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提議舉行中美峰會遭拒絕很無面子


  中國外交部官方網站昨日刊登一則消息,指在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主持外交部例行記者會時,有記者提問,美國總統拜登在九月十日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的通話中,曾提議舉行中美元首峰會,中方對此持何立場?
  對此,趙立堅回應稱,我能告訴你的是,九月十日上午,習近平應約同拜登通電話,就中美關係和雙方關心的有關問題進行了坦誠、深入、廣泛的戰略性溝通和交流。雙方一致認爲兩國元首就中美關係和重大國際問題深入溝通,對引領中美關係正確發展非常重要。雙方同意繼續通過多種方式保持經常性聯繫。
  趙立堅並沒有直接回答這位記者詢問的內容,當然更是不置可否。但按照中國的「外交語言」規律,其實已經等於是默認了確實是有這麼一回事。但一方面是在「習拜通話」後,中美雙方的公開報導,都沒有提到這個細節,因而可能是中美雙方都對此議題仍然希望能保留一定的迴旋空間,不希望「將話講死」;另一方面,那位記者的提問依據,是英國《金融時報》的報導,其中有「重量勁料」:拜登提議舉行中美元首峰會,但遭到習近平拒絕。由於茲事體大,必須審慎以對(可能這也是中美雙方的公開發布都沒有提及的主要原因),或是外交部尚未獲得授權公開回應。
  實際上,據英國《金融時報》九月十四日披露,在九月七日中美領導人舉行七個月以來,而且還是拜登主動要求的首次通話中,拜登提議舉行二人峰會,與習近平面對面會晤,但遭到習近平拒絕。習近平不接受拜登的提議,幷强調華盛頓對北京不應采取那麽强硬的語氣。《金融時報》還指稱,消息來源說,「習近平好像暗示,美國首先應該改善講話的語氣和兩國關系的氣氛」。
  對於《金融時報》的獨家爆料,拜登當日就予以否認,「這不是真的」。不過,一位參加過這次通話的消息人士向英國路透社證實,該報道是準確的。「拜登將兩人峰會視爲與習近平進行後續接觸的幾種可能性之一,但沒有想到會立即得到拒絕回應」。因此,有美國媒體形容說,拜登「很沒有面子」。
  這讓「燈塔國」元首情何以堪!因而拜登才忙不迭地予以否認,但其幕僚助手卻承認有這麼一回事,並指證《金融時報》的消息是準確的。
  習近平與拜登會晤的內容,除了新華社和白宮將於刊出屬於「外交語言」的內容之外,一直認為按照慣例,即使是在新華社和美國白宮公開發布的內容,就已經讓民進黨當局坐立不安;而《金融時報》的「爆料」,就更讓民進黨當局沮喪以至震懾的。而含有不適宜正式公佈的內容。果然,後來陸續傳聞,都是可能會讓民進黨當局沮喪以至驚震的了。
  實際上,習近平主席在會晤中強調,「中美應該展現大格局、肩負大擔當」;而拜登則表示,「兩國沒有理由由于競爭而陷入衝突」,雙方都同意繼續通過多種方式保持經常性聯繫。有消息說,習近平重申了在台灣問題上的一個中國原則,而拜登並沒有予以反駁,而且在此番對話中,沒有提及新疆、香港、臺灣等敏感議題。這對民進黨當局來說,等於是抽掉了半把「保護傘」。
  而《金融時報》爆出習近平拒絕拜登進行中美領導人面對面峰會的請求,這對民進黨當局來說,更是當頭澆下的一盤冷水。因為這就證明,中國政府連美國也不擔待了,還在乎民進黨當局進行「漸進式台獨」的「雕蟲小技」乎?自己整日價以各種語言編造「不敢武統」的「理由」,將自己也給麻痺了,其實是催使自己走向深淵的麻醉藥,既殘害自己,也戕害眾生。
  從拜登主動「求和」的姿態看,拜登現在是處於「十面埋伏」、「四面楚歌」的困境,煢煢孑立,形影相弔,連自己也顧不了,哪能顧得了民進黨當局。儘管民進黨當局的吹鼓手,附和美國國會議員中的一些反華政客,大唱台當局駐美機構「更名」,但赴美國參加「台美特殊管道會談」的台灣「國安會秘書長」顧立雄和「外交部長」吳釗燮,十三日傍晚抵達台灣時,就對於所謂「更名」一事三緘其口。因而有台媒直言,不排除此事會成為美方討好中方的籌碼,台灣不要太過天真地期待美國,要慎思可能單獨承擔的後果。
  實際上,拜登現在的日子很不好過,只好轉頭求助於中國。其上台之後就諸事不順,處處碰壁。尤其是在入夏天之後,拜登的工作遭遇重擊。不但是阿富汗撤軍的混亂狀態,丟盡了「軍事大國」的臉;一度得到控制的新冠肺炎疫情又急劇惡化,拜登力推的三點五萬億美元一攬子方案。即使是在黨內也遇挫,遑論拿到國會審查。因此,美國全國公共廣播電臺、公共廣播公司和馬里斯特輿情調研所公佈的最新民調顯示,拜登的支持率跌至百分之四十三,不支持率爲百分之五十一;其中「强烈」反對拜登者占百分之四十一,是「强烈」支持者(百分之十九)的兩倍多。這些,均將會嚴重影響民主黨在中期選舉的選情,以至二零二四年美國總統大選的選情。而環顧全球,只有最早走出疫情及最早實現經濟全面復甦的中國,才能幫美國一把。
  而且更直接的是,美國對中國實施的各種圍遏「封鎖」,都無法撼動中國的崛起。那個由「頂尖」情報機關受命進行的新冠肺炎疫情溯源調查報告,讓美國以至全球反華者大失所望;拜登政府對中國實施的制裁,尤其是在香港問題上採取的措施,全部失靈。這些措施既不能改變中國中央政府和香港特區政府的既定政策路綫,也不能對中國大陸和香港的政治生態及經濟發展造成實質性的巨大傷害。反而是不可避免地影響美國自身的利益,包括在香港開展業務並賺到盤滿缽滿的一千二百家美國公司和八萬五千名美國公民。
  拜登在嚴重受困之後才回過頭來,要求習近平「扶其一把」。但已經徹底失去了信任,因為就在此時,美國仍在蠢蠢欲動。如果說,那些國會議員政客,是為了選舉利益討好某些特定階層選民,而拋出反華議題的話,屬於美國政府官方機構的國務院等,卻是與民進黨當局眉來眼去,並在拜登時隔七個月主動要求與習近平進行通話之際,還邀請顧立雄和吳釗燮前往美國出席「台美特殊管道會談,還不顧「上駟對中駟」的自我矮化姿態,派出副總統賀錦麗,搶在中國外交部長王毅訪問東南亞國家之前,到東南亞國家進行挑撥離間。
  這些分明就是「兩面派」的嘴臉及所為。既然如此,中國政府為何還要迎奉這個「兩面派」?因此,習近平拒絕與拜登進行元首會晤,就是要警告拜登。不能繼續從「圍遏中國」的邪路滑下去。應當回到三個《中美聯合公報》的立場上,至少也是回到自己在奧巴馬時期擔任副總統的立場和作為之上。
  顯然,中國已經看穿了美國,因為自己的底氣更足。這個氣場折射到台灣海峽,就是睥睨民進黨當局的各種「台獨伎倆」,一伸手,必被打。拜登根本就沒有「救場」的意願,就連美國的高層軍官,也不願為台灣當局的魯莽行徑而損害自己的發展及和平的 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