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該怎麼治?

  與歷史上的任何一次傳染病疫情相比,針對新冠病毒的疫苗、藥物出現得更快,防控措施採取得更及時,而且人們總體的營養水平、醫療技術、防護物資都要比過去好太多。
  設想回到兩年多前,病毒學家、醫學專家、經濟學家、社會學家試圖預測剛剛出現的新冠病毒將如何影響世界,他們拿從古至今一場場傳染病疫情作爲比較,但恐怕依舊沒有一個人的答案接近今天我們看到的世界。
  所有國家無不深受其困。2021年夏天的東京奧運會上,全世界最健康、身體素質最頂尖的冠軍們站上領獎臺時,也不得不用口罩阻擋這微小到肉眼根本無法看見的病毒。
  人類已經有100年未曾遭遇如此巨大的傳染病疫情,幾代人後,對病毒的恐懼原本已經封印在了歷史書上,新冠病毒的出現再次喚醒我們基因中對「瘟疫」的記憶。
  疫情波及兩年多後,我們對未來疫情的控制該悲觀還是樂觀呢?
  不少學者給出的答案是樂觀的,因爲今天的世界畢竟與100年前相比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與歷史上的任何一次傳染病疫情相比,針對新冠病毒的疫苗、藥物研發和上市應用得更快,防控措施採取得更及時,而且人們總體的營養水平、醫療技術、防護物資都要比過去好太多。
  目前全球的主要新冠病毒奧密克戎,讓防控變得困難,但近日復旦大學聞玉梅院士在一場科普講座中特別提到,要糾正對新冠病毒奧密克戎毒株的恐懼心理,因爲全球的科研工作者都在跟踪該變異,全球合作讓我們更容易掌握毒株的變異方向和特徵,我們有辦法阻斷病毒的傳播。「對這個病毒我們要防但不要怕。」
  當然,新冠疫情的流行仍會持續一段時間,這對全球各國的防控措施、預防、治療仍會是巨大的考驗。特別是治療上——如果新毒株傳播力依舊很强,那麽我們對提高治療效果的期待就會更高。從疫情一開始就備受矚目的新冠特效藥已經問世幷在很多國家使用,其研發速度和審批速度都開創了歷史,而目前看來治療效果也得到了肯定。
  今年3月14日,國家衛健委發布《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九版)》,最新版指南被國內專家一致認爲是科學性最强、最有效的一版指南。其中,兩種特效藥奈瑪特韋片/利托那韋片組合包裝,安巴韋單抗/羅米司韋單抗注射液被列入指南中,給臨床一綫醫生用藥指明了方向。
  國內新一輪疫情中,患有基礎疾病和未注射疫苗的高齡老人是發展爲重症的高風險新冠感染人群,由此,儘快阻止病毒的繁殖、阻斷病情的發展,就成了减少重症、减少死亡的關鍵一環。
  接下來,在老年人群中普及疫苗接種、儲備特效藥、應急預案的優化升級等等將成爲控制疫情的基礎。
  我們那麽渴望回到疫情前的生活方式,靠什麽回去?靠的是科技的進步、靠醫療機構的應急處置能力提高,靠每一個人的信心。
  從「白肺」拉鋸到救治「其他疾病」
  「白肺」——武漢疫情中醫生們最害怕聽到的詞語,一旦患者影像報告顯示「白肺」,那麽這位患者就「難」了。
  2020年武漢疫情初期,《新民周刊》採訪了多位參與救治的一綫醫學專家和醫生,在描述那些發展爲重症甚至最後死亡的患者的救治過程時,他們說得最多的一句話是:「幾個小時前還好好的,突然就不行了。」這句話背後,正是新冠第一代毒株的特徵。
  當時的新冠病毒致病性强,可以直接到達下呼吸道——肺,導致患者血氧飽和度在很短的時間裏斷崖式下降,醫生發現異常時往往已經回天乏術。
  這種單刀直入的感染方式讓初代新冠毒株威脅的人群不分年齡,不少身强體壯的年輕人也未能幸免。
  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綜合組專家、東南大學副校長丘海波是武漢疫情中的國家專家之一,後來全國各地比較嚴重的疫情,他幾乎都參與指導。今年4月丘海波來到上海。
  《新民周刊》2020年採訪丘海波時,他描述了新冠患者一個特殊的病程叫「沉默的低氧血症」:病人自己主訴不明顯,他自己感覺沒有太難受,他會說有點憋氣,但不是太嚴重。如果醫生這個時候去測病人的血氧飽和度,其實已經很低了。
  一開始醫生們沒有發現這個特徵,一些病人沒有來得及搶救,當大家發現這個與以往疾病不同的特點後,立即開始採取措施。丘海波當時說:「在沒有特效藥的情况下,重症醫學專家團隊探索出關口前移、俯臥位通氣等等阻止病情惡化的有效方法。」
  今年5月13日丘海波接受央視主持人白岩松採訪,談到了武漢疫情以後新冠肺炎患者症狀上的改變。
  他說,武漢疫情中重症率爲19.5—20%,武漢疫情後重症率下降到5%—7%,奧密克戎變異株導致的疫情中,重症患者在感染者中所占比例是0.6%。丘海波表示,本輪疫情最大的特點是,重症患者出現在高齡以及有基礎疾病的人群中,尤其是血液透析、腫瘤放化療的患者、還有未接種疫苗的人和高齡孕産婦中。
  丘海波介紹說,雖然重症率有所下降,但由於感染人數基數大,重症患者的救治壓力仍然很大。從上海的疫情看,死亡病例占感染者總數的比例,仍然要比季節性流感高十倍。
  感染者病情惡化的原因從新冠導致「白肺」到新冠引起的其他基礎疾病惡化——這就是新冠病毒兩年來在人群中不斷傳播後發生的改變,它已經不是直接攻擊人的呼吸系統,對於全程接種疫苗、免疫功能完善的青壯年而言,威脅可能變得小一點,但如果是小孩、老人、患有其他疾病的脆弱人群,那麽新冠就成了加重基礎疾病惡化的「助推器」,給這些脆弱群體帶來生命危險。
  保護本已脆弱的人群
  4月中旬,一批從養老機構轉運的新冠感染者進入上海臨港方艙醫院,作爲一個方艙病區的醫療負責人,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抗生素研究所陳軼堅醫生立即交代醫護人員要重點關注這些老人。陳軼堅後來回顧說,這一批高齡病人住院時,是他在臨港方艙醫院工作的整個過程中壓力最大的時期,因爲老人們基本都患有多種基礎疾病,本身身體狀况就非常差,感染新冠病毒後,他們轉爲重症的概率要比其他人群高很多。醫護團隊必須時刻監測老人們的身體指標,給予他們及時的治療。
  上海本輪疫情中,高齡老人和基礎疾病患者是重症和死亡的明顯高危人群。
  4月17日這天的新聞發布會介紹,截至4月16日24時,上海市在定點醫療機構接受治療的重型患者有16例,1例33歲,其餘均爲老年人,最小的70歲,最大的93歲。有1例已全程接種疫苗,其餘均未接種新冠肺炎病毒疫苗。
  年齡最小的33歲新冠感染者,患有嚴重自身免疫性疾病,血液透析狀態,入院時CT顯示患者肺部病灶廣泛幷伴有心包積液,經過積極的抗病毒對症支持,聯合中醫藥治療,目前患者肺部影像學有改善,相關基礎疾病還在積極治療中。
  其他老年重症患者均合幷嚴重基礎性疾病,包括糖尿病、心腦血管疾病、惡性腫瘤、慢阻肺、嚴重肺部細菌感染、肺栓塞等。
  4月17日當天,上海有三位新冠感染者死亡,均爲高齡,同時合幷急性冠脉綜合征、糖尿病、高血壓、腦梗後遺症等嚴重的基礎疾病,均未接種新冠肺炎病毒疫苗。
  上海本輪疫情累計感染者超過60萬人,死亡近600人。丘海波介紹,上海的重症患者中,以新冠症狀爲主的大約占15%,因新冠導致其他基礎性疾病加重的大約占85%。那麽,治療的重點就來到了新冠「刺激」其他基礎疾病惡化上。
  奧密克戎引起的新冠疫情中可以看到,脆弱的老人、孩子、基礎疾病患者、孕産婦……是新毒株可以帶來嚴重後果的高危群體,所有的預防和救治措施,圍繞著保護他們展開。
  阻斷病情加重的進程
  目前的研究顯示,在减少重症率這一點上,現有的新冠疫苗效果是明顯的。無論是滅活疫苗還是其他技術路綫生産的疫苗,都可以明顯地降低重症率。
  但有一個矛盾的地方是,脆弱人群又是疫苗接種率最低的人群。
  國家衛生健康委的通報,截至5月12日,全國60歲以上老年人新冠病毒疫苗接種約2.3億人,接種覆蓋率86%、全程接種率82%,與全國人口接種覆蓋率91%、全程接種率89%相比,依然偏低。
  根據上海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第192場新聞發布會的數據,截至5月22日,上海60歲及以上人群新冠病毒疫苗完成全程接種的覆蓋率是62.11%,其中完成加强免疫接種的覆蓋率只有39.26%。近日,上海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疫苗接種工作重新啓動。
  奧密克戎毒株傳播力非常强,因此感染者基數會比較大,在這樣的現實情况下,對特效藥阻止感染者病情加重的期待更加迫切。
  4月29日,國務院新聞辦就堅持「動態清零」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有關情况舉行新聞發布會,國家衛生健康委疫情應對處置工作領導小組專家組組長梁萬年說,如果中國疫苗接種覆蓋率較高,各地都做好了醫療資源、隔離床位、有效藥物、物資供應、應急機制等方面的準備,同時有效藥物可以廣泛使用,病毒不出現更壞的、新的變異,而是更加溫和,死亡風險是可以承受的範圍,利用「動態清零」留出的時間窗口,做好這些相關的準備,一定能够戰勝新冠肺炎疫情。
  截至5月8日,國內已批准6個新冠病毒治療藥物上市。3月15日發布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九版)》,將小分子特效藥納入。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國家傳染病醫學中心主任張文宏教授認爲第九版診療方案是迄今最爲科學的一版方案。
  5月23日,張文宏教授在中華預防醫學會第七届呼吸疾病預防與控制學術會議上作了題爲《新冠肺炎全球流行背景下我國防控策略的實施》的演講。關於「藥物治療」,他表示:「抗病毒治療、抗炎治療、抗凝治療,這三大治療應該是全球公認的最爲主要的藥物性治療。國際上除了推薦抗病毒治療的幾個藥物之外,還推薦了免疫治療、抗凝治療。所以未來如果仍然有機會對奧密克戎的挑戰進行還擊的時候,這幾大治療是關鍵。只要掌握這幾大治療,再加上我國特有的中醫藥療法,對付奧密克戎基本上已經有把握了。」
  史無前例的速度研發新藥
  人類千萬年與病毒、細菌的鬥爭中,有輸有贏,當一種特效藥物出現,我們就能在總體上獲得勝利。成功的例子有抗生素的發明用於對付細菌感染,當然,也有一些疾病至今未能消滅,比如艾滋病。
  2020年新冠疫情發生後,中國科學家第一時間分享了病毒基因序列,全球科研工作者開啓疫苗和特效藥的研發。
  中日友好醫院曹彬教授在今年2月發布的一篇文章中介紹,截止到2021年11月,COVID-19新藥研發管綫很多,有264個抗病毒候選藥物,可以分成三大類:一、疫苗類藥物,二、抗新冠病毒的蛋白類藥物,三、小分子藥物。
  他認爲口服抗病毒藥物上市後預計有廣泛的應用前景,因爲其使用方便、臨床獲益證據比較充分。
  清華大學藥學院院長丁勝今年4月在「經觀講堂」發表題爲《我們需要什麽樣的新冠疫苗和藥物》的演講,他表示:「可以肯定的是,長期應對新冠病毒是要通過疫苗和藥物這個‘組合拳’,但它們各自發揮的作用是不同的。」
  丁勝回顧說,疫情暴發後,要迅速開發出特效藥,首先想到的途徑是「老藥新用」。「老藥新用」的優勢是速度快,局限性是針對性有限。
  瑞德西韋是最早出現的一個「老藥新用」,該藥原本是針對埃博拉病毒開發的。但最後瑞德西韋幷沒有在臨床上大規模使用,背後有多個原因,比如該藥物需要靜脉注射、不能口服,而且藥物價格高得驚人。
  還有一種針對艾滋病病毒靶點的藥物,一開始被認爲對新冠病毒有效,後來被證明沒有顯著的效果。
  和其他疾病的藥物研發一樣,新冠特效藥的研發也經歷了大浪淘沙,只不過這個過程就像開了「倍速」,時間大大地縮短。丁勝介紹,有兩個靶點很快成爲研發的熱點靶點,其中的主蛋白酶3CL就是後來獲批的輝瑞Paxlovid的靶點。
  丁勝說,目前,Paxlovid一天服用兩次,共5天的服用周期,相對而言是比較簡單。從更理想的角度來看,如能做到一天服用一次,會更方便。
  2021年11月5日,輝瑞制藥宣布了自己特效藥的臨床試驗結果:奈瑪特韋片/利托那韋片(即輝瑞新冠口服藥Paxlovid) 的二、三期的臨床試驗中,成年患者在出現症狀後3至5日內服藥,重症住院率或死亡幾率可以降低89%,試驗組更是無一例死亡,而安慰劑組有10人死亡。這種新藥的作用機制是藥物與特定的酶結合,阻止病毒的自我複製。
  當地時間2021年12月22日,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批准了輝瑞公司的抗新冠病毒口服藥Paxlovid的緊急使用授權。
  復旦大學博士生導師、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抗生素研究所副所長張菁參與了多個重要的抗新冠病毒新藥臨床研究項目,她在接受《新民周刊》採訪時解讀了抗新冠病毒藥物在科研上的進展和進入治療指南的情况。
  張菁教授介紹,世衛組織對2020年的新冠肺炎的治療指南進行了更新,主要是基於新冠毒株變異帶來的變化,新的指南突出了抗病毒小分子藥物的使用,這說明新變異株出現後,抗病毒小分子藥物越來越受到臨床的重視。
  她解釋說,隨著奧密克戎變異株的出現,感染病毒的病人大多爲輕型和無症狀感染者,那麽對方便口服的特效藥的需求將越來越大。目前的小分子藥物起效快,療程短,第一時間阻斷病毒複製控制疾病進展進行病情的控制。
  張菁教授說,小分子藥物一直是細菌、真菌、病毒等病原微生物感染的疾病中,成熟的、常用的一種藥物,因爲小分子藥物靶點明確,所以臨床醫生一直很信賴這一類藥物。
  進入中國第九版新冠診療指南的小分子藥Paxlovid其實不是一個單藥,是奈瑪特韋片/利托那韋片兩個藥物的組合。張菁教授解釋,這個設計很巧妙,一個藥物針對病毒的主蛋白酶靶點,阻斷病毒的複製;第二個藥物抑制肝臟細胞中可以清除前一個藥物的代謝酶,這樣抑制新冠病毒的前一個藥物分子就不會被快速代謝掉,保證它更好地發揮藥效。
  張菁教授說,隨著抗新冠病毒小分子特效藥的上市,臨床醫生會積累更多的用藥經驗,未來藥物的應用範圍會有進一步的拓展。
  新冠疫情發生後張菁教授參與了核酸疫苗、抗新冠病毒中和抗體包括單抗和雙抗以及小分子藥物早期臨床研究。張菁教授說,從歷史的角度看,傳染性疾病一直伴隨著人類的發展,病毒在不斷演變,我們需要不斷地研發武器來對付病毒,在相互博弈中促進人類發展。維持著自己的平衡。
  新冠病毒出現僅僅二年多,有效藥物便被研發上市,這樣的研發超越了以往任何一次傳染病防治,這也是醫學專家們對新冠病毒抱著樂觀態度的原因之一。
  救治信心來自科學的態度
  4月上旬,深圳幼兒園和中小學陸續複課,在停課2個月後,深圳的小朋友重新步入校園——學校複課,是疫情得到控制的重要標志。
  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是深圳唯一的新冠肺炎確診患者定點收治醫院,在深圳本輪疫情中共收治了3000余名患者,他們中的絕大多數感染新冠病毒奧密克戎BA.2毒株。
  4月23日,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院長、首届深圳市疫情防控公共衛生專家組組長盧洪洲接受《新民周刊》採訪,介紹了深圳在治療新冠病毒感染者過程中獲得的一些經驗。
  盧洪洲院長表示,奧密克戎變異株感染潜伏期在3天左右,感染1天以後病毒開始複製,部分病人出現症狀,一般7天后病毒載量開始下降。因此抗病毒治療要選擇在病毒複製的初期,阻斷病毒的快速複製。
  今年2月11日,國家藥監按照藥品特別審批程序,附條件批准輝瑞公司新冠病毒治療藥物奈瑪特韋片/利托那韋片組合包裝(即Paxlovid)進口注册。3月17日晚間,2.12萬盒進口輝瑞新冠口服藥Paxlovid從上海入關,已分別分發配送至吉林、上海、廣東、福建、江西、山東、浙江和廣西等至少8省、區及直轄市新冠救治臨床一綫。
  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以2300元/盒的價格採購了1000盒Paxlovid,幷從3月24日開始對首批新冠患者開始用藥,一個療程爲5天。
  盧洪洲教授介紹,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收治的3000餘名新冠奧密克戎BA.2毒株感染患者中,輕症患者占95.3%,有肺炎者僅占4.7%,無重症患者。奈瑪特韋片/利托那韋片主要適用於普通型及輕型患者,用藥目的是爲了避免這些患者的病情向重症發展。
  「我們醫院從3月24日開始將首批進入國內的新冠治療口服藥物奈瑪特韋片/利托那韋片用於患者的治療,至4月6日,共有33名患者用奈瑪特韋片/利托那韋片進行治療,通過對比研究,發現應用抗病毒藥物治療的感染者,轉陰周期明顯縮短,目前用藥安全,無明顯副作用。」目前,該藥物已臨時性納入我國醫保支付範圍。
  盧洪洲院長介紹,感染者在病程早期服藥,關鍵是一個「早」字。「小分子藥物的作用是控制病毒在感染者體內的大量複製,複製得到阻斷,病毒就不會帶來器官的損傷,也就是不會有幷發症的出現,不會向重症化發展。抗病毒藥物越早使用效果越好,最好在起病五天內使用,如果疾病在潜伏期就被診斷幷用抗病毒藥物控制病毒複製,那是最理想的情况。」盧洪洲教授認爲,在控制輕症患者發展爲重症這一點上,小分子抗病毒藥物可以發揮很好的作用。
  盧洪洲教授說,考慮到老年人,尤其是有糖尿病、高血壓等基礎疾病的老人,以及肥胖的感染者,這些感染者發展爲重症的風險比其他人群要高,因此抗病毒藥物主要用於這些感染者。
  「當然,今後根據病毒變異的情况,如果這個酶的位點變了,那麽今後我們會考慮到要聯合用藥,作用於病毒的兩個不同的位點抑制,讓病毒不能複製,類似鶏尾酒療法。」盧洪洲教授說。
  上海本身是老齡化程度很高的城市,本輪疫情中,高齡感染者轉爲重症和死亡的風險很大。爲了保證患有基礎疾病的感染者和高齡感染者的安全,上海在方艙醫院中設置了亞定點醫院,投入更多醫療資源來照顧這部分感染者。
  臨港方艙醫院華山醫院方艙醫療隊醫療組負責人陳軼堅介紹,醫療隊每日對方艙裏的感染者進行仔細的查房,測量他們的血氧飽和度,對於患有基礎疾病的感染者和高齡感染者,監測更加嚴密。這樣做的目的就是篩查出病情有可能轉重的病人。
  「上海方艙裏的情况和2020年武漢方艙裏的情况有所不同。武漢的方艙裏很多病人有病毒性肺炎,但奧密克戎變異株感染的患者,只有少數有病毒性肺炎。」陳軼堅說,因爲這樣的情况,醫護人員更需要去主動找出那些可能轉重的高風險感染者,然後進行針對性的治療。
  陳軼堅表示,爲了阻止病情加重的進程,醫療隊會給予針對性的治療,措施包括小分子口服藥物奈瑪特韋片/利托那韋片、氧療、抗凝藥物、通氣體位改變等。
  另外,及時的氧療以及抗凝藥物、側臥位俯臥位的護理等武漢疫情留下的寶貴經驗,在奧密克戎毒株感染的重症患者中同樣適用,取得了不錯的效果。
  據瞭解,目前還有多個抗病毒特效藥正在研發當中,中國科研工作者投入其中。
  早在2020年1月21日,科技部部署應急研發專項布局開展新冠病毒藥物研發。2020年2月16日設立由科技部、衛生健康委、工信部、發改委、藥監局、中醫藥局等部門組成的科研攻關組藥物研發專班,全力推進有效藥物和治療技術研發工作。目前,多種由我國研發團隊自主研發的新冠肺炎有效藥物已經用於臨床救治中。
  據統計,目前我國自主研發的新冠特效藥已有六種。目前新冠病毒有效用藥的研發主要圍繞阻斷病毒進入細胞、抑制病毒複製、調節人體免疫系統3條技術路綫展開,我國在這些技術路綫上均有部署。
  時間來到6月,奧密克戎在上海引發的疫情基本被控制,但城市經濟無疑遭受損失,人們的生活也受到嚴重影響。進入2022年來,不僅是上海,中國多個城市都已經因爲新冠疫情不同程度地遭受影響和損失。
  新冠病毒不斷變異,需要我們不斷調整防控措施來應對,科學防疫的大背景下,疫苗、特效藥無疑將成爲人們回歸正常生活的决定性條件。人類一定會走出這一場艱苦的傳染病疫情,一定會。
(黃祺/文)