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析橫琴深合區稅制趨同問題 陳觀生

  明年度施政報告關於深合區內容,強調要做好《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總體方案》實施方案起草工作。與國家相關部委交流深合區有關政策措施,加快研究草擬深合區放寬市場准入特別措施、首批授權事項清單、鼓勵類產業目錄、金融支持深合區建設意見、分線管理海關監管方案等重大配套政策。按照深合區發展新要求,與粵方共同修編《橫琴總體發展規劃》。研究制訂深合區土地出讓管理辦法。特首賀一誠表示,落實稅務政策保障,與內地稅務部門積極開展磋商,爭取深合區內的稅制環境逐步與澳門趨同。
  深合區發展重在政策扶持
  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管理機構掛牌兩個月。行政長官賀一誠呼籲澳門各界應當積極主動緊抓機遇,切實做好粵澳合作開發橫琴這篇文章,實現澳門新的發展。
  《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總體方案》中明確指出,「深合區」將圍繞澳門產業多元發展作主要方向。本澳工商界人士表示,在「深合區」的發展當中,政策的扶持尤為重要。
  首先,疫情對澳門影響巨大,未來澳門經濟需要重整,長期依賴外地帶動澳門經濟發展的弊端需要克服。澳門位處亞洲中心位置,尤其鄰近作為「世界工廠」的中國內地,具備有著豐富國際市場經驗的商貿環境,不少企業選擇利用澳門作為中轉站,澳門可通過中轉站的優勢,將資金、資源和人才引入深合區,助力深合區和珠海的發展。
  另一方面,澳門的企業應該更加緊緊把握中國內地大市場,加大內銷力度。例如「十四五」期間,「新基建」將成為推動中國經濟全面戰略轉型的新支點、新引擎,「新基建」帶來新消費、新需求、新機遇,澳門企業尤其廣大創新科技型中小型企業可以通過多種方式成為「新基建」的參與者和建設者,從中謀得新發展紅利。抓住「新基建」這趟快車、分得發展紅利,不僅有利於振興澳門經濟,還能為澳門廣大年輕人創造更廣闊的發展空間以及更多就業崗位。
  其次,謀建深度合作區,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澳門正逐步邁向區域融合發展攻堅時期,一些澳門與內地制度障礙的範疇,可以通過深度合作找到突破口並尋找新增長點。
  比如,澳門和香港雖然國際資金能夠自由進出,但內地資金卻還不能自由進入。深合區這個平臺或許可以解決內地資金在可控範圍下自由進出的問題。再如,很多人都知道深圳高科技行業搞得好,這很大程度上得益於那裡高科技、創新企業融資的管道做得好。未來粵澳要更好地發展高科技產業、創新產業,需要在深合區裡探索出一條更新的高科技企業、創新企業融資途徑。
  其三,深合區要發展,離不開法制保障和吸引人才。「深」應該體現在法制運用、體現在人才吸引方面。法制運用方面,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成立後,該使用什麼法律制度銜接,澳門法律還是內地法律,或是兩地法律的綜合體?一個典型例子,跨區勞動關係進行糾紛的問題如何有新突破?這就涉及法律法規的嘗試和探索。人才方面,可進一步放寬在深合區澳門公司工作的內地專業人士多次往返澳門簽證,同時爭取在橫琴澳門企業工作的內地民眾也適用澳門稅務政策。目前在橫琴工作的澳門人可以採用澳門稅制,但內地人才在橫琴工作則未能採用澳門稅制,所以有不少內地科技創新專業人才不願到橫琴工作。未來深合區如能在稅務政策上與澳門互聯互通,可令在深合區澳門企業工作的內地人士也享受澳門稅務政策,以此吸引全國各地優秀人才前往深合區工作、創業。對於外國人才尤其在海外的澳門人才,可以加快對海外人才專業認證制度建設,吸引外國人才、包括在海外的澳門人回流。
  在人才普遍成為稀缺資源的今天,深合區要大量引進國內外優秀人才,需要革新思維,在吸引人才、培育人才方面下功夫。尤其在當今國際競爭的大格局中,人才的地位極其關鍵。一個地區只擁有資源或資金而沒有人才支撐,很難產生足夠競爭力。與此相反,即便資源有所欠缺,只要擁有人才,也可吸引資源和資金流入,進而與其他資源豐富地區競爭。這樣的例子在當今世界比比皆是,值得全力吸引人才的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借鑒。
  深合區稅收政策屬關注點
  賀一誠表示,大力發展促進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的新產業。在梳理優化橫琴原有產業政策基礎上,加快形成適應深合區目標導向、資源稟賦的系列產業扶持政策,研究制訂深合區鼓勵類產業目錄。聚焦深合區產業發展方向,出臺優惠政策措施,吸引更多海內外優質企業及項目落戶橫琴,著力推動重點產業加快發展。推動現代金融業發展。配合落實構建電子圍網系統,在不影響國家金融安全和外匯管理的前提下,爭取向深合區企業分階段開放資本賬戶。按照服務實體經濟、風險可控的原則,向中央爭取在深合區發展現代金融業務的支持政策,重點推進澳門與深合區的跨境投融資及資金匯兌便利化,以吸引高增值企業在深合區集聚。
  吸引產業、企業及人才的最關鍵政策,具有吸引力的稅收政策是重要砝碼。賀一誠在施政報告中提到,落實稅務政策保障,與內地稅務部門積極開展磋商,爭取深合區內的稅制環境逐步與澳門趨同。與內地統計部門加強合作,開展有關深合區社會及經濟主要統計指標的統計方法及準則的前期研究。積極參與深合區的法制建設。與粵方共同研究並推動制訂深合區條例,為深合區長遠發展提供制度保障。營造穩定公平透明的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
  《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總體方案》九月初出臺,各界關注深合區發展如何協助本澳經濟適度多元化。其中稅收政策:在企業所得稅方面,合作區將有利於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的產業全部納入政策範圍,對符合條件的產業企業減按15%的稅率徵收企業所得稅。對企業符合條件的資本性支出,允許在支出發生當期一次性稅前扣除或加速折舊和攤銷。對在合作區設立的旅遊業、現代服務業、高新技術產業企業新增境外直接投資取得的所得,免征企業所得稅。在個人所得稅方面,對在合作區工作的境內外高端人才和緊缺人才實行清單管理,其個人所得稅負超過15%的部分予以免征。對在合作區工作的澳門居民,其個人所得稅負超過澳門稅負的部分予以免征。
  上述所得稅的優惠與減免政策充分體現了橫琴合作區「促進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便利澳門居民生活就業」和「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定位和目標,將有利於對高端人才的吸引,為高端產業的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內地和澳門的稅制對比分析
  對於高層次人才來說,低稅率、簡稅制、宜居宜業宜游的創新高地,是他們全球擇業的首要選擇。趨同港澳的稅收環境將吸引高層次人才在合作區就業創業,促進人才加速集聚,形成「人才特區」。有專家指出,深合區稅制環境與澳門趨同可能會確定一個時間表或者路線圖,一步一步,分階段實現,比如個人所得稅、企業所得稅兩地是不同的,那麼未來有可能是一起協商、編寫方案。
  近日,證券日報的一篇《澳門年薪30萬澳門元「個稅」僅1876澳門元》的文章引起了各方關注。其以澳門和大陸年入30萬的個稅稅負情況進行對比:
  澳門:一名年入30萬的澳門人,澳門政府也會固定扣除工作收益的25%之後再徵稅,至少享受7.5萬的不繳稅收益。餘下22.5萬按上述稅率計算共需繳納6700元,由於政府年度減稅30%,其實際納稅4690元。但是這部分的60%又會被退稅,實際上最終全年僅繳納了1876元。
  大陸:一名年入30萬的大陸人,平均到每月工資為25000元,扣除交納社保公積金約2798元,每月應繳納個稅約為3670.53元,全年應交個稅約為44046元。政府沒有退稅計畫。
  從資料分析上看,年入30萬的大陸人稅負是澳門人稅負的23.5倍。
  內地個人所得稅是單獨的稅種,共分10項應稅項目:工資薪金所得;個體工商業戶生產經營所得;個人承包承租經營所得;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利息、股息、紅利所得;財產租賃所得;財產轉讓所得;偶然所得。根據稅法規定,我國公民所享有的獨生子女補貼、托兒補助費、差旅費津貼、誤餐補貼、外資企業支付給職工的探親費、搬遷費、語言培訓費、子女教育費一般不計入工資薪金所得。對於個人所得,我國僅對個體工商業戶生產經營所得、個人承包、承租所得扣除成本、損失以及費用。
  澳門現行所得稅制在稅法上沒有區分個人所得稅和公司所得稅,而是按照收益類型和按照納稅人的不同類型,設置不同的稅種。職業稅、所得補充稅和房屋稅是澳門按照收益課征的三種稅項,其中職業稅是對個人工作收益徵收;所得補充稅是對個人和法人工商活動收益徵收的稅種;房屋稅是對個人和法人房屋租金收益徵收的稅種。
  在澳門現行稅制中,稅率為7%~12%六級累進稅率,免征額為95000澳元。在免征額以上部分,稅率分別按7%-12%遞增,逾28萬的部分統一繳稅為12%。不課稅受益包括十四項,在法條裡詳細列舉,內容涵蓋醫療、住房等各項福利津貼。澳門的免稅額不是固定的,行政長官的年度施政報告可根據通脹等因素,建議調高免征額度。
  總之,相對大陸稅制,澳門對勞務報酬、工資薪金及個體工商戶收入按統一標準徵收,避免了稅收籌畫空間,稅制設計更為合理。澳門的做法,遵循事物的本質規律,使得職業稅更加公平合理,征管更加便捷,並且充分體現了澳門政府「輕稅富民」的思想理念。
  至於企業所得稅,以金融機構為例。內地現行有效的稅種18個,稅收收入以流轉稅(包括增值稅、關稅、消費稅)為主,接近50%的稅收來源於流轉稅,與經營結果直接相關的所得稅相對比重較小,企業所得稅占稅收收入比重不到25%,個人所得稅占比也不到一成。澳門目前開徵了9個稅種,由於澳門以博彩業為經濟支柱,因此稅收基本上來源於博彩專營權的直接稅,單一稅種占稅收收入的比重超過85%,其餘稅收主要由企業所得補充稅和印花稅構成。
  從稅種設置上看,香港和澳門的金融機構涉及的主要稅種較少,主要為利得稅和印花稅;而內地除了企業所得稅和印花稅外,還需要繳納增值稅及相關的附加稅費(約為增值稅的12%,視地區有不同)。僅從稅種數量看,內地金融機構比香港和澳門的金融機構需要管理更多的稅種。
  綜合來看,對金融機構而言,相對香港和澳門,在內地設立機構或在內地經營業務都需要投入更多的資源進行稅務管理。從三地稅制比較看,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相較內地和澳門,稅基較窄,同時給予金融機構較多的稅收優惠待遇,在收入確認和費用扣除等方面的規定也相對寬鬆,金融機構在香港經營整體稅負水準較低,對金融機構吸引力很大。澳門的金融機構稅負水準介於香港和內地之間,更接近香港。
  由上述分析,建議未來深合區的稅制,個人所得稅可趨同澳門,企業所得稅特別是金融機構稅制,可趨同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