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滬合作是對粵港澳大灣區之另類補充

  行政長官賀一誠率領代表團前赴上海,參加了「上海澳門周」活動,會見了上海市委書記李強、市長龔正等,舉行了「滬澳合作會議第一次會議」,並由兩地代表分別簽署了《加強滬澳在線新經濟重點領域、智慧城市領域及中小企業創業創新服務合作交流合作框架協議》、《上海市文化和旅遊局與澳門特別行政區開展滬澳文化、旅遊合作交流意向書》、《滬澳體育與合作協議書》、《上海市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與澳門貿易投資促進局關於建立會展業合作的意向書》及《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與澳門大學學術交流合作框架協議書》。是次會議標誌着兩地高層級合作機制和會議對話平台正式建立並啟動,是滬澳合作一個重要的新起點,兩地將加大力度拓展和深化各個領域的交流合作。此外,賀一誠還參觀了復旦大學和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等尖端教育和研究機構,並分別由雙方代表簽署了學術交流合作框架協議書,雙方將展開於學術研究、教育活動、學生交流、教研人員互訪等方面的合作,共同推進滬澳兩地的科研和高等教育的發展。而澳門貿促局、文化局等機構,也分別與上海市的相應機構舉行研討會或簽署合作協議。賀一誠此行可說是滿載而歸。
  上海是中國經濟的三大中心之一的「龍頭」,這又是一個「大灣區」。但不以「大灣區」為名,而是名為「長江三角洲城市群」,或簡稱「長三角」,是中國東部沿海地區的一個發展程度較高的經濟區域、中國第一大經濟圈以及經濟中心、亞太地區重要國際門戶、全球製造業中心、躋身於六大世界級城市群之一。它與「粵港澳大灣區」、「環渤海經濟區」一起,代表著中國經濟發展的最高水平,也擔負著率先實現現代化的重任。
  現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兼國務院副總理的韓正,在出任上海市委書記時,就在習近平主席的支持和中央的全盤統籌下,大力推動及促進「長三角」的協調合作,成績斐然。其實,以「百強縣區」的數量及品質而言,「長三角」多於及高於「大灣區」和「環渤海」。因而推動區域經濟合作經驗豐富的韓正,在升任中央政治局常委後,就被安排分管國內外區域經濟協調合作的工作,包括「一帶一路」等,並擔任了「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領導小組」組長,正好與其同時也擔任的「中央港澳工作領導小組」組長互相支援配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地揉為一團。就像古代寓言那樣,一把筷子聚在一起,不易折斷,團結力量大。
  而今次賀一誠的上海之行,因為有國務院港澳辦副主任黃柳權和澳門中聯辦分管經濟工作的副主任姚堅參與,因而估計這也是來自韓正組長的構思。就是以澳滬合作,作為澳門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補充,其實是協助澳門特區「雙龍出海」。尤其是在澳門特區經歷了新冠肺炎疫情襲擊,暴露了澳門經濟結構單一,導致澳門財政和經濟安全受到極大威脅的弱點,必須真正及實實在在地而不是「講多過做」地推動經濟適度多元發展,借助上海在商貿、金融、製造等領域的重大優勢,以及在城市建設及城市管理等方面的豐富經驗,推動澳門的經濟適當多元發展更為豐富及多彩,尤其是推動澳滬在金融、中醫藥及科技創新領域的密切合作。當然,合作社雙向互利的,上海也可充分利用澳門的「橋頭堡」優勢,將上海及「長三角」的優質中醫藥産品和技術透過澳門進入葡語系國家、歐盟及「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市場。
  上海及「長三角」,與廣州、深圳及「大灣區」不同,各有規模,定位也各不相同。本來,上海就是與倫敦、東京、紐約一道,是歷史上公認的四大「魔都」,也與北京的「帝都」相輝映。早在上世紀六十年代,上海就推出了當時在全球也是名列前茅的設備及產品,如「萬噸水壓機」及「風慶輪」等。在改革開放後尤其是在一九九零年,中央宣布開發上海浦東,而上海也成立了證券交易所,自此上海的經濟和人文環境便發生巨大變化。圖書館、博物館、大劇院、科技館、大學城等文化教育設施和地鐵、高架路、越江大橋等交通設施,均在十年內建成;約一千四百幢高樓在城區之內崛起,全面改變了上海的城市面貌。產業結構調整後,環境保護事業和金融貿易、高新科技、商業運輸、服務旅遊等產業的成就更是舉世矚目。相比之下,同是屬於省級行政區劃的澳門特區,無論是體量還是能量,都極為薄弱。但澳門也有自己的特色。利用澳門的中國—葡語國家經貿平台,協助上海進一步引進來,走出去。
  上海更是「政治城市」。尤其今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而中共「一大」就是在上海揭開序幕。這段時間,澳門各界別團體絡繹不斷地組團前往參觀,感受中國共產黨不但是建立及領導了新中國,讓全國人民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並繼續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而奮鬥,而且也是「一國兩制」方針的創造者和領導者,因而更為鞏固及昇華在「一國兩制」事業的領域,「聽執政黨話,跟執政黨走」的理念意識。
  賀一誠在與李強會面時,提到滬澳債券合作空間大。目前,內地兩個證券交易行之一是在上海,澳門可以充分發揮基本法賦予的自由港地位及不實行外匯管制的特殊條件,引進上海的經驗,合作建立澳門的債券市場。當然,因為澳門受到法律、人才等方面的限制,並不需「一步登天」,但可採取由上海來澳門開設分所的方式,先行解決澳門的人才問題。在帶動澳門培養人才,並參考香港、上海還深圳的經驗後,擬制具有澳門特色的相關法律,澳門就可以正式設立證券交易所了。
  現在西方尤其是美國以「武大郎開店」及「假洋鬼子」的心態對待中國,老是害怕中國超越,或是「攉取」其利益,因而對中國的企業到紐約證券交易所等上市集資,實施了許多限制條件,甚至直接禁止。因此,將《澳門基本法》賦予澳門特區自由港地位及不實行外匯管制,與上海進行債券合作,就不但是能夠推動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而且更是利用澳門的特殊優勢,為國家打破帝國主義「封鎖」發揮重大作用。
  澳門嚴重缺乏各類高端人才及專才。除了是引進之外,也要著力培養本土人才。今次賀一誠前往到復旦大學參觀及簽署合作協議,就有此意。復旦大學和交通大學相等於上海的「北大」和「清華」,其中以人文社會和自然科學為主的綜合性大學復旦大學,更適合為澳門特區培養各類適用於澳門的人才。實際上,王滬寧就是從復旦大學走向中南海的。今後在每年的澳門高中畢業生保送內地高校就讀計劃中,復旦大學適宜增加名額,或是針對澳門特區的實際需要,開設專班。尤其是針對澳門特區愛國愛澳團體的政治、法律水平有待提高的特點,逐步消除「忠誠廢物」的現象,爭取做到愛國愛澳與專業水平的「又紅又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