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政策穩定就業市場 鄒玖勝

  新冠疫情持續肆虐下,本澳旅遊消費復甦無期,加上博彩業處於重大調整,本澳失業率恐易升難跌。穩經濟、保就業是政府抗疫主調,面對就業壓力抬升、失業問題漸趨嚴峻,當局有必要全方位完善政策,盡力穩定就業市場。
  根據統計局日前公佈就業調查結果顯示,今年二至四月總體失業率為3.5%,本地居民失業率為4.5%,均與上一期(一至三月)持平;就業不足率升0.2個百分點至3%。居澳勞動人口共38.37萬人,勞動力參與率為69.1%。就業人數為37.04萬人,本地就業居民為27.88萬人,較上一期分別減少800人及100人。按行業統計,建築業和博彩及博彩仲介業的就業人數減少,批發及零售業則增加。
  失業人數為1.33萬人,與上一期相若。尋找新工作的失業人口中,以失業前從事博彩及博彩仲介業和建築業的佔多;另一方面,尋找第一份工的新增勞動力佔總失業人口比重升0.3個百分點至6.2%。就業不足人數為1.16萬人,較上一期增加1,000人,其中以博彩及博彩仲介業和建築業的人數佔多。與二一年二月至四月比較,失業率上升0.5百分點,就業不足率和勞動力參與率則分別跌1.8及0.5個百分點。
  其實,統計局的這份最新的就業調查結果實在有點「沉甸甸」,失業人數1.33萬人、就業不足人數1.16萬人,這兩個刺眼的數字加起來是兩萬五千多人處在失業及就業不足的境地,影響的是兩萬五千多個家庭的生計,這結果在不足70萬人口的小城來說是沉重的。當然,特區政府亦有高度關注居民的就業問題,為紓緩受疫情影響的失業人士,特區政府過去兩年曾先後推出「帶津培訓計劃」、「職出前程實習計劃」等援助措施,與此同時,特區政府也搭建了本地職位空缺網上平臺,在配對職位、就業輔導等多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惟有人資公司指出,去年底至今年農曆新年期間,旅客量有所回升,且對奢侈品需求大,有連鎖集團、外資品牌重啟招聘步伐。但年後周邊地區疫情緊張,通關有所收緊,相關企業招聘態度轉趨保守,以觀望為主。雖然有公佈招聘崗位,但對招聘要求、門檻都有所提高。中小微企則視乎行業,有的旅遊區、依靠博企訂單的企業,多數維持有限人手,個別更要求員工放「無薪假」。即使是以往的旺季如復活節、「五•一」黃金周檔期,均採取臨時幫工應對。縱然政府部門積極推出配對活動,但畢竟大環境未見明顯好轉,企業多在「捱」,消化人手能力有限。此外,關注衛星賭場對澳門人資市場的影響。原以為貴賓廳事件過去,失業率基本見頂,但現時仍有很多不確定因素,如商圈周邊企業經營不穩,不排除進一步影響失業率。可見就業形勢持續嚴峻。
  另邊廂,新屆大學畢業生又將投入就業市場,已知的澳門大學,就有逾一千八百名學士學位課程學生畢業,城大今屆畢業生亦有逾二千名,這還沒算上理工大學、旅遊學院以及澳門科技大學的畢業生們,勞動市場僧多粥少情況加劇,可預見未來就業形勢更加不容樂觀。為此,特區政府日前推出臨時措施促就業,將向增聘待業六十日居民的僱主,一次性發放為期六個月合共一萬九千九百六十八元的補助。在經濟不景、旅客大減,尤其旅遊區生意慘淡,業界反映不少行業陸續結業或縮減人資規模之際,是次措施在就業政策上作出實質的支持,創設誘因讓企業聘用本地失業者、增加工作職位,有望協助本地失業人士盡快重投就業市場,短期有助穩定本地僱員就業。根據《疫情期間鼓勵僱主聘用本地待業居民的臨時性補助計劃》行政法規規定,增聘的本地僱員須於入職前六十日內處於非受僱狀態,且與僱主不屬配偶或具有事實婚姻關係,又或不屬同膳宿且為第二親等內的親屬關係的人士。此外,獲發補助的僱主須遵守特定義務,包括維持原有本地僱員數目、維持與增聘僱員的勞動關係不少於十二個月、及在首十二個月內不得與僱員協商安排無薪假等。倘僱主不遵守有關義務,則須按規定返還相應的補助款項,並須承擔倘有的法律責任。監察方面,則提出抽查資料、監察場所,並要求企業提交與勞動關係相關的資料如糧單、出勤紀錄等,可見該政策在各個方面基本有所考量。
  事實上,針對上述計劃,社會各界多表示認同,因其既能幫助到僱員,又能減輕僱主的壓力,一舉兩得。例如代表勞方立場的工聯四議員指出,受疫情影響,現時本澳就業環境仍不理想,最新失業率仍維持百分之四點五的歷史高位。近來博彩業就業狀況令人擔憂,僱主聘用意願低落,即使聘用,人工水準亦較過往有較大差距。現時帶津培訓對提升失業者技能有一定幫助,但部分課程名額不足,部分人完成課程後未必有配對機會,又或被指技能不足、缺乏經驗等不能入職。期望是次補助計劃促進增加聘用本地僱員,幫助本地人入職,也能利用企業條件培養本地人,減輕企業的壓力,即如果參與計劃的企業及名額越多,就越能夠幫助居民成功就業。同時,第三輪電消計劃即將啟用、企業商號水電費補貼亦將於七月實施,現時推出有關計劃,相信有助僱主紓緩經營的壓力,為增聘人手提供更好條件。呼籲僱主與僱員同舟共濟,盡力增聘多一些本地人手。
  另外,由於應屆畢業生並非持續處於失業及待業狀態,未必符合該計劃的相關規定,期望當局能持續檢視措施成效,並推出具針對性措施支援相關人士,解決就業困難。長遠而言,呼籲當局重新檢視博企及大型企業聘用外僱的數量及職位,真正落實外僱退場機制,釋放更多合適的崗位予本澳居民,以緩解本澳就業困難情況。
  中華總商會副理事長、社會協調常設委員會資方代表黃國勝支持和認同計劃,認為政府經過聆聽包括中總在內的社會各界意見推出補助,是一項既能在短期內提升就業率,又能緩解僱主擬聘用相關職場新鮮人或轉業人士所面對的成本壓力。法規中定明獲批給之僱主需維持有關勞動關係不少於十二個月,且要在聘用期內維持原有本地僱員數目合理和公平,也是善用公帑,在鼓勵僱主聘用更多待業居民的同時,也確保僱主不因申請到新人補助而辭退原有的在職僱員。目前政府推出的援助措施可解中小企的燃眉之急,但疫情反覆,很多企業反映,本地博彩法例修訂及國家的簽證措施調控等,已頗感前景沒有方向。他期望政府盡快為澳門的經濟重啟創造條件,讓澳門包括廣大僱主僱員重拾信心,樂觀面對前景。
  有學者則認為,澳門經濟受疫情影響持續,各行各業僱主、僱員面對不同困境。疫情以來政府推出系列的紓困措施,包括現金分享、電消、職業稅退稅計劃以穩住市場主體。面對當前就業市場形勢變化,政府最新推出《疫情期間鼓勵僱主聘用本地待業居民的臨時性補助計劃》,可緩解本地待業人士的失業情況,相關補助是以轉移方式落到僱員身上,但可鼓勵有能力的企業主進行招聘,並協助欠缺人手的中小企聘請本地人。雖然當下環境,計劃對本身經營困難中小企而言或「有心無力」,但有的企業若經營尚算可以,有條件的可盡量配合。當然,失業人士亦需調整心態,「放低身段」。該計劃除了政府還需要社會各持份者支持,在後續推行上宜加強與各大社團機構、商會溝通,向企業推介宣傳計劃。此外,推行後根據實際情況檢討成效,如檢視補助金額、時效,以進一步完善計劃,「該加大力度就加大力度」,更要快、精、準以回應需要。至於結構性失業導致市場的供需失衡問題,建議通過系列「組合拳」以提高失業者的轉業能力。當局可舉辦更多各行業專場配對,如金融業、餐飲業,讓失業者與心儀行業的僱主面對面配對,提高配對成效。「帶津培訓」可考慮取消次數限制,並加強培訓課程針對性,如收集僱主對人資的需求進行開班培訓。舉例中小微企對數碼電子、線上營銷等應用程度薄弱,可針對地開辦相關的課程,一方面提升企業效率,同時增加僱員技能。要改善當下就業市場環境,需多管齊下,才可事半功倍。
  誠如所言,對於勞資雙方,「計劃」有助短期內增加工作職位,穩定本地僱員就業,配合第三輪抗疫電子消費優惠計劃,可紓緩僱主經營壓力,讓商戶存續,打工仔有工開。措施期限只一年,若社會經濟、就業環境沒有改善,這批失業者不久後或再面臨失業困境,陷入吊鹽水局面,非長遠之策。要真正幫扶本地居民就業,更應從政策上支持,綜合概括有以下幾點,其一是政府重新檢視博企及大型企業聘用外僱的數量及職位,真正落實外僱退場機制,釋放更多合適崗位予本地人入職,解決失業。其二是優化現時就業支援措施,檢討「帶津培訓」等計劃成效,善用相關資源推出更具實效的措施,為處於失業或待業狀態的居民作出針對性支援,就未來可能持續加劇的失業情況盡早作預案,減低失業問題對本澳社會造成的影響。
  其三,現時就業市場最大的問題,是信心不足,誠惶誠恐。當局在穩經濟、保就業的主調上,必須明確令社會看到未來經濟多元的發展方向,要有可行方案,抓好落實。尤其深合區建設,必須加快推動大健康、高新科技、現代金融、文旅商貿四大產業,特別是旅遊會展強項產業,將有助更好消化勞動力和改善結構性失業困局。由於本澳經濟高度依賴旅遊消費帶動,政府應繼續赴內地城市和大灣區作旅遊宣傳推廣,宣傳澳門安全宜遊目的地,進一步拓展客源。另一方面,爭取適當放寬粵澳通關,恢復入境澳門持七天核檢陰性證明,在確保疫情防控安全下,出境澳門遊客須接種三劑疫苗者,並用特事特辦的方式,爭取內地低風險地區適當恢復組團澳門遊,以及爭取港澳於八月後可通關,為本澳引入「活水」,推動經濟復甦創造職位。
  當然,要完全解決失業率攀升的問題,除政府努力外,僱員本身也要為自己另覓出路。例如注重技能的提升、終生學習,尤其掌握通用技能如數據分析、軟件開發等,視為對傳統工作的「補充技能」;跳出舒適圈,更好地追上社會發展的步伐。商界亦應發揮守望相助的精神,才能有助穩定就業市場。所謂「只要精神不滑坡,辦法總比困難多」,只要社會各界上下一心,多措並舉,相信一定能穩定就業,保住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