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人,願意生

  2021年全國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廣東國鼎律師事務所主任朱列玉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如果國家要試點放開三孩政策,他建議優先選擇廣東作爲試點。
  此前,搜狐網旗下搜狐城市選取2009-2018年共10年間的戶籍人口官方統計數據作爲樣本,盤點了包含一綫、新一綫和二綫城市40個城市的人口出生率、自然增長人數和老齡化程度。數據顯示,2009-2018年,全國平均人口出生率爲12.07‰,高於此水平的城市共有14個,包括深圳、廣州兩個一綫城市以及佛山等五個新一綫城市,深圳以19.07‰的平均人口出生率高居第一。回顧人口發展史,一般的趨勢是隨著某地區經濟發展水平的提高,居民的生育率會下降。然而在生育率上,廣東省在經濟發達地區却是個「特殊的存在」。
  改革開放以來,廣東省憑藉著其自身獨特的區位優勢,成爲全國經濟强省,在經濟總量、城市化水平和産業結構優勢等方面都居於全國前列。同時,廣東省的生育率也始終在全國名列前茅。
  近三年,廣東的新生兒數量是2017年151.63萬人,2018年143.98萬人,2019年143.38萬人,三年持續處於全國前列。
  廣東人,爲什麽願意生?
  哪些人拉高了生育率?
  在廣州工作的潮州人付宇弘最近喜得二胎,一兒一女的人生夙願實現了。「雖然在廣州養育兩個孩子成本不低,但想到他們能够相伴長大,做父母的辛苦一點也值得。」
  潮汕地區生育率普遍偏高。究其原因,與當地歷史文化有很大關係。
  汕頭大學學報刊登的《潮汕文化對生育觀念的影響》一文對此作了分析:潮汕地處「國角省尾」,是舊時中原流民主要流落之地。而潮汕地少又有大量流民湧入,因此,人們爲了爭奪生存空間建立了以血緣關係爲紐帶的宗族群落,共同抵禦外敵。在這種宗族文化的影響下,潮汕人非常重視子嗣的傳承,爲了家族後繼有人與自身家族的壯大,逐漸形成了「多子多福」「生孩須生男」的生育觀念。
  付宇弘說,潮汕地區許多「80後」是在兄弟姐妹陪伴下成長起來的,進而影響到今後的生育觀。
  從數據上看,相對於其他經濟發展水平較高地區而言,廣東省較高的生育水平主要是由農村地區的高生育水平拉動所致。
  廣東財經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副教授萬方分析,廣東省內不同地區的生育水平存在較大差別。珠三角一帶,不管是戶籍人口還是流動人口,生育水平相對較低,和東部經濟發展水平較高的地區類似。而在其他非珠三角城市,特別是粵西北地區及潮汕地區,戶籍人口基數大,農村戶口占比重,生育水平普遍較高,生育觀較爲傳統,幷體現出早婚早育偏好。
  廣東省人口發展研究院研究員董玉整在《廣東實施全面二孩政策實踐的基本特徵》一文中指出,自全面二孩政策實施以來至2016年12月15日,廣東地區新增二孩中,大部分是非獨生子女家庭和農業人口。其中,43.87%來自於夫妻均屬農業戶口,且一胎爲男孩的家庭;52.23%來自於夫妻中一方爲農業戶口,雙方均非獨生子女,且已生育一胎的家庭,上述兩項家庭模式生育二孩合計占96.11%。更值得分析的是,農業人口的、不是獨生子女的已育一孩家庭,生育水平顯著高於其他家庭。
  客家人也是高生育群體。北京大學人口研究所副教授李湧平曾帶團隊去廣東客家群體中做調研,結果顯示,除了客家農民本身生育率高外,婚齡較早也是生育率高的重要原因。
  「客家人作爲從古時中原流遷到廣東、福建和浙江等地的漢文化漢民族的分支,爲了保持對入侵的反擊與抗衡能力,除了勤奮勞動外,生育是一種有效方法。‘人多力量大’是客家人在長期遷移生活中體會最深的東西,因此,客家人對婦女是很尊敬的,我們去的村中都有母親堂。」李湧平說。
  「廣東的家族文化對提升生育率很可能有直接影響。」中山大學社會學與人類學學院副教授王軍向《瞭望東方周刊》介紹,廣東人很重視家族的傳承網絡,在家族有力支撑的背景下,同族的親戚會幫忙照顧和扶養孩子,可以說家族是家庭想生和敢生的重要保障。基於代際傳承,在這樣背景下長大的青年,與其他地區的獨生子女相比,生育熱情和實際生育水平也可能會更高一些。
  生育政策調整迅速
  基於歷史文化和地域特色,廣東省的生育政策和全國其他地區相比,長期以來也是相對更寬鬆的。
  據1982年人口普查進行回推,廣東省1979年、1980年、1981年的總和生育率爲3.0、3.0、2.9,而全國爲2.7、2.4、2.3。
  在全國範圍內,廣東也是推行「雙獨二孩」政策較早的省份。
  廣東於1980年2月2日出臺了《廣東省計劃生育條例》,這是中國第一部有關計劃生育的地方性法規,明確允許生育二胎。
  1986年,廣東省對1980年的《條例》進行修改,在將城市人口政策收緊爲「一胎化」的同時,仍保留了農村的「二孩」政策,1992年版、1997年版的《條例》也都保留了農村的「二孩」政策。「也就是說,廣東的人口政策相比其他地區要更爲寬鬆一些,在全國農村相繼實行「一孩半」政策時,廣東農村已經實行「二孩」政策了。」王軍說。2009年廣東對《廣東省人口與計劃生育條例》進行修訂,在全國首次將二孩生育的間隔時間取消。
  2016年,全國範圍推行全面二孩政策,廣東同步推行。全面二孩實施後,2016年1月1日到2016年12月15日廣東省新增二孩出生40.78萬人。
  據廣東省衛生計生委主任段宇飛介紹,「全面二孩」政策實施後,廣東調整完善了特殊情况再生育政策、延長合法生育獎勵假期、生育登記和再生育審批實行網上辦理等多項措施,受到社會好評。2016年共發放計生獎勵扶助金18.27億元,受惠群衆105.5萬人次。
  除了政策包容性强,廣東的社會文化對生育也相對友好。
  「廣州是典型的市民社會,城市包容度較强。老百姓熱愛生活,在廣州你能吃很貴的東西,也能吃很便宜的東西,能住CBD也能住城中村,每個人在這裏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經濟基礎的生活方式。有錢沒錢在廣州都能生活得還不錯,這種城市生活給予的安全感、歸屬感,也能從心理上緩解當地人的生育焦慮。」王軍說。
  人口結構助力
  廣東的大城市以發達的經濟吸引人口,使得全省年輕勞動力占全國比例不斷提高。相對年輕的人口結構,也是廣東的經濟活力長期在全國領先的一個重要因素。
  據廣東省統計局最新發布的2019年廣東人口發展狀况分析報告顯示,2019 年末,廣東全省常住人口主要年齡段人數分別爲:0-14周歲1875.62 萬人、15-64周歲8608.49萬人、65周歲及以上1036.89萬人,分別占常住人口總量的16.28%、74.72%和9.00%。從人口年齡結構看,表現出「兩頭低、中間高」的明顯特徵。
  華南城市研究會會長、暨南大學教授胡剛分析,廣東省有比其他省份更多的省外流動人口,大量青壯年人口流入到廣東,這部分群體也是生育的主力。上世紀80年代,農民工大舉入粵成爲潮流,到了90年代他們已成爲珠三角衆多生産綫上不可或缺的勞動力。
  廣東省勞動力市場上有個形象的說法叫「三分天下有其一」,意思是外來工占廣東全省勞動力人數的三分之一。除了流動人口的總數多之外,由於流動人口主要集中在手工製造業和服務業,20-29歲的年輕勞動力占有很大的比重(接近70%),而20-29歲是生育的黃金年齡,因此流動人口的高生育率又拉高了廣東省整體的生育率水平。
  改革開放以來,人口紅利一直是廣東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目前,處於經濟高質量發展階段,引進高素質人才是各大城市的需求。産業結構要轉型升級,城市更需要年輕人,年輕人是最有創造力的,生産能力最强的。」王軍說。
  如今,廣州、深圳等一綫城市在招才政策上不斷加碼,都在努力吸引更多有創造力的年輕人。
  以廣州爲例,2020年,各區陸續實行吸引人才特色舉措。天河區、南沙區等區在廣州市人才綠卡制度基礎上進一步降低了申請人才綠卡的學歷要求,擴大了可申請人才綠卡人群的覆蓋範圍。白雲區則安排600個入戶指標用於重點企業人才引進,幷且規定人才家屬可隨遷。
  更重磅的是,2020年12月,廣州發布《廣州市優化營商環境條例》,提出在長三角、珠三角等城市的人才入戶積分,在廣州可獲累計認可,形成吸引和培育人才的「廣州方案」。廣州由此成爲國內第一個實現跨地區落戶積分累計認可的城市。
  除了把年輕人才吸引進來,廣東也在提升公共服務水平,降低生育成本上積極施策。
  例如,2020年3月8日,廣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發布《關於促進3歲以下嬰幼兒照護服務發展的實施意見》,提出多項生育支持政策,爲鼓勵生育創造條件。
  付宇弘的大兒子已經上幼兒園了,社區最近正在建設新的托育中心,他已經計劃好,等二女兒1歲半的時候送過來。兩個孩子相繼出生,從普惠幼兒園的高性價比到托育中心的數量,他感受到了這座城市鼓勵生育的切實舉措。
(張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