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配合社會發展,減少疾病傳播,澳門特區政府市政署近年持續優化公共衛生設施,通過新增、改善公廁環境及完善相關設施配置,為市民和旅客提供更安全舒適的衛生環境。自去年初起,澳門市政署推出重整翻新澳門83個公廁的計畫,並與澳門建築師協會合作,挑選合資格的澳門中小微企業參與設計。經過一年多施工,整體公廁優化計畫基本完成,相關設施陸續開放使用。公廁經「美顏」後不僅煥然一新,也增添了許多功能,成為澳門城市公共設施中的一道風景,體現著濠江小城的人文關懷和溫度。
澳門新口岸水塘公園周圍人流量大,特區政府在附近設置了4個公廁,這次被列入重整翻新名單。早前完工開放的是位於港澳碼頭對面的公廁,該公廁呈圓形設計,廁格呈弧形分佈,分有蹲廁及座廁,男、女廁分別配上粉藍或粉紅的燈光,別具特色,被澳門市民稱讚為「五星級」公廁。位於連接海角游雲石階的公廁,外形仿似竹舍,有點懷舊復古味道。還有2個公廁則配以植物綠化,整修後外觀整潔明亮。
澳門市政署設計處代處長鄭軍海介紹說,目前市政署轄下共有182個公廁,位置包括公園、休憩區、街市、服務中心、熱門景區等。不論翻新或重整公廁,都需要考慮多項因素,如相應的人力資源,各區域公廁的分佈、地點、規模等,制訂緩急先後次序,逐步執行。「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澳門旅客人流量有所回落,各公廁的使用量下降,是推進翻新計畫的好時機。」他同時表示,優化公廁計畫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項目,未來會一直持續展開。
提升公廁設施配套,完善服務功能,照顧不同人群需要,是此次翻新計畫的重要指標之一。鄭軍海表示,此次除優化公廁外觀和內部佈局外,還著重加強廁所自然通風採光,並增加沖洗自動感應設備、安裝扶手及掛鉤、增設育嬰板、安裝氣味淨化設備,對具條件的公廁增設哺乳室、親子廁所及無障礙廁格等。此外,澳門市政署還將48個公廁的男女廁格比例調整為一比二,回應社會實際需要。
「澳門是一個旅遊城市,公廁衛生情況會影響澳門旅遊城市形象。這次重整和翻新的公廁,所有設備都按照最新的標準設計,如配備環保易潔的瓷磚、節能環保LED燈具,在供電條件良好的公廁計畫安裝冷氣,以保持地面乾燥,減少細菌的滋生等。」鄭軍海表示,市政署在防疫期間還特別增加了公廁的消毒清潔頻率,並設置電子巡查系統加強監管,確保公廁正常運作。
(人民日報・海外版》汪靈犀/文)
本澳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