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計署揭文產基金 利益衝突長期存在

  【本報訊】政府現時有不少基金資助個別行業發展,但所產生的具體成效、是否達到政策目的等,少見量化,甚至有聲音質疑部分存在「打籠通」、「賺資助」等現象。審計署公佈《文化產業基金的資助監察工作》衡工量值式審計報告,以2013年設立、直屬社會文化司的文化產業基金為審計對象,發現基金在開支核銷的工作上存在把關不嚴的情況,對不少明顯問題視而不見,印證坊間所思疑有人利用資助「出糧畀自己」、「幫襯自己人」、「租上租」等利益衝突長期存在。
  審計報告指出,文化產業基金與文化基金已於今年合併成文化發展基金。但審計署特意在基金合併前,對文化產業基金過往的資助監督工作進行審查,以檢視是否存在明顯的管理問題。文化產業基金自2013年10月29日設立,至2020年6月獲批准並執行的資助項目合共316項,涉及的批給金額為517,858,773.35元。審計涉及基金自2014年開始接受資助申請至2020年6月期間的相關資料。
  為了審查獲批資助公司的關聯交易開支不存在利益衝突,審計署以關聯交易的把關切入,卻發現基金過往會要求受資助企業於進度報告及總結報告內申報關聯交易的情況,但在2017年7月取消有關要求,核數師沒有義務審視關聯交易的情況。此外,核數報告披露的情況一般存在滯後,而大部分項目的資助金額未達需要提交核數報告的要求。
  在審計署抽查的15個批給資助金額較大的項目中,有9個存在明顯的關聯交易情況,涉及資助金額23,796,377.01元,當中包括向股東或關聯實體購買服務或設備、租賃場所,以及向股東或其配偶支薪的情況。而這9個存在明顯關聯交易的項目中,亦發現基金有5個項目在開支核銷前沒有掌握全部關聯交易情況,涉及開支合共6,067,167.9元。換言之,基本上等於「人哋畀乜就批乜。」基金歷年來並沒有真正處置過任何存在利益衝突的關聯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