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源不足不應成為擱置D區填海計劃的理由

  行政長官賀一誠前日在列席立法會全體大會,就二零二二年財政年度施政報告回答議員的提問時表示,已經完成澳門《城市總體規劃》匯總報告,相信年底批准《城市總體規劃》,有關規劃已不能再拖延,因需推進分區規劃,並有法律依據開展土地拍賣。
  而在前一天的施政報告記者會上,賀一誠在回答記者的提問時表示,新城C區現時由於沙土供應問題,無法按時完工。新城D區的面積比C區的面積更大,目前沙土價格的成本十分高昂,如非急需使用土地,無必要在沙土價格最高的情況下進行填海,因此現階段還未落實有關新城D區的填海計劃。
  這兩者之間可能會引發矛盾衝突。因為在《城市總體規劃》(草案)的第三十三條中建議指出,以新城填海區C區和D區組成的「氹仔北一區」的功能是,隨著輕軌的落成及配合珠海十字門的發展,持續規劃作綠色低碳居住及商業兼融的社區,由小潭山及沿海區域形成相互滲透的格局。規劃建設「十字門水域區域合作樞紐」,並構建「一河兩岸合作軸心帶」。土地使用主要為居住區或公共開放空間區。
  因此,新城填海區D區是《城市總體規劃》的其中一部分內容。雖然所佔分量很小,但基於「十字門水域區域合作樞紐」和「一河兩岸合作軸心帶」的規劃,卻是「含金量」很高,遠超於其體量規模的本身。因此,如果不填D區,可能會使《城市總體規劃》「金甌有缺」,不夠完美,甚至是將會難於與珠海市醉心追求的「十字門水域區域合作樞紐」和「一河兩岸合作軸心帶」相合拍,澳珠合作在這裡出現缺陷,甚至影響毗鄰的「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的更蓁完美。
  其實,D區的潛在功能還不止於《城市總體規劃》(草案)第三十三條所建議規範的內容,還可以產生「土地財政」的收益,減輕公共財政對博彩稅收入的依賴性,積極回應國家領導人關於「居安思危」的諄諄誨導。在去年一月澳門特區遭受新冠肺炎疫情的突然襲擊,賀一誠宣佈暫停博彩業營業半個月時,也多次強調澳門特區政府本年度的財政預算肯定是赤字預算之時,筆者就建議實施「土地財政」,發揮「堤外損失堤內補」的作用,彌補博彩稅歉收的損失。而且也可令已經「餓地」太久的建築發展商「有工開」,進而帶動一批建築工人的就業。
  「土地財政」,是指內地各地地方政府依靠出讓土地使用權的收入來維持地方財政支出,屬于預算外收入,又叫「第二財政」。在很多地方,「第二財政」早已超過「第一財政」。因而是地方財政收入的一種。內地的「土地財政」主要是依靠增量土地創造財政收入,也就是說通過賣地的土地出讓金來滿足財政需求。據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的一份調研報告顯示,在一些地方,土地直接稅收及城市擴張帶來的間接稅收佔地方預算內收入的百分之四十,而土地出讓金淨收入佔政府預算外收入的百分之六十以上。其實,以拍賣土地的收入來充盈政府財政收入,最早是來自香港政府的財政政策,現在仍然在使用。
  在澳門,一方面,由於博彩稅已經足以支撐財政收入,因而政府不在拍賣土地方面打算盤;另一方面,自歐文龍事件發生後,不再批地,崔世安更是由於遭受何超明及「反對派」攻擊而「不敢動」土地,因而已經有十多年沒有批出或拍賣任何一幅商用土地。或許,這也是造成樓價昂貴,不但是中低收入階層「上樓難」,而且連以中產階層和中級公務員為主的「夾心層」也大嘆「上樓難」的重要原因之一。實際上,曾經就有人批評,政府不拍賣土地,是為了維持樓宇供應的供求失衡「買方市場」,推高樓價以維護擁有土地的發展商的利益。而拍賣土地,就可消除這股民「疑」及對「上樓難」的民怨。因此,現在就是籍著為了彌補財政赤字而實施「土地財政」,並解決「夾心層上樓難」問題的契機。而且在產業連鎖反應下,銀行業等周邊行業也可得益,激活產業鏈經濟。
  賀一誠在回答議員的提問時表示,將會在今年底明年初選擇一些較好的土地拍賣,以填補政府的財政赤字。但他沒有明示將會拍賣何區的土地。而從一般規律看,既有可能是已經填好的A區,撇除政府已規劃的公共用地及公共房屋之外,還有商住用地,及B區的甲級商業樓宇用地,也能推動「總部經濟」的建設;也有可能是從已經按照《土地法》規定收回的土地中,除規劃公共用地的區塊之外,進行拍賣。
  當然,更應提早進行「土地儲備」。這就像內地的一些地方政府那樣,透過填海、墾山甚至改變農田用途等方式,獲得「生地」並以「三通一平」等方式促成「熟地」轉化,進行分區拍賣。所得收入,遠高於開發土地的成本,所賺取的利潤部份,就是公共財政收入。
  因此,D區按照《城市總體規劃》的安排,進行填海工程,實質上也就是在進行「土地儲備」,為未來具有更多優質土地進行拍賣,以填充博彩稅對公共財政收入的不足,消減「財政赤字」,忠實執行《澳門基本法》第一百零五條「澳門特別行政區的財政預算以量入為出為原則,力求收支平衡,避免赤字,並與本地生產總值的增長率相適應。」規定的長遠之計之一。
  兩相對比,所謂「沙源不足」的問題,就不在話下了。何況,將更能凸顯澳門特區政府是「乖乖牌」,百分之百地執行中央批准的包括D區在內的「新城填海區規劃」,沒有因為遇到困難而放棄其中任何一項內容,反而魄力十足及干勁充足地完滿完成。如果僅僅因為是「供砂不足」這個可以解決的困難,就「屈膝投降」,可能反而將會被「反對派」坐實「百分之十」(一成)的揶揄。
  其實,開闢砂源可以向珠海市尋求奧援。實際上,珠海號稱「百島之市」,是廣東省擁有海島和海灘數目最多的城市,一百四十四個海島散佈在珠江口,大多數海島的沙灘都盛產海砂,海砂資源極為豐富,而且品質極優。而萬山群島的幾個島嶼就在澳門周邊,與澳門的距離不遠。因而由珠海向澳門供應海砂,具有量大質優及成本較低的優勢。二零一二年,當時的珠海市委書記和市長,就專門拜訪時任行政長官崔世安,通報該市距離澳門只有二十九公里海路的白瀝島沙灘海砂資源開發的情況。如果當時是採用白瀝島的砂源,就不會後來因為要顧全港珠澳大橋海底隧道段沉管作業的施工安全,禁止珠江上游採砂,導致A區填海工程停頓將近兩年的情況,因為白瀝島在外海,不會影響港珠澳大橋沉管作業的施工。而且因為距離近,運費相對便宜,砂價也相對合理。
  而且,河砂主要用於建築,尤其是攪拌水泥混凝土之用;用於填海反而浪費,因為海砂在填築後的工程地質性質比河沙更佳,後期地基處理成本較低。尤其是現在加強對採挖河沙的監管控制,以保護河堤安全,導致河沙價格更貴,砂源供應更形緊缺。
  如果澳門特區在砂源供求關係上,與珠海有較佳的合作,可能會成為澳珠合作的「催化劑」,並在「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的參與共商共建共管共享上,對澳門特區施以「投桃報李」的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