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大會址成中俄友好合作象徵

  中共六大是中國共産黨歷史上唯一在境外召開的全國代表大會,對中國革命發展具有特殊的歷史意義。六大會址所在地昔日曾是俄羅斯貴族莊園,十月革命後由蘇聯政府收歸國有,後因失火燒毀,僅餘殘垣。2013年中俄雙方啓動中共六大會址修復工程,修復後的小樓作爲中共六大會址常設展覽館於2016年7月4日開館。
  中共六大會址常設展覽館位於莫斯科郊外五一村,小樓白黃相間,典雅大方,坐落在一處靜謐的小山坡上,距離莫斯科市中心大約40公里。中俄携手打造的這個精品工程承載著歷史的記憶,既是中俄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發展的又一重要成果,也成爲深化中俄友好合作的又一象徵。
  郊外小樓歷盡滄桑
  1927年大革命失敗之後,由於國內當時正處在嚴重的白色恐怖中,很難找到一個安全的開會地點,加上1928年春夏將相繼在莫斯科召開赤色職工國際第四次大會、共産國際第六次大會、少共國際第五次大會,考慮到中國共産黨都將派代表出席這幾個大會,而且中共中央迫切希望能够得到共産國際的及時指導,遂决定黨的六大在莫斯科召開。
  1928年4月下旬起,瞿秋白、周恩來等中央領導人和來自全國各地的100多位代表相繼分批秘密前往莫斯科。在當年白色恐怖的惡劣環境下,中共六大代表要從國內安全抵達莫斯科是一個充滿危險的旅程。出席中共六大的代表一般是先到上海集中,然後分成若干小組,或乘蘇聯商船到符拉迪沃斯托克,再改乘火車赴莫斯科;或乘船到大連,在大連乘火車到哈爾濱,再從哈爾濱北上滿洲里,從那裏進入蘇聯幷乘火車到莫斯科。也有部分同志從哈爾濱經綏芬河過境去蘇聯。最終抵達莫斯科後,代表們按報到順序編號,相互之間的任何交流均使用本人號碼。
  6月18日至7月11日,中共六大在莫斯科郊外這幢小樓裏召開。
  80多年過去,會址建築歷經歷史洗禮和歲月侵蝕,只剩殘垣斷壁。然而,中國人民沒有忘記莫斯科郊外的這座小樓。2010年3月,時任中國國家副主席習近平訪問俄羅斯期間與俄時任總理普京就中共六大會址修復工程達成共識。在中俄兩國領導人高度重視和親自推動下,中共六大會址修復工程和常設展覽館展陳工作作爲中俄人文合作委員會的重點工作順利推進。
  中俄聯手修復會場
  修復工作幷不簡單。由於歷史資料缺失、查找困難,經過大量的考證和研究後,最終中方决定由莫斯科中央科學修復設計院承擔展覽館建築設計工作。當時確定的原則是,外形保持當年風貌,內部的功能布局則由中方來確定。館內裝修色調由莫斯科中央科學修復設計院根據歷史同期同類建築的裝飾風格設計。歷時4個多月完成裝飾的二樓主廳,還原了當年的會場。
  走進展覽館,在一樓展廳裏,陳列著年輕的周恩來英姿勃發的照片。周恩來在六大的會議上先後作了組織報告、軍事問題報告。瞿秋白等代表的照片也陳列在側。展廳裏,六大的珍貴資料,包括通過的政治决議以及關於軍事、組織、蘇維埃政權、農民等問題的决議等,也進行集中展示。
  2016年6月,全部修復工程竣工幷順利通過中俄聯合竣工驗收,中建一局俄羅斯公司只用了293天的時間完成修復施工,創造了俄羅斯古建修復史上的奇迹。中建中共六大會址修復工程項目黨支部副書記任潤斌說,爲將遺址修復如初,中方在俄工作人員的幫助下,探訪了7家檔案館尋找原始資料。
  還原100多年前樓體樣式的墻體雕花、鋪設地磚、描繪壁畫……在寒冷的冬天裏,每一位俄羅斯工匠都特別細緻認真,努力做好每一個細節。項目俄籍工程師阿列克謝說,中共六大會址的修復對於俄中人民意義重大,這是光榮的使命。工程期間,雙方共同克服了很多困難,建立了深厚的友誼。
  莫斯科文物局局長葉梅利亞諾夫表示,中方高質高效完成中共六大會址修復工作,爲莫斯科文物修復事業作出了巨大貢獻。
  成爲紅色教育基地
  截至2019年12月,中共六大會址常設展覽館共接待觀衆23395人,其中外國觀衆7180人。
  此外,爲加强中共六大會址常設展覽館與五一鄉政府的聯繫、加深當地民衆對中國文化的瞭解,莫斯科中國文化中心多次在五一鄉舉辦新年義賣活動。義賣所得收入全部捐給當地鄉政府,用於促進當地慈善事業發展。莫斯科中國文化中心在做好公益活動的同時,在當地樹立了自身良好的形象和口碑。
  「中國人好樣的!不僅將廢墟修復成博物館,還在其中舉辦有趣、有意義的活動」、「博物館很漂亮、氣派,從中可學習很多知識」、「感謝中國朋友所作貢獻!博物館修復工作啓動後就沒停止過,中國人民勤奮的工作態度值得學習」……俄羅斯網友對展覽館紛紛給出積極評價。
  自展覽館2016年對外開放以來,截至2019年11月,各駐俄中資機構、訪俄代表團等共在此參觀學習、舉行黨日活動超過30場次,參加人數超過820人。中共六大會址爲推動黨建工作提供學習交流平臺,成爲駐俄中資機構的紅色教育基地。
(張驍/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