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靠政府保企業保就業長貧難顧 陳觀生

  本土疫情爆發,部分行業停業,企業經營壓力越漸沉重,靠燒銀紙度日,憂捱不下去;居民擔心手停口停,隨時失業無助,市場信心跌至冰點,經濟搖搖欲墜。有學者預期,由於市場信心不足,對後市看不透,部分企業或先行離場,憂慮引發新一波結業潮。除了防疫之外,保企業保就業成為本澳當務之急。政府百億援助雖助解燃眉急,只是杯水車薪,單靠政府的援助,長貧難顧。
  穩住經濟保企業
  本輪疫情病例不斷增加,有聲音建議政府應進一步收緊防疫措施,如考慮停工停產。但有中小企業者認為,是次疫情是澳門有史以來最嚴峻一次,讓本已難捱的中小企業雪上加霜。尤其今次有部分行業需暫停營業,但一切開支分毫未減,租金、人工、還貸和支付貨款等壓力日益增加,掏空不少中小微企現金流。對於社會建議停工停產,業者並不認同,認為此乃「最下策」。
  媒體報道,工商聯會執行會長吳華威表示,這波疫情至今未有緩和跡象,停業導致的問題陸續浮現。如租金壓力,有部分業主維持原來租金;部分業主斟情減租,幅度僅百分之五至十,難大幅下調,畢竟有的業主需每月還銀行貸款。
  疫下,大多企業配合抗疫暫停營業,亦有因人手不足而停業。舉例餐飲業禁堂食,但人手緊張。由於疫情趨嚴重,有外僱憂留澳染疫,更擔憂需自付醫療費、隔離費,但若在內地染疫,國家對確診者治療基本免費,並有社保支持。再者,現時澳門與內地薪酬相差不遠,近日,內地防疫政策縮短為「7+3」,開始有外僱選擇回內地工作。當中,厭惡性工作、藍領工作流失率加劇,憂慮緊接會有外僱離職潮。
  疫下中小企人手持續緊張,希望政府切勿向中小企「開刀」,應鼓勵大企業主動承擔企業責任。中小企對外僱依賴性高,沒有外僱,難維持基本運作。
  現時中小企難見前景,短期流動資金緊張。欲借貸,目前銀行停止非緊急業務,加上兩年抗疫「能借都借」,要再借貸,銀行經風險評估借貸保守。他指「倒閉潮」一直醞釀,惟不少中小企負債纍纍,不敢結業,進退兩難。
  政府百億援助雖助解燃眉急,但只是杯水車薪,有的「未夠交一個月租」。二○年時,企業仍可靠過往積累的儲備「捱」下去,但兩年多後的今天,企業資金流、抗風險能力已難與昔日相比。同樣的百億抗疫基金規模,但企業需要「被援助」的程度已不一樣。
  有企業指出,經營酒吧近三周以來零收入,但仍希望可以「捱」下去,一來有銀行貸款在身,憂結業被追回貸款。二來,當初裝修投入大量資金,不甘就此離場。但日子一天天過去,疫情未有緩和,現金流逐漸減少,過去該申請的貸款已申請過,即使免息但貸款始終要還,擔心「越借越多」。在繼續經營與結業之間搖擺不定,當初預期「最後一公里」,但現時一公里後又一公里,似乎不見盡頭。有同業在二○年初時已離場,如今看來似乎是最佳選擇,至少他日東山再起還有資本。慨嘆堅持下去沉沒成本越來越高,會利用政府援助再堅持一下,待現金流耗盡,不排除退場。
  保就業需防本末倒置
  每家企業聘請僱員背後涉及眾多家庭,疫情初期,不少企業照常支薪予員工,但現時大環境惡劣,僱主欲如常支薪「有心無力」,迫於無奈要讓員工「放無薪假」,但這又激化勞資矛盾。此外,員工收入減少,無力消費,導致惡性循環。政府推出的電消計劃,在這波疫情反撲下,不少人再度迎來「無薪假」,消費只會越趨審慎,替代效應越來越明顯,在疫下衍生種種問題,企業信心跌至谷底。
  而本澳龍頭產業博彩業亦形勢嚴峻,有博彩業者表示,六月本土疫情襲來,賭收插水意料之內。七、八月也難有起色,社會面的核檢陽性個案不斷,意味着政府或未能找到源頭並有效切斷,不排除疫情仍未見頂,料七月賭收進一步探底。再者,昨起賭客進入賭場需出示四十八小時陰性核檢證明,影響賭客博彩意慾。縱然內地入境檢疫政策由「14+7」調整為「7+3」,但相信甚少旅客會甘願冒着返回原居地須隔離的風險訪澳,形容「七月賭收會是消失的一個月」。
  有消息指政府建議娛樂場減少賭檯運作,並推出措施安排員工盡量放假,減少人流聚集。有博彩員工透露,疫情嚴峻,旅客訪澳後返回內地需隔離,故旅客絕跡。本地客也多留家抗疫,減少外出,故現時場內的賭檯幾乎「曬蓆」,每天最多只有十多個客人,故現時每更減至一位主管、兩位領班和六位普通荷官。未知及後會否繼續減少人手,畢竟娛樂場沒有生意,員工上班亦只是「行行企企」。另有娛樂場員工表示,不少員工寧願放無薪假,收入與停工沒有分別。
  統計局資料顯示,今年三至五月總體失業率為3.4%,本地居民失業率為4.4%,均較上一期(今年二至四月)跌0.1個百分點。就業不足率升0.4個百分點至3.4%。居澳勞動人口37.76萬人,勞動力參與率為68.3%。就業人數為36.48萬人,本地就業居民為27.59萬人,較上一期分別減少5,600人及2,900人。按行業統計,酒店及飲食業的就業人數減少,博彩及博彩中介業則增加。
  學者表示,儘管整體及居民失業率較上一期跌0.1個百分點,但就業不足率上升,且就業人數減少,減幅較失業人數的跌幅要多,反映越來越多勞動力退出就業市場,當中或因薪酬未能符合要求,或有外僱退場原因。
  特區政府新輪經援措施將向合資格本地僱員發放一萬五千元援助款項。但亦引起社會爭議併歸咎到外僱身上,有打工仔表示,疫下被放無薪假,相關資助對低收入人士或有幫助,但政府應助打工仔解決被放無薪假問題,畢竟收入穩定才可支撐家庭。不少打工仔最希望是保住工作,但把希望放在政府監督企業,落實外僱退場機制,保障本地人疫下有工開上,有些本末倒置。
  本輪疫情發生前,政府已收緊外僱申請及續期的審批,變相要求企業聘請本地居民,緩解本地就業市場壓力。但部分中小企尤其餐飲行業因薪酬、工作環境與居民期望有較大差距,長期以來聘請本地居民存在一定困難。即使在疫下,居民也甚少入行。政府收緊外僱審批後,加上經營前景堪憂,企業寧願先行結業離場,街上的「吉舖」較年初已明顯增加。
  調整思維疫境求存
  有研究機構指,今年已過半,外部環境更趨複雜嚴峻;內地疫情防控形勢總體穩定、趨向好轉但任務仍艱巨,整體經濟發展所面臨的需求收縮、供給衝擊和預期轉弱的三重壓力依然較大。短期看,疫情變化構成本澳經濟的不穩定、不確定因素,全力防住疫情,着力穩住內需,用力回復經濟韌性,盡力提振消費信心;並協調好短期風險應對和中長期發展的後勁,圍繞經濟適度多元和區域深度合作,保持經濟社會發展的穩定性、連續性和可持續性,推動消費者信心穩中加固。
  澳門經濟何去何從,引發討論。由於影響經濟復甦因素眾多,環環相扣,短期不明朗因素難以消除,長遠而言,經濟多元是唯一出路。
  首先,聚焦當下,改善目前經濟環境,增強澳門支柱產業的韌力,協助澳門經濟重回正軌。亦只有穩住支柱產業,各行各業日後才有底氣進軍灣區、深合區。在緊跟國家動態清零政策下,當務之急需要加強管控,避免疫情大規模爆發。
  逆境時,政府多次調撥財政儲備解決燃眉,隨着疫情持續,財儲累計消耗千億,財政收入連年赤字,為免坐食山崩,緊縮庫房開支成為主調。政府尚且如此,企業更甚,沒有活水支持猶如溫水煮蛙,在堅持逾兩年後,部分企業負債纍纍,進退兩難。在博彩稅收持續萎縮、沒有新收入渠道下,錢從何來?支柱產業走下坡衍生種種問題需要警惕。
  由於博彩業快將進入公開競投關鍵時期,須充分考慮和評估創造有利於社會及行業的發展條件,除企業社會責任、非博彩元素等社會關注熱點,更要結合全球博彩業遍地開花,以至海外網上博彩的威脅下,如何有利鞏固澳門產業的競爭力。另外,內地政策收緊陰霾持續困擾行業發展,如今新博彩法已實施,以加強行業監管、促進健康發展的框架下,爭取掃除內地政策不明朗因素,將有助改善博彩業對後市預期,並鞏固社會信心。
  其次,疫情無疑既考驗政府防疫預案是否前瞻到位,亦考驗城巿的經濟實力、公民素質,以至企業面對逆境的抗壓力,尤其心態調適。如有企業疫下積極尋求生存之法,除開源節流,更透過轉型、觸網等方式擴大巿場滲透率。但也有人既不自強也不求變,只伸手要求政府加碼,再推經援措施,更埋怨收緊抗疫措施的做法過份嚴苛,變相逼死中小企。
  由於保就業與保企業,環環相扣。今次商號經營者及自由職業者的援助金額比去年大幅提升,反映政府吸取了市場的反饋訊息。任何政策都無法取悅所有人,疫下有些行業希望可獲額外支持。經濟受疫情重挫,各業舉步維艱,爭取不同的經援措施可以理解。但莫說經援措施難做到雨露均霑,若企業不正視及修補自身經營上的千瘡百孔,即使政府救得一次,亦難保下次。企業主疫境求存,沒有獨門秘方,只有調整思維,練好內功。
  第三,為免經濟發展全面失速,需要短中長期救市措施,多管齊下。短期來說,優化百億經援措施方案,擴大受惠覆蓋面,為各界提供喘息機會,並起到及時雨作用。畢竟抗疫與救市均需與時間競賽,應快馬加鞭,穩定各方信心。
  中長期來說,振經濟才是出路。疫後刺激旅遊復甦刻不容緩,除已鋪排的擴客源計劃,經此一疫要重建旅遊信心將比過去困難。尤其內地各地全力推動旅遊業復甦,澳門要引客更需要加碼投放資源,故如今應制訂具吸引力方案,隨時派上用場。賭牌競投預料快將進行,將牽動未來十年的經濟發展,料將掀起新一輪發展潮,冀為澳門長遠復甦打下基礎。
  第四,多年來,澳門以旅遊娛樂業為龍頭產業,即使近年政府朝實現經濟適度多元目標進發,但以旅遊城市為名的澳門,旅遊具有不可取代的份量與優勢,如何藉着旅遊業延伸出更多的多元可能性,對提升旅遊吸引力與文化內涵、對增強旅客旅遊體驗以至推動經濟適度多元,均有積極探索意義。
  伴隨金融業在本地經濟比重日漸提升,特區政府亦提出發展現代金融業,當中發展債券市場作為方向之一,推動產業多元。澳門政府為發展債券市場,持續完善內部的軟硬件設施,正制訂《證券法》,完善債券業務監管指引;亦將為債券發行及轉讓提供稅務優惠等,希望提升整體的吸引力。若獲外部環境的支持,更事半功倍,如橫琴深合區推出「支持企業來澳發債扶持辦法」,今年三月起一年內,區內企業來澳門發行公司債券最高可獲五百萬元資金扶持,藉以提升澳門債券市場活躍度。深合區企業來澳發行的若為綠債將另獲補貼。
  多方面的舉措均助力本澳債券市場發展,以及經濟多元。因應當下經濟舉步維艱,社會再度思考經濟何去何從,對稍有眉目的領域,應快馬加鞭提速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