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柏坡精神

  一、西柏坡精神的産生背景
  西柏坡精神是在戰略決戰的殊死搏鬥中産生的,是在奪取全國性勝利的前夜産生的,是在決定中國兩種前途兩種命運的歷史轉折關頭産生的。它既蘊蓄著大決戰硝烟的洗禮和勝利喜悅的撞擊,也包含著摧毀舊政權、建設新政權之際的理念挑戰、理性思考和理論升華。在此特定歷史條件下産生的西柏坡精神,具有强大的創造力、感召力和生命力。
  1947年3月,中共中央撤出延安後在清澗縣棗林溝村舉行政治局會議,決定毛澤東、周恩來、任弼時率中央和解放軍總部機關留在陝北,指揮全國各戰場的對敵作戰;劉少奇、朱德等組成中央工作委員會,到華北進行黨中央委托的工作;葉劍英、楊尚昆主持的中央後方委員會,轉移到晋西北統籌後方工作。
  棗林溝會議後第二天,劉少奇、朱德率中央工委在綏德縣東渡黃河,向太行山區轉移,5月抵達河北平山封城村,與晋察冀軍區領導人聶榮臻等會合。5月,中央工委進駐西柏坡。出於保密,中央工委當時對外稱「工校」和「勞大」,分別稱劉少奇爲胡校長(胡服)、朱德爲朱校董。
  1947年7月至9月,中央工委籌備的全國土地會議在西柏坡召開,各解放區代表110餘人參加會議。10月10日,中共中央頒布《中國土地法大綱》。這是一個徹底摧毀幾千年中國封建社會地主土地所有制的革命綱領,規定「廢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剝削的土地制度,實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美國學者韓丁在其《翻身》一書中高度贊譽《中國土地法大綱》,稱其恰如林肯的解放黑奴宣言在美國南北戰爭期間的重大作用。之後,解放區土改運動以雷霆萬鈞之勢,猛烈衝擊著幾千年來的封建土地制度,使億萬農民在政治上、經濟上獲得解放,並由此迸發出巨大的革命熱情,爲打敗蔣介石、建立新中國創設了良好的群衆條件和社會基礎。
  1948年3月21日起,毛澤東、周恩來、任弼時率中央機關和解放軍總部部分人員從陝北米脂楊家溝出發東渡黃河,與中央後委會合後繼續東進,於4月13日到達晋察冀解放區阜平城南莊。周恩來、任弼時等於4月23日到西柏坡與劉少奇、朱德率領的中央工委會合。毛澤東暫留城南莊。4月30日至5月7日,中央書記處在城南莊召開擴大會議,研究如何促進和迎接中國革命全面勝利的到來。5月27日,毛澤東和中共中央移駐西柏坡,標誌著中央機關勝利完成了戰略性偉大轉移,西柏坡自此成爲中國革命的領導中心和解放戰爭時期的指揮中樞。
  1948年9月,中共中央在西柏坡召開了政治局擴大會議,史稱「九月會議」。會議討論並主要解決了五個問題:一是能否用五年左右時間從根本上打倒國民黨?二是推翻國民黨統治後建立什麽樣的國家?三是如何加强紀律性、實現從游擊戰爭向正規化戰爭的過渡?四是如何恢復和發展生産、保障戰爭的全面勝利?五是討論了新民主主義與社會主義、黨內民主生活、健全黨委制、提高幹部水平,以及加强工會、青年、婦女工作等問題,爲奪取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全國性勝利在思想上、政治上、組織上做了重要準備。
  在西柏坡,毛澤東和中共中央運籌帷幄、決勝千里,創造了現代戰爭史上的奇觀。1948年9月12日至翌年1月31日,毛澤東在一間土坯砌成的僅有16.3平方米的低矮民房裏,在一張滿是洞疤的長方形條桌上,爲前綫起草了190多份文電,連續並交錯指揮東北野戰軍、華東野戰軍、中原野戰軍、華北軍區部隊成功地進行了氣勢磅礴、震驚中外的遼沈、淮海、平津三大戰役,共殲滅和改編國民黨軍154萬餘人,基本上摧毀了國民黨賴以維持其反動統治的主要軍事力量。周恩來風趣地說:我們這個農村指揮部一不發槍、二不發糧、三不發人,只靠天天發電報,就叫部隊打勝仗。西柏坡老鄉贊頌道:「屋內一盞明燈亮,窗外萬樹石榴紅。」其中平津戰役進行了64天,毛澤東發往前綫指揮部的電報有89封,僅1948年12月11日一天內,他就給林彪、聶榮臻等人發了8封電報。
  中國人民解放軍在戰略決戰中取得的偉大勝利,震撼了全世界,引起了蘇聯共産黨的極大關注。1949年1月31日,斯大林委派蘇共中央政治局委員米高揚來到西柏坡,先後期與毛澤東、劉少奇、朱德、周恩來、任弼時會談,對蘇共進一步準確瞭解中國共産黨和中國的軍事、政治形勢及籌建新中國等情况,起到了重要作用。米高揚還傳達了斯大林的建議,希望新中國儘快成立,以便得到蘇聯和社會主義陣營國家的承認,爭取更大的國際支持。毛澤東等中央領導原設想1950年1月1日開始新中國的新紀元,寓意一元復始、萬象更新。由此提前,最終定於1949年10月1日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
  1949年3月5日至13日,中共七届二中全會在西柏坡召開,毛澤東嚴肅强調了「兩個務必」。會後第10天即3月23日,毛澤東率領中央機關離開西柏坡向北平進發。途中,毛澤東提出了「進京趕考」「我們決不當李自成」的尖銳命題,決心跳出「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治亂歷史周期律,實現長久執政,引領中國人民走向社會主義。
  二、西柏坡精神的基本內涵
  西柏坡精神內涵豐富、博大精深。關於西柏坡精神的內涵有多種表述,在此我們采用一種大家認同較多、流傳較廣的說法,即「兩個務必」的創業精神;「兩個敢於」的進取精神;「兩個堅持」的民主精神;「兩個善於」的科學精神。這幾個方面相互貫通、彼此呼應,構成了一個完整的精神體系。其核心是教育全黨要經得起新的歷史階段的考驗;其實質是鞏固和加强黨的執政地位;其目標是不斷把革命事業推向前進。其中,「兩個務必」是西柏坡精神的靈魂。
  (一)「兩個務必」的創業精神

「兩個務必」即毛澤東在七届二中全會上提出的「務必使同志們繼續地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務必使同志們繼續地保持艱苦奮鬥的作風」,警醒全黨要居安思危、謙虛謹慎、保廉戒奢、不懈奮鬥,可謂振聾發聵、警鐘長鳴!「兩個務必」,包含著對中國幾千年歷史治亂規律的深刻借鑒,包含著對中國共産黨艱苦卓絕奮鬥歷程的深刻總結,包含著對勝利了的政黨永葆先進性和純潔性、對即將誕生的人民政權實現長治久安的深刻憂思,包含著共産黨人堅持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根本宗旨的深刻認識,充分展現了中國共産黨在歷史轉折關頭清醒的政治頭腦、强烈的社會責任感和自覺的政黨使命感,思想意義和歷史意義極爲深遠。
  「兩個務必」體現了中國共産黨的政治本色,是任何時期共産黨人都應遵循的基本準則和政治規矩。對此,毛澤東三令五申,但有人仍置若罔聞,最後遭到了人民的唾弃和法律的懲罰:1952年2月10日,天津地委書記張子善、石家莊市委副書記劉青山因貪污巨款被判處死刑。2013年7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河北省調研指導黨的群衆路綫教育實踐活動時指出:「全黨同志要不斷學習領會『兩個務必』的深邃思想,始終做到謙虛謹慎、艱苦奮鬥、實事求是、一心爲民,繼續把人民對我們黨的『考試』把我們黨正在經受和將要經受各種考驗的『考試』考好,使我們的黨永遠不變質、我們的紅色江山永遠不變色。」
  早在延安時期,毛澤東就把郭沫若寫的《甲申三百年祭》作爲整風材料,要求全黨認真學習領悟。1944年4月,他在演講中指出:「近日我們印了郭沫若論李自成的文章,也是叫同志們引爲鑒戒,不要重犯勝利時驕傲的錯誤。」西柏坡時期,在全國全面執政問題已擺到中國共産黨面前。共産黨人會不會變成李自成?能否避免重蹈「其亡也忽」的歷史覆轍?能否經受住勝利與執政的嚴峻考驗?能否警惕和抵制「糖衣炮彈」的襲擊?革命成果能否鞏固、社會主義目標能否實現?西柏坡精神就是在以毛澤東同志爲核心的黨中央回答這些重大命題的理性思考和偉大實踐中鑄就的。
  離開西柏坡前往北平之際,毛澤東明確提出「進京趕考」「我們決不當李自成」的歷史命題,決心跳出歷史周期律,實現長久執政,引領中國人民走向社會主義。「兩個務必」與「進京趕考」的提出,在國際共運史上第一次初步解決了無産階級政黨執政後如何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實現長久執政和歷史使命的重大課題,豐富發展了無産階級政黨領導和建設理論。堅持「兩個務必」,有助於黨員幹部增强「趕考」意識,自重自省自警自勵,克服革命到頭思想和驕傲情緒、以功臣自居的情緒、停頓起來不求進步的情緒,做到掌權不忘責任重、位高不失公僕心,老老實實做人、踏踏實實幹事、清清白白爲官,自覺克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作風,始終保持蓬勃朝氣、昂揚銳氣、浩然正氣,保持對事業的執著追求和對工作的飽滿熱情。
  (二)「兩個敢於」的進取精神
  「兩個敢於」即「敢於鬥爭、敢於勝利」。它是指在中國革命面臨兩種前途和命運、處於重大戰略轉折的歷史背景下,中國共産黨能够敢打必勝、勇克時艱,敢於搶抓機遇發動戰略決戰,敢於將革命由局部勝利引向全國勝利的恢弘氣魄和拼搏精神。
  抗戰勝利後,國民黨反動派倒行逆施,竟出動160多萬軍隊向解放區發動全面進攻,但中國共産黨及其領導的人民軍隊和人民群衆沒有被這汹汹氣勢所嚇倒,而是針鋒相對、堅決反擊,敢於鬥爭、敢於勝利,號召黨和人民以大無畏的英雄主義氣概,將革命進行到底。毛澤東適時提出了解放戰爭分爲防禦、進攻、決戰的「三階段」戰略,並以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太岳兵團挺進豫西地區、華東野戰軍挺進魯西南的部署轉入外綫作戰,揭開了戰略反攻的序幕,並由此展開了氣勢恢宏的遼沈、淮海、平津三大戰役。面對國民黨的「和談」陰謀和「劃江而治」的圖謀,毛澤東毅然吹響了「將革命進行到底」的偉大號角,提出決不憐憫「凍偃的毒蛇」,要求「堅決徹底乾淨全部地消滅一切反動勢力」,「在全國範圍內建立無産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爲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共和國」,令全黨全軍熱情高漲、鬥志昂揚。1949年4月20日,人民解放軍百萬雄師分三路强渡長江,千帆競發、百舸爭流,於4月23日解放南京,宣告延續22年的國民黨反動統治覆滅。至1949年12月,解放了除西藏以外的所有中國大陸。充分顯示了中國共産黨在複雜政治風雲和決定前途命運的歷史關頭敢於鬥爭、敢於勝利的大無畏革命進取精神。
  (三)「兩個堅持」的民主精神
  「兩個堅持」即「堅持依靠群衆,堅持團結統一」。它是黨的群衆路綫和民主作風在大決戰時期的繼續和發展,是土地改革運動與整風運動的結晶和傳承。中國共産黨的歷史,就是一部依靠群衆、服務群衆並不斷從群衆中獲取支持、汲取力量的歷史,而西柏坡時期就是黨中央秉持爲民宗旨、出色解決「靠誰執政」「爲誰執政」「怎樣執政」這一根本問題的光輝時期。黨緊緊依靠群衆、廣泛發動群衆,進行了土地制度的徹底改革,極大地調動了人民群衆生産和參戰的積極性。軍民團結奮戰、生死與共。據統計,僅爲支援淮海戰役,動員起來的民工累積即達543萬人,向前綫運送1460多萬斤彈藥、9.6億斤糧食等軍用物資。
  在西柏坡忙於指揮戰役的毛澤東在工作之餘,關心最多的還是西柏坡人民群衆的生活狀况。一天,他在村外看到稻田裏的秧苗長勢細弱,當得知鄉親們種水稻是直接播種、畝産僅二三百斤時,他說:産量太低了。我的家鄉也種水稻,不是直接播種,都是先育苗後插秧,稻子長出來後,又粗又壯,一畝地能打七八百斤呢!他擔心老鄉聽不清自己濃重的湖南話,一邊說還一邊示範插稻秧的動作。這位農民事後得知教他種稻子的人就是毛主席時,激動地多次把這件事講給鄉親們聽。
  凡是到過西柏坡紀念館的人,無不爲劉少奇存放文件和手稿的小木箱子、周恩來那洗得泛白的被褥、朱德那破舊的藤椅、任弼時那多年的扣箱式帆布衣箱、董必武用過的延安大生産時織的破損毛毯所感動,這就是我們黨的光榮傳統。
  西柏坡時期,毛澤東主持制定了中國共産黨同黨外民主人士長期合作的政策。在「五一口號」的感召下,團結了傾向革命的廣大知識分子、工商業人士、民主黨派和無黨派人士火等,建立了廣泛的人民民主統一戰綫,由此使解放戰爭「獲得了足以戰」勝一切敵人的最基本的條件」。這是我國統一戰綫和多霽合作發展史上—件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事件,掀開了中國政黨制度和民主政治發展的新期篇章。在開始籌建新中國時,毛澤東就建國大計廣泛徵求各民主黨派和社會各界人士的意見。他多次强調,我們「不搞資産階級的議會制和三權鼎立」,要「建立民主集中制的各級人民代表會議制度」,由此奠定了中國共産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的基礎。
  (四)「兩個善於」的科學精神
  「兩個善於」即毛澤東在七届二中全會上提出的「我們不但善於破壞一個舊世界,我們還將善於建設一個新世界」。當時,我們正處於一個即將建立新中國和如何建設新中國的偉大歷史轉折時期。中國共産黨實現了由帶領人民群衆奪取政權的革命黨向新中國執政黨的轉變、由武裝鬥爭向經濟建設的轉變、由農村到城市和由局部執政到全國執政的轉變。黨的七届二中全會確定了從農業國轉變爲工業國、從新民主主義社會過渡到社會主義社會的目標和方向,規定了全國勝利後在政治、經濟、文化、教育、外交等方面的基本政策,要求很快地學會生産技術和商業、銀行等管理工作,並做好群衆工作和統一戰綫工作。這些,爲新中國的建立和建設奠定了堅實的組織基礎、理論基礎和政策基礎。
  「西柏坡是立規矩的地方」。當時,黨中央狠抓加强紀律性和黨的集中統一領導,先後作出了建立報告制度、健全黨委會議制度、實行民主集中制、充分發揚黨內民主等決議、決定,重新頒布了《三大紀律八項注意》等,要求克服無政府狀態、地方主義和游擊主義,建立「極嚴格的真正的鐵的紀律」,並在七届二中全會上通過了「不做壽、不送禮、少敬酒、少拍掌、不以人名作地名、不要把中國同志同馬恩列斯並列」六條規定。習近平總書記曾感慨地說:「每次來西柏坡,我想得最多的是,毛澤東同志當年提出『兩個務必』,主要基於哪些考慮?我們學的還有沒有不深不透的?『兩個務必』耳熟能詳,但在當前形勢下我們能不能深刻領會『兩個務必』,使之更好指導當前黨的建設?今天如何結合新的形勢弘揚?」一連串的反問,體現了習總書記對黨的建設的深度憂慮和深刻思考。
  「兩個善於」是中國共産黨對新中國建設道路進行最初探索的科學精神,充分體現了黨和人民對建設社會主義國家的堅定信念,順利實現了從「破壞舊世界」的「救國大業」到「建設新世界」的「興國大業」的偉大歷史轉折。黨中央對此進行了艱辛探索和大膽創新。
  綜上,「兩個務必」體現了謙虛謹慎、艱苦奮鬥的創業精神;「兩個敢於」體現了攻堅克難、擔當作爲的進取精神;「兩個堅持」體現了聯繫群衆、加强團結的民主精神;「兩個善於」體現了勤學善思、除舊布新的科學精神。這些內容彼此貫通、相得益彰,共同構成了偉大的西柏坡精神。
  三、西柏坡精神的時代光芒
  西柏坡精神,是紅船精神、井岡山精神、蘇區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的傳承和發展,是馬克思主義普遍真理與中國革命具體實踐相結合的偉大成果,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的思想基礎和文化支撑,是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也是開啓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强大精神力量。今天,中國共産黨不斷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向前發展,是西柏坡「進京趕考」的延續。2016年7月1日,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這場考試還沒有結束,還在繼續。」
  而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西柏坡精神依然綻放著耀眼的思想光輝和時代光芒。在新時代傳承弘揚西柏坡精神,讓西柏坡精神真正存之於心、見之於行,一是要弘揚堅定信念、謙虛謹慎的精神,堅定政治方向,堅守理想信念,居安思危,戒驕戒躁。二是要弘揚敢於擔當、創新工作的精神,在履職盡責、愛崗敬業上積極作爲,提高執政能力,强化責任意識,做到扛重活、打硬仗、攻堡壘、闖新路。三是要弘揚艱苦奮鬥、廉潔自律的精神,在秉持初心、懷德自重上率先垂范,發揚光榮傳統,加强作風建設,築起經受執政和改革開放考驗的理性長城。四是要弘揚依靠群衆、人民至上的精神,在聯繫群衆、服務群衆上躬身力行,始終與人民群衆同甘共苦,脚踏實地爲民造福。五是要弘揚勤學善思、幹事創業的精神,善於除舊布新,善於守正創新,在新時代新征程上建功立業。習近平總書記在已連續發表的8次新年賀詞中16次提到「奮鬥」,我們要盡銳出戰、不懈奮鬥,努力走好新時代「趕考」路,向歷史和人民交出新的更加優異的答卷。
(韓延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