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獨民粹主義」與臺灣「四化」趨勢

  所謂「台獨民粹主義」,是「台獨」活動與臺灣政治中的「民粹主義」相結合的產物。據大陸學者朱松嶺等人的研究,其始作俑者是李登輝,「發揚光大」的是民進黨和島內其他「台獨」政黨、社會團體以及綠營政客。他們在政治上逐步瓦解島內原有的「一個中國」意識,營造出「臺灣共同體」的想像,由此製造出「身份認同」問題,並通過選舉中的操弄推動「臺灣共同體」的想像向「台獨」方向演化。
  去年,民進黨爲了贏得選舉,操弄所謂的「芒果乾(亡國感)」,在島內煽動「反中仇中」情緒。今年1月,大陸發生新冠肺炎疫情後,民進黨當局借機進行「以疫謀獨」的政治操作,民進黨當局及其政客、媒體、「網軍」對大陸肆意造謠污蔑,散播仇恨歧視,製造兩岸對立,島內「反中仇中」氛圍達到無以復加的程度。這股「反中仇中」逆流,就是典型的「台獨民粹主義」操作及表現。
  近三十年來,人們看到,無論是李登輝還是民進黨,正是通過不斷操弄所謂「本土」與「外來」、「民主」與「專制」、「愛台」與「賣台」、「臺灣人」與「中國人」等議題,從中收割政治利益,獲取和鞏固政治權力,而臺灣社會則爲此付出了社會撕裂加深、兩岸對立加劇的代價。而且,「台獨民粹主義」的滋曼,不僅導致「台獨」分裂意識在島內泛濫成灾、大行其道,還讓臺灣社會出現了「低智化、敗德化、暴民化、碎片化」的新「四化」趨勢,日益窒息臺灣的生機與未來。
  先說「低智化」
  日本未來趨勢研究學者大前研一在其《低智商社會》一書中,描述了「低智商社會」的三個特點:集體不學習、集體不思考、集體不負責。對照這三個特點,不得不說今天的臺灣社會「低智化」的迹象已然可見。
  因爲只需要祭出「愛臺灣」的旗號,就能輕易地劃分出「你群」「我群」,就能輕易地置對手於死地,就能輕易地從中獲益,而當遇到問題,只要甩鍋給對手或對岸,說那都是國民黨的錯或是大陸的「陰謀」,就能輕易地卸責。這種操作是如此的簡單、廉價而有效,它無需付諸知識和理性,只需要懂得撩撥人們的情緒和情感,因而也就根本無需在經濟民生、社會治理的議題上有多少思考,有多少著墨。所以,近三十年來,在「台獨民粹主義」的作用下,伴隨臺灣政治「民主化」的過程,臺灣政治活動日益「低智」與「劣質」,政治人物劣幣驅逐良幣,臺灣經濟日漸衰弱。
  而要維持這種簡單廉價的政治利益收割方式,則需要防止被人們識破,防止民衆的覺醒,也就需要綠色媒體「愚民宣導」的配合。於是,大陸網民所嘲諷的「人一『獨』腦就殘」的各種現象就紛紛見諸於媒體。以「三民自」爲代表的綠色媒體更是經年累月地造謠沫黑大陸,以炒作大陸人「吃不起泡面」「吃不起茶葉蛋」「吃不起榨菜」等爲樂事,說什麽五糧液漲價是因爲大陸人「心情不好,喝酒解悶」,把無知當有趣。所有這些的本質就是精神麻醉,是要在人們的認知中營造起大陸「愚昧、落後、專制」的刻板印象,營造出「臺灣是一個國家」的假像,並通過不斷的情緒煽動阻止理性思想,以防止種種謊言的破功。
  不要以爲這是沒用的。「低智」「劣質」的政治和媒體,加上「去中國化」教育,確實阻斷了臺灣部分人特別是年輕世代對外部世界的認知,限制了他們對事實真相的探究與臺灣未來的思考。在我們看來,以當今世界資訊之發達、獲取訊息之便捷,只要加以學習思考,其實不難瞭解兩岸「同屬一中」的事實和法理,也不難理解解決臺灣生存發展多數問題的鑰匙在於處理好兩岸關係。但是,臺灣許多人、特別是年輕人,却不假思索地相信所謂「臺灣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熱衷於「反中仇中」,渾然不知這是在毀掉自己和臺灣的前途,還以爲在幹一場什麽「神聖」「偉大」的事業。
  其次是「敗德化」
  所謂「敗德化」,就是人心不古、道德敗壞。最典型的就是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中,民進黨當局政客和一些綠色媒體人的冷血表演。面對疫情這種人類共同的灾難,就因爲它發生在大陸,這些人不僅不施援手,還冷嘲熱諷、幸灾樂禍,甚至落井下石、趁火打劫。因爲無法加人臺灣本來就不能加入的世界衛生組織(WHO),他們就攻擊謾駡WHO總乾事,詛咒WHO的專家。對於滯鄂臺胞,他們不是抉危救難,而是以種種藉口阻撓這些臺胞返回臺灣,甚至攻擊謾駡從大陸返回臺灣的臺胞、陸配及其子女,以及協助臺胞返鄉的台商。他們不思考如何共同防疫、科學防疫,而是以爲只要阻斷與大陸的一切聯繫就可以萬事大吉。
  而上述不過是一次集中的表演。事實上,民進黨政客及其無視道德底綫的言行表現由來已久。1998年高雄市長選舉,謝長廷捏造「錄音帶」事件,2010年高雄市長選舉,陳菊捏造「走路工」事件。兩場高雄市長選舉,民進黨都是通過炮製假消息的肮髒手段贏得選舉。而爲了打擊政治對手,他們可以攻訐謾駡、抹「紅」抹黑、曝人隱私;爲了煽動「反中仇中」、醜化大陸,他們可以罔顧事實、顛倒黑白、造謠污蔑。這些早已是司空見慣、屢見不鮮的事。
  臺灣民風一向以溫良敦厚、謙讓有禮而著稱,一段時間人們還說「臺灣最美的風景是人」。民進黨政客種種違背道德的所作所爲,顯然與之格格不入。但它竟活生生地存在那裏,而且經年不息,甚至愈演愈烈。這是爲什麽呢?
  陳水扁貪腐證據確鑿,但就因爲他一句「這些錢是要用作『台獨建國基金』」,竟然至今有人爲他喊冤叫屈。這就是「台獨民粹主義」的邏輯!「台獨民粹主義」反道德的本質,是敗壞臺灣社會道德的毒瘤所在。
  再說「暴民化」
  暴力是民進黨也是「台獨民粹主義」與生俱來的因子。早年,民進黨爲衝擊國民黨一黨獨大的政治體制,時常組織街頭運動、製造肢體衝突,並在臺灣議事場所大打出手、打架生事,從而將暴力引入臺灣的政治活動。民進黨執政後,其街頭暴力雖然有所减少,但在議事場所的暴力從未停止。
  民進黨的這種暴力因子始終感染著它的支持者,並在「愛台灣」的名義下將暴力合理化、正當化。而「台獨民粹主義」所造成的低智化、敗德化傾向,則加劇了民進黨支持者特別是「台獨」支持者的「暴民化」傾向。因爲低智,所以難以與外部世界及不同聲音溝通對話,心理敏感而脆弱,順喜不自禁,逆則焦躁沮喪。於是,當自己的立場遭到不同聲音的質疑挑戰,基於自我保護的動因,在缺少道德約束的情況下,暴力作爲原始而又簡單有效的工具便會成爲自然而然的選擇。
  隨著互聯網的興起,近年來,民進黨的暴力活動逐步由街頭轉向網絡,由肢體暴力更多地轉向言語暴力。但凡有一點不同的聲音,他們便會呼朋引伴、黨同伐異,蜂擁而上、群起攻之。
  而民進黨利用公帑豢養「網軍」已是人所共知的事實,以至「1450」成了民進黨「網絡水軍」的代名詞。2018年9月,颱風「燕子」重創日本大阪關西機場,導致島內民衆滯留。爲了給民進黨當局及謝長廷本人推卸責任,「卡神」楊蕙如操盤指揮民進黨「網軍」帶動風向,將「救灾不利」的矛頭指向臺灣駐大阪辦事處處長蘇啓誠,蘇不堪壓力,自殺身亡。可見,民進黨當局豢養的「網軍」就是一夥不折不扣的「網絡暴民」。在他們的語言暴力的霸凌下,大多數的人們「惹不起躲得起」,成爲沉默的大衆。
  最後說說「碎片化」
  大陸知名涉台問題專家劉國深描述,「臺灣是一個日益分裂的、碎片化的社會,少數人爲所欲爲,個體利益極大化造成了整體利益極小化」。這是「台獨民粹主義」惡果的集中呈現。
  社會總是多元複雜的。一個健康的社會儘管多元複雜,但可以通過理性溝通及相應的協調機制,找到最大的公約數,實現利益的綜合與整合,未必能做到人人都滿意,却可以大體確保社會總體的穩定與和諧。
  然而,今日之臺灣,「台獨民粹主義」造成了嚴重的族群撕裂和社會對立,統「獨」、世代、族群、政黨、認同等各種矛盾尖銳對立,難以調和。
  於是,整個社會只見個人、政客、政黨、團體的利益,而不見社會的整體利益,「多元」變成「碎片」,所謂的多元社會就此成爲碎片化社會。碎片化的社會加大了社會治理的難度。這將成爲臺灣執政者的魔咒,因爲面對這樣一個碎片化的社會,任何一個執政者都將難有作爲。民進黨、蔡英文可以贏得選舉,但不可能收穫執政的成功,「台獨民粹主義」種下的惡因必然讓它收穫這樣的惡果。
  當然,我們說臺灣社會已經出現「低智化、敗德化、暴民化」的傾向,並非指臺灣社會的全貌,更不是說所有的人都是如此,就具體的人而言,它主要體現在「台獨」政客和「台獨」的擁躉們身上。但是,毫無疑問,在「台獨民粹主義」肆虐之下,臺灣社會正受到「低智化、缺德化、暴民化」傾向侵害,則是有迹可尋、清晰可見的,而臺灣社會「碎片化」則是已經客觀存在的事實。如果不鏟除「台獨民粹主義」,台灣社會大概只會不斷地向下沉淪,而不可能有任何的向上提升。
(海潮/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