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保澳人優先就業 李:不一刀切減外僱

  【本報訊】立法會下午舉行口頭質詢大會。議員李靜儀口頭質詢促政府落實具體措施以保障和促進本地居民就業。議員羅彩燕則促請有關當局優化失業津貼制度及延長失業津貼。列席的經濟財政司司長李偉農回應表示,特區政府一直恪守輸入外僱為臨時補充本地人力資源不足的政策。在任何情況下,對於本地居民有意向及具條件擔任的職位,不論任何行業職位,企業在聘用外僱必須確保本地僱員優先就業,包括聘用優先、及持續就業優先。
  外僱人數已減近三萬
  特區政府多管齊下推出一系列就業支援措施,並持續透過「帶津培訓計劃」為受影響的本澳居民提供培訓和發放津貼,以紓緩生活壓力。截至今年四月底,共有12,057人次參與「帶津培訓計劃」。未來亦會因應疫情變化、經濟狀況及社會需求,適時對「帶津培訓計劃」作出檢討及優化。
  李偉農指,政府與社團合作,積極推動就業配對活動,由每月3場增加至每月8場。疫下透過各項就業支援服務和活動,勞工局累計為10,229位求職人次成功進行職業配對,在2022年的首5個月已共協助3,084人成功配對,其中亦包括了參加帶津培訓課程後成功轉介的學員,主要涉及酒店業、零售業、建築業、餐飲業和保安及清潔業。
  截至2022年4月底,與2019年12月底疫情之前比較,外僱人數已減少29,927人,主要被削減的行業有:酒店及飲食業減少13,555人、文娛博彩及其他服務業減少5,808人、批發及零售業減少2,797人、運輸通訊及倉儲業減少1,706人、不動產及工商服務業減少1,015人等。六家綜合旅遊休閒企業及其旗下的關聯公司,以及所有設娛樂場的酒店聘用的外僱(不包括建築僱員)現有23,119人,較2019年12月底疫情前減少了11,991人,減幅達34.2%。
  失業津貼的申請及發放程序,勞工局會為符合條件的申領者發出確認書,以供相關人士向社會保障基金作出失業津貼申請。當局亦透過工作小組與社保基金共同就《就業輔助及培訓規章》的執行情況及常見問題交換意見,積極就有關修訂規章或制定相關法例的可行性及可操作性進行研究。
  社保基金社保廳廳長陳寶儀表示,現時定額每月九十元的社保供款,提供包括養老、殘疾、失業等多項保障,並非僅限於保障失業人士。任何改變都需以制度整體作考慮,現階段並沒有修訂失業津貼條文的計劃。又指失業津貼並非失業人士的唯一經濟支援,特區政府推出帶津培訓、經援措施等。
  助居民循實習計劃入職
  李偉農在回應議員李靜儀、羅彩燕口頭質詢時表示,今年「職出前程實習計劃」提供1,777個實習崗位,涉及各行各業,月薪約八千元。他呼籲年青人試一試,如就讀建築專業學生可「落地盤」了解一下建築工藝的改變,希望讓大家覺得建築業是有發展前景,有關行業薪金不錯,政府會制造機會協助居民透過實習計劃進入職場。
  「衛星場」結業潮方面,李偉農指出,衛星場去留屬商業決定,政府不會介入。但他強調,承批公司需要無條件接收莊荷等派駐到衛星場的員工。
  約十位議員追問關於外僱退場等議題。李偉農強調,政府不會「一刀切」刪減外僱,外僱退場不等於解決失業問題的辦法。中小企是社會的核心,若外僱退場「一刀切」,「茶餐廳杯奶茶邊個提供?超市邊個上架?」政府要平衡。他表示,本地人相對願意進入的崗位,當局會先退這些崗位的外僱,鼓勵本地人應不斷提升自我職業技能。
  李偉農表示,解決失業問題,外僱退場是機制,但就業配對才是核心。勞工局就業登記最高峰時有9,800人,現時8,500人。今年1-5月成功轉介3,000千人,去年全年成功轉介3,20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