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叫陳俊宇,今天我要分享的是今年新冠疫情最嚴重之際,我們團隊一次刻骨銘心的經歷,在海外奔走了9000公里,爲大陸掃貨抗疫的故事。」
這是臺灣青年陳俊宇在2020年9月20日第十二届海峽論壇大會上發言的開場白。陳俊宇分享的這次台青「掃貨抗疫」行動,發起人是謝華璟,第一個響應提議的是應志宏,陳俊宇負責留在大陸採購和寄送,三人都在厦門創業發展。在海外奔走的過程中,謝華璟因沒有及時治療,引發肺部感染導致肺積水,應志宏則確診感染新冠肺炎。目前,他們仍在臺灣休養康復。
在被問及接到海峽論壇邀請時第一反應是什麽?謝華璟難掩興奮地說,「是很受寵若驚的,怎麽海峽論壇都會請我們去說這件事情。當然也希望通過論壇的宣傳,更多的人參與公益活動。」而當快人快語的謝華璟說完,應志宏只是淡定地說了一句,「這本來就是我們應該做的事情,是沒什麽好宣傳的啦!」
靦腆的陳俊宇則說,「如果不是因爲生病留在臺灣,在大會上發言的應該是他們。」三個人大相徑庭的回答讓記者忍俊不禁,也更好奇,這個團隊是如何組建起來的。
在肆虐的疫情下逆行,自費赴海外掃貨
2020年1月,謝華璟得知,自己曾經支教過的貴州地區學校極度缺乏防疫物資,他答應孩子們,回臺灣就給他們寄口罩。然而回台後發現,島內已經開始限制口罩出口。於是,他萌發了號召台青朋友們集資一起去海外採購再捐贈的念頭。但不出意外,他的提議只得到了少數人的回應。
「問了整個微信台青群,只有五個人回我。」謝華璟說到這兒,有些無奈地笑了,但他依然很高興,陳俊宇和應志宏都成爲了他的行動夥伴。應志宏當時正身處日本,爲公司運營的觀光産業取經。於是,他一刻也不耽擱,開始了在日本三天的瘋狂採購。不懂日語的他,看著物資越發緊缺,也顧不上詢價,在大大小小的藥店,商鋪,便利店奔走著,只要看到口罩就買。這樣不計價格地掃貨,讓他們的預算早早地透支了。
防疫物資價格的一天一變是他們在行動前想不到的,但也正因如此,沒有人願意停下採購的脚步。巨大的資金缺口,讓孤身一人在日本的應志宏力不從心,他只好打電話向家人求援。「我讓他們把我剩下的兩台汽車,一輛摩托車都先賣掉,因爲資金實在太龐大了,我一個人真的做不來。」
爲了買口罩,把自己的家當賣掉,當應志宏的家人接到這樣的電話,不禁直言「你是不是瘋了!」但應志宏還是淡定地告訴家人,「我本來就是應該要幫忙的,而且我做的事情也是好事。」
身處大陸的陳俊宇,遇到的困難一點兒也不比在海外的夥伴們少。一方面,大陸的疫情爆發最早,物資的需求量更早激增。另一方面,許多廠家在接到他的電話時,都會下意識地質疑他的採購目的。「因爲兩岸關係緊張,廠家以爲我們有什麽目的,爲什麽我們要做這個。也有遇到問我們是不是要去轉賣這些物資。」陳俊宇回想起當初一次次的解釋,多少有些心酸。
此外,究竟該用有限的資金去購買哪些物資呢?是最急需的物資,還是一般性的物資?是買耳溫槍還是普通體溫計?不同口罩的熔噴布有怎樣的差異?這些醫學專業問題,等不及陳俊宇多想,只能在採購的過程中摸著石頭過河。
第一批物資從購買到寄出,只花了8天。在近一個月的時間裏,團隊一共捐贈了近15萬個口罩,消毒液2000多瓶,300只耳溫槍。大部分物資在第一時間從日本直郵或從越南入關,寄往武漢,其他物資則捐贈給厦門當地。
在艱難但不孤獨的奔襲中,經歷過生死
不善言辭的陳俊宇,總是重複地說「就單純的想法而已,有錢出錢有力出力。」謝華璟在東南亞奔走後積勞成疾,他却說,「誰不會生病呢!」而得了新冠肺炎,接受過插管治療的應志宏說的最多的就是「這是我應該做的事情。」
難道,在肆虐的疫情下,優先保護自己的生命不才是人之常情嗎?謝華璟和應志宏談話間不時傳來的咳嗽聲,也一直在告訴記者,曾經躺在病房裏的他們,是與死神搏鬥過的。於是記者忍不住問應志宏,這樣賣家當,拿命去冒險,怎麽就成了你應該做的事情呢?應志宏的回答是:「畢竟我身體裏也流著同樣的血脉。」
陳俊宇說,聽到自己的同胞因新冠肺炎去世,就像臺灣在921地震的時候,那麽多人去世,覺得心裏很難受。謝華璟說,在大陸創業得到了很多補貼幫助,當大陸遇到困難的時候,台青一定要幫忙。這是一種飲水思源的概念,他們做的只是當下的一種情懷。
情懷,是一種很宏大的情感,大多時候是英雄或偉人的標簽。但這些台青讓記者覺得,情懷也可以是普通人具體而細微的情感。因爲情懷,他們就好像披上了超人的斗篷,做出承諾,扛起責任,傾囊相助,奮不顧身。正如陳俊宇在論壇大會的發言中所說,「這一路,我們走得很艱難,但我們幷不孤獨。」
艱難,是可想而知的。被誤解扭曲的善意初衷,在異國他鄉的孤軍奮戰,看價格飛漲而焦急無奈,因物資匱乏而四處碰壁。但在這9000多公里的奔襲中,也有許多暖心的時刻,讓他們感到幷不是一個人在戰鬥。
在泰國採購的謝華璟,到一位四川女孩開的免稅店購買防疫物資。得知謝華璟的用意,這位已經捐贈了多批物資的店主,又免費給了謝華璟20000個口罩。同在店裏購物的泰國當地學生,當即就回學校募集,第二天給他送來了2000個口罩。
更讓謝華璟難以忘懷的,是在泰國水上市場遇到的一個11歲的孩子。這個孩子陪著他一間間商鋪地詢問是否有口罩出售,但後來他得知,這個孩子感染了新冠肺炎,却因來不及治療去世了。
曾經那麽鮮活的出現在眼前,幷且給予過自己巨大幫助的小天使,却因感染新冠肺炎而過早的離開世界,這對謝華璟的衝擊力太大了。這也讓他更確信,自己發起的這次行動是有意義的。
在經歷病痛低谷後期待,2021重新出發
結束海外行程後回到臺灣的謝華璟和應志宏,開始了漫長的治療和康復。大陸疫情防控形勢穩定之後,陳俊宇也開始了艱難但堅定的事業恢復期。目前,他已經完成了新産品設計,與深圳一家公司開始接洽生産和推廣。
再次聊起這趟特殊的旅程,已是2020年的結尾。三位台青說,其實很多事情的細節已經開始模糊了。那時的他們腦子裏只有「如何買到更多的防疫物資」這一件事兒。儘管想得不多,說得不多,但他們真的做了很多。
對於即將到來的2021年,三位台青有何期待呢?把自己稱作「追夢人」的陳俊宇說,「夢想是大家認可我的産品,能在這裏闖出一片天。」
謝華璟惦記著自己在大陸的公司,希望明年可以重新出發,去雲南繼續做項目。同時,這趟特殊的海外之行,讓他又萌發了成立一個基金會的念頭。「以後再發生什麽灾難,我可以號召台青台商,透過基金會的團體力量,直接把物資或幫助,送到現場。比如有學醫的,就去協助治療,有當老師的,就去安撫人心。」謝華璟說。
而應志宏的回答依舊是那麽簡潔而樸實,「錢再賺就有了,國泰民安比較重要。」
(鄭穎/文)
海峽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