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證交所會否影響澳門證交所設立? 陳觀生

  國家主席習近平9月2日晚在2021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全球服務貿易峰會上發表視頻致辭。提出繼續支援中小企業創新發展,深化新三板改革,設立北京證券交易所,打造服務創新型中小企業主陣地。這是時隔三十餘年,中國大陸資本市場迎來又一個全國性證券交易所,至此形成京滬深三足鼎立之勢。北京證券交易所成為我國第五家證交所,而遲遲沒有下文的澳門證交所,是否已經被放棄?還需要多加觀察。
  設北交所體現國家戰略變化
  隨著習近平正式公佈這個消息,此前坊間「將成立北京證券交易所」的傳聞,獲得了證實。隨後,證監會發佈了「堅持錯位發展、突出特色建設北京證券交易所更好服務創新型中小企業高品質發展」的新聞通稿,對北京證券交易所準備做什麼,給出了解釋。證監會的「通稿」說:證監會將進一步深化新三板改革,以現有的新三板精選層為基礎組建北京證券交易所,進一步提升服務中小企業的能力,打造服務創新型中小企業主陣地。還說:建設北京證券交易所的主要思路是,嚴格遵循《證券法》,按照分步實施、循序漸進的原則,總體平移精選層各項基礎制度,堅持北京證券交易所上市公司由創新層公司產生,維持新三板基礎層、創新層與北京證券交易所「層層遞進」的市場結構,同步試點證券發行註冊制。而且強調,北京證券交易所將堅守「一個定位」——服務創新型中小企業,尊重創新型中小企業發展規律和成長階段,提升制度包容性和精准性。處理好「兩個關係」。一是北京證券交易所與滬深交易所、區域性股權市場堅持錯位發展與互聯互通,發揮好轉板上市功能。實現「三個目標」。一是構建一套契合創新型中小企業特點的涵蓋發行上市、交易、退市、持續監管、投資者適當性管理等基礎制度安排,補足多層次資本市場發展普惠金融的短板。二是暢通北京證券交易所在多層次資本市場的紐帶作用,形成相互補充、相互促進的中小企業直接融資成長路徑。三是培育一批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形成創新創業熱情高漲、合格投資者踴躍參與、仲介機構歸位盡責的良性市場生態。
  從中國證監會的表態不難看出維持新三板的分層制度,並平移到北京證券交易所,有利於支持優質中小企業,尤其是「專精特新」和「小巨人」企業,讓他們可以從嬰兒期一直發展到成熟期,資本市場核心仍是服務於實體經濟;從地域看,設立北交所有利於區域均衡發展,從此京津冀、珠三角和長三角分別有了全國性的交易所。不過,如何平衡包容、創新與監管仍是難題。
  眼下中國正重拳整治互聯網平臺亂象,但如何引導逐利的資金回流並支援實體經濟,對新三板升級成北交所後無論是在制度設計及交易規劃等各方面都提出更高要求。北交所成立,意味精選層掛牌公司從非上市公眾公司轉變為上市公司,相關上位法障礙掃除。未來應關注創新層、基礎層掛牌公司的性質,這直接關係到股東人數是否突破200人,以及可轉債轉股條件等。
  北京證券交易所的目的不簡單只是個股市。當中概股在美國輪輪羞辱,各種限制,面臨長期大國博弈可能發生的「政治迫害」,我們需要中國的納斯達克。如果有一天我們的人民幣國際化了,我們需要中國的納斯達克,按照目前上海、深圳、香港、臺北的情況,目前尚難以勝任。新的交易所與金融開放息息相關,因為承接的是世界級的金融需求。這個盤子不會僅僅局限在「我國多層次資本市場的又一次有力補充」的定位,而必然拓展到對外需求、外資橋頭堡考量上。
  從很早以前,大概2016年時就有在討論這個交易所到底放在哪裡。有說珠海橫琴的,有說澳門的,也有說中西部兩個支柱的(重慶、西安),但最終還是落在了北京。其實放在任何一個地方,都有足夠的理由,都可以,但是最終還是落在了北京,與形勢也有關係。從整體發展的角度,肯定有一個中西部和北方的考慮,如果沒有如今大國博弈的白熱化,沒有疫情,沒有經濟下行的巨大壓力,可能放在中西部也是一個比較好的選擇。此一時彼一時,但現在能夠支撐整個體系的,北京條件無疑是最好的。北京有眾多企業總部、眾多的金融機構、以及豐富的人才資源,能夠大大縮短解決問題的週期。而且,在目前經濟南強北弱,而且經濟重心還在南移的當下,南北金融結構差距顯得更大。北方對比南方慢慢被拉開的差距,使北方需要一個支點。
  澳門證交所被棄或已有端倪
  在此之前,澳門很多人沒聽到過「北京證券交易所」的傳聞。因為早在2019年2月18日,以「中共中央、國務院」名義下發的「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裡,明確提出「研究在澳門建立以人民幣計價結算的證券市場」。2020年11月的時候,多家媒體還曾報導過:國家發改委對政協委員的提案做答覆的時候透露,樂意見到澳門證券交易所設置在珠海橫琴。中國第五家證券交易所將是澳門證券交易所,也是許多媒體確認的事情。
  2019年底,據有關負責人透露:澳門證券交易所方案已經呈報中央,希望能夠將澳門證券交易所打造成人民幣離岸市場的納斯達克。同時,廣州期貨交易所已經在部門徵求意見,估計今年年底之前有可能會批准。這意味著,廣州期貨交易所離落地只有一步之遙,而澳門證券交易所或將橫空出世。繼港交所和深交所之後,大灣區再添兩大重要交易所。
  當時有人猜測,澳交所將是澳門回歸20周年迎來的最大政策紅利之一。這個以博彩娛樂著稱的特區城市,將會獲得超級金融地位的加持,在離岸市場將與香港形成兩足鼎立之勢。雖然在短期內仍然無法與香港相匹比,但只要第一步邁出去,未來前景不是一般可期。但隨後卻沒有任何新的資訊再透露出來,特別是沒有任何中央層面的明確資訊。之後反而是廣州期貨交易所率先掛牌成立,直到2020年11月的時候,也只是國家發改委在對政協委員的提案做答覆的時候透露,樂意見到澳門證券交易所設置在珠海橫琴,可見其遠未列入高層決策。
  澳門發展證券市場有其獨特優勢:一是自由開放的經濟貿易環境、自由兌換的貨幣制度、低稅率的稅收制度、及時的資訊流動、高效的金融監管;二是澳門資金流動量大且高度國際化;三是澳門法律制度在與境內法律高度融合的同時,也有著與全球資本市場聯接的法律體系;四是搭建澳門金融資產交易平臺重點服務於債券市場和融資租賃市場,形成與深交所、港交所的錯位發展。
  但是澳門證券市場也有很多明顯的劣勢:首先,面臨的最大問題,當然是澳門的「小國寡民」特徵。面積僅僅32.8平方公里,人口區區63萬,本土沉澱資金少,基本沒有投行,完全沒有本地產業,澳門辦好一個交易所,難度確實不小。其次,澳門產業機構比較單一,博彩幾乎是澳門唯一的支柱產業,而且回歸20年,博彩在GDP中的比重,不降反升,這會令澳門的資源配給、人才結構、產業互補,都偏離「養」一個證券交易所需要的最好條件。第三,交易所是服務實體產業的。自身沒有足夠的產業厚度與相當的經濟體量,這如同缺乏土壤,會嚴重制約一個交易所的發展前景——因為任何一個交易所,都不可能完全依賴外來企業。第四,交易所不是賭場,做不到獨生生態,而必須是一個大的金融市場生態的組成部分。澳門雖說是國際化城市,但仍難脫區域性的局限。
  而澳門證券市場最大的發展目標或者依託,是在推動人民幣國際化方面發揮作用,但一方面香港在這方面具有優勢並已經有很大成效;另一方面,中央層面也認為人民幣國際化不能操之過急,雖然人民幣國際化好處很多,尤其是提升中國金融的國際地位好處不言而喻,例如黃金定價權。但存在的風險也不容小覷,在沒有準備好之前輕易向前推進,福禍難說。如在疫情後時代經濟中,美國大量印鈔美元,席捲全球,無論是發達或新興市場經濟都帶來巨大衝擊,人民幣自由兌換意味著美元將在國內肆意橫行,這當然是不被允許的,另外中國資本也將大量湧出。
  澳門證券交易所還會有嗎?
  中國證監會指出,北京證券交易所與滬深交易所、區域性股權市場堅持錯位發展與互聯互通,發揮好轉板上市功能;與新三板現有創新層、基礎層堅持統籌協調與制度聯動,維護市場結構平衡。
  據內地專家分析,第5家證券交易所設在北京,是經過周密考慮之後,北京具有的多項優勢。一是經濟發展戰略。北輕南重、南北差距的凸出,經濟發展不平衡,目前4家證券交易所都在南方,需要在北方設立一家。而且不但是和北京相比,就算和內地其他多個城市相比,澳門金融資源與上市企業數量無法支撐一家證券交易所。二是磁場效應。作為中國的首都,全國的政治、經濟、文化、權力中心。作為國家金融管理中心,配置著全國最大的資金流量。作為科技金融中心,擁有最強大的科技研發和金融管理融合優勢。作為全國乃至全球最具創新活力的城市,擁有中國最多的基金公司和獨角獸企業。北京有最強大的吸引上市企業進入的磁場效應。北京設立第5家證券交易所,在2018年、2019年、2020年、2021年4月就引起強烈的討論,一邊倒的支持北京。三是北京的基礎與條件最符合。北京「新三板」已經有了「精選層」,有了「證券交易所」的構型,在此基礎上向前邁進一步,就是證券交易所。這種平滑過渡水到渠成,比新建交易市場明顯簡便許多,更容易取得成功。通過設立北京證券交易所,可以促進疏解北京非首都核心功能,可以聚集雄安人氣,促進雄安發展,把北京城市副中心和雄安新區這「兩翼」都做強做硬,成為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和北方經濟復興的新增長極、新發動機。
  北京證券交易所設立之後,再增設其他新的證券交易所的難度提高了。如果加上澳門證券交易所,中國有香港、臺灣、上海、深圳、北京、澳門等5個證券市場,一共就是6個。一個國家設立這麼多證交所,這在全球都非常罕見。
  不過澳門證券交易所定位也比較獨特,是以人民幣計價的,有利於人民幣的國際化。因此,澳門要從自身做起,嘗試以人民幣結算為平臺基礎建立人民幣的離岸金融次中心豐富和完善補充香港市場,可以主要面對葡語國家對人民幣計價的融資需求加大業務挖掘,使人民幣的業務能夠自然延伸來豐富人民幣的離岸金融次中心。促使中國與葡語國家經貿的人民幣債券、人民幣的遠期合約可以在澳門落實實施,發展成為與香港並行發展的人民幣離岸重要市場,成為大灣區內科技企業面向國際社會的重要融資平臺。並要儘快完善澳門金融基礎設施以及人才、金融規制對接的制度性和機制性短板。
  澳門證券交易所還會有嗎?我們只能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