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養「八項注意」

  金秋是旅遊和運動健身的最佳季節。但早秋氣溫多變,病源微生物肆虐逞凶,蒼蠅活力不減,仍爲食物中毒或「泄瀉」多發期。方方面面秋季防病保健,不宜疏忽大意,應注意以下八點:
  (1)吃:秋果鮮蔬中的香蕉、菠菜、鴨梨等均具有滑腸或「寒涼屬性」。當腹部受涼,吞咽過多的冷空氣,再食用這些水果蔬菜則多致「泄瀉」。
  有「痛風」傾向的老人切莫貪吃水産海鮮或肉、肝、腎富含「嘌呤」的食物,謹防嘌呤代謝障礙導致「高尿酸血症」形成酸性體質或「痛風」。
  (2)衣:早秋「季候風」易變難卜,往往是晌午熱2小時,晨暮已偏涼。宜多關注當地天氣預報,適時增減衣物,夜眠或午休時莫讓肚臍、後背、雙足受涼,謹防感冒。
  (3)住:「向陽面」房間便於採光,非悶熱天氣,適當請陽光入戶,消毒房間,通風換氣,可減少病菌和病毒密度、數量。停用的涼席、備用的被褥、毛毯等物,均宜潔淨後日曬,可除蟎蟲、黴變、污垢……
  (4)行:外出步行或旅遊覽勝,鞋底不宜過薄、鞋面不宜「緊綳」。維護足部血液循環,脉絡暢通,防肌肉酸痛、不適。
  (5)提升免疫力防大病:秋天病源微生物滋生繁衍活躍,毒力也强,病毒性感染居多,易生帶狀疱疹、流行性感冒、乙型腦炎、肺結核、胸膜炎、咽喉炎、癤腫、痢疾等。宜於夏末秋初即常用冷水擦洗羿腔、擦身,提升免疫球蛋白防病本領,適應大風降溫的「寒潮」。
  (6)耐寒訓練不可缺:身體健康時不妨在逆風中奔跑、跳躍,提升鼻粘膜、肌膚的耐寒力、加强肺臟的通氣、換氣功能,對防禦呼吸系統疾病、腦血管病、冠心病等均助益多多。倡導每日運動3次,每次不短於10分鐘或每日持續運動30分鐘,但運動項目及强度講究「個體化」。
  (7)深秋防「情感紊亂綜合征」:晚秋多大風降溫,寒風瑟瑟,景色蕭條。一些多愁善感又觸景生情的人,面對「灰冷」情調,通過感官作用於人體第三腦室的松果體,導致褪黑激素釋放增多,白天也思睡、乏力、勞動能力走低……此間宜加强「光照療法」。好天氣適當接觸陽光,多投身群體性活動,辦公室白天也可加强「熒光燈」照明。晚餐食用甜食、早鍛食用富含優質蛋白及富含維生素的食物,均可提升勞作或用腦效益。
  (8)「貼秋膘」別盲目:秋涼了,脾胃樂了,但切莫急於「補膘」,日夜大吃大喝勢必體胖超重。也使膽汁及胰液分泌過多,致使膽管內壓力過大,激活胰蛋白酶原而轉變成胰蛋白酶,促成胰腺自身消化而出現危險的「急性壞死性胰腺炎」。
  餓急了、心慌了、頭暈了,也莫饑不擇食或狼吞虎咽。可於「正餐」上桌之前飲些果汁,其葡萄糖或果糖可快速吸收人血液,提升血糖量,果品中的粗纖維給胃以「填塞」腹滿之感,減輕饑餓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