掏耳爽歪歪?且慢

  掏耳朵那種酥酥麻麻的感覺很酸爽,掏出一大坨的成就感更是讓人流連忘返。但有人掏耳朵上癮天天掏,結果把耳朵掏出問題來了。
  不掏不自在?
  耳屎也就是耳垢,在醫學上還有個相當文藝的名字,叫做耵聹。耵聹是由耳道皮膚腺體自行分泌出來的一種灰色、橙色或淡黃色的蠟質分泌物,同時還混有灰塵和皮屑。它的主要成分爲60%的角蛋白,12%~20%的飽和或不飽和脂肪酸、醇類、角鯊烯,以及6%~9%的膽固醇。
  我們俗話說的「濕耳」「乾耳」,其實是由皮脂腺分泌的不同决定的。「乾耳」的耳屎會比較容易脫落,而「濕耳」即油性耳屎,更容易堆積在耳道裏,甚至長期積累導致耳朵堵住,表現爲耳鳴(耳朵嗡嗡嗡)、耳痛(哎呦哎呦)、聽力下降(什麽!你說什麽?)。
  我們國人中只有4%~7%是所謂的「濕耳」,這是由基因决定的。如果你有幸成爲「濕濕的」這一小撮,請記住,幷非疾病狀態!
  「不掏黨」勝出
  掏,還是不掏,這是一個問題。
  其一,作爲耳道耵聹腺産生的神奇分泌物,耳屎的存在幷非毫無意義!它有潤滑保濕、保護耳膜、抗菌防噪和自潔防塵等作用。
  其二,耳屎會隨著你的一舉一動排出來,特別是咳嗽、咀嚼等動作如同神助攻,讓舊耳屎順勢滾出耳道,給新耳屎騰空間。就是說,外耳道有著正常的新陳代謝及自潔作用,功能很强大,無需勞您親自動手掏!
  其三, 掏耳朵其實是個高難度動作,你確信自己掌握到了要領?
  從健康角度考慮,一般來說耳朵沒有明顯不適症狀,就無需處理耳屎。如果耳屎量大,造成耳悶脹感,甚至導致疼痛或聽力喪失,則需要及時到醫院耳鼻喉科尋求專業幫助。大量的耳屎堆積在外耳道,臨床上稱爲外耳道耵聹栓塞。醫生會根據你的情况,或是用耳道內窺鏡直接取出,或是滴藥軟化耳屎後取出。
  自行掏耳的傷
  很多人都已經習慣自己瞎掏耳朵,有用長指甲的,有用棉簽、挖耳勺等工具的,但掏耳朵可能造成的傷害,你都知道嗎?
  1.用力過猛,會導致鼓膜穿孔,聽力下降,甚至幷發中耳炎。
  2.方法不當,可能將耳屎推向耳道深部,形成耵聹栓塞,導致聽力减退,壓迫鼓膜引起耳鳴,眩暈。而且,這種情况可能使就診時清理的難度加大。
  3.用不乾淨的挖耳勺、長指甲等挖耳,易挖出細微的傷口,很容易造成外耳道真菌感染。尤其是有些老年人迷信採耳足療店,却不知消毒不正規極易造成交叉感染。還有一些人喜歡掏耳後用各種藥水滴入耳道美其名曰殺菌,這樣做也會破壞正常的皮膚屏障,可能導致外耳道濕疹,越來越癢,繼發其他感染。
  4.共用挖耳工具,會傳染疾病。比如最常見的是人乳頭狀瘤病毒HPV,可能引起外耳道乳頭狀瘤。
  5.耳屎真的會越掏越多,經常掏就會分泌得越來越多。而且,新分泌的耳屎可能會由原本的片狀變爲碎屑,降低保護耳朵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