識」,等於是自廢武功。

其二、是面對趙少康、韓國瑜等「九二共識派」可能會參選國民黨主席的衝擊,自己如仍未能高舉「九二共識」旗幟,將會嚴重失分,因而必須調整。

其三、曾經以台灣為「棋子」對抗中國大陸的特朗普下台,而美國新任總統拜登則在很大程度上否定其對中政策,因而國民黨的「聯美和中」政策也必須隨之調整。江啟臣昨午在國民黨中央新春團拜致辭時稱,審慎提醒民進黨政府,美國與中國大陸的競合關係,在互動節奏與氣氛上已經有所變化,蔡英文與「國安」團隊應該調整心態,採取更有彈性與迴旋空間策略面對新的局面。江啟臣也何嘗不是要有新策略?

實際上,在拜登就職後,國民黨的策略發生了一些微妙的變化。其中在國民黨「立法院」黨團總召換屆改選上,江啟臣不再支持仍可連任一年的「非九二共識派」林為洲,而是改為支持「九二共識派」費鴻泰。另外,曾經提出「台美復交」及「加入聯合國」動議案的國民黨黨團,還在林為洲尚未卸任總召的情況下,在「立法院」程序委員會退回民進黨「立委」陳亭妃,蔡易餘等人提交的「台獨修憲」提案。當然,民進黨黨團也沒有「恃勢」出手阻攔,等於是「凍結」了這三項「台獨修憲提案。

江啟臣提名的增聘中評委名單中有張亞中,也顯示其對「九二共識」的態度有所變化。張亞中不但是「九二共識派」,而且還是比國民黨的「九二共識觀」——「一中各表」更進一步,近似洪秀柱的「一中同表」,這是國民黨內最接近大陸方面的「九二共識」核心內涵的表述方式。

至於趙少康獲增聘為中評委,這是早在江啟臣與趙少康私下約會時,趙少康提出重返國民黨的條件訴求。當時江啟臣認為趙少康的回歸對自己爭取連任黨主席有利,就應允了。詎料趙少康卻表明要參選黨主席,而獲聘中評委正是參選條件之一,這就對自己爭取連任黨主席產生嚴重威脅。但江啟臣仍然兌現承諾,展示了自己的大度。當然,也強調了必須按照規矩走。

這另一個規矩,,就是入黨或恢復黨齡一年。趙少康當然未能具備。因為到七月間選舉黨主席時,他的黨齡或恢復黨齡才只有五個月。

但如果恢復此前的具有四個月黨籍就可參選黨主席的規定,趙少康就應當有資格成為候選人。而這項規定,只需黨主席裁示即可修訂,因而還是端看江啟臣的氣度。

現在的核心,反而是趙少康是否有意參選黨主席。本來,其「東山復出」的「第一炮」,就是參選黨主席;但後來卻調整策略,轉為要代表國民黨參選「總統」,並有意無意地透過媒體放風,韓國瑜將會參選黨主席。

然而,昨日他改口並一連五次說,韓國瑜不會選黨主席。不知此語是否曾經與韓國瑜交換過意見?倘有,這或出於兩個可能,一是自己仍想參選黨主席而勸退韓國瑜,因為他與韓國瑜的票源高度重疊;二是他籍著勸服韓國瑜放棄參選黨主席,而向江啟臣「輸誠」,以利於換取黨中央的某些優待。

但韓國瑜必定會出來參選的,看來還是二零二二年「九合一」選舉中的桃園市長較為適合。當然這是民進黨人「教路」的,但卻符合趙少康的利益。因為如果韓國瑜參選了桃園市長,就必須吸取「高雄市長罷免案」的教訓,不能再做「落跑市長」,趙少康就可安心競爭國民黨參選「總統」的出線權。

現在看來,趙少康參選國民黨主席的機率正在提升。因為在新一任黨主席的任期內,將會擁有對縣市長及「總統」、「立委」選舉的提名權。如果當選黨主席,對自己參選「總統」拿到出線權,將起關鍵作用。

不過,即使如此,還有一關,就是「抬轎者不坐轎」,黨主席不宜參選「總統」,這也正是趙少康曾經說過的,自己不應違背。

趙少康要參選黨主席,有利條件較多,但不利條件也不少。首先,就是黨內本土派不支持,這就要看他的便給口才能否充分發揮。這也是倘當選後,考驗他的協調鼎鼐能力和重大因素。

其實,趙少康已經犯了「言多必失」的忌諱。在「罷捷」前夕,他放話「報復性罷免應當適可而止」,就等於是向國民黨支持者的頭上倒了一盤冷水。有人評論,如果不是趙少康此語,「罷捷」案有可能會過關。這在國民黨支持者的心目中,大為失分,不利於他參選國民黨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