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風浩蕩 雷霆萬鈞」 ——中國人民解放軍火箭軍傳奇

  自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戰略導彈部隊已成爲大國軍事力量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於敵對勢力和潜在威脅而言,其意義堪比古希臘神話中的”達摩克利斯”之劍,發揮著重要的震懾作用。我國的戰略導彈部隊是一個帶有神秘色彩的軍(兵)種,它在艱難的條件下起步,從炮兵隊伍中走來,於20世紀60年代中期正式組建並以「第二炮兵」命名,直到2015年12月更名爲「火箭軍」,已經歷了50餘年的風雨征程。東風浩蕩,雷霆萬鈞;大國長劍,威震蒼穹;烈焰雄風驚天地,鍛造鐵拳衛和平。從「第二炮兵」到「第四軍種」,名實已相符,使命正如山,戰略導彈部隊作爲我國戰略威懾的核心力量、大國地位的戰略支撑和國家安全的重要基石,正按照核常兼備、全域懾戰的要求,爲建設一支强大的現代化火箭軍而繼續奮鬥。
  沿革篇:「大國長劍,威震蒼穹」
  篳路藍縷,以啓山林。新中國戰略導彈部隊的創建,走過了一條曲折而艱辛的道路。新中國成立之初,內憂外患,百廢待興,國家安全亦面臨巨大壓力。以美國爲首的西方國家在對我國實施政治打壓、經濟封鎖、外交孤立、軍事包圍的同時,利用手中掌握的核武器,明目張膽地對我進行核威脅、核訛詐。「再窮也要有根打狗棍」。嚴峻的安全形勢,迫使我國不得不抓緊研製核武器和發展戰略核力量,以增强自衛作戰能力、確保國家長治久安。1956年4月,毛澤東在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上指出:「我們不僅要有更多的飛機和大炮,而且要有原子彈。在今天的世界上,我們要不受人家欺負,就不能沒有這個東西。」後來,毛澤東又多次强調:「原子彈就那麽大的東西,沒有那個東西,人家就說你不算數。那麽好吧,我們就搞一點原子彈、氫彈、洲際導彈,我看有十年工夫完全可能。」1956年,周恩來、聶榮臻等主持制定的《1956-1967年科學技術發展遠景規劃綱要》中,把以原子彈、導彈爲代表的尖端技術放在了突出位置。同年,我國第一個導彈研究機構——國防部第五研究院正式成立,由回國不久的錢學森出任院長。以此爲標誌,我國開啓了發展導彈核武器、組建戰略導彈部隊的新征程。
  我國戰略導彈部隊的發展,是從組建訓練機構起步的。1957年12月9日,由軍委炮兵和國防部第五研究院共同負責組建的炮兵教導大隊在北京長辛店成立。這是我國第一個導彈專業訓練機構,負責培訓導彈部隊的中初級指揮員和技術幹部及參謀人員,首任大隊長孫式性、政治委員宋策泉,下轄指揮連、發射連、技術連、推進劑運輸連等,編制600餘人。1958年1月,炮兵教導大隊正式開學。教導大隊所使用的教學和訓練裝備,是從蘇聯購買的P-2地地近程導彈,教官也由蘇軍派遣的官兵擔任。黨和國家領導人對這棵「獨苗」非常重視,賀龍、陳毅、聶榮臻、黃克誠等領導人先後觀看學員操作訓練,並勉勵大家刻苦鑽研技術,挑起黨和人民交給的重擔。1958年4月第1期訓練班結束後,蘇軍教員全部回國。這一時期,還組建了武威炮兵學校和西安炮兵特種技術學校,通過辦短期培訓班等形式,爲部隊培訓了幾千名幹部和操作手。1959年6月,炮兵教導大隊奉命撤銷機構,其人員、裝備分配到國防部第五研究院和炮兵,並於同年7月6日組建「炮兵第802營」,隸屬武威炮校領導。第802營是我國第一個地地導彈營,被周恩來總理稱爲「東風第一枝」。同年10月,軍委炮兵先後從機關、院校、部隊及北京、濟南兩個軍區調配了數百名幹部戰士,並從地方招收一批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戰士入伍,以健全、充實802營的編制和力量。1960年3月18日,又在西安炮兵特種技術學校組建「炮兵第801營」。1961年1月,總參謀部根據軍委炮兵建議,決定再組建3個地地導彈營,分別部署在3個不同軍區。首批地地導彈營設有司令部、政治處、後勤處、技術處,下轄若干技術連隊,裝備我國製造的「1059」型近程導彈。
  在第二炮兵正式成立之前組建的這5個導彈營,史稱「老五營」,是中國戰略導彈部隊的雛形。1963年9月,第一個戰略導彈陣地建成。同年10月、11月,第802、801營先後在20基地成功發射了一枚國産地地導彈。1964年1月31日,根據戰略導彈部隊發展的總體規劃,「老五營」擴編爲5個導彈團。導彈團組建後,多次執行導彈發射任務,初步掌握導彈使用技術,發射成功率不斷提高。1966年6月30日,第804團在20基地成功發射了國産的東風-1導彈,周恩來親臨現場觀看。至此,正式組建戰略導彈部隊的時機已經成熟了。
  1966年前後,時任副總參謀長張愛萍和炮兵司令員吳克華,先後向中央軍委提出了建立地地戰略導彈部隊領導機構的建議。6月6日,黨中央、中央軍委決定,以原中國人民公安部隊領導機關爲基礎,與炮兵司令部管理導彈部隊的機構合並,組建地地戰略導彈部隊領導機構。關於這支帶有神秘色彩的部隊應該叫什麽名字,在當時還引起過熱烈討論,「火箭炮兵」「導彈部隊」等都是備選項。軍委和總參的意見是,爲了與美國的戰略空軍和蘇聯的戰略火箭軍齊名,與我國的海軍、空軍形成系列,建議叫中國戰略火箭軍,並報請周恩來審定。考慮到這支部隊要嚴格保密,以及原來隸屬炮兵管理,周恩來提議說:「我看就叫第二炮兵吧。」7月1日,經毛澤東批准、周恩來命名,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炮兵領導機關成立,後又任命向守志爲司令員,李天煥爲政治委員。
  第二炮兵是我國的地地戰略導彈部隊,是直屬中央軍委領導的戰略兵種。第二炮兵的建立,在事實上使人民軍隊由原來的陸、海、空「三軍」發展爲陸、海、空、二炮「四軍」,由單一的常規力量發展爲核常兼備的武裝力量,真正具有了戰略威懾能力。組建之初,黨中央、中央軍委就明確了第二炮兵的性質和任務,要求把二炮部隊建設成一支具有革命性、科學性和組織紀律性,忠於黨、忠於人民的武裝力量。第二炮兵機關最初設置司令部、政治部和後勤部,1976年又增設科技部,以加强武器裝備管理和科學技術研究工作,從而形成了四大部的體制。經過50年的發展,第二炮兵已成爲我國戰備威懾的核心力量,主要由核導彈部隊、常規導彈部隊、作戰保障部隊等組成,下轄導彈基地、訓練基地、專業保障部隊、院校和科研機構等,擔負著遏制他國對我使用核武器、遂行核反擊和常規導彈精確打擊任務的重大使命。
  2015年12月31日,是一個載入人民軍隊史册的日子。這一天,習近平主席將一面鮮艶的軍旗授予火箭軍司令員魏鳳和、政治委員王家勝。從此,火箭軍作爲中國人民解放軍序列中的一個新軍種正式誕生。
  2015年12月31日,是一個載入人民軍隊史册的日子。這一天,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領導機構、中國人民解放軍火箭軍、中國人民解放軍戰略支援部隊成立大會在八一大樓隆重舉行,習近平主席將一面鮮艶的軍旗授予火箭軍司令員魏鳳和、政治委員王家勝。從此,火箭軍作爲中國人民解放軍序列中的一個新軍種正式誕生,被稱爲真正意義上的「第四軍種」,而「第二炮兵」則成爲我國戰略導彈部隊的「曾用名」。習近平在訓詞中强調,火箭軍是我國戰略威懾的核心力量,是我國大國地位的戰略支撑,是維護國家安全的重要基石。火箭軍全體官兵要把握火箭軍的職能定位和使命任務,按照核常兼備、全域懾戰的戰略要求,增强可信可靠的核威懾和核反擊能力,加强中遠程精確打擊力量建設,增强戰略制衡能力,努力建設一支强大的現代化火箭軍。2016年9月26日,習近平專門視察火箭軍機關,在講話中再次高度評價了火箭軍的戰略地位和歷史貢獻,强調要以黨在新形勢下的强軍目標爲引領,貫徹新形勢下軍事戰略方針,堅持政治建軍、改革强軍、依法治軍,牢記歷史使命,提升戰略能力,努力建設一支强大的現代化火箭軍。
  人物篇:「聽從黨指揮,熱血寫忠誠」
  火箭軍是一個相對年輕的軍種,也是一個英雄輩出的群體。50多年來,全體官兵大力弘揚「愛部隊、獻身導彈事業,愛陣地、弘揚創業精神,愛本職、爭創一流成績」的「三愛」精神,形成了富有戰略導彈部隊特色的優良傳統和過硬作風,先後涌現出被中央軍委授予榮譽稱號的「導彈發射先鋒連」某部三連、「導彈發射先鋒營」某部一營、「愛軍精武標兵」曾蛟、「獻身國防現代化模範科技幹部」黃炳華、「忠誠履行使命的模範指揮員」楊業功、戰略導彈作戰運用研究領域領軍人丘成龍、被譽爲「能頂好幾個導彈旅長」的女專家李賢玉、「全國抗震救灾模範」陳大桂等先進群體和英模人物。
  在火箭軍的歷史星空中,兩彈一星元勛注定是閃耀著璀璨光輝的群星。兩彈一星是對核彈、導彈和人造衛星的簡稱,最初指原子彈、導彈和人造衛星,後來隨著氫彈、中子彈等核武器的相繼問世,「原子彈」遂演變爲核武器的合稱「核彈」。兩彈一星既是新中國科技實力發展的標誌性事件,也是火箭軍建設發展的前提和基礎。1999年9月18日,在慶祝新中國成立50周年之際,黨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決定,對當年爲研製兩彈一星做出突出貢獻的23位科技專家予以表彰,並授予兩彈一星功勛獎章,他們是:於敏、王大珩、王希季、朱光亞、孫家棟、任新民、吳自良、陳芳允、陳能寬、楊嘉墀、周光召、錢學森、屠守鍔、黃緯祿、程開甲、彭桓武、王淦昌、鄧稼先、趙九章、姚桐斌、錢驥、錢三强、郭永懷。兩彈一星元勛都是在航空航天、核武開發、國防科技領域做出重大貢獻的專家,許多都與戰略導彈武器裝備的發展有著不解之緣。如錢學森不僅是國防部第五研究院首任院長,而且是我國提出「火箭軍」這一名稱的第一人。這些專家在特殊的年代裏,「幹驚天動地事,做隱姓埋名人」,克服了常人難以想像的困難,突破了一個個技術難關,不僅爲國防科技發展建立了特殊功勛,而且鑄就了「熱愛祖國、無私奉獻,自力更生、艱苦奮鬥,大力協同、勇於登攀」的「兩彈一星精神」,其英名與功績,必將永載史册。
  向守志是第二炮兵首任司令員,而且也是唯一兩次被中央軍委任命的第二炮兵司令員,這在全軍都是極爲罕見的。向守志原名向守芝,是一名參加過長征的老紅軍,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1960年6月,時任第15軍軍長的向守志被任命爲西安炮兵特種技術學校校長。這是一個爲戰略導彈部隊培養技術人才的學校,向守志作爲首任校長,率先垂範,吃苦在前,克服初創時期的重重困難,尤其是人材、教材、器材「三材匱乏」的問題,爲學校發展和人才培養奠定了基礎。1965年8月,他被任命爲軍委炮兵副司令員,分管導彈部隊工作。爲了給導彈部隊「安家」,他跟隨張愛萍領導的工作班子,根據中央軍委確定的山(鑽山)、散(分散)、洞(打洞)方針,深入中國腹地的叢山林海進行勘察,爲戰略導彈部隊選擇地址、建設陣地,立下了汗馬功勞。按照周恩來「嚴肅認真,周到細緻,穩妥可靠,萬無一失」的指示要求,向守志嚴密組織導彈發射訓練,推動部隊儘快形成作戰能力。1967年,中央軍委任命他爲第二炮兵首任司令員。但僅僅過了43天,這一任命便被取消,向守志也受到批鬥和隔離。1975年4月,中央軍委再次任命向守志爲第二炮兵司令員。同年8月,中央軍委發出通知,公布了經黨中央和毛澤東主席批准的各總部、各軍兵種、各大軍區主官的任命,其中第二炮兵司令員仍由向守志擔任。這是黨中央、中央軍委對他擔任二炮司令職務的再次確認。在這一崗位上,向守志爲第二炮兵的建立和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直到「文革」結束後調任南京軍區副司令員,才離開他爲之奮鬥和奉獻多年的戰略導彈部隊。
  被譽爲「導彈司令」的楊業功,入伍40多年,歷任第二炮兵戰士、參謀、營長、旅長、基地司令員等職。他一心一意想打贏、謀打贏,參與籌建了我軍第一個新型導彈旅,先後參加了多次重大軍事演習和國慶50周年天安門大閱兵。特別是擔任基地司令員期間,他和黨委「一班人」精心謀劃,精心組織,部隊力量建設、戰場建設、軍事訓練、人才培養和裝備配套等方面取得顯著成績,部隊戰鬥力得到快速提高。他對導彈部隊事業執著追求,工作扎實深入,每年有100多天到部隊檢查指導,每個新建陣地都是親自勘察、選點,所有點位都熟記於心。他以高昂的精神狀態拼命工作,即使在病重期間仍然牽挂部隊建設,直到生命最後一息。他始終保持艱苦奮鬥的政治本色,生活簡樸,清正廉潔,秉公用權,不謀私利,在官兵中樹立起良好的形象。「高溫酷暑三伏天,水竹山中操練聲。正規訓練高標準,從難從嚴出精兵。」這是楊業功寫贈戰友的詩句,也是他的夫子自道之詞。2004年7月,他因積勞成疾病逝,年僅59歲。2005年12月,中央軍委授予楊業功「忠誠履行使命的模範指揮員」榮譽稱號。同年,他被評爲「感動中國」人物。「鑄就長纓銳旅,鍛造導彈雄師。他用尺子丈量自己的工作,用讀秒計算自己的生命。未曾請纓提旅,已是鞠躬盡瘁。他是中國軍人一面不倒的旗幟!」頒獎詞中的這番評語,正是楊業功華彩軍旅的生動寫照。
  裝備篇:「烈焰雄風驚天地」
  火箭軍的主要裝備是導彈。導彈自從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問世以來,便以其得天獨厚的優越性越來越受到世界各國的普遍重視,成爲現代戰爭中決戰決勝的關鍵性武器,導彈技術水平則成爲衡量一個國家軍事實力的重要標誌。導彈的分類方法很多,其中按作戰使用可分爲打擊戰略目標的戰略導彈和打擊戰役戰術目標的戰術導彈。戰略導彈是戰略武器的主要組成部分,用於打擊戰略目標,通常可携帶核彈頭。戰略導彈按射程又可以分爲中程、遠程和洲際導彈。世界著名的戰略導彈有美國的「民兵3」洲際導彈、「三叉戟2」潜射彈道導彈、戰斧式巡航導彈和俄羅斯的「白楊M」戰略導彈、「輕舟」潜射彈道導彈等。我國的火箭軍目前裝備東風系列彈道導彈和長劍巡航導彈。
  人民火箭軍的武器裝備發展可以說是從零起步的。20世紀50年代末成立的導彈營,便面臨著「有槍無彈」的尷尬局面。國防部第五研究院成立後,首先重點開展了蘇制P-2型近程地地導彈的仿製工作。蘇聯中斷援助後,給仿製工作造成很大困難。在科技人員的共同努力下,於1960年下半年完成仿製(東風-1),並成功進行了3次發射試驗。同年開始,五院把研製工作重點轉到中近程地地導彈(東風-2)上,並於1964年成功進行了飛行試驗。1966年10月27日,我國用改型的中近程地地導彈,運載真實核彈頭,成功進行了發射試驗,從而掌握了導彈核武器技術。1966年12月26日,第一代中程地地導彈(東風-3)試射成功,並於1969年10月11日成功發射,標誌著我國具備了覆蓋周邊部分地區的火力打擊能力。1970年1月30日,第一代遠程地地導彈(東風-4)試射成功,後於1977年11月22日第一次成功發射,標誌著我國火力範圍可以延伸到亞太絕大部分地區。1971年開始,第一代洲際導彈(東風-5)開始試驗,並於1979年11月26日第一次成功發射,標誌著我國開始具有覆蓋世界絕大部分地區的打擊能力。至此,第二炮兵的作戰能力實現了由近程打擊到中程打擊、由中程打擊到遠程打擊、由遠程打擊到洲際打擊的歷史性跨越。
  這一時期,第二炮兵裝備的是第一代國産核導彈,發動機均爲液體火箭發動機,體積大、反應慢,並且只能實施固定陣地作戰。20世紀80年代後期,根據鄧小平「用導彈打游擊」的指示,第二炮兵開始裝備第二代固體中近程導彈。第二代導彈具有體積小、重量輕、反應快、機動能力强等優勢,標誌著我國導彈技術發展到了一個新階段,武器裝備作戰性能得到較大提高,也推動作戰樣式實現了從固定陣地作戰向機動作戰的跨越。90年代以後,第二炮兵開始組建常規導彈部隊,常規導彈的威懾和突擊能力得到迅速提高,逐步發展成爲一支具備核常雙重威懾、雙重作戰能力的重要戰略力量。目前,火箭軍的武器裝備已形成液體與固體並存,核導彈與常規導彈兼有,近程、中程、遠程、洲際導彈齊備的武器系列。
  火箭軍的武器裝備是涉及國家安全的核心機密,因此我國地地戰略導彈的每一次亮相,都會在世界範圍內引發廣泛關注。1984年新中國成立35周年國慶閱兵,是第二炮兵成立以來首次參加的國慶閱兵,也是首次向世人公開展示我國自行研製的戰略核武器。第二炮兵受閱部隊展示的主要是東風系列導彈。二炮方隊由兩輛指揮車和中程、遠程、洲際3種型號共9枚導彈組成。當9枚戰略導彈在12輛牽引車的牽引下通過天安門廣場時,觀禮臺上沸騰了。第二天,世界各大報紙和電視新聞都在顯著位置報道了中國的戰略導彈部隊。英國《泰晤士報》說:「中國今天第一次將它的導彈家族展現在世界面前,足以證明它有覆蓋地球每一個角落的能力和自信。一個沉睡的東方巨人醒了,它敢於向世界說不!美、蘇兩國在決定世界事務時,將不得不考慮中國戰略導彈部隊的存在。」1999年國慶閱兵中,第二炮兵的受閱方陣達到4個,展示了中程彈道導彈東風-21、遠程彈道導彈東風-31以及常規地地導彈東風-15和東風-11,規模和型號都比1984年有了顯著提高。與15年前的初次亮相相比,這一次人們發現中國戰略導彈「個頭變小了」,正如外國軍事評論家所說的那樣,這由大到小的變化,標誌著中國戰略導彈部隊現代化建設和質量建設取得了歷史性進展。2009年國慶閱兵中,第二炮兵的受閱方陣達到5個,展示了5種新型導彈、78輛發射車,包括常規地地導彈東風-15B和東風-11A、中程彈道導彈東風-21C、遠程彈道導彈東風-31A以及首次公開亮相的新型巡航導彈長劍-10。2015年9月3日抗戰勝利日大閱兵,是第二炮兵展示武器型號和數量最多的一次,共有6個裝備方隊、7種導彈型號接受檢閱,包括常規導彈第一方隊(東風-15B、東風-16)、常規導彈第二方隊(東風-21D)、常規導彈第三方隊(長劍-10A)、核常兼備導彈方隊(東風-26)、核導彈第一方隊(東風-31A)、核導彈第二方隊(東風-5B),充分展示了大國長劍的風采。
  征程篇:「鍛造戰略鐵拳,捍衛和平安寧」
  半世紀艱辛備曆,五十載風雨兼程。自20世紀50年代醞釀籌建導彈部隊,到1966年第二炮兵正式組建,再到2015年火箭軍領導機關成立,人民火箭軍一路走來,一路凱歌,雖沒有炮火硝烟的戰爭歷練,却也有破浪乘風的奮鬥歷程,取得了令人振奮的成就,譜寫了可歌可泣的篇章。
  戰略導彈部隊組建之初,克服重重困難,進深山、上高原、入荒漠,戰天鬥地,爲國鑄劍,在極端艱難的條件下,很快具備了實戰能力和威懾能力,先後實現了從近程、中程、遠程到洲際打擊的跨越,有力保衛了國家安全。進入20世紀80年代,軍隊建設指導思想實施戰略性轉變,從立足於早打、大打、打核戰爭的臨戰準備狀態轉到和平時期建設軌道上來,第二炮兵也轉入現代化建設軌道。鄧小平親自接見第二炮兵主要領導,對二炮部隊建設發展作出重要指示。根據形勢任務的變化,第二炮兵把「建設一支具有中國特色的精幹有效的戰略導彈部隊」作爲總體目標,突出「訓爲戰」原則,廣泛開展科技練兵活動,努力做到「一個常年,兩個不經」,即常年保持作戰能力,不經臨戰訓練、不經人員裝備補充即可遂行作戰任務。1983年8月,第二炮兵舉行了第一次大規模核反擊戰役演習,二炮、基地、支隊三級首長機關及部分實兵參加。1988年11月,第二炮兵在某基地組織了首次導彈旅在核條件下的研究性作戰演習,演習以二炮作戰指導思想及導彈旅作戰條令爲依據,以核戰爭爲背景,從理論和實踐上研究了導彈旅在核條件下作戰的組織指揮、作戰行動和各專業分隊作戰保障等有關問題。這兩次演習的組織實施,標誌著第二炮兵開始具備組織戰略性核反擊戰役和戰術核反擊行動的大規模核反擊作戰能力。80年代後期第二代核導彈裝備部隊後,第二炮兵適應裝備發展帶來的新變化,很快實現了由固定陣地作戰向機動作戰的新跨越。
  20世紀90年代,世界戰略格局發生重大變化,第二炮兵緊貼使命任務搞建設抓戰備,實現了從核懾戰能力到核常雙重懾戰能力的提升。1991年8月,第二炮兵開始組建常規導彈部隊,由此拉開我軍常規導彈部隊建設的序幕。1993年4月5日,根據中央軍委命令,常規導彈旅正式列編第二炮兵。1995年7月21日至26日,第二炮兵向東海公海海域準確發射了6枚地地導彈,掀開了二炮發展史上新的一頁。90年代中期,台獨勢力囂張,台海局勢嚴峻,爲配合國家外交、軍事鬥爭,實現黨中央、中央軍委戰略意圖,第二炮兵組織了一系列重大演訓活動。1996年3月,第二炮兵常規導彈部隊先後成功向預定海域發射導彈,4枚地對地導彈全部準時起飛、全部準確命中目標,受到全國軍民的高度稱贊和世界輿論的廣泛關注。同時,二炮部隊還參加了三軍大型聯合作戰演習。這些有力措施,充分展示了我國戰略導彈部隊的過硬戰鬥力和維護祖國統一的堅强決心,給台獨分子和敵對勢力以有效威懾。21世紀以來,戰略導彈部隊廣泛參加全軍各類重大演習,圓滿完成以發射爲核心的各項訓練任務,實戰能力和戰備水平不斷躍上新臺階。在加强對外軍事交流、應對非傳統安全威脅、遂行非戰爭軍事行動任務中,戰略導彈部隊也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從接待外國代表團到出訪世界各大洲,從抗擊自然灾害到支援北京奧運會,從參加國慶大閱兵到勝利日大閱兵,人民火箭軍都以其特殊能力圓滿完成了重大任務,展示了戰略導彈部隊「威武之師、文明之師、科技之師」的風采,向黨和人民交出了合格的答卷。
(韓洪泉/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