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亞政客愛講中講話 新總理上任,中澳關係會變好嗎?

  當計票結果出爐,台下響起歡呼,選民們高聲齊喊「阿爾巴尼斯」。這位澳大利亞新當選的總理轉身擁抱了他的搭檔,新一任外交部長黃英賢,並舉起她的手以示勝利。
  這一幕出現在5月21日晚,安東尼•阿爾巴尼斯成功擊敗執政9年的斯科特•莫里森,當選新一任總理。睽違9年,阿爾巴尼斯帶領工黨人重新奪回澳大利亞的權柄。
  與此同時,這場選舉也在中國激起不小波瀾。畢竟前任總理莫里森曾被稱爲「世界反華急先鋒」,在他執政9年間,不斷拋出「中國威脅論」等言論,中澳關係一度落向穀底。阿爾巴尼斯的勝選,燃起了人們對中澳關係重修舊好的探討。
  除了他比莫里森政治立場更溫和外,還有一個原因是,他講過中文。在澳大利亞,講中文確實是一種政壇時尚。但是,能說中國話,就可以讓中澳關係回轉嗎?
  愛講中文的工黨領袖
  阿爾巴尼斯的中文講得其實不算標準。他被打上「會講中文」的標簽,是源於2018年6月,他作爲工黨代表在澳中貿易與文化協會的晚宴上發布簡短演講。
  演講收尾前,他轉用中文說:「深化與中國的關係符合澳大利亞的國家利益。」話畢,現場響起掌聲。
  這是他流傳度最廣的一段秀中文時刻,也因此被一些媒體打上「會講中文」的印記。只是,這樣的情况極少,很難成爲他「會」中文的證明。
  不過,在澳大利亞,工黨與中國的歷史淵源確實要更深一些。
  1972年,工黨在大選中獲勝,時任黨首愛德華•高夫•惠特拉姆出任總理。惠特拉姆上臺後,與中國正式建立了外交關係,並對移民政策做出調整,就此對中國開啓大門。
  也正因爲有這段歷史,5月23日,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在回答相關問題時才表示:「上世紀70年代,澳大利亞工黨政府作出同中國建交的正確抉擇,爲中澳關係發展作出歷史性貢獻。」
  這之後,工黨逐漸將外交重心轉向亞洲。1989年,同樣是工黨人出身的保羅•約翰•基廷任總理,更是加快了面向亞洲的步伐,提出「融入亞洲」「與東亞一體化」等政策。
  2012年,當阿爾巴尼斯還是議員的時候,曾專程到訪選區內的一所雙語學校,與校方共同發布課程草案,重點包含意大利語和中文普通話。校方表示,中文和意大利語是澳大利亞最常見的兩種第二語言。鑒於這兩個國家與澳大利亞之間長期的歷史、文化聯繫,最終使兩門語言被選定爲首批課程。
  直到2013年,工黨遭遇大選三連敗,時任總理陸克文未能連任。於是,這一年也成爲工黨的轉折之年。就在陸克文離任前,阿爾巴尼斯曾短暫擔任澳大利亞副總理,期間被稱作陸克文的「鐵杆屬下」。除了都是工黨出身,他們有一個共同點——「都講過中文」。
  聽過陸克文的中文演講就會發現,他不僅是阿爾巴尼斯的政治前輩,中文水平更是爐火純青。他是不折不扣的「知華派」,也是西方世界首位能用漢語流利交流的國家領導人。
  陸克文首次因講中文引起關注是在2007年9月,他在APEC峰會期間發布2分鐘演講。那一天,時任澳大利亞總理霍華德舉辦午餐會,招待各國元首。還是工黨黨魁的陸克文走上講臺,用英語致以簡單問候後,突然講起流利的普通話,這一舉動令全場震驚。事後,澳媒評價道,「他只說了兩分鐘漢語,就搶走了總理霍華德的風頭!」
  後來,陸克文成爲澳大利亞總理,也經常操著一口抑揚頓挫的普通話,游走在各類外交場合。北京大學110周年校慶時,陸克文受邀發表演講,開口便是:「中國有個說法,叫天不怕,地不怕,就怕老外開口說中國話。」
  那一次,陸克文從戊戌變法、五四運動聊到魯迅的《狂人日記》,學生形容他「儒雅又可愛」。
  陸克文講中文有著悠長的淵源。中澳建交兩周年之際,17歲的陸克文進入澳大利亞國立大學主修中國歷史和文學,畢業後又前往臺灣師範大學學習中文。陸克文這個名字,就是他的普通話導師起的。
  當時正值澳大利亞大力發展與亞洲國家關係之際,憑著出色的中文水平,澳大利亞外交部對陸克文青睞有加,並在1984年將他派遣到北京,負責分析中國的經濟和政治形勢。後來,陸克文出任外交部長,更是頻繁參加華人活動。
  即便已經退出澳洲政壇,陸克文仍活躍在中國的社交媒體新浪微博上,他的賬號擁有76.6萬名粉絲。不過目前他更新並不頻繁,有時一兩個月才更新一次,內容大都與中國相關,每條博文結尾處都署名:「老陸。」
  他最近一次發博是在5月22日,其中寫道,「祝賀澳大利亞工黨獲得聯邦大選勝利,也祝賀我的好朋友安東尼•阿爾巴尼斯(Anthony Albanese)成爲澳大利亞新任總理。澳大利亞的新篇章就要開始。老陸」。
  一種政壇潮流?
  與陸克文相比,阿爾巴尼斯雖然講中文的次數並不多,但無論如何,在澳大利亞政壇,政客們「會講中文」並不稀奇。澳大利亞外交和貿易部常務副部長弗朗西斯•亞當森也是一位會講普通話的政客,她還有一個中文名字叫孫芳安,她也曾高度贊賞澳大利亞在全國各地設置孔子學院普及普通話的做法。
  茜亞拉•莫里斯是澳大利亞獨立政策研究所China Matters的政策官,她與阿爾巴尼斯是校友。她在北京大學完成碩士學位。在她看來,語言交流是瞭解另一種文化的最佳途徑。
  「澳大利亞在與中國的關係中獲益匪淺,但兩國在文化和政治制度方面差异很大,關係就被複雜化了。這種情况下,應該鼓勵人們掌握關於中國的專業知識。」莫里斯分析道,「澳大利亞要瞭解中國、追求國家利益,就需要軟實力加持。對這門擁有十多億使用者的語言,要有閱讀和書寫的能力。」
  如今,中文已成爲澳洲僅次於英語的第二大語言。暨南大學文學院副教授劉慧曾撰文指出,澳洲「漢語熱」的興起和持續,與近年來華人新移民數量激增有關。澳洲統計局2018年7月發布的數據表明,2017年,澳洲華人總數約爲121.4萬人,約占當年該國總人數的5.6%。
  這個潮流也指向莫里斯提到的另一層現實考量——澳大利亞人口多元,但勞動力基本以英語爲單一語言。「當涉及到國家安全或經濟利益的關鍵信息,我們還是希望讓講普通話的澳大利亞人來提供服務
  於是,中文課程在澳大利亞遍地開花。據統計,澳大利亞在13所大學都設有孔子學院,另有一所設在新南威爾士州。此外,還有67間孔子課堂用於支持學校的中文教育。
  與此同時,龐大的華人群體是澳大利亞在野黨在博弈中不可小覷的重要力量,天然的貼近性無疑能爲聯邦大選添籌,這對時不時「飈中文」、對中澳關係做出過重要歷史貢獻的工黨人而言實屬近水樓臺。
  在維多利亞州的奇肖姆等選區,幾乎每5人就有一個華裔血統。根據人口普查數據,在該選區居民中,約15%的人在家講普通話,還有5%的人講粵語。與此同時,位於新南威爾士州的班克斯和裏德選區也聚集著大量華裔。從投票結果來看,在前述選區,工黨得票率超8%,遠高於全國平均水平的3.4%。華人群體功不可沒。
  王安娜是一名66歲的華裔,住在華人聚居的裏德選區,與數百萬澳大利亞人一樣,她把票投給了工黨,希望能借此改善澳中關係,增進兩國貿易;另一位華裔選民則表示,「因爲家庭關係仍在中國,如果兩國關係處理不好,我們將首先受到影響。」
  西澳大利亞大學政治系副教授陳杰指出,「一些澳大利亞華人覺得他們想回到工黨領導下的澳大利亞,那時的多元文化社會更加積極和包容。」
  爲了爭取華人力量,工黨在野時不僅通過中文拉近與選民的距離,他們還下載中國社交軟件宣傳拉票。身爲工黨黨魁的「影子財長」克理斯•寶文甚至在微信上舉辦了一場直播活動,專門解答華人社區成員發來的問題。ABC News評論道,「對很多人來說,中國是他們投票的決定性因素。」
  中澳關係穩了?
  阿爾巴尼斯贏得大選已有數日。從獲悉他上任的那一天起,人們便對這位「會講中文」的新總理抱有期待。
  但「知華」和「親華」是兩件事,他的發言和行程,仍讓這段關係走向撲朔迷離。5月23日,阿爾巴尼斯宣誓就任澳國總理。在首場媒體見面會上,他談及中澳關係並表示,澳大利亞與中國的關係仍將「艱難」。「澳大利亞應該始終捍衛我們的價值觀,在我領導的政府中,我們將繼續這樣做。」
  次日,阿爾巴尼斯便與外交部長黃英賢一起前往日本東京,與美、日、印三國領導人一同亮相「四方安全對話」峰會。阿爾巴尼斯表示,此次對話對澳大利亞意義重大,滿足了美澳聯盟、多邊對話、介入區域局勢等澳外交的基礎原則。
  就在這場會談期間,美國總統拜登宣布啓動「印太經濟框架」,該「框架」將成爲美國加强同「印太」國家經濟聯繫的重要平臺,爲地區提供中國以外的所謂替代選項,成員國將成爲美國更加可靠的合作夥伴。
  對此,中國外交部新聞發言人汪文斌在新聞發布會上指出,「印太經濟框架」是擾亂地區合作的設計,是脅迫地區國家的工具。
  去年9月,「四方安全對話」在華盛頓舉行會議時,《環球時報》社評曾將它形容爲「包圍中國的印太黑幫」。對於今年的「四方安全對話」,這家媒體稱,會談雖在戰術層面出現變化,但國際社會對它大的印象、判斷和定性沒有變。會談結束後,阿爾巴尼斯還表示,澳大利亞將在2023年主辦下一次「四方安全對話」領導人峰會。
  如果從阿爾巴尼斯的歷史發言來看,他的對華態度顯然要比莫里森溫和。除了2018年,他用中文表態——「深化與中國的關係符合澳大利亞的國家利益」,阿爾巴尼斯還曾公開批評疫情期間針對華人的種族歧視性言論,提出修復與中國的關係。
  不過,在大選期間,他也因此遭到批評,一度被莫里森指責與中國走得太近,甚至被稱爲「中國政府挑選的代理人」。也因此,他的表態發生變化,開始發表一些强硬觀點。
  對此,華東師範大學澳大利亞研究中心主任陳弘曾撰文分析,阿爾巴尼斯承諾過,工黨政府將「以成熟的方式」處理中國問題,而不是爲了挑釁而挑釁。「當他指出兩國之間經貿關係是雙邊關係的基石時,確實有一定誠意。儘管雙方在多個領域存在分歧,但這種交流與合作對雙方都有益。在某種程度上,阿爾巴尼斯的言論反映了改善雙邊關係的重要性及其對澳大利亞的價值。」
  現在,莫里森已經卸任,阿爾巴尼斯能否帶領澳大利亞改善對中國的關係,還有待觀察。尤其是,其言論還要受到澳大利亞社會與選民態度的影響。但無論如何,如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所說,「中澳關係健康穩定發展符合兩國人民根本利益和共同願望,也有利於亞太地區的和平、穩定、繁榮。」
(劉瀚琳/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