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動出擊抓住灣區合作機遇 鄒玖勝

  近日中央派出了較高規格的「《十四五規劃綱要》宣講團」,到香港舉行宣講會,讓香港各界更好瞭解「十四五規劃」,以及香港的機會在哪裡。對於香港而言,宣講會代表著重視又帶有鞭策意味。所謂「市場經濟,競爭激烈,不進則退,慢進也是退」,道出發展才是硬道理。而作為經濟結構單一化的澳門,更應時刻抱有危機意識,要「快狠準」抓住灣區合作的大機遇。
  新冠疫情爆發一年多以來,本澳經濟復甦之路備受考驗,8月初新增四宗新冠確診個案,令疫情防控措施一下子收緊,再次打擊社區經濟復甦,且疫情對本澳經濟景氣的傷害,也較之前輸入性案例嚴重。疫情嚴重影響中小企經營,各行各業幾乎已重新按下「暫停鍵」。預計經濟復甦步伐短暫受挫,恢復速度將較之前稍慢。據博監局資料顯示,本澳首七月賭收574.67億元,按年回升63.9%,但與一九年同期的1,739.6億相比,僅為疫情前33%。由於再受確診病例打擊,市場預期8月賭收不足40億元,距離政府預算全年賭收1,300億元目標越來越遠。可見疫情完整暴露澳門整體經濟過度依賴博彩業的短板,如今各行業仍受博彩旅遊業的牽動,一損俱損。
  有分析指出,後疫情時代要立足市場,便需要適應市場變化,轉型是必經之路。短、中、長期而言,內地依然是本澳經濟復甦的重要推動力,內地防疫出色,經濟穩中發展,各地城市發展迅速,市場龐大、資源豐富,經濟保持活力。最新發佈的二一年財富世界五百強企業名單中,粵港澳大灣區入圍企業數量首次超越紐約灣區,排名整體上升,粵港澳大灣區已與其他灣區並駕齊驅。粵港澳大灣區產業協同更具優勢,高品質發展趨勢明顯。澳門作為大灣區城市之一,應緊貼國家發展,利用灣區資源和政策紅利,助澳加快轉型,打破現有困局。
  其實最近在廣州發佈的《中國粵港澳大灣區改革創新報告(二○二一)》(粵港澳大灣區藍皮書)就透露,粵港澳大灣區(粵九城市+香港+澳門)在二○二○年克服了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衝擊,經濟增速保持大致穩定,灣區內地九市表現出較強的韌性。
  報告同時點明,今年粵港澳大灣區仍將面臨多重機遇與挑戰。隨著全球通過新冠疫苗構築起「群體免疫」屏障的推進,預計大灣區經濟將迎來全面復甦,主要經濟指標將逐步回暖。今年「十四五」開啟新時代,大灣區將充分發揮產業和區位優勢,率先探索有利於形成新發展格局的有效路徑,增強暢通國內大循環和聯通國內國際雙循環的功能,並加快向全面數字化方向發展,科技創新將成為粵港澳大灣區的重要依靠。港澳兩地需要準確把握自身角色和定位,在大灣區框架下加速港澳地區再工業化進程,調整經濟結構,帶動經濟適度多元發展。可見,要推動經濟復甦,澳門應以更主動、更積極、更果斷的行動,搭上國家發展快車,在國家發展新格局中扮演起重要角色,實現自身可持續發展,以防錯失「歷史性機遇」。
  事實上,針對本澳產業結構單一而備受疫情考驗的經濟難題,特區政府已明言,借助橫琴的廣闊空間,為本澳拓展新的發展機遇。在發表2021年財政年度施政報告時行政長官賀一誠表示,根據「一中心、一平臺、一基地」的發展定位,澳門要充分利用特殊地位和獨特優勢,在鞏固和提升傳統旅遊休閒產業的同時,積極培育新興產業,推動產業升級轉型,致力構建符合澳門實際、適度多元、具競爭力的產業結構,增強澳門經濟的發展動能和抗逆能力,鞏固提升特區競爭優勢,實現經濟適度多元可持續發展。包括積極推進澳門金融創新和金融科技發展。澳門在發展現代金融業方面可大有作為,打造中國——葡語國家金融服務平臺。立足服務粵港澳大灣區,助力「一帶一路」建設,推進金融創新和金融科技發展。加強金融軟硬基礎設施建設,完善金融法律體系。爭取降低澳門銀行、保險等金融機構准入門檻,實現橫琴與澳門之間資金自由進出。此外,建設跨境人民幣結算中心,研究探討在澳門建設以人民幣結算的證券市場,促進現代金融業發展。澳門將充分利用澳門單獨關稅區、中葡商貿合作服務平臺,以及對外聯繫網路等優勢,結合橫琴的空間和資源優勢,強化對外開放合作功能,搭建內地與「一帶一路」相關國家和地區,特別是葡語國家和拉丁語系國家交流合作的通道,助力國家全面開放。
  鼓勵發展澳門製造。澳門特區政府將協助企業提升產品品質,實現傳統產業升級,鼓勵發展「澳門製造」。推動工業轉型創新,拓寬發展空間,有效落實「鼓勵企業升級發展補助計畫」,支援企業以銀行貸款或融資租賃方式升級轉型的投資項目,推動企業向高端及高附加值的產業方向發展。鼓勵澳門企業利用橫琴空間打造澳門品牌。
  中醫藥拓展國際市場。特區政府將加快中成藥註冊管理制度立法,爭取更多中醫藥產品在澳門註冊、在澳門及橫琴加工生產、先在大灣區再逐步擴大到其他地區銷售。發揮中藥品質研究國家重點實驗室的作用,支持並配合品牌藥企在澳門建設中醫藥產業基地。全面改革和調整澳門投資股份有限公司定位與發展模式的思路,盤活投資項目以提升效益,並篩選歸併其屬下子公司,以充分發揮粵澳合作中醫藥科技產業園的平臺作用,推動中醫藥科研成果在澳門及橫琴的開發與生產轉化,促進中醫藥產品和服務拓展國際市場。
  由於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可為澳門帶來土地資源、專業人員、大型科技設備共用,以及更趨同澳門的開放市場空間。澳門可利用合作區的空間資源和政策優勢,適度擴大學生規模,增加外地生源,與各地著名院校合作辦學,推動澳門高等教育發展。現時澳門大學在大灣區的首個產學研示範基地——「珠海澳大科技研究院」,已經完成第一、二期場地的實驗室裝修,第三期工程正在籌備。示範基地將成為粵澳攜手加快推動澳門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項目。
  建設深度合作區的核心任務是促進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透過大力發展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為澳門經濟發展提供新機遇。合作區將重點推動以中醫藥研發製造為切入點的產業發展。因此,政府將建立與社會發展相適應的人才引進制度,現已完成檢討人才引進機制,預計今年第四季公開諮詢。人才引進將採取「定額」、「定向」、「定點」的方式執行。同時因應國家賦予定位,以及特區「二五」規劃中促進產業適度多元的發展方向,首階段將優先引入大健康、現代金融、高新技術及文化體育等四大重點發展產業的優秀領軍人才。此外,澳門海域開發利用離不開區域合作,合作區建設也將持續關注海域,包括加強開發利用周邊海島旅遊資源,推動粵港澳遊艇自由行,探索加強合作區與珠海港口的功能協調和產業聯動等。
  從上述看,特區政府在政策規劃上可謂面面俱到,體現出特區政府鐵了心要搞好經濟適度多元發展。只是,目前橫琴與澳門產業協調還存在一些實際問題。例如澳資企業體量還比較小。到去年底橫琴新區超五萬家商事主體,澳資企業超過三千家,佔比較低約為百分之六。且租賃和商務服務業、批發零售業兩大傳統行業佔比超過百分之五十,大量企業年納稅千元以下;二是產業協發對接機制未有效形成。澳門特區生活層級遠程高於橫琴新區,雙方直接對話較困難,開發如何服務澳門多元化兩地認識及利益訴求有差異。粵澳產業園雖由澳門篩選項目,但後期跟進服務等無深度融合,前端與後端不銜接;三是協同培育鏈條不完整。兩地制度等差異實際上壁壘深如「鴻溝」,人員、貨物、資金等有較多障礙。比如貨物自由流通「分線管理」政策實施不分,五年內實際享受政策企業較少;四是發展成果共用機制還未充分理順。比如在技術層面,琴澳統計共用和稅收共用涉及中央、省區市多級統計及稅收體等,還涉及粵澳、琴澳橫向數據及轉移支付,實施難度較大。
  針對上述問題,《中國粵港澳大灣區改革創新報告(二○二一)》提出兩點建議:第一做好琴澳產業協同頂層設計。一是在深度合作區框架下,破解兩地產業協同「共商」壁壘,形成「共育」合力。二是落實「分線管理」政策。比如橫琴放寬對「澳門製造」貨物原產地規則,放寬部分琴澳合作生產「澳門製造」原產地條件。又比如探索實施零關稅政策,內地旅客在合作區購物帶回內地,參照內地旅客到澳門及境外購物管理辦法監管。三是理順財稅收益共用機制。比如在深合區框架下以「共用」為牽引,重點解決兩地財稅共用、收益分成。又比如合理確定澳門投資利益分成安排,建立「琴澳稅收共用轉移賬戶」,對橫琴留成中涉澳稅收收入,通過琴澳稅收賬戶劃轉。
  第二,豐富琴澳產業協同內涵。一是合作打造國際旅遊目的地。依託澳琴旅遊深度融合、優勢互補,聯拓新景區、線路和產品,依託泛珠旅遊資源拓展中葡和海上絲路旅遊新通道。二是發展高附加值產業。比如發揮澳琴的優勢,加快部署數字新基建、重點發展成電路、人工智慧、大數據、VR/AR、區塊鏈等領域,推動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又比如積極發展現代金融業,聚焦證券、保險、銀行等跨境金融業務,整合琴澳的金融產業,建設粵澳跨境金融合作(珠海)示範區。三是發展新產業、新業態。比如構建「旅遊+」產業生態圈,積極培育和開發多樣化產業新業態,逐步將橫琴重點發展的現代金融、高新技術、總部經濟、專業服務和文化創新等產業進行有機融合,實現澳琴旅遊業全城共建共融共用。相關建議非常中肯,值得有關部門深思。
  眾所周知,開發橫琴是中央支持澳門發展的重要戰略決策,二○一九年十二月二十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慶祝澳門回歸祖國二十周年大會上,勉勵新屆政府要把握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機遇,亦提出要做好珠澳合作開發橫琴這篇文章。今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領導小組組長韓正在工作會議上亦指出,國家再次明確強調,澳門經濟要走適度多元發展之路,目前僅一關之隔的橫琴新區是合作的首選,是為澳門提供合作「新平臺」的重中之重,是澳門可以施展多元發展的大舞臺,這個問題,包括澳門在內的各方切莫「三心二意」、猶猶豫豫,必須在思想上、認識上、行動上高度統一;二是把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打造成為便利澳門居民生活就業的「新空間」。澳門天天喊著城市空間小,人口擁擠,就業選擇範圍少,現在國家明確鄰近的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是可選擇生活居住的嶄新空間,是澳門人可以告別林立的舊建築、狹窄的老街區,呼吸新鮮空氣的新家園。而深度合作區內的多元經濟探索實體及業態等新平臺,更可為澳門的年輕人提供全新的就業領域和機會,讓澳門人未來的就業空間更廣闊,為澳門逐步融入國家發展大環境奠定基礎;粵澳要努力合作把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打造成為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新高地」。中央對粵港澳大灣區尤其是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寄予厚望,希望這裡能通過新模式、新創造、新突破,將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營造成為一個全球投資者青睞的「窪地」,經濟發展的新引擎,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新高地」,引領全國改革開放新步伐。因此,在中央指導下,澳門應繼續與廣東省政府、珠海市政府共同做好政策的宣傳和解讀,根據深度合作區的戰略定位,建立共商共建共管的體制機制,聚焦優勢領域發展新產業,共建橫琴與澳門一體化高水準開放的新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