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里二度訪華  能帶來「新氣候」嗎

  【香港中通社8月31日電】美國總統氣候特使克里8月31日至9月3日訪華,期間將與中國氣候變化事務特使解振華在天津舉行會談。這是克里繼4月上海之行後,今年第二次訪華。不過當前中美關係整體氛圍比較冷淡,學者對克里此次訪華之行的成果並不樂觀。
  據中國生態環境部消息指出,中美氣候特使將在天津的會談中,就中美氣候變化合作、《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二十六次締約方大會等交換意見。美國國務院官網消息稱,在天津,克里將繼續討論4月17日《中美應對氣候危機聯合聲明》所述的氣候危機的關鍵方面。
  在中美關係持續僵化之際,克里時隔四月再次訪華有何意義?浙江外國語學院美國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王鵬直言,克里此次訪華真正的戰略意圖,或者說有可能實現的,是助力拜登政府的執政基礎。而現在中美能合作的經貿議題,已被美國高度安全化,無法「就生意談生意」,中美之間似乎只剩下氣候和環境問題,還不至於讓雙方「拍桌子」。
  王鵬認爲,對克里訪華成果不是特別樂觀,也不指望中美此次會就氣候問題開展積極的、熱烈的務實合作。
  關於克里此行的具體議題,據CNN的報導,克里此行是要說服中國加快實現中國所說的碳中和目標的速度,減少火力發電。在當前情勢下,克里想說服中國作出具體減排新承諾的前景是否樂觀?
  王鵬直言:「不樂觀。中國政府確實需要推動能源轉型,但中國一定是根據自身實際情況、國家發展階段、人民訴求,同時考慮國際公益,綜合考量出來的一套方案,然後分階段減少燃煤能源的份額。」  
  王鵬分析指出:第一,氣候、經貿等「低政治」層面的合作,無法逆轉政治、安全等「高政治」層面的對抗;第二,美國對華戰略打壓既源於中美在國際體系‘結構’中的位置變化,也源於美國對中國未來發展方向,及其對美國主導國際秩序所可能產生「威脅」的研判。這些都無法因中美氣候問題合作而改變。
  在王鵬看來,比較务实的做法是讓氣候合作儘量不受戰略對抗的負面影響。「在商言商」,就气候論气候,這恐怕是當前狀態下推動中美互利合作的最可行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