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理工大學是正名不是改名更不是「升格」

  為落實二零二二年施政報告「加強教青文體工作,完善人才引進制度」的施政重點,貫徹「教育興澳、人才建澳」的政策理念,澳門特區政府行政會昨日完成討論《修改第28/2019號行政法規〈澳門理工學院章程〉》行政法規草案。該於二零二二年三月一日起生效的行政法規草案,決定將澳門理工學院更名為澳門理工大學,原各高等學校更名為學院,其中「藝術高等學校」改為「藝術及設計學院」,並根據第6/1999號行政法規《政府部門及實體的組織、職權與運作》的規定,明確澳門理工大學受社會文化司司長監督。澳門理工學院更名為澳門理工大學後,將持續推動高等教育創新發展,強化產學研成果轉化,及促進本澳高等教育朝市場化和高品質方向發展。未來澳門理工大學將因應澳門社會經濟發展需求,結合現有計算機應用的學科優勢,逐步增設應用數學、人工智能及數字媒體應用技術等領域的理工類課程,同時加強語言方面的教研工作,助力澳門發揮好中葡平台的作用。
  行政長官賀一誠在二零二二年財政年度施政報告中,就提到「澳門理工學院將更名為澳門理工大學,努力發展成亞太地區領先的應用型大學。」只隔三個月,這個莊重承諾就實現了,算是「快手」,也展示了「說到做到」,不會像毛澤東當年批評某些「葉公好龍」式人物那樣,僅僅是把箭拿在手裡搓來搓去,連聲贊曰:「好箭!好箭!」卻老是不願意放出去。如果其他各領域的工作都能做到這樣的「見的放矢」,相信整體行政效率都將會提高加快。
  其實,早在多年前,時任澳門理工學院院長的李向玉,就曾向特區政府提出「升格大學」的申請,但卻被當時的特區政府「打臉」,直接駁回。此後就一直沒有再被提過。直到特區政府換屆,賀一誠去年十一月在向立法會作翌年度施政報告時,才主動提起,算是「否定之否定」。不過,賀一誠使用的詞語是「更名」,昨日行政會討論完成的行政法規草案也是使用「更名」一詞,而不是當年的「升格,因而就在社會上引發一番議論。
  按照行政程序,當然是以「更名」為準,而不是「改名」。但從實事求是的角度看,其實更應是「正名」。這是因為,澳門理工學院其實早就已經具備「大學」的條件,只是礙於在一九九一年將澳門東亞大學的理工學院分出來,並與華務司技術學校、公共行政培訓中心、視覺藝術學院和衛生司技術學校合併,繼續沿用理工學院的稱謂,而「固步自封」而已。這就使得理工學院下轄的幾個已經具備學院級的二級教學機構,只能「屈就」稱為「高等學校」。現在,隨著理工學院的「更名」,這些「高等學校」也就名符其實地成為真正的「學院」,因而理工大學才是這家高等教育機構的真正本色,因而就是「正名」。
  實際上,即將更名為澳門理工大學的澳門理工學院,是一所公立、多學科、應用型的高等院校。學院以「普專兼擅,中西融通」為校訓,以「教學與科研並重」為方針,以「小而美、小而精、出精品」為方向,以「紮根澳門,背靠祖國,面向世界,爭創一流」為理念,以「教學標準國際化、科研工作規範化、校園設施電子化、行政工作法治化」為治校標準,建立多元化的學科體系,開辦藝術文創、資訊科技、工商管理、公共管理、社會服務、健康醫學、體育科學、語言翻譯等不同範疇的學士、碩士及博士學位課程,致力培育具全球視野的高素質專業人才。學院積極推展各項學術評鑑工作,優化教育素質。在院校評鑑上,澳門理工學院以「充滿信心」的評級,成為澳門首家通過英國高等教育質量保障局評鑑的高等院校。在課程評鑑上,已先後在不同學術領域通過國家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學評估中心、葡萄牙高等教育評鑑機構、英國高等教育質量保障局、英國工程委員會、英國工程技術學會、紐西蘭大學學術質量評鑑局,以及香港學術及職業資歷評審局等權威組織的課程評鑑及專業認證。同時,澳門理工學院也是澳門首家榮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全國唯一兩度獲得「亞太教育質量獎」的高等院校,優秀的教育素質備受國際認可。
  而且,澳門理工學院與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英國倫敦大學瑪麗皇后學院、葡萄牙里斯本大學、科英布拉大學、萊里亞理工學院、澳洲蒙納許大學、北京大學、北京語言大學、北京體育大學、國家行政學院、中國文化大學、中央美術學院、上海體育學院、中山大學、中山醫學大學、臺灣藝術大學、香港理工大學、香港浸會大學合辦碩士及博士學位課程。並與海內外知名大學及機構簽署合作協議,在美國、英國、葡萄牙、澳洲、巴西,以及中國內地、香港及台灣等多個國家及地區,開展交流研習與實習計劃,拓闊學生視野,提升競爭能力。隨著辦學質量和學術影響力的不斷提高,學院每年均吸引來自美洲、歐洲、亞洲、非洲等世界各地的留學生前來學習。學生組成的國際化、師資團隊的國際化,以及學術交流的國際化,推動多元文化融合,構建國際化校園。至今,學院的研究成果已獲多項中國發明專利,以及在澳門、中國內地,乃至葡萄牙、義大利、法國、泰國等公共部門或高等院校中廣泛應用。
  因此,澳門理工學院早就具備的「理工大學」的學術教育地位及資質。因而現在的「更名」,其實就是「正名」。不過,澳門理工學院的學術成果發表方向,可能與澳門其他幾家大學有所不同。實際上,其他幾家大學更傾向於國際化,以爭取國際認可,如其教授的研究成果獲得國際學術評鑑獎勵,或其人被推薦為國際學術期刊的編委等。而澳門理工學院則是「心懷祖國」,《澳門理工學報》的學術論文,頻頻被內地權威學術轉載。如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編印的《複印報刊資料》中的《台港澳研究》,就每期都必然會選刊《澳門理工學報》的論文。而《台港澳研究》除了還偶有轉載《澳門研究》的論文之外,就極為罕見有澳門其他大學的論文被選載。
  但這又反過來「暴露」了澳門理工學院的一個「問題」,就是作為應用型的理工領域高等校院,其成果卻是偏向於社會科學學科方面,因而被《台港澳研究》,選載的《澳門理工學報》論文,就都是屬於「文科」的範疇。實際上,澳門理工學院的一些研究機構,如「一國兩制研究中心」等,就是屬於社會科學的的範疇,而不能歸類於「理工」。但這卻折射了當年理工學院頗為進取,樂於承擔當時較為稀缺但卻又極為緊缺的政治理論研究任務,樂於在謹守正業的同時,也「不務正業」。而目前已經在國內外小有名氣,並得到中央相關部門認可的這個研究機構,證明當時學院領導層的「打破常規」之舉,是做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