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事求是靈活實施港人入境防疫措施議題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應變協調中心在前日舉行的記者會指出,根據流行病學的原則,在經過兩個最長的潛伏期,即在病例確診和採取措施的二十八後,若沒有出現新增確診病例,便可以說本澳今次的疫情轉為穩定。而且還在回應何時放寬港澳通關措施的議題時,透露了如下的設想:需評估兩地疫情狀況,若潛伏期結束後,澳門無出現新確診個案,相信鄰近地區也會對澳門恢復信心,才有望放寬通關措施。並重申澳門一直與鄰近地區政府保持溝通,有新進展會通報。
  按照這個表述的語氣,就可能是「風水輪流轉」,輪到澳門是被動或「需求值」的一方了。實際上,在前一段時間的港澳通關議題上,似乎是澳門掌握著主導權,因而兩地政府就往來人士通關便利措施安排初步達成的共識,就被香港人視為帶有「歧視」及「偏見」性質的「放寬」措施:香港人士入境澳門,必須完成兩劑新冠疫苗接種十四天、持有四十八小時內核檢陰性報告等,來澳後亦需接受多次核酸採樣,初步設定有關人士的健康碼為藍色,活動範圍會有限制,如居住特定酒店的樓層(當時有五十一間酒店表態願意接待「藍碼」人士,可提供約二千七百間客房),不可參加不佩戴口罩的活動等。而澳門居民往香港的通關便利措施,與香港居民來澳的通關措施並不掛鈎,香港較早前推出的「來港易」計劃,適用於澳門居民入境香港,只是因為廣州的疫情影響計劃暫未推行,具體通關方案仍待香港政府公布,但相關措施會相對寬鬆。
  當時就有不少人分析,澳門對香港人士的入境檢疫政策,比內地居民的入境檢疫政策要嚴謹得多,可能是中央的統一部署。因為當時香港的疫情尚較為嚴峻,尚未能完全實現本地區病例「清零」,擔心香港人士會以澳門為「中轉站」,在進入澳門後,轉入內地時享受澳門居民和內僱人士入境內地豁免隔離醫學觀察的優惠政策,以逃避香港人士入境內地必須接受的隔離醫學觀察,從而有可能將病毒攜帶進內地,壞了澳門的「招牌」,更嚴重的可能會因此而被撤銷澳門所享有的豁免隔離醫觀的優惠措施。
  實際上,在中央嚴厲執行「外防輸入」的防疫政策下,直到如今全國的對外口岸,只有對澳門入境是轄免隔離醫觀的,對從其他各口岸入境的中國公民(至今仍然禁止外國人入境),包括香港居民和台灣同胞,都是必須進行隔離醫觀的。中央對澳門如此厚待,除了是考慮到澳門經濟結構單一,對內地遊客依賴甚深,及有相當比例的澳門居民及內僱人士是在珠海及中山住宿等因素之外,更重要的是,澳門持續沒有發生本地區病例,澳門居民和內僱人士是屬於「安全人群」;而且澳門也實行嚴格的禁止外國人入境的措施,等於是為國家把守好「第二道國門」。
  在此背景下,對於可能會在到了澳門之後再入境內地的香港居民,就必須考慮國家對香港居民必須實施隔離醫觀措施的「同一性」,亦即同步了。因此,當時就有了較為嚴苛的所謂「放寬」港人入境澳門的檢疫措施的設想。而香港輿論則認為這是出於「偏見」的「歧視」。
  其實,如果是為了對中央負責,體現對香港居民入境內地檢疫措施的「同步」,可以透過珠澳防疫抗疫聯防合作機制,規定到了澳門的香港人士,不能由澳門各口岸前往內地。當然,他們在澳門逗留了十四天,證實沒有發現受到感染,是否可以比照澳門居民,豁免隔離醫觀,而是持憑在有效期內的核酸檢測報告,入境內地?則有待內地相關權責結構決定。總之,不應該實行「一刀切」,必須實事求是,靈活對待。
  或許,當時澳門設想的「放寬」港人入境檢疫措施,與香港對澳門研擬對澳門居民相對寬鬆的入境檢疫措施,呈現「不對等」的情況,除了是澳門當時是處於四百六十多天沒有發生本地區病例,而曾經疫情嚴重的香港則是本地區病例剛實現「清零」的「不對等」客觀現實之外,可能也出於一種主觀心理,就是對當初香港方面未徵詢澳門意見就單方宣布關閉港澳碼頭予以「報復」的心態。
  因此,當澳門很不幸地,發生了四宗輸入型確診病例,打破了「金缽」之後,已經實現多天本地病例「清零」的香港,卻來了個對「否定」的「否定」,宣布延長執行《預防及控制疾病條例》下多條規例的有效期,由原定在八月中至九月底届滿,延長至明年三月三十一日。相關規例涉及禁止群組聚集、强制佩戴口罩、强制檢疫、强制檢測等。實施對象包括澳門,亦即是在明年三月三十一日之前,澳門居民入境香港,仍然必須接受隔離醫觀等嚴厲的防疫措施。這也是「以牙還牙」乎?
  其實,香港和澳門都是實行「一國兩制」的兄弟地區,都要兌現「愛國者治港/治澳」,雖然有著良性競爭的關係,但不是什麼「冤家對頭」,因而應當同甘苦,共患難,互相幫助,互相扶持,何必斤斤計較,「睚眥必報」?團結一致向前看,才是「賢能愛國者」的應有之道。
  其實,對香港居民入境適度開放,對澳門還是有利的。此前,在內地尚未開放「自由行」之前,香港遊客就是澳門的旅遊業的主要客源。雖然也有其他旅客如日本(據說日本人對大三巴牌坊的建築史懷有特別的情結)等。尤其是博彩業,還是以香港旅客為主。正因為如此,何鴻燊才改革港澳航運模式,引進噴射船,讓香港遊客更方便來澳門,甚至傳說有家庭主婦來澳門落注個把小時後才回港買餸煮飯。這也是「澳博」之所以搬遷八佰伴及放棄回力球場,將之改建為賭場的主要原因,就是因為靠近港澳碼頭也。後來,在討論新城填海區規劃時,「澳博」和漁人碼頭還極力反對將港澳碼頭搬遷到新城填海區A區的設想。
  此前曾有人指出,即使是內地開放「自由行」之後,香港旅客對澳門博彩業的貢獻仍佔有一成以上。因此,在目前內地仍有個別地區遭受「德爾塔」變異株襲擊,各地中高風險地區「此起彼伏」,嚴重影響內地居民來澳旅遊的情況下,適當放寬香港居民入境,可能是對今年財政收入預算「不達標」予以補救的一個適當辦法。
  經過這次「斷纜」之後,反而驗證了澳門預案的分區分級精準防疫措施,取得了成效,並將會成為澳門在「新常態」下的成熟抗疫策略。而且更重要的是,這項抗疫策略獲得了中央和內地相關地區的認可和接受。因而在澳門「失陷」之後,仍然豁免對澳門居民入境實施隔離醫觀措施,只是收縮核酸檢測的有效期而已。中央和內地相關地區,將澳門的「紅碼區」和「黃碼區」,比照為內地的高中風險地區,並不因為有個別中高風險區就實行全域「封鎖」。相對而言,澳門即使是出現「紅碼區」和「黃碼區」,也不是全城「封城」。
  既然如此,還要實施「防火防疫防港人」,就沒有必要了。現在,香港也已經有六十多天本地區病例「清零」,按照內地的標準,應是屬於低風險地區,因而就應實事求是地靈活處理港人入境澳門的檢疫措施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