寬嚴結合廣泛動員嚴密構築防疫鋼鐵長城

  澳門特區政府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應變協調中心昨日舉行的例行記者會宣佈了系列的防疫新措施,可說是「寬嚴結合」。「寬」的一方面,是從今日起,已經、完成新冠疫苗兩劑疫苗接種程序十四日後的應檢人群,將分階段豁免定期病毒核酸檢測,出席澳門境內舉行的集體節慶、文娛、康體活動,及四百人以上團體餐飲活動。「嚴」的一方面,是為因應台灣地區近期新冠肺炎疫情的發展,在已經於早前將台灣來澳人士的醫學觀察期由十四日延長至二十一日的基礎上,從即日起在其醫學觀察期間將增加一次血清檢測,預料會安排在第八到第十四天進行。
  這是針對近期周邊國家和地區的疫情新發展情勢,結合澳門地區自身抗疫鬥爭成績的實際情況,實事求是、嚴肅認真的新安排。在澳門地區內部,由於從去年一月疫情初起時,就遵從鐘南山院士的建議,在要求澳門境內人士採取嚴格的自我保護防護措施的同時,實行嚴厲的「外防輸入」措施,構築起嚴密的防範保衛網線,禁止外國人入境,並配合國家的對台政策,允許包括台灣同胞在內的中國公民入境,但必須接受不同程度的隔離觀察措施。這就有效地堵塞了境外輸入的路徑。實際上,至今確診的五十宗病例,都是輸入型,成功地將之阻截在「區門」以至「國門」之外,防止其在澳門「趴趴走」,以至混進內地播毒。因此,澳門連續四百一十四天沒有本地病例報告(包括無症狀感染者),也沒有死亡病例報告,更沒有任何醫務人員受到感染。這是全球也很少有的佳績。
  在澳門本地社區完全安全的情況下,適合放寬對各類集體節慶、文娛、康體活動,例如嘉年華、攤位遊戲、市集、文藝表演、音樂會、巡遊、節日慶典、美食攤位活動、體育比賽等,及大型團體餐飲活動的檢疫限制,就是此其時矣。而以已經接種兩劑疫苗並在十四天產生抗體之後,代替核酸檢驗證明,就是適當的。畢竟,目前樂於結束核酸檢驗者,多數是為了出境過關到內地的需要。如是不打算出境者,是無須進行核酸檢驗的。
  在實施該項「放寬」措施後,一方面可以更嚴密地堵塞本地有可能的防疫漏洞——從外地經驗看,即使是核酸檢測,也未必能發現無症狀感染者,而接種了兩劑疫苗並在十四天後產生抗體,就及進一步提高了保險係數。另一方面,也是一種催促居民接種疫苗的方式。因為在該「放寬」措施生效並過渡了兩個月的緩衝期後(即七月十八日起),政府將不再為參加由公共部門舉辦大型集體活動的人士提供核酸檢測安排,這就使得這些人士必須接種疫苗。而且,也能減少若干公帑支出。因為在目前,倘是因為參加由公共部門舉辦的大型集體活動而必須具備核酸檢測證明(帶有核酸檢測的健康碼),檢測費用多數是由政府支付的。
  其實,雖然應變協調中心特別強調,該項「放寬」措施目前僅用於澳門社區內的集體節慶、文娛、康體活動和團體餐飲活動,與疫苗接種證明代替核酸檢測證明通關無關,但也可能是為未來中央政府決定以疫苗接種證明代替核酸檢測證明作為通關防疫措施條件「試水溫」。在澳門特區的「試驗」證實成功有效後,增強中央政府的信心,認定澳門是絕對安全的城市,可能就將會接受澳門特區政府代表澳門居民的建議,以疫苗接種證明作為通關檢疫條件,以代替核酸檢測證明。而且還可能是優先適用於澳門居民,然後才推廣到到澳門的內地居民,及澳門特區的其他居民。
  即使如此,也必須進一步加強「外防輸入」的管制。在印度的疫情失控,並蔓延到近鄰尼泊爾之後,澳門特區金必須「戙起床板」,嚴陣以待。因為澳門有尼泊爾外僱,實際上前日新增的一宗境外輸入型病例,就是尼泊爾籍的獄警。而且,我國台灣地區的疫情突然反彈惡化,在澳門特區為配合國家的對台政策,並不禁止台灣居民入境的情況下,加強檢測是很有必要的。尤其是台灣地區近日來突然暴增的確診病例,據台灣當局的衛生機構證實,其實部分患者早在上月底就已經受到感染,但由於潛伏期較長現在才發現。另外,有部分無症狀患者雖然通過了核酸檢測,但卻未能被發現。此外,還有政論者分析指出,民進黨當局擔心打破自己防疫成功的「齋缽」,拒絕進行全民檢測,意圖讓無症狀感染者「混過關」。而且居民即使是自願自費作核酸檢測,也設下諸多障礙,而且收費高昂。這才引發此次兇猛的疫情反彈。因此,對台灣居民實施延長醫學觀察期,並增加一次血清檢測,也是有必要的。
  台灣地區的教訓,給我們敲響了警鐘,抗疫防疫工作不能有任何鬆弛。澳門地區與台灣地區相比,有相同之處也有不同的地方。相同的,都是將防疫的焦點集中在「外防輸入」;不同的是台灣當局驕傲自滿,在民進黨「不分區立委」范雲施壓下,放寬了對機師的隔離限制。而這些機師可能剛從疫區返台,在鬆弛的管制之下,其個人又沒有對社會負責的意識,到處「趴趴走」,就等於是四處播毒。而澳門特區政府和居民都能保持清醒冷靜頭腦,沒有為四百多天的無本地病例而放鬆各種防疫措施,而且澳門國際機場因特區政府禁止外國人入境而停止國際航線,某些意見領袖的「威力」也未達到可以左右政府政策方向的程度。
  但教訓還是要吸取的。其中一個是台灣地區的疫苗接種率只有百分之零點一,距離建立集體免疫力屏障很遠。而在目前尚未能研制特效藥的情況下,還是要寄望於接種疫苗以產生集體免疫力屏障。著重個人防護只是有效於本土,如要實現人員自由流動,尤其是讓更多的內地居民放心來澳旅遊,當然也是讓中央政府放心,恢復辦理赴澳旅遊團簽注,還是依靠提高疫苗接種率。在珠海市的接種率已經高達八成的情況,澳門特區還需快馬加鞭,迎頭趕上,以爭取形成對稱效應。
  因此,還須多想辦法。筆者此前曾建議,疫苗接種施打醫護人員走出去,到社團、學校作業。現在,醫護人員已經以「外展」的名義為澳門大學師生員工施打,但還有其他高校及社團在等待中。能否考慮與民間合作,大幅「下放」指標給民間醫院,以提高效率。
  在台灣就讀的澳門學生問題,教青局正在運作中,可能會有近七百人有意回澳,這種情況可能還將會持續一段時間。因此,教青局適宜與本澳的大學協調,接納他們轉學就讀。而在內地,雖然有個別地方仍有中度風險疫情,但都並非是在大學所在的城市。因此,內地的高校還須繼續發掘潛力,挖掘增加錄取澳門學生的潛力,這也是與民進黨當局搶奪青年一代的政治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