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時制宜優化百億經援 鄒玖勝

  行政長官日前頒佈批示,七月十一日凌晨零時至十八日凌晨零時,本澳將會暫停所有從事工商業公司和場所的運作,但維持社會必要運作及居民生活所需的公司或場所不會受到影響。全城抗疫三個多星期,政府終於出台更嚴格的管控措施,意味着政府清零決心,疫情進展即將迎來關鍵的一周。
  根據行政法務司司長張永春在7月9日疫情記者會上的介紹,除了批示中列明的提供水、電、天然氣、燃料、電信、公共交通、垃圾收集等基本公共服務,以及酒店住宿、清潔衛生、物業管理、批發及運輸生活物資等維持社會必要運作所需的服務的公司或實體;街市、超級市場、餐廳、飲料場所、飲食場所、藥房、衛生護理場所等維持居民生活所需的場所;經主管部門例外批准的公司、實體或場所等三類情況外,其他所有從事工商業活動的公司、實體及場所,包括娛樂場、建築地盤、裝修等都要暫停一星期。維持社會必要運作及居民生活所需而繼續運營的公司、實體及場所,在提供服務時須限制接待的人數,保持人員之間的距離,要求人員掃描「場所碼」。居民必須外出時,成人要佩戴KN95或以上標準的口罩,未成年人不具備條件時可佩戴其他標準的口罩。如無需要須留在住所。張永春指出,違反者的刑事後果是觸犯《傳染病防治法》的規定,可被處以最高兩年徒刑或科最高二百四十日罰金。強調批示是要令社會處於相對靜止狀態,不是網格化管理,也不是「封城」和全民禁足,而是希望得到商號和居民配合和支持,令社會面的人員流動降到最低。
  從張永春的解說來看,此次政府是將「停工令」與「口罩令」相結合頒佈,是期望通過較為嚴厲的手段盡可能地減少社會的流動性,降低病毒在社會傳播的空間,快速切斷疫情傳播鏈,這個政策方向是值得肯定的。事實上,過去廿多天,本澳防疫措施半鬆半緊,政府僅口頭呼籲居民減少外出,齊心居家抗疫,但確診數字越來越多,惹來不少質疑以至非議。不少居民聽從政府呼籲留在家中,也有部分企業安排員工居家工作,但也有部分人低估疫情風險,無管好自己對腳,以致防疫措施失效,加速社區擴散風險,黃紅碼區隨處可見。另一方面,在之前抗疫的最緊要關頭,政府的部分措施亦令人質疑與抗疫政策相悖而行。例如一方面呼籲工商界盡可能暫停運作、居民應避免外出,卻在同一時間宣佈七月四日起政府部門恢復有限度對外服務,繼而銀行跟隨恢復有限度服務,變相增加市面人流。與此同時,雖然政府一再強調在本澳流行的病毒株BA.5.1傳染性極強,傳播速度極快,卻在封控新葡京酒店時,允許沒有入住酒店的娛樂場顧客離開,無懼疫情外洩。凡此種種,讓人有感政府未有因應疫情嚴峻而進一步收緊防疫措施,反有放鬆之嫌。
  特區政府現以全城相對靜止的模式,掃尾清零,坊間聲音總體較為支持,因若疫情越拖越長,勞資雙方對疫情衍生的影響容忍度越來越有限。且澳門一天未實現清零,別指望內地與澳門放寬通關。如有商界人士認為,有關批示和措施是政府根據疫情的動態發展,經科學分析、綜合研判、因時制宜及因勢利導而作出的正確決定。當然防疫新措施無可避免令到居民及商界稍感突然,需時理解及消化,希望政府持續做好宣講及輔助工作,並盡量以較大的靈活性執法,以便居民及商界更好配合。不過,商界面對的困難,不僅是生意暫停,更要處理僱員停工的安排。雖然政府很清楚表明僱主在這段期間不用支付薪酬,然而,在今輪疫情爆發初期,珠澳口岸收緊了通關措施,僱主為照顧在澳工作的內地外僱,為其提供住宿安排,現在更要在停業而安排住宿,再加大了僱主的成本開支;另外早前已停業的如電影院、美容院、酒吧等行業,連同下周計,停業將前後共三周多,僱主實在是心力交瘁。所以,一方面希望政府盡快推進百億經援的九項措施落地;另一方面,亦希望政府綜合研判當前防疫新措施對經濟及中小商號的疊加影響,有針對性地部署及推出更多、更精準的援助措施,以起到補漏拾遺的作用。下周暫停有關工商業活動運作的公司及場所,按勞工法相關規範,期間僱主毋須支付僱員薪酬。期望廣大僱主與僱員透過友好協商,合力採取非常時期的各種適切方案,例如以先享受年假、有薪假等措施調整,以同舟共濟、互諒互讓的精神達至共識,讓企業得以存活,讓勞動關係得以和諧持續。
  有議員則指出,今波疫情發展至今已逾三周,對本澳社會及各行各業,尤其中小微企造成重大打擊。有關停工措施以防疫大局出發,相信社會大眾均能理解並配合,但難以避免對經濟民生造成更大影響。建議當局因應疫情發展趨勢及經濟狀況,結合社會訴求制訂預案,適時推出其他支援措施,確保社會穩定。他們認為,受疫情持續影響,各行各業及廣大居民將面臨的困難仍難以預測,以是次停工措施為例,涉及面大、受影響居民眾多,工商業公司及場所在暫停運作期間,不少僱員將被要求以「無薪」處理,直接減少其每月收入,勢必對家庭經濟造成影響。建議特區政府調整百億經援方案,推出惠及全澳居民的援助措施,例如增發一期現金分享或消費卡等,減輕民眾生活壓力。並建議放寬百億經援措施當中,對僱員二○年至二一年職業稅收益不超過四十八萬元的上限規定,讓更多居民能獲得相應支援,有利社會共同抗疫。疫下弱勢群體及長者生活更為困難,各方面需求應得到更大關注,建議當局設立「關愛基金」,填補相關群體減少的央積金收入,及時為相關家庭給予適當保障,紓緩相關群體生活壓力。促請當局調整百億經援措施,並送交相關預算修改法案至立法會,讓社會可盡快紓困;同時,呼籲社會各界共同配合特區政府制訂的防疫措施,相信在廣大居民齊心協力下,本澳定必戰勝疫境,恢復正常生活。
  有學者就表示,今次非必要工商機構暫停運作一周,對經濟造成短暫衝擊,無疑是雪上加霜,但為了健康至上、生命至上、人民至上的原則,也是無可奈何的辦法。否則疫情越拖越長,可能造成更大影響,故需要取捨。倘疫情可盡早清零,八月暑假仍有希望。若疫情拖下去,則對暑假不可抱太大期望。早前政府為穩住大盤,以最快速度宣佈百億經援措施,獲社會各界贊同與支持,然而計劃趕不上變化,加上停工一周,受影響的行業及居民越來越多。如何優化經援計劃及擴大適用對象與方式,以更精準、更針對性的措施扶助行業走出難關,是政府亟需思考的問題。因對企業經營者來說,疫情已到第三年,經營一年比一年慘淡,現階段所需要的可能已非臨時支援措施,更期盼政府有更多針對性甚至是「破格」的援助,令「生存」更有希望。無息貸款、延長還款、豁免稅項,一直是慣常的援助手段。過去一段時間,這些措施的確發揮積極正面的作用,穩住不少企業繼續經營的決心,讓社會經濟不至於陷入停滯。然而,當疫情仍未見好轉、通關政策未能放寬時,原本依賴旅客的產業結構,經營不能回復正常,現金流消耗得七七八八,更多的貸款優惠,在當下都變成「得物無所用」,皆因「借錢梗要還,但錢從何來?」倘本身已有借貸的企業,一旦倒閉,更需在三十天內還清貸款,倒逼企業連倒閉的本錢都沒有。儘管有部分企業現時無還貸壓力,但無收入,仍需維持人工、水電、入貨等成本開支,可撐多久?對於居民而言,自疫情爆發以來,旅客銳減,居民減少外出,禁堂食,經濟活動幾乎停頓,不少人被迫長時間放無薪假,生活難以為繼。不少居民反映,作為家庭支柱,一人工作除了要養活一家老小外,更要償還樓宇貸款等固定支出,生活十分艱辛,但卻未能受惠於新一輪百億經援措施。而一些今年初便開始放無薪假及開工不足的人士,亦有受助需要,然而他們亦無法得到支援。此外,家庭主婦、兒童的主要經濟來源為其在外工作的家人所支付的「家用」,家人的收入驟減,無疑會對他們的生活造成巨大的影響。故此當局亦應顧及該等群體的生活需求。
  誠然,目下疫情疊加經濟結構轉型,民間寄望當局集中抗疫,也要急居民、企業所急,盡快落實措施,不要讓救急的經援變成空中樓閣。當局應重視因停工停業而受影響的商戶及市民,因應今次情況進一步優化百億經援的措施,例如參考香港防疫基金做法,研究設立臨時的疫情基金,為因應隔離防控措施而造成停工停業的受影響商戶,以及受隔離影響無法上班的居民,制訂相關補助政策,提供適當經濟支援措施,可參考以往「禽流感」疫情的做法,提供適當補償或以每日補助等方式,向企業加推僱員薪酬補貼措施,減少僱員被迫停薪的情況;在稅務方面則可以增加退還或豁免中小企業營運的各項稅務、提升個人職業退稅金額;提升二〇二〇至二〇二一年兩年職業稅收益的金額,讓更多合資格僱員能獲取一萬五千元援助款項;此外,擴大援助範圍至全職家庭照顧者、弱勢人士以及按個案方式處理未能受惠的職業群體,回應社會各界的訴求,緩解疫情衝擊的壓力。
  另邊廂,未來一周全澳按下的「暫停鍵」,史無前例,非常關鍵。因為綜觀各地的抗疫經驗,在疫情開始後的第廿二至廿八日,如不採取進一步措施,就可能出現井噴式的傳播。請居民務必配合抗疫工作,按時完成抗原及核檢,盡量減少非必要的人員流動,如非必要不外出,將病毒傳播的風險降到最低,早日實現「清零」的防疫目標,盡快讓社會回復正常運作。抗疫時間拖長,負面情緒難免擴大。全社會都希望工商業停工時間愈短愈好,以免經營環境進一步惡化,不斷加重居民的生活負擔,政府必須向違反防疫措施的場所、居民嚴格執法,將防控措施落實到位,否則在未能迅速斬斷社區疫情傳播鏈的情況下,停工時間不得已可能要延長,甚至需要採取更嚴格的防控措施。長此下去,只會消磨居民耐性。當然,在此嚴峻時期,政府及社會各界亦應多關注疫下居民的心理及精神情況,加大全天候的線上及電話心理輔導服務。居民一旦察覺自身或他人出現抗疫疲勞,並受負面情緒困擾,須加倍留意,多體諒及關懷身邊人,宜主動向社會服務團體及專業人士求助,避免形成更嚴重的心理健康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