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賓與中國特色大國外交

  禮賓,顧名思義,即以「禮」待賓客。外交禮賓是國家對外禮儀和典禮事務以及國家間官方交往的禮儀、禮節、禮遇的總稱,內容涵蓋多方面,主要包括外國國賓來華接待、舉辦國際會議和大型活動、會談會見、禮賓排序、宴請禮儀、饋贈國禮等。
  禮賓是外交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外交工作的寒暑表、先行軍,是國家的窗口和「門面」,是最先給外賓留下印象的工作。新中國外交禮賓繼承和發揚中華文明的優良傳統,學習借鑒國際慣例,通過不斷改革創新,已經逐步建立了比較完整的體系,形成了獨特的風格。尤其是進入新世紀以來,外交禮賓全面服務於我國外交發展戰略,在雙邊和多邊外交中不斷完善和創新,大國風範的外交禮賓軼事層出不窮,折射著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的歷史走向。
  世界關注中國的外交政策,很多時候是通過在媒體中呈現的現場禮賓安排這一途徑。進入新時代以來,中國日益走近世界舞臺中心,通過積極參與多邊峰會和舉辦主場外交,提出中國主張,提供中國方案,爲應對人類面臨的共同問題而積極努力。中國特色大國外交已經成爲世界關注的焦點和人們關心的話題,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的禮賓窗口也日益發揮重要作用,爲展示中國形象貢獻著自己的力量。
  我在外交部禮賓司任職多年,傳統大國外交禮賓給我留下難忘的記憶,但新時代中國特色大國禮賓更是讓我有耳目一新之感。時代在發展,形勢在變化,外交禮賓人員不僅要傳承,更要根據國際和國內形勢的變化不斷開拓創新。回顧新中國成立以來的傳統外交禮賓,再看看新時代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禮賓,它們既有共性又有差別,是傳承中的改進,是繼承中的發展,是新時代下的新做法。
  主場外交彰顯中國魅力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外交取得輝煌成就,尤其與大國的關係,不斷得到改善和發展。與此同時,國賓訪華次數逐年增多,每年接待國賓近百起。其中有一些我親歷或親聞的案例,至今給我留下難忘的記憶。
  1984年4月26日至5月1日,美國總統里根應邀訪華,這是中美自1979年1月1日正式建交後,美國第一位在職總統對中國進行國事訪問。爲里根此次訪華,禮賓司做了周到而細緻的禮賓安排,自然也收穫了不錯的效果。
  1982年9月,英國首相撒切爾夫人爲順利解決香港問題首次汸華,與鄧小平進行會談。她雖然一來就盡顯「鐵娘子」氣勢,但我們對她的接待做到熱情周到。之後中英兩國政府通過22輪談判,於1984年12月19日在人民大會堂正式簽署《中英關於香港問題的聯合聲明》,確定中國政府將於1997年7月1日恢復對香港行使主權。
  1985年5月21日,葡萄牙總統拉馬路•埃亞內斯應國家主席李先念邀請來訪。這是葡萄牙國家元首首次訪華,受到中國方面的隆重歡迎,我們給他安排了細緻周到的接待。訪華結束時中葡兩國政府聯合發表了關於解決澳門問題的新聞公報,宣布雙方將通過外交途徑就解決澳門問題舉行談判,之後談判獲得成功。
  1986年10月12日,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對中國進行國事訪問,這是歷史上英國君主對華的第一次國事訪問。我國政府對女王訪華十分重視,給予親切友好、高規格和破例的接待,女王對此十分滿意。
  1992年10月中日邦交正常化20周年之際,日本明仁天皇訪華,這是日本天皇首次踏上中國國土。我們對天皇的來訪很重視,除按接待國家元首的慣例給予正常的禮遇外,還給予破例接待,在天皇到訪的北京、西安和上海三個城市組織群衆歡迎場面。天皇對此十分感動。
  1992年12月17日,俄羅斯總統葉利欽對中國進行首次訪問。這既是葉利欽本人,也是俄羅斯國家元首對中國的第一次國事訪問,意義重大,我們當然給予熱情周到的隆重接待。此後中俄兩國關係「連上臺階」——從1992年的「相互視爲友好國家」,到1994年的「建設性夥伴關係」、1996年的「戰略協作夥伴關係」,再到2011年的中俄「全面戰略協辦作夥伴關係」。
  以上這些,雖然都是禮賓工作的典型案例,但那時的外交,基本上還是傳統大國外交,一次只接待一個國家的來賓,內容相對單一,流程容易把控,禮賓人員在這方面的經驗也相對豐富。
  進入新世紀,尤其是近五年來,我國外交呈現的一個新特點是主場外交增多,一次性來華人數激增,這對禮賓活動提出了嚴峻的挑戰。
  例如,2014年,中國舉辦了兩場主場外交,一是5月在上海舉行的亞信第四次峰會,一是11月在北京舉行的APEC領導人峰會。前者峰會是亞信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盛會,共有來自40餘個國家和國際組織的代表齊聚上海,其中包括13位成員國和觀察員國的國家元首或政府首腦、11位國際組織負責人。後者峰會邀請了APEC各經濟體領導人、亞太地區工商界領袖和知名學者共約1500人集聚北京,美國總統奧巴馬及俄羅斯總統普京等國家元首或外國政府首腦等外國政要出席峰會。兩次峰會分別接待來華外賓成百上千,這是外交部禮賓人員以前從來沒有遇到過的。他們做了充分的準備工作,克服了很多困難,出色地完成了接待任務。
  2015年,中國又舉辦了一次重要的主場外交活動,即爲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舉行的「9•3」大閱兵。當時近千名嘉賓參加紀念活動,其中包括31位國家元首、政府首腦等外國領導人,19位政府高級別代表,此外還有10位國際和地區組織負責人。這是對禮賓接待工作的又一次挑戰。
  2017年5月,「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論壇在北京舉行,這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由中國首倡、中國主辦的層級最高、規模最大的多邊外交活動,29位外國國家元首和政府首腦、60多個國際組織的負責人和300多位部長級官員,共1680位嘉賓出席了活動。在這次高峰論壇期間,領導人圓桌峰會、工商論壇開幕式、歡迎宴會、文藝晚會、雙邊會見、領導人配偶活動等近百場活動密集展開、交織進行。
  這些紛繁複雜的禮賓活動,以前從未有過,這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的一大亮點。主場外交傳播了中國理念、中國聲音,展示了中國實力,提升了中國國際影響力,既是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的成功實踐,也是習近平總書記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的集中體現。
  迎來送往開啓新篇章
  迎來送往是禮賓活動的重要方面,也是國賓非常看重的一個環節。
  國賓的迎來送往很有講究。新中國成立初期,迎送國賓都是高規格、高禮遇。在20世紀五六十年代,外國國家元首或政府首腦訪華,通常會組織成千上萬群衆在北京市區夾道歡迎,幾乎每一位訪華的外國元首或政府首腦都受到了這樣的禮遇。
  比如,1956年國慶前夕,印度尼西亞總統蘇加諾訪華,受到高規格隆重接待。蘇加諾總統抵達北京時,毛主席和其他領導人、有關部門負責人120多人及一萬多名群衆前往機場迎接。蘇加諾總統在機場檢閱了三軍儀仗隊。在北京市區,蘇加諾總統又受到11萬首都群衆的夾道歡迎。陳毅副總理等陪同蘇加諾訪問了瀋陽、南京、上海、杭州、廣州等地,所到之處都受到群衆熱烈歡迎。
  1957年1月6日,毛澤東以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的名義向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團主席伏羅希洛夫發出訪華邀請。當年4月15日,伏羅希洛夫來華,毛澤東、劉少奇、周恩來、朱德、賀龍、彭真、羅瑞卿、楊尚昆等到機場迎接。伏羅希洛夫訪華期間,幾乎所有的行程都由中國黨政主要領導人陪同,北京市區幾十萬人夾道迎送。劉少奇還在上海迎接伏羅希洛夫,上海人民舉行了數萬人群衆大會,歡迎伏羅希洛夫。對中方高規格的熱情、周到、細緻的接待,伏羅希洛夫多次表示非常滿意。
  1961年6月,越南總理範文同訪華。12日上午範文同一行抵達北京時,董必武副主席、周恩來總理等國家領導人前往機場迎接,首都數十萬人夾道歡迎。
  隨著我國外交局面的不斷擴大,對外往來變得十分頻繁,高規格迎送國賓讓禮賓司不堪重負,且花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周恩來總理提出「禮賓革命」,要求改革禮賓禮儀,其中重要的一項便是簡化迎送國賓儀式。到20世紀70年代初,隨著國賓訪華越來越多,於是取消了組織群衆夾道迎送國賓的做法。
  當然,遇到特別情況,也要算「政治賬」,從實際出發,敢於創新,調整禮儀規格,服從政治外交大局。1986年英國女王訪華,西安和廣州等地均組織了成千上萬名群衆揮動彩旗、國旗、鮮花和氣球,載歌載舞地熱烈歡迎英國女王。離開廣州黃埔新港時,女王看到碼頭張燈結彩,3000多名歡送群衆敲鑼打鼓、揮動花束和彩帶,樂隊奏中英兩國樂曲,由百餘人組成的舞龍隊舉著「巨龍」紛紛起舞,她非常高興,如此壯觀動人的歡送場面已載人了中英兩國外交史册。
  改革開放以後,國賓和其他重要外賓訪華迅速增加。爲節約大量人力、物力和時間,同時也爲符合國際慣例,迎送國賓禮儀改革再次提上日程。1980年8月,中央批准了外交部的報告,將國賓歡迎儀式由機場(車站)移至人民大會堂舉行。進入21世紀,在我國舉行中外領導人峰會或國際會議的次數越來越多,禮儀大使隨之誕生。禮儀大使的任務之一是代表政府迎送來訪的國賓。2000年10月,在北京舉辦中非合作論壇第一届部長級會議時,我國政府爲迎送貴賓設置了禮儀大使。2001年11月,在上海舉辦的第九次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非正式會議上,我國政府派出三位禮儀大使代表國家迎送與會各國領導人。2006年11月,在北京舉行的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暨第三届部長會議上,48位非洲國家領導人或代表雲集北京,禮儀大使在迎送各國領導人方面扮演重要角色。2008年在北京舉辦奧運會期間,各國領導人進出北京都由禮儀大使熱情迎送。2010年上海舉辦世博會,禮儀大使率先垂範,向外國貴賓展示東道國的熱情友好和周到細緻。禮儀大使的誕生,開創了我國迎送國賓史上的新篇章,他們越來越活躍在中國主持或參與的多邊外交的重要舞臺上。
  進入新時代,中國積極參與多邊峰會和舉辦主場外交,場次越來越多,國賓迎送任務越來越重。根據具體情況和國際慣例,繼續進行禮賓改革,科學地做出安排。禮賓方案採用「一國一策」,爲每位外方領導人配備聯絡員接待團隊。認真調研該國政情國情、風俗習慣、宗教信仰、鮮花和飲食禁忌等,提供個性化服務。會議召開前夕,禮賓司先接待外方先遺組,組織他們實地考察,開展對口會談,充分聽取建議,答疑解惑,尊重對方關切。
  此外,禮賓司爲豐富和完善禮賓方式,近年來又提出了一系列改革措施。比如,恢復實施國賓車隊摩托車護衛,解放軍三軍儀仗隊增加女兵隊員、軍樂團隊列表演等。多項禮儀改革是新時期完善和改進外交禮賓典禮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有力烘托了國賓訪華的友好莊重氣氛,凸顯了大國外交的中國特色、中國氣派和中國風格。
  國宴更加細緻講究
  舉辦國宴是外交禮賓的重要手段之一。國宴不僅是一次宴會,更是重要的外交形式。國宴也是一種文化展示,是集飲食文化特色和禮儀文化特色於一體的國家典禮形式,濃墨重彩不爲過。
  1957年4月17日,毛澤東在中南海懷仁堂舉行宴會,歡迎蘇聯貴賓伏羅希洛夫。當晚,劉少奇、周恩來、朱德、陳雲、鄧小平、彭真等國家領導人出席了宴會。當晚的標準是「六熱菜一湯」,即清湯白燕、紅燒魚翅、冬菇煨扁豆、炸鶏腿、松鼠鱖魚、蓮蓉香酥鶏、冬瓜帽,除此之外還有冷盤、點心、時令水果等。
  1972年2月,美國總統尼克松訪華,這是震驚世界的大事,周恩來總理在人民大會堂設宴招待。此次宴會標準是「四菜一湯」,除冷菜拼盤外,熱菜有芙蓉竹笋湯、三絲魚翅、兩吃大蝦、草菇蓋菜、椰子蒸鶏,點心有豌豆黃、炸春捲、梅花餃、炸年糕、麵包等。
  1986年10月,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訪華,鄧小平在釣魚臺國賓館的養源齋會見英國女王一行,並設午宴招待。菜單除冷菜拼盤外,熱菜是茉莉鶏糕湯、佛跳墻、小籠兩樣、龍須四素、清蒸鱖魚、桂圓杏仁茶,點心有鮮豌豆糕、鶏絲春捲、炸麻團、四喜蒸餃、黃油麵包等。
  以上所舉國宴,雖然也經過精心籌劃準備,但因爲接待的是一國國家元首或政府首腦,準備起來難度不是特別大,對國賓的飲食喜好或禁忌容易掌握。
  進入新時代,在主場外交活動增多的情況下,國宴必須根據多國國賓、多種要求、多種忌諱的具體情況做出具體安排。除此之外,還必須有新意、有創意,既展現中華飲食文化特色,還要展現中國傳統文化之博大精深,展示中國自信,以此體現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的新政策、新理念。
  2015年9月3日,爲歡迎出席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紀念活動的貴賓,習近平主席在人民大會堂宴會廳舉行招待會。爲凸顯紀念性,招待會組織者專門定制了主題紀念餐盤,餐盤上用中英文寫著「中國人民抗曰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北京2015年9月3日」。
  在「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期間,習近平主席在人民大會堂大宴會廳舉行盛大的歡迎宴會,700多位中外嘉賓出席。國宴菜品的設定是根據多國國賓的多種要求和忌諱,反復斟酌後做出的精心安排,兼具中西方特點,彰顯中國特色。
  在此次宴會上,所用器具也很講究。宴會主桌裝飾造型以「一帶一路」沿綫國家的獨特自然風光和燦爛歷史文化爲主題;餐具以張騫出使西域、鄭和下西洋、敦煌飛天等歷史元素爲題材,用浮雕珠光珐琅彩工藝陶瓷特製;座位卡、菜單、曲目單採用代表海上絲綢之路的帆船造型,印有國徽圖案。席間由國家交響樂團演奏各同耳熟能詳的代表性樂曲,令在場嘉賓倍感溫馨、親切。整場晚宴可謂是一場融入歷史、文化、美食、藝術和音樂的視聽盛宴。
  宴會還有一大亮點,即宴會前國賓在人民大會堂通往二層宴會廳的迎賓廊《江山如此多嬌》大幅國畫前集體合影。這張習近平主席與國賓的集體合影被親切地稱爲「全家福」,國賓對此合照十分珍惜。每場大型國宴賓主集體合影時禮賓順序的安排,既是學問,更是政治,歷來是國賓各方關注的焦點。精心設計集體合影,留下珍貴的畫面和歷史瞬間,這既是禮賓官的責任,更是智慧的顯示。在外交禮賓的設計和安排中,如何通過地點選擇和場景布置,達到推陳出新、打造亮點、留下珍貴的歷史畫面已經成爲一項重要的課題。
  「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的成功舉辦,在世界多邊外交舞臺上留下了深刻的中國印記,爲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書寫了濃墨重彩的盛世華章。
  出國訪問禮賓多樣化
  禮賓工作不只體現在外賓來華訪問或中國舉辦大型峰會或活動期間,中國領導人出國訪問也少不了禮賓服務。隨中國領導人出訪,禮賓人員必須與東道國禮賓官密切配合,多方協商與溝通,全力保證我國領導人在外各項活動的順利進行。
  近幾年來,我國國家領導人出訪次數之多可謂創歷史之最。習近平自2013年3月當選國家主席至今,已先後踏出國門近30次,到訪五大洲40多個國家及聯合國、歐盟等重要國際組織,並在多種場合發表重要講話。如,2017年1月17曰,習近平在達沃斯國際會議中心出席世界經濟論壇2017年年會開幕式,並發表題爲《共擔時代責任共促全球發展》的主旨演講。18日,他在口內瓦萬國宮出席「共商共築人類命運共同體」高級別會議,並發表題爲《共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主旨演講,深刻、全面、系統闡述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主張共同推進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偉大進程。演講震撼全世界,歷史影響深遠。從禮賓窗口看,外交演講極爲重要,是訪問的政治靈魂,它是闡述國家關於涉及雙邊和國際關係問題的觀點、立場和政策的重要手段。當今中國領導人出訪發表演講已成爲禮賓活動的聚光亮點之一。
  近年來在重大外交活動中,習近平主席都會以演講的方式傳遞中國聲音,表達中國態度。他的演講可親可敬又沉穩大氣,善於打比喻、講故事,內容「接地氣」,充滿自信又風格獨特。有媒體評論:「通讀他公開發表的外交演講、外報文章、會見外國元首的新聞報道,能够很自然地感受到其中濃厚的世界主義情懷。這種情懷,源自人類傳統而又超越傳統;這種情懷,是他演講的動人之處,也是他溝通中外的密鑰。」
  我國領導人在外國發表演講,涉及禮賓工作的多個方面。比如,必須事先和東道國溝通,確定演講地點、聽講人員、講臺安排,還要做好主席臺的布置和主賓座次排序等一系列工作,尤其是要配合主人做好安全保衛措施。這種工作看似簡單,實則十分考驗兩國或多國禮賓人員的溝通和協調能力。
  隨著中國領導人出訪次數的增加,出國訪問的禮賓形式也越來越多樣化。比如,2014年7月,習近平主席在訪問拉美四國(巴西、阿根廷、委內瑞拉和古巴)中的巴西期間,出席了中國一拉美和加勒比國家領導人會晤;2015年12月,習近平主席在訪問南非期間,主持了中非合作論壇峰會,這都是以前從沒有過的外交形式。除此之外,莊園會晤、家鄉外交、品茶外交、冰球外交、生日外交、酒吧外交等也相繼出現,形式越來越豐富多彩。其中,英中兩國領導人的酒吧外交就名揚四海。2015年10月22日,習近平主席訪英第三天,時任英國首相卡梅倫以英式待客方式邀請習近平去酒吧一起「喝一杯」。兩位領導人放鬆地來到契克斯莊園附近的卡茲頓小村一家名爲「卡茲頓之犁」的酒吧,在酒吧常客驚訝的注視下,就著酒吧家庭自製的醬料,兩人一起品嘗了一小碟英國傳統美食炸魚和薯條,一人喝了一大杯黑啤酒。契克斯莊園始建於12世紀,位於英格蘭白金漢郡,距離倫敦約60公里,周邊風景優美,英國首相的鄉間別墅就位於莊園之內。酒吧是普通人常去之地,今天却有中英兩國領導人光臨,人們對此感到新奇又有趣。
  禮賓形式多樣化的訪問顯示著中國在世界舞臺中日益扮演重要角色,中國在全球的影響力大幅提升,也表明中國越來越融入到國際社會中,中國同世界的互動越來越緊密,命運與共的關係日益凸顯。
  進入新時代,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的任務更加繁重了,範圍更加廣泛了。今天的國家關係,已從政治、經濟、軍事方面擴大到文化、教育、科技、體育、公共外交、民間外交等各個方面。外交禮賓人員作爲深入推進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的參與者,他們擔負的重要使命不言而喻。
(吳德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