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短視頻 一扇新窗戶 ——臺灣青年講述從大陸短視頻平臺收穫的故事

  近日,一則標題爲《擼起袖子加油幹,建設好我們的祖國才是硬道理》的短視頻走紅網絡,得到島內外近50萬網友的點贊。視頻中,一位臺灣媒體人受訪時表示,大陸的短視頻社交平臺在島內年輕人中影響力越來越深入,已成爲臺灣年輕一代瞭解大陸的重要渠道。打簡體字、聽大陸歌、刷抖音,模仿大陸的用字遣詞,也成爲臺灣青年學生群體的時尚。
  大陸短視頻社交平臺,對臺灣青年的魔力何在?本期我們邀約了幾位臺灣青年和臺灣青年社群文化觀察者,從他們的講述和解讀中,期望對關注這一話題的讀者以啓迪。
  短視頻平臺達人薛穎穜:
  自然呈現的「看見」,最吸引我和我的同胞
  臺灣青年導演薛穎穜目前在湖北武漢經營一家影視傳媒公司,去年武漢暴發新冠肺炎疫情期間,他因在抖音、西瓜視頻等短視頻直播平臺上記錄自己在武漢的所見所感,在抖音、快手等大陸短視頻直播平臺的粉絲量達到了*萬+,一度成爲多家媒體報道的對象。
  「當時拍攝和創作一些短視頻,並沒有什麽明確的目的,就是身處在彼時環境中內心有一種强烈的涌動,比如作爲异鄉人,我在這裏得到的關心;整個防疫過程當地政府的有力和有爲,我希望用自己熟悉的影像語言和音樂語彙,把自己的這些真實所見和親歷這場戰『疫』的真情實感,傳遞給關心我的大陸朋友和臺灣朋友們,同時在記錄這段生活過程中,大陸網友給予我的鼓勵、關心和支持,也讓我深深感受到兩岸一家親。」
  許是所從事行業的原因,薛穎穜告訴人民政協報記者,4年前,他甫一來到大陸,就很關注短視頻直播平臺在大陸的興起,自己的抖音個人號已注册使用3年時間。
  「抖音已成爲我日常除了微信之外,首要的社群交流平臺。在這裏我不僅能和有共同志趣喜好的朋友和網友們,交流共同關注的訊息,還是我認知大陸的一個窗口,比如時下大陸年輕人的流行元素、消費觀等。」帶著對大陸新興社群交流平臺的認同,薛穎穜說,目前他的公司也分別在快手、西瓜視頻和抖音等短視頻平臺開設了企業號。
  數據顯示,目前抖音國際版(TikTok)在臺灣擁有活躍用戶300萬,用戶日平均使用時間達38分鐘,視頻月播放量約爲31億次,據臺灣媒體報道,有不少島內中學生爲方便使用和觀看抖音視頻,開始學用簡體字。
  在薛穎穜看來, 相較世界上廣泛使用的幾大社交媒體平臺,大陸開發的抖音、快手等短視頻直播平臺能得到島內外跨年齡段人群的熱衷使用,其突出優勢是,「抖音能够通過後臺大數據支持來精准推送內容,能够智能化的把一群有共同喜好的陌生人粘合在一起,大家在這個社群空間裏溝通方式是『去中心化』的、是完全沒有社交包袱,我自己在這裏的講述方式也會很輕鬆。」薛穎穜說,抖音平臺上推崇的輕鬆講述和呈現方式,也是吸引他願意在這個「自留地」「耕種」和「吸養」的主要原因。
  「今天我到了上海中心大厦,這裏被稱爲上海之巔,有126層,我們臺灣最高的大厦101大厦只有101層,大家看到這個阻尼器沒有?就是它,保證了我此刻站在這裏,不會搖晃……」記者和薛穎穜連綫時,他說自己剛走出上海中心大厦,還在抖音上直播了自己在大厦最高觀景台看到的美景。
  「我覺得抖音直播平臺已經走入我的日常生活,如果有更多的如我一樣的在大陸發展的臺灣青年拿起自己的手機,不帶有任何負擔和强烈目標地去自然呈現自己在大陸的生活和所見,一定會影響到島內民衆對大陸的認知,也越能幫助島內年輕人從島內渲染的對大陸有色的意識形態中剝離出來,帶著自己的探索欲,來瞭解大陸的真實樣態。」
  來到大陸的這四年,薛穎穜更深刻地感受到,「文化認同是兩岸間最深層的認同,文化通了,心靈自然會契合。」基於這樣的思考,他說自己公司未來著力點也將放在拍攝各種體量的反映兩岸文化相通的影片中,「希望用我擅長的畫面語言,去喚起本該濃烈與熾熱,却被臺灣當局刻意淡化的,臺灣青少年的家國情懷。」
  「嗶哩嗶哩」UP主蔣噗噗:
  「看了,就會形成潜移默化的影響力」
  登陸三年的蔣噗噗,上個月剛和一位來自貴州黔東南的大陸姑娘在大陸民政機構領證結婚。目前他在北京從事健身教練和新媒體平臺內容製作雙份工作,在全網有10萬+的粉絲量。
  「來大陸時,並沒多想能在這裏待多久,當時只是想來北京看看,但在這裏待了半年後,就發現這裏認識的人、整個城市環境以及對於自己的發展空間,都把我留下了。」
  2020年春,大陸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最緊時,蔣噗噗初探自媒體內容製作。觸動他做的緣由是,「習慣和朋友們聚會的我,忽然發現宅在家裏,十分需要有一個管道和窗口,來和大陸朋友分享我的生活。」
  最初他製作的視頻聚焦臺灣美食,「先發在抖音上,沒想到不到一個星期,就吸引了幾萬名大陸網友的圍觀和點贊。」對於大陸市場的體量規模,蔣噗噗忽而在心中形成一個具象化的概念,於是疫情防控進入穩定期後,他又推出了探店系列,把自己發現的好吃的北京餐館拍成短視頻,推薦給網友。
  脚步邁得越廣、越深,蔣噗噗發現自己愈有把自己在大陸的所見以及和自己一樣生活在北京的臺灣夥伴們的工作和生活情况記錄下來,分享給島內同胞們看的衝動。
  今夏在「嗶哩嗶哩」直播平臺,他推出了「我有一個好朋友」系列,每期講述一位他在大陸認識的臺灣小夥伴的故事。「與同伴們對話得越多,你越會發現,來了大家都發現,兩岸原來沒那麽多的隔閡,但前提是要來。」
  對於島內年輕人用得最多的網絡社交平臺是Instagram,YouYube,自己製作的這些視頻,到底會被多少島內朋友看到的問題,蔣噗噗持面向未來的樂觀態度,「你會發現,關注『嗶哩嗶哩』『抖音』的島內青年在增多,談到自己製作的視頻是否能被臺灣同輩們看到,「我現在也會把製作好這些視頻分享到自己的Facebook賬號上,一旦言之有物、有料有趣的小視頻,會被其他社交平臺和視頻直播平臺抓取轉發。所以,你問我,大陸這些視頻直播平臺的內容,是否會影響到島內的年輕人,我想說,一定會的。」
  基於大陸短視頻平臺已經在部分島內青年群體中形成的影響力,作爲「登陸」從事這一新業態工作的臺灣青年,蔣噗噗說自己從最初入業想著怎樣迎合網友來增加流量,到現在思考更多的是,「自己作爲自媒體內容創作者,如何不斷做我們認爲相對友好的事;如何更加冷靜客觀地叙事,而不是爲了想『吸粉』,而去做不會産生多少正向影響意義的情感宣泄性的節目。」
  增進臺灣青年對大陸的瞭解,最有效的方式,是能讓更多的臺灣年輕人有機會來到大陸,通過自己的看見、聽見,來認識真實的大陸。而如何觸動他們想來?蔣噗噗說,這就是自己在新媒體平臺上不斷推出視頻節目的意義和目標所在。
  抖音「深度粉」林樹慈:
  不論人在島內外,「抖音」都已成爲我看世界之窗
  「今年夏天的河南水灾和去年的武漢新冠肺炎疫情,我都是通過抖音才知道的。」畢業於臺灣東海大學美術系,目前在廣州一家私人美術館從事空間策劃和策展工作的林樹慈,在臺灣上大學時,就習慣刷「抖音」。
  最初讓林樹慈知曉大陸「抖音」短視頻平臺的,是學校一位陸生同學的介紹。「她說,你可以用我賬號看看大陸版的抖音,比TikTok版(抖音國際版)有趣得多。我就用她的賬號下載了,發現太有趣了,欲罷不能,推薦同宿舍的同學們也下載。」
  林樹慈回憶,三年前的(抖音國際版)還不像現在這樣內容豐富,和抖音國內版一樣涉及日常生活的大事小事,彼時的TikTok版還停留在各國青年網友們上傳分享一些唱歌跳舞之類娛樂層面的視頻內容,「這一方面也說明大陸同胞接受和運用新事物思維很開闊,也特別樂於分享自己的生活。」
  2019年夏,帶著刷抖音後對大陸的新奇感,林樹慈來到廣州工作。「登陸」後的生活,她發現自己更離不開「抖音」,簡直可以稱作是一位「生活密友」。在臺灣只會蒸煮速食食品,連煎蛋都煎不好的她,來到大陸後,受抖音上大陸各地熱心網友上傳的美食製作短視頻的鼓動,買了齊全的炊具,跟著這些「熱心好老師」,學會了做油潑扯面、紅燜猪手等各式自己愛吃的大陸美食,「我還會把這些小視頻分享給在臺灣的媽媽,讓她也學著做。」
  林樹慈說,自己深愛「抖音」短視頻平臺另一個原因,不僅是它幫助自己解决了隻身一人在大陸一日三餐填飽肚子的問題,還提供給自己精神養料,「我覺得這兩年通過抖音,我免費兼修了一個藝術史和藝術管理的研究生班課程」。
  林樹慈介紹,她關注了幾位大陸藝術家和策展人的抖音號,其中一位策展人會每周帶網友走進一個大陸美術館,「這對我來說,是一種很好的學習,觸動我去思考藝術策展和藝術市場運營的新途徑。」
  「我已經習慣每天睡前刷刷抖音這一雷打不動的『睡前安魂曲』了。」林樹慈說,即便未來自己回到臺灣,「抖音」也是她瞭解大陸、甚至是瞭解世界的一個窗口。
(修菁/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