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變異下的群體免疫

  在比「德爾塔」更强的、下一個新冠病毒變異株出現之前,人們要做的就是積極接種疫苗,以儘早實現群體免疫。當下,全世界的專家幾乎已經達成共識——因爲誰也無法預料,現有的疫苗對預防未知的新冠病毒變異株的有效性如何,所以人類不得不通過提高疫苗接種速度的方式,與病毒賽跑。
  今年5月,世衛組織根據變異株的致病力和傳播特點,曾列出4個「需要關注」的新冠病毒變異毒株,其中就包括最早在印度發現的德爾塔毒株,其餘3個分別是最早在英國發現的阿爾法毒株、最早在南非發現的貝塔毒株以及最早在巴西發現的伽馬毒株。
  根據目前在多國進行的研究,「德爾塔」是已知變異毒株中傳播力和耐藥性最强的一種,且「德爾塔」的加强版變異株「德爾塔+」已經出現,這一切都迫使全世界必須加快應對病毒變異的步伐。
  閾值提高
  群體免疫是指對傳染病的間接抵抗力,當人群通過接種疫苗或先前患有一種傳染病而獲得免疫力時,就會形成這種抵抗力。群體免疫意味著社區內的很大一部分人對某種疾病有免疫力,從而使疾病不太可能進一步傳播。
  耶魯大學醫學病理學家、呼吸道病毒專家艾倫•福克斯曼,將群體免疫比作使病毒進入「死胡同」。福克斯曼說:「如果你在咳嗽、打噴嚏,飛沫到達易感人群,那麽病毒就會繼續傳播。但如果病毒到達有免疫力的人身上,就像撞上了一堵墻,病毒就不能再繼續蔓延了。」「我們需要儘快接種疫苗,這樣我們就可以防止新冠病毒的傳播,也將防止變異的出現。這是疫苗和變異之間的競賽。」
  許多國家正在努力跑贏這場比賽。對一國而言,要實現群體免疫,需要多大比例的人口獲得免疫力呢?這個群體免疫的閾值大概是多少?
  福克斯曼舉例說,例如,麻疹傳播非常容易,估計有95%的人口需要接種疫苗以實現群體免疫,小兒麻痹症的閾值則約爲80%。在新冠肺炎疫情剛開始流行時,人們對這一閾值給出了60%~70%這樣的估計。
  「但隨著變異毒株的增加,傳染性的增强,疫苗的有效性可能受到削弱,這一閾值可能會更高」,耶魯大學全球健康研究所所長、醫學博士薩德•奧馬爾說,「即使達到了群體免疫的閾值,仍然會有較小規模的暴發。這是因爲疫苗覆蓋率總是不平衡的,有些地方的『餘燼』會引發局部『火災』。」
  中國疾控中心研究員、科研攻關組疫苗研發專班專家組成員邵一鳴表示,「這個閾值主要取决於病毒或細菌傳播能力的强弱,我們叫基本再生數(R0)。直觀地說,就是一個感染者能傳染給多少個易感人群,這個數字越大,病毒的傳播能力就越强。建立群體免疫屏障的接種率可以用『(1-1/R0)×100%』算出。R0就是一個病毒携帶者能傳染幾個人。雖然研究數據不同,但新冠病毒的R0數值大致爲3。按這個公式計算,需要66%的人接種疫苗才可以建立免疫屏障。由於疫苗的保護率不是百分之百,所以綜合考慮,大概需要80%~85%的人注射疫苗,才能建立群體免疫屏障。」
  疫苗的有效性
  和麻疹、小兒麻痹症等傳染病不同的是,流感和新冠病毒更爲複雜,因爲這類病毒會隨著時間推移不斷進化、變異,這意味著以前所獲得的抗體不能提供長期的、一勞永逸的保護。正因爲如此,流感疫苗只好不斷進行重新配製,以抗擊下一個流感季出現的主要毒株。新冠疫苗也面臨類似處境。
  福克斯曼說,新冠肺炎很可能無法被根除,而是成爲地方性疾病,就像流感或普通感冒那樣。
  據瞭解,全球範圍內正在使用的新冠疫苗被證明對德爾塔等變異毒株仍然有效,但效果有所下降。根據最近的一項研究,輝瑞生物科技公司的疫苗對德爾塔變異株的預防有效性爲88%,而其對阿爾法毒株的有效性爲93%。但一劑疫苗對德爾塔病毒的有效性只有33%。
  美國貝勒醫學院國立熱帶醫學學院院長彼得•霍特斯說:「完全免疫(主要指打完兩劑疫苗)的人,應該能很好地應對新的變異。然而,單劑疫苗提供的保護似乎很低。」
  邵一鳴則表示,「我們看到的病毒變異主要是基因水平的變異,隨時都在發生,但並不一定影響病毒的傳播特性、致病性和逃脫免疫保護的特性。我們的疫苗能够應對絕大部分的變異毒株。目前來看,貝塔毒株和伽馬毒株會造成中和抗體的下降,對疫苗的挑戰相對大一些。我們也正在密切關注德爾塔毒株的情况,正在開展研究,積累數據。初步研究結果顯示,我們現有的疫苗還是可以應對德爾塔毒株的,可以産生保護作用。所以現在大家還不需要擔心,相關部門都在密切跟踪,一旦出現了現有疫苗不能應對的變異毒株,我們就會有新的疫苗投入使用。」
  耶魯大學醫學院傳染病專家馬尼沙‧約塔尼則表示,研究人員尚不清楚在感染過病毒或接種疫苗後,體內的抗體能持續對抗病毒多久。因此,某種强化注射(比如增加劑量或打第三針作爲加强針)可能是必要的。
  群體免疫難題
  總體來說,除了疫苗持續有效性的問題外,多國衛生、疾控部門及專家認爲,實現群體免疫還面臨三個普遍存在的問題:疫苗分配不均、對疫苗的懷疑態度,以及未成年人接種疫苗。
  《自然》周刊刊文稱,目前,在低收入國家只有不到1%的人口接種新冠疫苗。
  此外,歐美等地民衆對疫苗仍存在猶豫態度,尤其是美國中青年群體的接種意願較低。這與一場持續10多年的「反疫苗運動」有關,人們擔心疫苗本身帶來的副作用;其次,歐美監管機構證實阿斯利康、輝瑞和莫德納疫苗存在血栓問題,而且年輕女性出現血栓問題的幾率較大,民衆對此心有恐慌。
  目前大多數的科學研究顯示,兒童感染新冠病毒的幾率比老人低。因此,各疫苗研發機構在設計疫苗時,優先設計針對老人的疫苗。
  由於缺乏臨床試驗數據,目前全球所有的新冠疫苗接種都有年齡限制。這一限制讓在總人口中實現群體免疫的目標難上加難。以美國爲例,18歲以下人口占總人口的24%。如果大多數18歲以下的人不接種疫苗,那麽18歲以上的人就必須100%地接種疫苗,才能達到實現群體免疫的閾值。但現實是並非所有成年人都願意接種疫苗。
  據報道,美國已經緊急授權輝瑞疫苗在12~16歲年齡段的人群使用。美國還開始測試新冠疫苗用於12歲以下兒童時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這意味著,未來疫苗的接種將延伸至更低齡的兒童群體。但目前疫苗在12歲以下年齡段兒童身上使用是否安全和有效,還需要疫苗研發者的臨床試驗來證明。
  邵一鳴表示,實現群體免疫屏障取决於兩個因素:一是足够的疫苗供應,二是接種的速率。「到今年年中,我國的疫苗産能將基本達到峰值,下半年疫苗的供應量就會大大增加,有了充足的疫苗和較高的接種速度,今年剩下的半年多時間完全可以實現建立我們國家的群體免疫屏障。」
(胡艷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